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狼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潜艇主战纪实-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习操纵防空警戒雷达。他俩对这个仪器简直入了迷。在荧光屏上可以发现和跟踪远处或黑暗中肉眼看不见的东西,真叫人有点心驰神往。洛卡德和埃利奥特总觉得每次训练课时间太短。12 月7 日早7 时,他俩决定继续练习。7 时零2 分,他们看到荧光屏上出现一群亮点。这些亮点井然有序,编成整齐的队伍由北面向荧光屏中心——瓦胡岛移动。
  洛卡德和埃利奥特测量了一下距离:一百三十二海里,不到二百五十公里。在珍珠港海域还从来没有见过数目这么可观的飞机。两个士兵,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低头注视着荧光屏。亮点还在那儿,还在不停地移动着。
  洛卡德和埃利奥特决定给雷达网总站打电话,也许总站还有人在。
  总站果然还有人,是一个空军中尉。他就是那第三个人物。这个军官也在参加雷达训练。那天,他在总站耽搁了一会儿,正要走的时候,接到奥帕纳雷站打来电话。说来也不凑巧,这个人又偏偏好猜疑。他想:目前还没宣战,瓦胡岛上的雷达还没有完全校准,而且全体技术人员又都缺乏经验,既便奥帕纳雷达站的荧光上确实出现了亮点,那也很可能是预走要从加利福尼亚来的一支美国飞行大队,它们正好应该在那天早晨赶到,很明显,只能是这么回事儿。中尉没有细想,两个雷达兵报告的这个编队并不是在预定方向上。况且,这队美国飞机已经事先改变了航向,当时,瓦胡岛的雷达网还没有配备识别敌我的装置,无法确切地断定是不是敌机。
  总而言之,这个中尉没有理睬洛卡德和埃利奥特的报告。他跟这两个小兵说,他怀疑他们是否真地看见荧光屏上有什么东西,即使真有亮点,那也肯定是美国飞机。说完,他挂上电话,把总站的门一锁就走了,奥帕纳这边,两个士兵张皇失措,六神无主,呆呆地望着荧光屏:那些亮点排列得还是那么整齐,还在不停地向屏幕中心移动。7 时55 分,瓦胡岛的所有机场都被日本飞机炸成了灰烬。
  而在珍珠港,美军在4 时到6 时40 分之前发现的潜水艇原来是由两个人操纵的“袖珍潜艇”。它们由一种特制的潜艇运到离瓦胡岛一百海里以内,其任务是刺探军情。根据目前所能掌握的尚不十分准确的材料来看,大概有两艘“袖珍潜艇”成功地潜入了珍珠港。其中一艘(可能就是“康道尔号”
  发现的那艘)越过了保护网的大门,绕福特岛转了一圈。福特岛位于珍珠港的中心,沿岛泊满了装甲舰。“袖珍潜艇”的艇长把通过潜望镜观察到的军舰位置标在地图上,然后又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出保护网的大门,再把收集的情报通过无线电传给日本舰队。尽管这些情报有许多失实之处,但它向日本航队司令证明美国战列舰确实停泊在珍珠港,他的间谍所提供的情报是属实的(夏威夷群岛有十六万居民是日本人,占整个居民人数的三分之一。日本马驻檀香山领事利用商业电报向日本政府提供关于美国舰队行动的情报)。
  后来,这艘侦察潜艇遭到一架飞机的轰炸,最后在岛的东海岸上搁浅了。
  艇长是一个名叫坂牧的海军中尉,被俘后,从他身上搜出了那张标着美国军舰位置的地图。另一艘“袖珍潜艇”,不知是由于操纵秩失误还是由于不能坚持潜航,于8 时35 分浮现在港口的水面上,正好在“柯蒂斯号”飞机加油舰前面。刹时间,几艘军舰一起开火,接着,“莫纳汉号”驱逐舰就迎头冲擅过去,“袖珍潜艇”当即沉没了。后来,这艘小潜艇被打捞上来,运到美国,成为海军在战争期间举办的展览中的新鲜玩艺儿。一艘小潜艇竟然吸引了那么多的美国观众,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日本在袭击珍珠港的战斗中使用了五艘这种袖珍潜艇,全部报销。
