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历史,另一种选择-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不把日本放在眼里;那么我更不必客气。这种时机;千载难逢。看看四个月以来的帝国吧。面积;人口;资源;战力……希特勒元首也自愧不如。
座机开始盘旋下降。厚木机场和东京湾在脚下忽隐忽现。午时已至;首相打个呵欠;感到有点饿了。
秘书西浦大佐端出一份寿司;一边帮他整顿行装;顺势察看窗外的高度。
突然;西浦发出一声撕心裂肺般的惊叫:
〃天啊!米国飞机!〃
惊疑中的首相急转身;舷窗边恐怖地闪过一个硕大的美机军徽。恍惚感到;一个狞笑的米国佬冲他招了招手。
史实:东条在降落时遇到杜利特机群。
寿司打翻在地。
但此时他还清醒地怀疑着:这架飞机怎么会是双引擎?
再看地面的建筑;已经腾起爆炸后的烟雾。
日本情报得悉;美国海军没有双引擎飞机。
(40)
华盛顿。白宫。4月21日。
总统秘书莉·汉德小姐送进两份刚译出的电报稿。
〃总统先生;记者招待会时间快到了。斯蒂芬森、沙利文、李普曼先生他们已经在外面等候。今天热闹非凡啊。〃
〃呵呵;肯定会的。我们终于还击了!电报都说些什么?〃
〃一份是日本大本营的公告;〃莉·汉德小姐撇撇嘴;〃说什么杜利特他们'鬼鬼祟祟、攻击平民目标、狂轰滥炸'什么的。还说什么——Doolittle(杜利特)的意思就是dolittle(小干干、成效甚微之意)。真气人!他们只能这么说吧。〃
〃哈哈;可以听出他们的恼火。〃罗斯福心情愉快;〃另一份呢?〃
〃就是你的卡尔迅。〃
〃有消息了!卡尔迅?也是你的;〃罗斯福一把接过电报;顺便调侃一句。
〃那个蓝眼睛上尉;过去写给我的几十封信都是转给你的呀!属于我的;只有信封和重复的邮票而已。〃莉·汉德小姐抗议说。而且邮票如果是独份的;她还要把它让给喜爱集邮的总统。
罗斯福笑着没再接话;注视着电报。
电报只有一行字:
〃香格里拉二期工程;开工。〃
(41)
南京。〃中国派遣军〃司令部。
司令官畑俊六大将亲自主持刑讯。5个在江西境内捕获的美国飞行员被轮番审问。看着他们吊儿郎当、满不在乎嚼着口香糖的神情畑俊六就生气。听听他们交代的起飞地点吧:〃亚速尔群岛〃、〃格陵兰〃;以及〃中途岛的'海艾尔'(法国地名)〃……
这些该死的东西。
海军坚持说;这次东京空袭是由米国陆军飞机进行的;因为海军没有双引擎飞机。大本营的分析中;从中国大陆起飞的判断也占了上风。这使〃中国派遣军〃司令部感到汗颜。可是这些扬基小子一个个扯得不着边际;直到现在也弄不清这般家伙到底从何而来。
一堆乱七八糟的供词着实使人怒火中烧。大本营又一再催问……没办法;只好如数电告吧。
畑俊六不耐烦地对通讯参谋鲛岛中佐喝道:〃电报照发!〃
(42)
海参崴。普里摩尔斯基机场。
发动机停止转动时;端着枪的苏联士兵从远处跑来。
杜利特空袭部队16架B-25轰炸机中;15架最终损毁。唯一一架的安全着陆是在这里——符拉迪沃斯托克以北60公里处。
8号机组(绰号雪橇)因为风挡玻璃被击破;阻力增大;燃料明显不够消耗。机长爱德华·约克上尉决定作出任务规定中严格限制的〃万不得已〃时的选择——飞往路程短一半的苏联。
这是苏军的一个海军机场。
下士瓦沙警觉而困惑地带领警卫班;押解着五名美国飞行员来到上校面前。同样困惑的上校对着他们打了半天手势;双方无法沟通;上校派人拿来地图。
迫降机长爱德华·约克上尉与确认航线的汉顿中尉说了几句;于是在地图上从阿拉斯加到海参崴划了一条连线。
