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 历史的拐点-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节全部由私人进行,国家只从购销的差价中获得税收,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刘晏还奏请罢免了各州县设置的对食盐的“过境税”,使食盐的生产和流通蓬勃发展。
另外,在距离产盐区较远的地方,刘晏下令设立常平盐仓,平时备盐,应对盐荒,避免盐商囤积居奇,哄抬盐价。他在主要产盐区设立13个巡院,在其他地区设立10个盐监,专办盐务,负责调研和执法。另外还在各交通要道设立几千个盐仓,储备食盐,哪个地方盐脱销,可以就近调运供应。
由于他的措施适应市场需求,唐朝盐税从第五琦时期的60万贯急剧上升到600多万贯,税收增加10倍,超过唐朝所有税收的一半。漕运经费、宫廷费用、军费、官员工资,都仰仗盐利所给。
刘晏创设的食盐间接专卖制,为以后各个朝代采用。从五代到宋,直至明清,虽有部分变动,但实质上一直是这个办法。
                  市场之神
刘晏在各地都设立了巡院,作为经济信息基地,并以高报酬招募大批善于奔走的信息员(当时叫“疾足”或“驶足”),传递经济信息。为此,还在巡院和京师之间设立了专门的驿站,负责接应信息员。此前,邮递由富人把持,送信算服徭役。穷人在服徭役期间送信,邮递效率很低。由巡院、驿站以及专业疾足送信,是刘晏对唐中期通信制度的改革。
各地生产态势、物资余缺、物价变化、气候异常、市场心理等等信息,都要通过疾足上报,以便采取措施,调剂余缺。刘晏据此发布命令,再由疾足传回各地执行,以保持供求平衡,物价稳定。
古代交通不便,不少地方和京城距离遥远,再“疾”的“足”,往返也要十天半个月。遇到粮食收获季节或灾害突然发生,政府买进卖出机不可失,怎么办呢?
刘晏自有奇招。
他责成交通方便的产粮州县,统计出最近几十年粮食的收购价格和收购数量的历史数据。然后,把收购价格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为5等,把收购数量按从多到少的顺序也排为5等,这样产生了两排数字。这些数字上报议定之后,就作为各地政府收购粮食的依据,以便及时收购。
具体做法是,价格最贵的一等价格的粮食(高价),按收购量最少的第五等数量收购(少收);反之,价格最低的第五等价格的粮食(低价),按收购量最多的第一等数量收购(多收)。第二等价格按第四等数量收购,第三等价格按第三等数量收购,第四等价格按第二等数量收购。收购要抢时机,不必等候批示。这样一来,在那些粮价低贱的地区,就能够把粮食尽量多收购到手。
这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模型在经济上的应用,有如后来华罗庚运用数学模型创立的“优选法”、“统筹法”。
这个在经验基础上产生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不但简洁明了,避免了繁复不清的讨论,而且符合地方实际,也有利于政府以最小的成本平抑物价,调控市场。
刘晏要求各地把收购数量逐日上报,由他汇总之后,按“避贵就贱、取近舍远”的原则调节安排。如果收购量不足,就让价低路近的地区增加收购。如已够数,就命令价高路远的地区停止收购。这样做,既掌握了市场规律,也能有效地保持物价(主要是粮价)稳定。在刘晏主持下,当时农产品市场大体实现了“天下无甚贵贱而物常平”。
由于刘晏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和各地气候情况,所以他常常能走在市场大波动和大灾害的前面,事先就采取了预警和救助措施,布置到位,使灾难降低到最低限度,因此被当时人尊称为“神”。
