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眷皇明 +明皇 (重生成朱厚照 父子 年上 玄幻 宫廷)-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宴席上虽然举办得仓促,但是太上皇朱祐樘与皇帝朱厚照一起出席了宴会,因此也显得十分隆重。
三名世子中原本最受人关注是八岁的朱厚烨,虽然年纪还小但是他的言行谈吐却显得有几分灵气,让朝中大臣都对他的前途十分看好。
但是宴会上发生了一个小小插曲,顿时年龄最大的那名世子也让众人另眼相待。
原本这位才刚认祖归宗的世子并不被人看好,他在消失了多年之后突然出现,这就已经让众人对他的身份多了几分猜测,加之他并不是嫡长子,只不过是因为雍王只有这么一个孩子才开始受人重视。
这孩子在认祖归宗没两天就被送进了京城,就连名字都还没登记入宗人府。偏偏这孩子却在宴席上入了太上皇的眼,由于长得与早逝的二皇子相似,居然为他赐名厚燝,并多加关爱。
三个孩子出来亮了个相,吃了点东西便都在太监宫女们的伺候下回到了各自的宫殿休息。毕竟年纪还小,一路上的舟车劳累已经让他们稚嫩的小脸上多了几分疲惫。
第二天朱厚照还没来及与三位孩子深谈一番,下朝之后就领着他们到了国子监。
这日正是国子监最后一天讲学的日子,明天学子们便有一段短暂的休学,让各院进行整顿修缮方便接纳从各地上京的学子,等到再次开学之时,这里将会容纳全国府县选上来的各科佼佼者。
等到朱厚照的仪仗到达国子监时,那些学子们已经在炎炎烈日之下等了很长时间。不过他龙行虎步登上高台的时候却没见他们有什么不满,反倒一个个满是兴奋和激动。
真是封建主义害死人呀,这要是在现代让学生等这么久只怕早就怨声载道了!朱厚照在心中嘀咕着,不过不得不承认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实在是很能刺激男人的权利欲!
山呼万岁之后,朱厚照一身龙袍站在特别搭设的高台上,对着满脸激动的学子们扫视了一番,这才开口。
“前几日阁老们对朕说,要来这里为大家做一次讲学。理由是等到下次开学之后这里就将不再仅仅是只有你们这些苦读圣贤书的学子了。”朱厚照边说挥臂对着国子监的院落指了指,长长的眀黄色的袖袍在空中划出一道耀目的弧线,“国子监是天下读书人的圣地,今后,这里将会成为所有大学生的圣地。”
“阁老们请朕来为你们讲学,这真是给朕出了个难题。说起解读经书、做学问,你们大多数人只怕都比朕更厉害。”朱厚照自嘲的话,引来学子们亲切的笑容,在场的人可没有人认为这个小皇帝文采差的!
虽然看起来像是在大学演讲,不过皇帝说话可没人敢插嘴,所以朱厚照继续道,“给你们这些才子们讲学,讲些什么比较好呢,朕思来想去也只能说一说诗歌了!”
“朕还是太子的时候,每日都要被父皇考校功课,其中自然也包括了诗歌。别看父皇对着阁老们脾气好,可是在考朕功课时可是十分严格的!”说着他双眼含笑满是怀恋的飞快望了一眼台下的某处,知道那个某人正在看着自己的一举一动。
“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诗词不计其数,更有不少千古绝唱,但是朕自幼最喜欢的就是其中一类诗歌,这类诗词读起来或者让人热血沸腾,或者让同仇敌忾,你们可以猜猜看什么是哪一类!”
朱厚照虽然说是要让人猜,但是单凭他的描述和一直以来的性格,众人其实也都能猜得出来他说的是哪一类了。
“想必有很多人都已经猜出来了,没错,就是边塞诗!”朱厚照对着众人笑道,“从古代起便有不少边塞诗出现,他们有的激昂慷慨,有的能鼓舞斗志,有的绘画了壮丽的山河风景,有的描摹了边月歌舞,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
“可是,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为我们这些后人描绘了一个时代的精神!”这句话说完朱厚照的声音从一开始的轻松变得严肃起来,“朕这些年读了不少的边塞诗,不知道有没有人与朕一样有这样的感受,从这些诗中不但是一个朝代的写照,更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写照!”
“大家都知道边塞诗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楚辞》,汉魏时期开始发展,及至隋朝与唐初发展到了巅峰,那个时期,边塞诗人的诗歌大气磅礴,恢宏深远充满了活力与自信。”
“隋人有雄诗,交河骠骑幕,合浦伏波营。勿使麒麟上,无我二人名。”朱厚照说着走动了几步,满是向往的诵读起来,“还有更加大气的从军行。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唐人也不逊色,他们创作出了‘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的句子,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是在怎样的一种氛围中他们能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句!”朱厚照的声音猛地提高,清晰而响亮仿佛一个炸雷在众人心中响起。
“是精神,尚武的精神!”朱厚照说得斩钉截铁,他的头微微转动对着在场的人都扫了一眼。只是淡淡的一个眼神,却让所有的人都有一种错觉,皇上正在看着自己!
“隋炀帝虽然被后世说为穷兵黩武导致隋亡,但是他所创造出来的盛世却是历史上从未有一个帝王能做到的。从未有一个朝代的帝王比他西巡走得远,也没有哪个朝代的帝王能让那么多的异族首领跪地膜拜,他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使得西域二十七国君与使臣纷纷朝见,他在丝绸之路上举行的万国博览会更是举世创举。”
“有这样的帝王,有这样强大的帝国,所以当时的隋人是高傲的!所以当时的文人才能写出‘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这样的句子!是呀,单于都已经入朝投降了,又让人上哪里打仗觅取功名呢!?正因为这样的背景,我们才能从隋时那些辉煌大气充满阳刚雄壮之美的诗歌中看到处处体现中华帝国盛世雄音的精神。但是盛唐之后呢!?”