  金海军上将曾写道:“虽然有几艘四十五吨的潜水艇参战,但是,这次袭击仍然是以空袭为主”。三百六十一架飞机从航空母舰起飞,分成三个梯队袭击珍珠港。研究珍珠港事件的历史学家们不谋而合,几乎一致把空袭过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第一步是从7 时55 分到8 时25 分,由鱼雷飞机、俯冲轰炸机出击。从8 时25 分到8 时40 分,“除个别飞机继续进攻外,保持暂时平静”。第二梯队的任务是高空轰炸,自8 时40 分开始,至9 时15 分止。紧跟着就是第三梯队的进攻,由俯冲轰炸机冲到硝烟中投弹,一直炸到9 时45 分。轰炸持续时间是1 小时又50 分。
  最有效的攻击是由鱼雷飞机进行的。这些飞机使用的是带稳定装置的特种鱼雷,适用于水位浅(十三到十五米深)的珍珠港。美国人曾认为,由于珍珠港水位浅,可以排除人用鱼雷飞机攻击的可能性。然而,袭击一开始,几乎相当于驻太平洋战列舰舰队全部兵力的八艘美国装甲舰(只有“科罗拉多号装甲舰当时正在美国修理)在5 分钟之内全部丧失了战斗力。
  唐纳德·W ·米切尔在《美国现代海军史》一书中写道:“任何一个活着的美国人都永远不会忘记12 月7 日这天的下午。虽然战争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是这个开端却是当头一棒。可能任何国家都没有遭受过这样的打击。公众舆论顿时哗然,要求追究责任。不久,太平洋舰队总司令赫斯本德·E ·金梅尔海军上将、夏威夷群岛驻军司令肖特上将等好几个军事头目都被罢了官。
  乍看起来,珍珠港指挥部似乎应该承担主要责任。但是,也应看到,12 月7 日清晨,日、美中间尚未宣战,尤其是珍珠港孤立于太平洋之上,与横槟相隔六百公里,离当时最近的日本基地(马绍尔群岛)也有四百多公里这么遥远的距离在心理上造成的影响是值得考虑的。美国最高指挥部曾再三发出警告,珍珠港也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但是,归根结底,美国人几乎一致认为,攻击珍珠港是冒险,是不大可能的。事后不久,一个调查委员会的报告人说:“我们是用西方人的眼光看问题的。我们对东方人的思想、对日本人视死如归的精神状态根本不了解。”
  袭击珍珠港的日本“特种潜艇”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杀性的进攻武器。这种潜艇长24 米,直径近2 米,排水量为46 吨,载鱼雷2 枚,采用电池推进器,可潜航5 小时,可以说是一个水底怪物。开始时计划用潜水母舰把官们运到珍珠港湾附近,使其从水下悄悄地接近美舰,然后施放鱼雷,袭击目标。
  这一作战构思和方案是由当时的中尉岩佐直治、松尾敬宇等立志舍身报国的青年军官提出的。看起来,这和“九死一生”的思想是不相容的。山本司令曾以出击后将无法回返为理由一度驳回了这一提案。但是,到9 月底,在进一步研究了回收方法之后,他们又一次提出了申请,山本司令官又以出击人员活着回来的希望为渺茫为理由再一次驳回了这一提案。可是,这2 名中尉并没有死心,他们又多次向山本司令陈述这一方案,最后终于打动了山本司令官,于是,山本终于允诺了,并把它称之为甲种潜艇——海军是这样命名的——同时,下令进一步研究能够活着回来的可能性。在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进后,至11 月中旬终于如愿以偿,至此,“特种潜艇”的续航时间增大到16 小时。