                  唐代中叶的格林斯潘
所有沉迷于自己专业的天才人物,在冥思苦想中容易出现某种奇迹,刘晏也是如此。
他自称每时每刻都看到地上流着钱。他的责任,就是把这些钱引导到应有的归属方向,产生效益,利民利国。每当骑马上朝,他都利用路上空闲,用马鞭子指指画画进行筹算。天刚亮就开始办公,到深夜才停下来,放假也从不休息。
刘晏讲求效率,不管是紧急的问题还是不那么迫切的问题,都是当天处理完毕,绝不拖延积压。
刘晏慧眼识才,他提拔重用的大批人才如戴叔伦(唐代著名诗人)、包佶、陈谏等人,在经济上都能独当一面,颇有建树。
《旧唐书·刘晏传》说:“晏没后二十余年,韩洄、元秀、裴腆、包佶、卢徵、李衡,继掌财赋,皆晏故吏。其部吏居数千里之外,奉教令如在目前。”其中,陈谏机警聪敏,过目不忘,后来成为顺宗时“二王八司马”改革集团的重要成员。陈谏撰文推崇刘晏是管仲再现,称赞刘晏在极为混乱的局面下,细心研究每州每县经济状况,每当一个地方的灾情刚露苗头,就详细测算。结果,老百姓还没到最困难的境地,政府救灾措施已经下来了。刘晏的办法叫“常平法”,即丰年大量收购粮食,灾年以贱价在灾区出售。同时大量收购灾区杂货,再把杂货运到收成好的地方营销,而不是单纯采用无偿救济手段。这样,政府和民间都得好处,唐朝的经济复苏并发展起来了。
安史大乱,货币紧缺,金融一塌糊涂,京师几乎“人人铸钱”,恶币充斥,国家财政破产。刘晏掌管货币铸造发行权之后,允许江南人以物购物,然后把这些物品置换为铜,在当地监督铸钱。铸出来的钱成色非常好,大量运往长安及重要城市,增加了货币供应,币值稳定,物价下跌,良币驱除了恶币,刹住了民间私铸钱币之风。
刘晏的同代人陆羽写了《茶经》,但促进种茶业发展的却是刘晏。茶有丰厚利润,刘晏当政时却始终没有收税,除了少数官营茶场之外,大量民产茶仍采取间接专卖方法,搞活流通,刺激了茶叶生产积极性。刘晏死后,一些恶吏开始征收茶税并不断增税,不仅摧残了种茶业,而且逼得走投无路的茶农起来造反。
刘晏说:“理财须以爱民为先。”他在接掌经济大权之后,陆续免除了农村一些不合理的赋税。对于城市工商业,也实行减税政策。过去工商业的户税都要加重征收,刘晏在大历年间取消了这个规定,让工商业者和其他人户税税率相等,扶植了工商业发展。至于做好粮食储备调剂工作,平衡物价,防止谷贵伤民和谷贱伤农,更是他著名的功绩。安史之乱,人民死亡众多。从广德二年(764)刘晏接手办漕运开始,到大历末年(778),刘晏管辖的地区增加了90万户人口。那些不属于刘晏管辖的地区,户口就没有增加。
代宗广德二年(764),刘晏任户部尚书(掌管财政和民政事务的部长)。代宗大历四年(769)升任吏部尚书(掌管全国官员的选拔考核,相当于中组部部长),并与第五琦分别兼任不同地区的经济领导人。刘晏管辖8个道(地区建制,每一道相当于现在好几个省),范围超过大半个中国,为唐朝经济最发达地区。
刘晏的经历,既不是刀光剑影,也没有风花雪月,有人也许觉得索然。但是刘晏的一举一动,活生生地渗透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生活,决定着民众的饥饱贫富,因此又是那样具有生命力,并且达到了一种极高的境界,闪耀着经济之美。
刘晏如同亚当·斯密一样,非常重视“看不见的手”。在盐务活动中,他放弃了强制性的官产官销,而是更多发挥私人和市场的作用。在漕运事业中,他不赞成强制性无偿劳役,把雇用制引入到国家经济事务当中,建立劳务市场,这在当时堪称慧眼独具。
刘晏更接近著名的前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即更重视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刘晏没有留下什么专门的经济著作,他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一系列经济措施当中。就刘晏在当时所发挥的作用来看,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了格林斯潘在任期间对美国经济所发挥的作用。