朱厚照的声音沉了下来,“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是诗圣杜甫在兵车行中记述唐军出征打仗时惨败的悲惨情景。为什么唐兵出兵会这么痛苦?”
没有人敢回答,所以朱厚照接着道,“那是因为初唐时那支所向披靡的唐朝军队雄风已经不在了!每次打仗总是胜少败多,活少死多,就连与南昭蛮的战争也是两次惨败。”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从这首诗中更是可以看出此时的习武之风已经完全消散不见了!”说着说着,他的语气越发的沉重起来,引得一直注意着他神情的众人心头一凛。
“同样一首《从军行》,从唐初时的‘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到中唐时的‘汉卒悲箫鼓,胡姬湿采旃。如今意气尽,流泪挹流泉。’所表现出来的气概简直是天壤之别!而自这之后,宋元各朝尽管也出现了不少边塞诗人,但是却在也看不到那样兴盛的局面了,虽然出现过一些愤慨激昂鼓动人心的作品,但是更多的却是国破家亡的悲叹。”
“朕不知道你们在研读这些诗歌时有怎样的想法,但是,朕却从这些透露出悲哀的诗歌中看到了一个朝代的覆灭,一个民族精神的衰亡!”
朱厚照毫不客气地道,“这一切的原因都只是因为百姓失去了习武雄风,士兵失去了尚武精神,所有人都将从军视为了一种辛苦。看看现在朝廷里面,武官认为自己地位低下,文官更是瞧不起武官。一些低品级的文官遇到了高等级的武官居然连礼都不行,将太祖定下的规矩都给忘在脑后了。”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他们敢这样做也只不过是有这样的依仗罢了!”朱厚照知道这样能抬高武人地位的机会也只能趁着现在边关战事频起之时,要想改变大明的命运最关键的就是要扭转人民瞧不起武官的思想,否则拥有再多犀利的武器也没有用。
他之前的讲话让众人都情绪激昂,但是随着话锋一转开始唾骂文人的时候,不少人都反应了过来,这是皇帝要打压读书人的地位呀!这样一想,很多人脸上又都出现了愤慨之色。
朱厚照自然将他们的表情看在眼里,右手猛地挥出吸引了众人的视线,接着才掷地有声地道,“朕知道你们很多人对朕刚才的话不满,但是你们看看,我大明不过立国百来年,当初打败蒙古人的那支雄兵便已经不复存在了。边关有小王子年年叩关,如今就连那些藩属小国也敢欺到我朝头上来了!为什么他们敢于这样,还不就是认为我大明兵不勇,将无谋,百姓也不再具有习武之风么!”
“朕在这里说这些,并不是对你们读书人有什么不满。如今我朝之中有不少是文人在带兵,杨一清有才,南面取得大胜的王守仁更是有名的大才子,或许未来你们也会是其中之一。朕很希望从你们之中涌现出一批名将,所以只是想要让你们知道,将,光有勇不成,光有谋也不行,历史上那些名将大多都是有勇有谋,熟读兵书之人!”
“这江山是朕的江山,却也是所有汉人百姓的江山!朕希望你们明白,唯有尚武之风才能永葆大明的江山社稷!”朱厚照想到几百年后大明被清兵所灭,然后整个中国走向历史倒退的悲剧,心中有些沉痛。
“如今的天朝虽然强大,却并不是没有外患,鞑靼、倭寇、西洋的红番们都窥视着我们的国家与领土,朕相信不会有人愿意看到十年后、百年后由于整个民族失去了尚武精神而再次被番兵征服!”
朱厚照说这些话的时候带上了自身的真气,如同殷切细语在人耳边响起,仿佛将一幅在战火中整个中原被异族欺凌、屠杀的地狱景象呈现在众人眼前,竟让他们生生打了个冷颤。
“阁老他们都老了,但是你们不同,你们还年轻,未来会是大明的中流砥柱。朕希望从你们开始改变一贯以来的重文轻武的思想,你们每个人只要稍微作出一点表率,就能对整个大明作出巨大的影响!”朱厚照疯狂地提取着体内的真气,将自己蛊惑人心的话在这些学子们耳边传出来。
“想一想唐时的文人学子,他们能文能武,每个人都善骑善射,他们可以仗剑江湖,游历大好江山,他们更是视参加军伍为一种荣耀,所以他们才能开创一片诗歌的盛世,所以他们才能辅助唐时的帝王开辟万国来朝的繁荣。你们比起他们文采也并不逊色,为什么不能使大明的诗歌超越唐时、大明的国力也超越唐时,帮助朕使大明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存在呢!”
他的话一说完,全场鸦雀无声,接着响起了剧烈的掌声与山呼万岁的声音,尤其是朱厚炜死命的拍着手掌,眼睛闪闪发亮,一眨不眨的盯着台上神俊非凡的身影。
朱厚照淡笑着望了一眼场中众人的神色,留下一句九月加开恩科的话,便潇洒的转身离开。他相信,自己这一次来国子监讲学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虽然不可能马上改变所有人的态度,但是至少已经在这些未来的朝廷命官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只需要静待发芽的那一天!
第066章 辽东战况'VIP'
朱厚照的讲学在最短时间便从国子监传到了京城其他学子与文士们的耳中,并且在他们之中激起了极大的反响。
尽管有不少古板的人觉得皇帝的这番讲学分明是对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