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卿中的智氏、韩氏、魏氏因为与范氏、中行氏有仇,便也借机攻打他们。最后范氏、中行氏被击败,被迫逃到了外国。而智、韩、魏三家替赵氏向国君求情,赵鞅最终被赦免,恢复了原职。
晋出公时期,智、韩、魏、赵四家瓜分了范氏、中行氏的封地,把它作为自己的私邑。出公非常愤怒,认为他们擅自扩充实力,丝毫不把他这个国君放在眼里,于是就想要依靠齐国、鲁国的力量讨伐这四卿。四卿担心齐、鲁两国帮助出公,便先发制人,派兵攻打出公。出公只好逃往齐国,结果死在了路上。智伯曾经与昭公的孙子忌关系不错,而忌很年轻就死了,智伯于是就拥立忌的儿子骄当上了国君,这就是晋哀公。此时,智伯独揽晋国的大权,为完全吞并晋国做着准备。同时智伯的独断专行也引起了韩、赵、魏三家的不满,他们便私下互相约定共同反对智伯。哀公四年,智伯被韩、赵、魏三家联合杀死,其封地也被三家瓜分。韩、赵、魏三家自此被称为三晋。
幽公在位时,由于害怕三晋势力,竟然去朝拜三晋的宗主。此时的晋国国君只拥有绛城和曲沃两个地方。晋烈公时期,三晋正式被周王册封为诸侯。晋静公二年,三晋将晋君辖有的最后的土地瓜分,静公被贬为平民,晋国的祭祀从此断绝了。
三晋风云
他们有着共同的根。
他们又各不相同,相互对峙。
持续不断的内耗,使他们最终从历史上消失。
赵人的源起
赵人与位于西部边陲的秦人一样,都是远古时期颛顼大帝的后裔。他们的祖先中衍曾经给殷帝大戊驾御马车。中衍的后代蜚廉有两个儿子,叫做恶来和季胜。恶来是商朝末代君王纣王的大臣。他这个人是非不分,为了博得主子欢心,帮着纣王干了不少倒行逆施的坏事,所以在周武王姬发领导的反商战争中被杀。恶来的后人就是秦人的祖先。季胜是恶来的弟弟,他与自己的哥哥截然相反,品行端正,知书答礼,不仅没有受到恶来的连累,反而受到了周王室任用。季胜的后人便是赵人的祖先。
季胜有一个儿子叫孟增,他继承了自己父亲的美德,因此受到当时周成王的宠幸。周成王为了表示对他的赞赏,把皋狼(今山西离石北)这个地方赐给他做采邑,孟增从此又被叫做宅皋狼。宅皋狼生下了衡父,衡父生下了造父。造父是赵人历史上一个及其重要的人物。他承袭了先人爵位,并受到周穆王的赏识。更为重要的是,他继承了先人善于驾车的本领。他的技术出类拔萃,驾起车来风驰电掣,无人能及。特别是在作战时能够驾车冲锋陷阵,所向披靡。他也借此飞黄腾达,成为了当时炙手可热的人物。造父还搜罗了天下名马,品评它们的毛色、训练它们的力量,并对它们进行系统驯养。他在桃林(今山西芮城一带)寻找到了马中的著名品种——骅骝、绿耳,将它们献给了周穆王,为天子驾车。周穆王从未见过这样好的宝马,心里自然对造父十分赞赏。他也从别的大臣那里听说了造父家族祖传的驾车技术,对他更是刮目相看,决定委以重任,便让造父为自己驾车。
有一次,周穆王带领军队巡狩西方,与当地西王母在瑶池对酒当歌,天天过得乐不思蜀,甚至连归期都给忘记了。这使生活在今江苏西部洪泽湖一带的徐人部落有了可乘之机,他们很早就不满周王朝统治,一心想寻找机会进行叛乱。这次便在其首领徐偃王率领下进行反叛。周穆王在西方得知国内发生叛乱,这才如梦方醒,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来应对。面对危急的形势,周穆王认识到当前的唯一办法便是赶紧返回国内,只有亲自出面才能挽回时局。下了决定后,他便命令随来的造父驾驰千里马,马不停蹄地将他护送回镐京。回到都城后,周穆王临危不乱,迅速组织了平叛力量,在各个诸侯的帮助下,他亲自率领军队向徐偃王发动进攻。叛军由于在叛乱中烧杀淫掠,荼毒生灵,早已不得人心,在周军连续打击下很快就溃散了。这次叛乱也随之被平息了。周穆王得胜后,在朝廷上对文武百官进行论功行赏。他此时自然不会忘记那位千里迢迢独自护送自己回国的造父,为了表示对造父的感激之情。周穆王便把今山西洪洞北一带的赵城作为他的采邑。造父后来就干脆把整个宗族都迁居到赵城,也因此把赵作为自己的姓氏。
