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医门法律-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赞其复,是谓至治,可见复则必有过甚之害。夫既复矣,而重赞之欲何求耶?治阴病者,其阳已复而重赞之,宁不亢
而有悔哉?
仲景又云∶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患必微热。所以然者,其面
戴阳,下虚故也。
太阳阳明并病,面色缘缘正赤者,为阳气拂郁在表,宜解其表。此之下利脉沉迟,而面见小赤,身见微热,乃阴寒
格阳于外,则身微热。格阳于上,则面小赤。仲景以为下虚者,谓下无其阳,而反在外在上,故云虚也。虚阳至于外越
上出,危候已彰,或其人阳尚有根,或服温药以胜阴助阳,阳得复返而与阴争,瘥可恃以无恐,盖阳返虽阴不能格。然
阴尚盛,亦未肯降,必郁冒少顷,然后阳胜而阴出为汗。阴出为汗,邪从外解,自不下利矣。郁冒汗出,俨有龙战于野,
其血玄黄之象,阳入阴出,从危转安。其机之可畏尚若此,谁谓阴邪可听其盛耶?
仲景又云∶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 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脉绝不惟无其阳,亦无其阴,阳气破散,岂得阴气不消亡乎?时脉还,乃脉之伏者复出耳,脉岂有一息之不续耶?
仲景用灸法,正所以通阳气,而观其脉之绝与伏耳。故其方即名通脉四逆汤,服后利止。而脉仍不出,是药已大应,其
非脉绝可知,又加人参以补其亡血,斯脉自出矣。成法具在,宜究心焉。
卷二中寒门
中寒门方
属性:附姜白通汤 治暴卒中寒,厥逆呕吐,泻利色清气冷,肌肤凛栗无汗,盛阴没阳之证。 附子(炮去皮脐) 干
姜(炮各五钱) 葱白(五茎取汁) 猪胆(大者半枚) 上用水二大盏,煎附姜二味至一盏,入葱汁并猪胆汁,和匀
温服。再用葱一大握,以带轻束,切去两头,留白二寸许,以一面熨热,安脐上,用熨斗盛炭火熨葱白上面,取其热气,
从脐入腹,甚者连熨二三饼。又甚者,再用艾炷灸关元、气海,各二三十壮。内外协攻,务在一时之内,令得阴散阳回。
身温不冷,次用第三方。
附姜汤 治卒暴中寒,其人腠理素虚,自汗淋漓,身冷手足厥逆。或外显假热躁烦,乃阴盛于内,逼其阳亡于
外,即前方不用葱白也。 附子(炮去皮脐) 干姜(炮各五钱) 上用水二大盏,煎至一盏,略加猪胆汁一蛤蜊壳,
浸和温冷服,不用葱熨及艾灼。
附姜归桂汤 治暴病用附姜汤后,第二服随用此方继之。因附姜颛主回阳,而其所中寒邪,先伤荣血,故加归
桂驱荣分之寒,才得药病相当也。 附子(炮去皮脐) 干姜(炮) 当归 肉桂(各二钱五分) 上用水二大盏,煎
至一盏,入蜜一蛤蜊壳,温服。
附姜归桂参甘汤 治阳气将回,阴寒少杀,略有端绪,第三服即用此方。 附子(炮去皮脐) 干姜(炮) 当
归肉桂(各一钱五分) 人参甘草(炙各二钱) 上用水二大盏,煨姜(三片),大枣(二枚),(自汗不用煨姜)煎
至一盏,入蜜三蛤蜊壳,温服。
辛温平补汤 治暴中寒证,服前三方后,其阳已回,身温色活,手足不冷,吐利渐除。第四方即用此平调脏腑
荣卫,俾不致有药偏之害。 附子(炮去皮脐) 干姜(炮各五分) 当归(一钱) 肉桂(五分) 人参 甘草(炙)
黄(蜜炙) 白术(土炒) 白芍(酒炒各一钱) 五味子(十二粒) 上用水二大盏,煨姜三片,大枣二枚劈,煎
至一盏,加蜜五蛤蜊壳,温服。
甘寒补气汤 治中寒服药后,诸证尽除。但经络间,微有窒塞,辛温药服之,不能通快者,第五方用甘平助气
药,缓缓调之。
人参(一钱) 麦冬(一钱) 黄 (蜜炙一钱二分) 白芍(一钱酒炒) 甘草(炙七分) 生地黄(二钱) 牡
丹皮(八分) 淡竹叶(鲜者取汁少许更炒干者用七分) 上用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加梨汁少许热服。无梨汁,用竹
沥可代。
六方次第,昌所自定义者也。然仲景《卒病方论》无传,难以征信。再取《伤寒论》并《金匮》治虚寒诸方,发明为
例,见治热病杂病之虚寒者,用药且若此。而治暴病之说,可深信不疑矣。更取诸家方治,评定得失大意,以昭法戒。
《伤寒》十四方。《金匮》十二方、评定通用成方十则,共得四十二方。
桂枝汤加附子方 治伤寒发汗过多,汗漏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亡阳之证。(方论俱见本集前) 桂
枝(三钱) 芍药(三钱酒炒) 甘草(二钱炙) 附子(炮去皮脐三钱) 煨姜(二钱) 大枣(二钱劈) 上用水
二大盏,煎至一盏,温服。按∶漏汗亡阳之证,煨姜辛散,酌用一钱可也。
真武汤 治太阳误汗不解,悸眩 振,亡阳之证。又治少阴腹痛下利,有水气之证。茯苓(三两) 芍药(三
两) 生姜(三两)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脐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
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细辛、干姜之辛以散水寒,五味之酸以收肺气而止咳。)若小
便利者,去茯苓。(茯苓淡渗而利窍,小便既利,即防阴津暗竭,不当更渗。)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
(芍药收阴,而停液非下利之所宜,干姜散寒而燠土,土燠则水有制。)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成半斤。(呕加生
姜宜矣,乃水寒上逆为呕,正当用附子者,何以反去之耶?盖真武汤除附子外,更无热药,乃为肺胃素有积热,留饮惯
呕而去之,又法外之法耳。观后通脉四逆汤,呕者,但加生姜不去附子,岂不甚明。所以暴病之呕,即用真武,尚不相
当也。)
芍药甘草附子汤 治伤寒发汗不解,反恶寒,阳虚之证。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
脐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温服半升。
茯苓四逆汤 治伤寒汗下屡误,阴阳两伤,烦躁之证。 茯苓(六两) 人参(一两) 甘草(二两炙) 干