                  专案组组长得罪人
刘晏身居高位,朝中许多官员都是他的门生弟子或被他提拔起来的,可是他住的房子很小,没什么装修,家里也没有婢妾。当刘晏被诬陷致死,杨炎派人去他家抄家的时候,结果只有杂书两车,粮食几斗。满朝文武听说,不禁欷叹息。
刘晏被诬陷,还要从元载说起。在肃宗、代宗两朝连任宰相15年的元载,口才上佳,能力很强,可也贪欲无度,横行霸道。他搜刮民财,残害百姓,受贿卖官,贪污*。代宗大历五年(770),元载帮助代宗密谋剪除了大宦官鱼朝恩,自恃有功,更加恣意妄为。他包庇奸邪,陷害忠良,越玩越大,甚至发展到对代宗也时常欺负耍弄的地步,结果导致代宗痛下杀手,于大历十二年(777)三月逮捕了元载及其党羽,并任命刘晏为专案组组长。
办案结果,元载及其妻、子赐死。此时任吏部侍郎的杨炎,因与元载“亲重无比”,坐贬道州(湖南道县)司马(辅佐官员),这就与刘晏结下了梁子。
过去,刘晏和杨炎同在吏部,刘晏是杨炎的顶头上司。两人都是才子派头,盛气凌人,谁也不服谁,关系搞得很紧张。刘晏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排挤杨炎,也是两人结怨因素之一。
其实,代宗任命刘晏审讯元载,是借重刘晏的威望,并非刘晏与元载私人之间有不共戴天之仇。实际上,刘晏在工作上还得到元载不少支持。但刘晏既受命担任专案组组长,不能不秉公办事。
史书称,刘晏担心元载势力庞大,特地要求代宗加派皇族李涵等5个大臣共同参与主持专案工作,以免将来落下什么后遗症。刘晏多了这个心眼完全必要。
代宗诛杀元载,本意要尽除元党,而元党名单中,杨炎赫然在第一位。正是由于刘晏上书代宗,建议分清首犯从犯,不能都处死刑,杨炎才得以活命,不然杨炎早就身首异处了。尽管如此,也没有防住杨炎日后的报复,这是后话。元载一除,朝野欢声雷动。当然,贬官途中垂头丧气的杨炎就不这么想了。
                  杨炎初试锋芒
智者千虑,或有一失。刘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他对当时混乱异常的赋税制度,并没有提出改革。也许他办公桌上的问题堆积如山,顾不过来;也许他筋疲力尽,对赋税改革产生了畏难情绪?不管怎么说,这就为有志者进行改革留出一个巨大空间。而这项工作正是由杨炎完成的。
杨炎在新皇帝上台之后翻身。大历十四年(779)五月,代宗去世,太子李适继位,是为唐德宗。八月,由于宰相崔甫力荐,杨炎在道州司马这个小官任上直接被提拔为宰相,这是历代都很罕见的事。
原来,在大历年间,代宗因宠爱独孤贵妃,曾企图废掉李适的太子地位,改立独孤贵妃所生的儿子李回为太子,因遭到元载极力反对,李适才保住了太子地位。李适当了皇帝,饮水思源,对元载充满感激,一上台,就破格提拔元载的亲信杨炎,后来还为元载*。当然,李适在当太子的时候对杨炎的才华就佩服得五体投地,也是提拔的重要原因。
此时刘晏已升任尚书左仆射(唐代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掌中央大权。中书省定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实施,三省平级。尚书左仆射是尚书省最高负责人,下辖吏部、礼部、户部、刑部等六部。唐中期之后,尚书左仆射地位降低,被排除出宰相行列)。杨炎出任宰相,刘晏见势不妙,提出辞职。德宗鉴于刘晏的能力及威望,竭力挽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