苏联上校点头道:〃欧亲哈喇绍(很好)。〃
然后作个手势;请他们进入了营房的食堂。
当晚他们享受了美味的鱼子酱和烈性的伏特加。
但是第二天真相大白。他们被宣布擅自闯入苏联领空;现在予以拘留。一架运输机把他们带到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关进一处孤零零的房子。
(43)
缅甸。皎克西;中国远征军指挥部。
昏暗的军用马灯底下;史迪威中将正在审核给马歇尔的电报稿。
〃彬文那会战总体形势严峻。已命令东线第五军各部向漂贝、敏铁拉一带撤退。西线新38师(师长孙立人)出击得手;与日军激战并攻取仁安羌;救出被包围的英军7500余人(含新闻记者、传教士等)。日军继续增兵。
〃请务必开始考虑前日报告所提建议;开辟新的路线!以使援华武器物资不致中断。空中运输数量十分有限;不足以依赖。
〃撤离中的指挥部今后将有一定的通讯困难。如无紧急情况;下次电报大约一周之后。〃
电报发出;史迪威连夜驱车驶向伊洛瓦底江前沿阵地;那里已被日军穿插部队撕开一道口子。
随着车轮的颠簸;枪声时而密集;时而断断续续。拒绝服从命令的杜聿明将军在布置炸桥。眼睛里布满血丝的史迪威;感到一阵阵身心疲惫。
史迪威察觉到;英国人没有保卫缅甸的决心和热情。
4月里;他致电马歇尔指出:〃英国在印度的驻军足以拯救缅甸;而韦维尔竟不向缅甸增派一兵一卒;亚历山大也一定得到伦敦的命令;要他只是象征性地抵抗一下就撤出缅甸。〃
事实正像史迪威推断的那样。丘吉尔在回忆录中坦白写道:
〃在亚洲一片黑暗的那段日子里;罗斯福却要我为中国人看守缅甸;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建议比美国人这种胡思乱想更加令人沮丧。……对英国人来说;放弃100个缅甸也不比丢掉一个印度更重要。〃
中英联军放弃曼德勒;撤过伊洛瓦底江之后;英国人已无心作战;他们甩下请来的中国军队;径自向印度境内西逃;杜聿明则率领第5军;沿着铁路和公路匆忙向北退却。
史迪威清楚地意识到:〃分裂和崩溃的危险已经迫近。〃
(44)
华盛顿。白宫。
这是几个月来最热烈的一次记者招待会。
复活节后的天气和会场的热烈气氛已经不需要壁炉里的火苗来烘托。〃炉边谈话〃的主人今天只是简短回答那些踊跃的提问。
〃阁下;您怎样评价这次奇袭?〃
〃这对我们一度低迷的士气是一次巨大振奋。〃
〃那些飞行员们能够安全地回来么?〃
〃据我所知;没有一架飞机是被击落的。绝大部分都会脱离危险;救助活动已经开始。我们会尽一切努力使他们平安返回。〃
〃他们会获得荣誉么?〃
〃当然;难道你认为不会吗?〃
〃不好意思;这个问题问得愚蠢了……〃
〃没关系。还有什么?〃
〃那么总统先生;〃《洛杉矶时报》记者劳拉问道;〃轰炸东京的机群是从哪个基地起飞的?〃
红光满面的罗斯福停顿一下;放在衣兜里的手指此时触到了那份电报。他幽默地眨眨眼睛。
〃基地?我想也许是——香格里拉;小姐。你认为不是吗?〃
金发碧眼的劳拉吃惊地点点头。然后是全场的笑声和掌声。
(45)
陕北上空。4月25日凌晨。
三个小时里;改装的B-25轰炸机一直在夜空中疾驶。舷窗外漆黑一片;偶尔闪过的几点地面灯火也是稍纵即逝。
亨利·惠特赛中尉心里有些茫然。这次任务会顺利吗?但是看到身后的上校睡得那么安详;他又感到担心没有必要。跟着一位突击大队指挥官行动;多半是幸运的。
午夜登机时上校随便问了一句:小伙子;训练过夜间跳伞么?
他挺胸回答:当然;长官。心里想;这不就是这次任务的首要条件么;否则怎么会挑选到我?
