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审判-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强龙”与“地头蛇”(12)   
  他果然高明,理直气壮地以攻为守。是火力侦察?还是真的没有事?他平时收了那么多钱,可以忽略不计,可以一推六二五。他前妻和子女打着他的旗号经商赚了那么些钱,可以轻描淡写,以管教不严,监督不够来搪塞吗?而看他那副激动认真、略显委屈的样子,不像是撒谎与抵赖。越是这样越是令人害怕,因为这说明不是他问题太大想隐瞒,就是麻木不仁了,不把问题当问题了,这两种情况都非常可怕。 
  果然他在耍花招。他经过一段反思后,曾这样说: 省委书记闻世震在“三讲”的后期找过我,让我“三讲”的时候讲一讲夫人参与经济活动的情况。那是1999年,我们已经离婚了,我没有告诉他。他还让我讲一讲女儿做什么生意的情况,就是办什么公司了,有没有什么违法的事。我回去和她们一商量,什么毛病也没有,都说非常好,也没有参加什么经济活动,也没有办什么公司,把公司都退掉了,当然公司这笔财产不能随便丢掉。 
  他就这样说了一遍,认为这已经天衣无缝、非常合乎逻辑了,实际情况也是这样,还让我说什么?他不说了,专等着专案组人员的反应。 
  专案组的同志们注视着他,他们也能理解一向水平很高的慕绥新,为什么现在认识问题的水平如此之低。看来他还要在“两规”的实践中好好学习学习,因为这也是一所大学校。刚进来的人都这样,都怀有一种侥幸心理,跟不上“节奏”,抓不住“要领”。那么,办案人员就有义务根据他们不同的问题,对他们采取各种不同的办法,补不同的“课程”。 
  于是,办案人员在第一次谈话结束前,针对非常“聪明”、一点就透的慕绥新,很平静地只说了两句话:“听你所说的,你是一点问题也没有了。但是你想过没有。你如果没有问题,中央纪委能不能对你随便采取‘两规’措施?如果只知道你有问题,而没有拿到这些问题的确凿证据,能对你立案调查吗?” 
  那次谈话结束了,慕绥新沸腾的心一下冷了,觉得空落落的。甚至觉得哪个地方非常不对劲儿,又说不出来。是自己自作聪明把事情办砸了呢?还是自己真有问题,办案组都掌握了,被戏耍了一番?反正那一刻,他非常懊丧,一点精神头也没有了,他无力地摇摇头,被人搀扶着退了出去。 
  这是一种非常不成功的开始。他又回到了那种不上不下的状态。他想不明白,他的境遇,难道真是自己防范心理和防范行为的恶果? 
  他人生中很少防范,这使他吃过许多苦头,但是得到的更多。他的直来直去,透明度很高,上级对他容易相信。他知道对上级,也没有必要去点头哈腰。他们要的是政绩,是安定团结、是经济发展,上级看到这些比什么都高兴。当然不同的上级的需要也有所差异,但是政绩是真家伙,别的再多,也没有政绩使人腰杆子更硬。 
  对下级说什么?他历来认为对下级不要客气,你要客气了,他们就会给脸往鼻子上抓。他喜欢谁,信得过谁,就对谁说句“你他妈的”,这是他对下级最有感情、最不见外的语言了,他觉得这是人间最动人的语言。 
  甚至在接受别人贿赂时,他也没有什么防范,因为他认为那不是什么贿赂,那是人情往来,他不能不讲感情,他大方地收下了,双方都满意。 
  现在他这样与中纪委讲出来,他的思想弯子、感情弯子实在转不过来。这是一种谁也不说,但又是一种人人皆知的事实。好像大家都这样,都站在同样一条不怎么样的起跑线上,甚至连老百姓都认可了。在老百姓眼里有三种官,一种是两袖清风,对老百姓鞠躬尽瘁,这是好官;二是边出政绩边贪的,贪就贪点吧,能给老百姓办事就行,也算好官;三是老百姓最恨那些拿着国家俸禄,不干事的官,而且这样的官大有人在,活得非常滋润。 
  面对专案组,他必须隐瞒,这是防范,防范就要虚假,他不适应。平时他虽然没有把收钱的事对别人说,但大家都心照不宣,并无虚假之感。   
  “强龙”与“地头蛇”(13)   
  现在他认识到了虚假,刚才谈话时他没有意识到。他也进一步认识到了强权毕竟不是真理,“单边主义”也决不是永恒的法则。因为他现在被关在这里,不管他愿意不愿意,都失去了喝令三军、指点江山的能力,只能老老实实地交代问题。   
  “润滑油”与“防锈漆”的演变(1)   
  在中国习惯把接受送礼称为“润滑油”,因为送礼能办成许多无法想象的事情;把杜绝送礼称为“防锈漆”,因为涂上“防锈漆”,成了清高孤傲、没有作用的代名词。 
  慕绥新比较赞赏“润滑油”的说法,但他也不反对涂“防锈漆”。他说“水清没有鱼,山光没有兽”。他非常怀念他成长的年代,那个年代强调思想革命,每个人又都涂上了一层厚厚的“防锈漆”。人与人的感情非常纯真,几乎没有腐败,原因是我们太穷了。因此,我们的党员干部,往往因为拿了一张纸,一瓶钢笔水检讨;甚至什么也没有拿,只是大脑里偶然冒出那么一点欲望,好家伙!也得进行斗私批修。 
  为此,他曾形象地把我们的社会比喻成一台“机器”。他说,如果我们这台机器只涂“防锈漆”,保养得可能不错,可是转动不起来,就窒息静止了;而只要浇上“润滑油”,就会飞快地转动起来,产生巨大的效应,推动社会前进。 
  他也曾自我比喻。他说比方我吧,本来有治理一座城市能力,可是我清高孤傲,坚决不给任何人送礼,不做必要的“感情投资”,结果就可能没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怨天尤人空度一生;我送了一点礼,搞了一点“感情投资”,当了一市之长,有了施展才华的天地,给许多老百姓造福了,我这点微不足道的小礼物和感情,和千百万老百姓的幸福比,你说哪个大?再说了,我们社会都发展到今天了,那点小礼物算什么? 