第116节:新读史记(上卷)(116)
叔带归附晋国
自造父受封赵城起,赵人一直生活在赵城一带。奄父是造父的五世孙,他也继承了先人善于驾车的技术,为当时的周宣王驾御马车,并在公元前789年周王室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救了宣王的性命,立下了大功。世代有功的赵氏家族本应该在周王室里继续显赫下去,但是,到了奄父的儿子叔带在位时,情况却发生了变化。
从周宣王在位的中晚期起,由于统治不力,周政权出现了腐朽、衰落的趋势。到了周幽王在位时,王室更加败落,已经接近了亡国边缘。与此同时,位于今山西西部、汾河下游的封国晋却日渐兴盛,它地处赵城与镐京之间。当王室衰微、诸侯逐渐强大时,与戎狄等少数民族势力范围临近的赵人,只有依附同属于华夏族的晋人,才能让自身延续发展下去。他们的首领叔带审时度势,为了使自己的族人过上安稳日子,义无返顾地率领族人脱离周王室控制,归附了晋人,为晋文侯效力。此后,赵氏宗族在晋国势力的保护下逐渐兴盛起来。
赵夙是叔带的五世孙,晋献公时他因作战勇猛当上了将军,并为晋献公驾车。公元前661年,赵夙参加了晋国兼并霍、魏、耿三个氏族的战争。晋军凭借着强大军事实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勇往直前,所向披靡,把这三个氏族全部兼并了。霍公求甚至逃到了齐国去避难。但此后,晋国却不幸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河水干涸,庄稼颗粒无收,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晋献公心急如焚,专门命人占卜灾祸原因,结果发现是霍地的一座霍太山在作祟。于是,晋献公赶紧派遣赵夙出使齐国,把逃亡在外的霍君请了回来,又恢复了他的爵位,让他主持霍太山祭祀事务。从此之后,晋国果然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赵夙功绩卓著,晋献公把耿(今山西河津南)这个地方赏赐给他作为采邑。赵夙通过自己努力奋斗,一跃成为了晋国的卿大夫。这也是赵氏宗族归附晋国后受到的首次分封。
赵衰佐重耳
赵衰字子余,是赵夙的孙子。当时,晋献公宠幸骊姬娘娘和她的儿子奚齐,甚至打算改立奚齐为太子。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夷吾均不同程度遭到疏远。三人后来被派去戍守边地。赵氏宗族在当时已经成为了名门望族,并对政局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着晋国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赵衰用占卜方法决定赵氏宗族的政治倾向。结果是:跟随晋献公或是申生、夷吾等公子是不吉之兆,而跟随公子重耳为吉兆。赵衰对占卜一向是深信不疑,就毫不迟疑加入了重耳的政治阵营。