看看手表;离预计的时间还差四分钟。地面还是任何标志没有出现。会不会偏航?会不会通讯衔接有误?降落地点会不会有障碍物遮挡?一堆问号……他不禁又紧张起来;瞪大眼睛盯住窗外;远方天边现起一丝鱼肚白。
〃好了;在那里。〃身后传来上校睡意未尽的低沉声音。
惠特赛中尉有些妒忌地再次搜索一圈;才从天地交界处发现三个微弱的小亮点。他起身敲敲前舱;向领航员示意;那位用手势表示:已经找到目标。
约翰机长开始转舵;惠特赛踉跄一下坐回座椅;顺便瞥了后座那个瘦老头一眼;心说;就是不一样啊;特种兵得有一双鹰眼。
〃这个机组;相当使人满意。一路没出任何问题。〃卡尔迅接过惠特赛递来的伞包。〃该给他们请功。〃
〃几乎分秒不差。用我们地勤人员的观点看也是绝对出色。〃惠特赛一边背伞具一边搭腔;很想听这个传说中的卡尔迅聊聊他的传奇故事。可是上校照例保持沉默。
〃是否需要再叮嘱一下机组;按计划作好待命准备;上校?〃
卡尔迅沉吟片刻:〃不必。他们不至于出错。〃
三堆篝火越来越明显。惠特赛作好打开炸弹舱门的准备。由于飞机结构问题;他们只能使用这个出口。弯腰的时候他感到卡尔迅的大手拉了拉他背后的伞包背带——这是必要的检查。
这老头不坏;他想。于是又说出一句考虑很久的话:〃长官;有朝一日我也要申请加入突击队。〃
〃好吧中尉。可那要你的史迪威将军批准。〃
机械师把首先投放的一只大木箱挪移到预备位置。
两分钟后;他们先后跃入晨曦笼罩的山谷。
(46)
华盛顿;白宫;总统卧室。
这一夜;罗斯福失眠了。本来上床就比较晚;他还吃了安眠药。
久违了的胜利当然使他兴奋。虽然规模不够;但足以在这个历史关头给民众以鼓舞。
作为一个总统;即使自己心情不好;也不能摆脱鼓舞民众的责任。一个出人意外的好消息;有时可以覆盖住一片鼎沸的坏消息;反之也是一样。然而;总统和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位置和权力往往可以适当地把握历史进程。
是窗帘上一道缝隙影响了他的睡眠。
缝隙中天幕上;一颗星正好闪烁眼前;那光亮不明也不暗。他想按铃叫人把窗帘关好;但犹豫一下又放弃了。
幼年时在祖母身边仰望夜空满天繁星的岁月永远逝去了。
成年人面临的一多半是奋争和磨难;有如外祖父老德拉诺先生告诉他——中国人的那句话:人生不得意十之八九。是的;即便是贵为总统也大抵如此。
星光在闪烁。相比之下;他更喜欢那种蓝白色的、耀眼的星团。那才能代表人生的追求。亮丽;燃烧充分;无忧无虑。而这一颗是温热的暗红色;此刻在窗帘缝隙中孤独地悬挂着。
这意味着什么呢?是在启示;今后仍然不顺利吗?所谓十之八九的不得意?
唉。红色的星……和中国的格言。
等一等!那本书;内政部长伊克斯推荐他读的那本书叫什么来着?哦——《红星;照耀中国》!读完它花了一个星期。学术出版界甚至赞赏那是〃30年代美国记者所建树的最大功绩〃……
思绪一下回到两个月前;年初2月24号;在白宫对作者斯诺的那次召见。
(47)
那天;年轻的斯诺应邀来到椭圆形办公室。坐下后有点拘谨;罗斯福帮他点燃一支烟;笑着说:
〃埃德加;你是记者;但今天我来采访你。〃
斯诺放松多了。罗斯福开门见山:〃我是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认识你的。你该是个中国通了。我们可能会谈到敏感问题;所以不供现在发表。〃
斯诺点头答应。
金恩上将、莉·汉德小姐、随侍医生都退去后;两人侃侃而谈。
〃埃德加;说说中国到底怎样?中国人喜欢我们吗?〃
〃我在中国内地访问;人们一听说我是美国人;往往伸出大拇指这样说:'罗斯福!顶好'。但没有对任何别国领导人这样表示。〃
〃呵呵;〃罗斯福笑了。〃说起来;我祖父德拉诺曾坐着帆船到中国;呆了好几年。他了解、喜欢中国人。但是讨厌日本人。那么;很高兴我们对中国看法一致。〃
后来的问题多由总统提出;斯诺作答。果然是一次采访。
——中国人和我们相处;要比和英国人相处得好吗?
——俄国人对中国有什么影响?比我们美国大吗?知识分子中掌握俄语和英语的;那一种多?
——我年轻时的印象是;中欧混血儿长得很漂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