  实际上,“特种潜艇”并不是一种新式武器,上述2 个中尉的构思来自“载人鱼雷”——日俄战争时曾使用过。1940 年,日本海军终于决定着手制造。1941 年,“特种潜艇”第一号服役,取名为“小潜艇”,开战的当年日本已拥有近20 艘这种潜艇,都是以“甲种潜艇”命名的。这种潜艇是以在舰队决战前后和混乱情况下进行袭击为目的而制造的(一旦动力耗尽也可以逃脱),而不是为潜入严密警戒的敌军港的冒险作战而制造的。一旦真需要潜入敌军港作战的话,无疑那是需要过人的胆量和高超的技术。
  现在,当人们冷静回顾一下的时候,谁都会认为那样做简直不可想象,但在当时这确实是事实。对这一自杀性的作战方案,最后决定了如下10 名队员:岩佐直治大尉、古野繁实、横山正治两位中尉,广尾彭、酒卷和男两名少尉,佐佐木、横山薰范、上田定、片山义雄、稻垣清5 名军士。他们分成5 艘“特种潜艇”(一艘2 人),于12 月8 日上午3 时开始,每隔3 分钟启航1 艘,依次向珍珠港挺进。计划里应外合,与空袭机群同时发起对珍珠港的进攻,攻击结束后,分别驶向在拉奈岛以西7 海里处接应的日潜水母舰。
  珍珠港入口处附近浅滩密布,在唯一的一条深水航道入口处,美军设置了防潜艇网,这个防潜艇网只有美潜艇通过时才打开,因此“特种潜艇”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入口处待机,一但有美潜艇通过,即刻尾随潜入港内,据美军战报报道,凌晨3 时50 分左右,扫雷艇“秃鹰”号发现水面有一个黑黝黝的近似小型潜艇的舰只与之向港口同行,便立即展开了搜索,搜索结果报告说黑影消失了。从上午5 时到8 时,恰好有美扫雷艇进港,日本“特种潜艇”
  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潜入港内。
  在珍珠港大偷袭中,当美舰连续发出“注意鱼雷”的警报时,人们才想起了“特种潜艇”的进击这件事情。大概炸沉美舰的鱼雷中也混杂着“特种潜艇”的45 厘米的鱼雷吧。然而。水底奇袭的结局却很悲惨。有的潜艇机发生故障,导致搁浅。参战者除不省人事的酒卷少尉被俘之外,其他全部阵亡。
  主张使用“特种潜艇”进攻方案发起之一的松尾中尉,因战前去夏威夷视察,回国已晚,未被选入10 名敢死队员之列,心中极不平静,不久,终于在次年5 月对悉尼港强行进击的潜战中,一命归天。
  在奇袭珍珠港时,日本海军曾计划以27 艘精锐潜艇封锁夏威夷海面,并准备鱼雷攻击在空袭后幸存逃脱的美军舰只。但是,事实恰恰相反,潜艇部队袭击美舰的计划不仅没有成功,反而遭到暗算,结果遭到惨败。潜艇部队曾在报告中说:“要封锁已经被严加警戒的港湾和攻击美军舰只是非常困难的。总而言之,潜艇的主要作战目标就应该是美运输船而不是军舰。”对此,日本海军首脑目瞪口呆,无言以对,最后,不得不为“消耗作战”的失策而反省。然而,却丝毫没有改变多年来对潜艇因循守旧的使用方法,强迫潜艇进行不适宜于其特点的作战,结果白白地损失了兵力。
  另一个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美军潜艇警戒和攻击战术有了长足的进步,而日本潜艇的战术及其装备一直处在陈旧落后的状态中。带有雷达的潜艇和不具备雷达的潜艇交战,就像大炮同长矛作战一样,其结局是不言而喻的。
  后来,日本海军本以为莱特湾海战是自已恢复名誉的绝好机会,不料却更加使自已声誉扫地。被称作“水鬼”,默默地潜入水底浴血苦战的潜艇部队的日本兵们真是可怜之至!
  当时,德国兵器专家在仔细地检查了日本潜艇之后,发现存在两三处大的缺陷,随即向希特勒作了报告,后来,希特勒赠给日本两艘德国潜艇,以便于日本人模仿制造,当其中1 艘到达时,这场战争已近尾声,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当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