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治伤寒下之后,脉促胸满,微恶寒,阳虚之证。又治风湿相搏之证,去芍药加白术。亦
治风湿相搏。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炮)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上五
味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干姜附子汤 治伤寒下之后,复发汗,昼烦躁,夜安静,脉沉微,阳虚之证。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去
皮生用)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甘草附子汤 治风湿相搏,烦疼掣痛,短气恶风,阳虚之证。 甘草(二两炙) 附子(二枚炮去皮) 白术
(二两) 桂枝(四两去皮)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
汗止。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妙。
附子泻心汤 治伤寒心下痞,恶寒汗出,热邪既盛,真阳复虚之证。《金匮》有大黄附子汤,亦同此意,见二
十九方。 大黄(二两) 黄连 黄芩(各一两) 附子(一枚炮别煮取汁)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渍之,须臾绞
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四逆汤 治三阴经证,四肢厥冷,虚寒下利,急温其藏之总方。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附子(大者一枚生去皮)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分温再服。
通脉四逆加减汤 治厥阴下利清谷,里寒外热,厥逆恶寒,脉微欲绝之证。即用前四逆汤方,面色赤者,加葱
九茎。(面色赤者,阳格于上。加葱通阳气也,故名通脉。)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腹中痛,真阴不足也。去葱
恶其顺阳也,加芍药收阴也) 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两。(咽痛,阴气上结也。去芍药恶其敛
气聚阴也,加桔梗利咽也。)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利止邪欲罢也,脉仍不出阳气未复也。脉者,气血
之先,阳气未复,亦兼阴血不充,故加人参补其气血也。去桔梗者,恶其上载而不四通也。)
白通汤 治少阴病,但见下利,藏寒阴盛,用此以通其阳胜其阴。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
枚生去皮脐)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白通加猪胆汁汤 治少阴下利脉微,与上白通汤服之。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用此。加猪胆汁汤为向导,
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人尿(五合) 猪胆(一
合)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汁,用人尿亦可。
附子汤 治少阴病,一二日口中和,背恶寒,阳虚之证。灸后用此方。又治少阴身体痛,手足寒,脉沉,阳虚
之证。 附子(二枚去皮破八片) 茯苓(二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上五味,以水
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麻黄附子甘草汤 治伤寒少阴经,二三日无里证。用此方温经,微发其汗。《金匮》用治少阴水病,少气脉沉
虚胀者,发其汗即已。又少阴无里证,而有表证,反发热者,去甘草加细辛,名麻黄附子细辛汤,二方皆少阴表法也。
以上十四方,引证仲景伤寒证治。
白术附子汤 《金匮》治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转侧,脉浮虚而涩者,用桂枝附子汤。若大便坚,小便自
利者,用此方。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半炮去皮)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一两半切) 大枣(六枚劈) 上
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
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又近效方术附汤,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用此方暖肌补中,益精气。
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 治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甘
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 麻黄(二两) 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
内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金匮》论水气病,寸口脉迟而涩,至名曰气分一段奥义,前明之矣。今观此证,气分之水。结聚心下,坚大如盘,
内水与外风相挟,漫无解散之期。荣卫之气,且无由通行相得。膻中之大气,更无由豁然而转。其气只从边旁走动,如
旋杯之状,苦且危矣!此方桂枝汤去芍药之酸收,而合麻黄附子细辛汤之温散,明是欲使少阴之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