此后,晋国发生了著名的骊姬之乱,公子重耳被迫逃往他外祖父所属的翟人部落避难,赵衰也跟随他前往,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九年的流亡生活。翟人一次在征伐蔷咎如部落(在今河南安阳西部地区)的战争中,虏获了两名女子,于是便把其中年轻一点儿的那个配给重耳做妻子,把年长一点儿的那个配给赵衰做妻子。赵衰与他的这个妻子生下了赵盾。而当初在晋国时,赵衰业已有了妻室,并生下了三个儿子赵同、赵括与赵婴齐。
五年后,晋献公死去,晋国紧接着发生内乱。晋人迎立夷吾为新国君,即晋惠公。惠公知道公子重耳是个人才,胸有大略,怕他与自己为敌,危及自己的王位,便派人去刺杀他。重耳得到消息后,赶紧和赵衰等人商议对策,经过周密分析,认为各个诸侯君主中只有齐桓公有志于霸业,善于招抚优待诸侯、贤士,可以到他那里去避难。于是一行人便留下他们的妻子、儿女,离开了生活十二年的翟地,前往齐国。
一路上日夜兼行,途中经过五鹿(今河南南乐西南),重耳一行人已是疲惫不堪、饥渴难耐,再也走不动了,便停住脚步稍作休息。这时发现路边田地里有个老农夫在耕作。重耳便让人向老农夫讨要些吃喝。老农夫见来人颐指气使、态度强硬,显然是一群落破贵族,便想羞辱他们一番。他将土块放在食器里,“进献”给这些“贵族”。重耳和他的那班随从看到之后大怒,想要教训一下这个老家伙。赵衰却急忙制止住重耳,劝导他说:“老农夫向您进献土块,意在祝愿您早日封疆受土,您应当恭敬的揖拜接受啊!”重耳听了他的话之后,看看自己现在落魄样子,怒气顿时消解,喜悦之色渐上眉梢,很正式的地接受了这个“礼物”,并对老农夫致以谢意。休息片刻后,一行人继续赶路。
第117节:新读史记(上卷)(117)
到达齐国后,齐桓公也早已听说过重耳的贤能,因此对他非常尊重,以礼相待,并将宗族女子许配给他做妻子。两年后,桓公死去,齐孝公继位,齐国政局开始动荡,国势衰微,并屡次遭受其他诸侯侮辱。而此时的重耳整天沉湎于安逸、奢侈的生活,上进心大为衰退,丝毫没有离开齐国、另谋发展的意图。赵衰、狐偃等随从贤士认为,这样发展下去,重耳政治集团必定会分崩离析。于是几人便与重耳的齐国妻子合谋,实施了一个“胆大包天”的计划。他们私下整饬好行装,在一次宴会上有意把重耳灌醉,然后极为果断地将重耳抬上马车。重耳喝的昏天暗地,烂醉如泥,被他们秘密、迅速地带离开齐国都城。跑了很远之后,重耳酒也逐渐醒了,在发现了手下的“不忠”行为后勃然大怒,甚至操起身边的戈想要杀人泄愤。赵衰、狐偃等人对他陈说利害,而且不辞而逃已成事实,重耳只好作罢,又跟他们一起重新开始了流亡生活。
重耳后来到达了楚国,楚成王听说他来了之后,就以诸侯礼仪接待他,重耳想想自己现在的处境,愧不敢当,赶紧辞让不就。赵衰却向他进言:“主公,您在外流亡十多年,那些小国个个都轻视您,更况且那些大国呢?现在楚国这个大国如此厚待您,我觉得您不应该辞让,因为这是上天施恩给您啊!”重耳于是欣然接受了楚人的厚遇。此后,楚国派兵护送重耳到了秦国。秦穆公也同样优待重耳,将宗室女子许配给他当妻子。一次,秦穆公设宴招待重耳。赵衰在宴会上将《黍苗》一诗谱曲成歌、和唱助兴,歌词大意是:那些刚刚生长起来的黍苗啊,是多么期盼着一场好雨来滋润啊!唱完歌后,赵衰与重耳共同走下台阶,向穆公行大礼,恳切地对他说:“大王,我们对您的依靠,就像百谷的成长要依靠及时雨一样。”明确表达了他们希望通过秦人帮助返回晋国、执掌政权的意愿。秦王就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有朝一日假如时机成熟,一定会帮助他们。过了不久,机会果然来了。晋惠公死去,他的儿子怀公子圉继位,这个人能力有限,不得人心。国内民众都很讨厌他,希望重耳能够当上国君。重耳看到机会来了,便在里呼外应的形势下率领随从返回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