  为此,他得出一个理论: 不要反对“润滑油”,也不要杜绝“防锈漆”。关键在于人、在于理智控制。有些时候有一点“润滑”,有一点“感情投资”,无论是对事业,还是上下级关系,不仅不是坏事,还是好事,因为他毕竟能推动社会前进。 
  然而,他没有想到: 当一个人有了第一次“润滑”之后,就像第一次进“赌场”,第一次吸了“毒品”一样,它会有瘾的。还会有第二次“润滑”,第三次“润滑”,结果越滑越快,越滑越远,最后理智再也控制不住下滑的趋势,直至掉进山涧摔得粉身碎骨……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流行说法,说1979年是大学生的春天。 
  当改革大潮涌来之时,中国的官场上也曾“青黄不接”,老的都老当益壮在第一线,新的还没有培养起来,而改革开放需要千千万万有知识、有科学头脑带头人。所以昔日人们不屑一顾的老大学生们,一时也变得物以稀为贵,奇货可居了。于是,各级政府、各个部门都开始哄抢大学生,不管你是学什么专业的,都充实到机关重要岗位上去。言之意外,慕绥新是那个年代被充实上去的。我不否认我们的国家曾经有过这样的政策,我也不否认从广义上讲,慕绥新是那股大潮的既得利益者。但是,在这里我要阐明的是慕绥新之所以能成为高级干部,决不仅仅是因为他沾了那个时代的光。 
  慕绥新的家庭出身及早年接受的教育,都决定了他非常清高,是个讨厌送礼,不送礼的人。不客气地说,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送礼的人瞧不起。但是多年的基层生活,又使他非常理解送礼的人的心情。因为当年他年轻的时候,整天呆在宣传队里,贾桂娥不知是怕他被漂亮的女孩子勾去魂儿,还是从心眼里反对他蹦蹦跳跳,曾无数次骂他不务正业,劝他多到领导家走动走动,他不言不响坚决抵制。为此,有一次慕绥新的母亲来看他,贾桂娥还向老婆婆告了“御状”,母亲也曾劝他,别太贪玩儿,有家有口该收收心了,别再蹦蹦跳跳了,把心用到正经地方。 
  纵观慕绥新整个人生轨迹,他从送礼到收礼经历了两个过程,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个他还是小人物时,他看见有一篇报告文学,曾经比较详细地描写了那个小人物送礼的心情,他才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鼓足了勇气,托别人买了一盒很高级的香烟,自己舍不得抽,想给一位老领导送去。只是这一盒也没有送出去,对于他的心理造成了巨大伤害,他也因此非常理解送礼的人。采访中他曾告诉我,那时候他非常穷,也是下了很大决心,买到了一盒很高级的香烟。但由于没有送过礼,送的方法不对,领导没有收。主要原因是他表现得太殷勤了。那天,他在一分钟时间之内,完成了打开烟包抽出一根,给领导点上火的全部的动作,并自以为非常完美。谁知,那位领导误会了,以为只给他一支尝尝,整包的不给。就说,我抽一支尝尝就行,剩下的你拿回去吧!   
  “润滑油”与“防锈漆”的演变(2)   
  这样一来,他的压力可就大了,他说回家之后,“我三夜没有睡着觉,想呀想,他不收我的烟为什么?是对我有看法,还是不信任我?还是觉得我是外人,不是能靠得住的人?”有了三天三夜不睡觉的体验,还能不设身处地的为送钱的人着想吗?为此,他得出结论: 要理解送礼人的心情。 
  所以他说,“有些我比较欣赏的干部,我不想伤害他们的感情,我要收。还有一些关系比较复杂的人,我不能不收,我不收矛盾就暴露了,我不希望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中。” 
  没有雪鸡的山谷,狐狸不来;没有草籽的山丘,田鼠不打洞。慕绥新既然有收礼上这样体贴下情的理论基础,那送礼者岂不蜂拥而来。面对着那滔滔不绝的“朝圣人流”,慕绥新不得不抬高门坎。换句话说伴随着慕绥新的步步高升,他收礼的数字,也几乎是几何级数的增长,越来越多。特别是任位高权重的市长之后,更是无所顾忌。他在笔录中讲,随着送礼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花样翻新,慢慢地就把钱权的交易淡化了,而把这看成人情往来的一种方式,过年过节不送土特产了,送个卡,后来卡也不送了,送俩钱,觉得这是可以理解的,结果这条路就铺开了。 
  当然,送礼与收礼古而有之,并不是慕绥新的发明创造。可是慕绥新成为位高权重的高级干部之后,早就越过了“抽烟靠送、喝酒靠贡、工资原则不动、老婆基本不碰”的“原始小康”阶段,钱对于他来说,已经无足轻重了,但是他还是被“世俗绑架”了,他既然认为收礼是“润滑油”,收礼属于“感情投资”,有利于事业,有利于上下级关系,他就没有理由不把收钱的这种方式延续下来。只不过他延续得富有创造性,延续得充满人情味。那就是慕绥新笑眯眯地收,收得非常大度,收得不拖泥带水,收得干净利落,收得送礼人心里非常温暖,甚至收得一点也不隐瞒,好像根本没有当成回事。根本使人没有往受贿方面想,而是一厢情愿地认为: 这是人情往来礼尚往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当然,在先进发达地区,每逢年节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