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军事欺骗-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蹩脚的阵势,显示自己不会用兵,从而骄敌心,懈敌志,也是战术上常用的示拙方法。示拙是为了积蓄力量,等待时机,麻痹敌人,创造战机。因此,不能不看情况,不计条件,一味示拙,甚至为拙而拙。
  假死。假死复活是欺骗敌人的手段之一,运用得当,确能收到奇效。日俄战争时期的旅顺争夺战中,曾出现过这样一个战斗场面:日军为攻占东鸡冠山北堡垒,先后对在堡垒内顽强坚守的俄军发动了数十次猛烈攻击,战斗异常激烈。一天,日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投入强大攻击力量,再次向俄军发动猛攻。开始,日军遭到了象往常一样的顽强抵抗,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然而,随着攻击的深入,日军出现了转机,防守的俄军阵地上,抵抗逐渐软弱,枪声慢慢稀疏下来,最后停止了射击。久攻不下的日军见此情景,以为俄军被全部歼灭了,数千名士兵毫无防范地蜂涌而上,争先占领最高峰。就在此时,俄军堡垒内突然枪声大作,日军被来自四面八方的交叉火力打得措手不及,死伤惨重,败下阵来。原来,俄军停止射击是有意以假死吸引日军冲锋,然后近距离歼灭日军有生力量。
  利用假死或假降麻痹对手,一般是处于劣势情况下或危急关头运用的一种示形方法。其运用之妙,一是假死要死得合乎情理。时机不当,装得不象,就会被对手识破。二是复活要适时、突然。假死是为了麻痹敌人,创造战机,复活意在歼灭敌人。错过时机,动作迟缓,就降低了复活的意义。此外,我以死诈敌,也要防止敌以死骗我。我军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天,担任坂凉公路控制任务的某部七连,发现八名越军正向他们控制的公路走来。当敌人走进我火力圈时,七连用越语大声喊话,开展政治攻势。八名越军向四周探视了一下,自知寡不敌众,便放下了武器,并按照
  “离开武器,向前走二百米,举手站立”的口令照办了。这时,七连副连长即率领第一班跃出阵地,去管押这八名俘虏。谁知刚走出几十米,越军竟然在统一口令下猛地转身向凉山方向逃窜。七连遂开枪射击,八名越军应声倒地。七连副连长满以为越军被击毙了,便大摇大摆地向敌“尸”走去,想搜查一下有没有可以利用的情报。突然,一具敌“尸”复活了,取下暗藏的冲锋枪,翻身开火,副连长身负重伤。一班见势不妙,急忙冲上前去,击毙了正在射击的越军。当他们正要查验其余敌“尸”时,冷不防又有三具敌“尸”一跃而起,窜入水沟逃遁。
  示和。即对意欲打击的敌人,故意表示出“友好”、“求和”的姿态,以麻痹、懈怠对方,使之疏于戒备。翻开现代战争中突然袭击的战例,进攻一方几乎毫无例外地采取了这种示形方法。例如: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制造的“九一八”事变和芦沟桥事变,就都采取了示和的策略,极力制造和平亲善假象,麻痹中方。
  1931 年,日本派外务省亚洲局长木材与中国东北驻军首领张学良谈判,一直谈到“九一八”事变前夕。与此同时,驻华公使重光葵与蒋介石的财政部长宋子文谈判,声称要解决两国悬而未决的问题,并约定9 月20 日一道前往我国东北。直到9 月18 日上午,日军联队长村田还亲自到中国驻军的驻地北大营与中国驻军负责人会见,假惺惺他说:“这些天来,。。咱们相处得很好,如果一旦发生事故,希望不要扩大事态。”“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深入。为了掩盖其侵华野心,日本不断放出“和平”空气,麻痹国民党政府。1935 年1 月,日本外务相广田弘毅发表了所谓“中日亲善”的演说。
  1936 年3 月,日本驻华大使有田八郎与国民党外交部就“广田三原则”开始谈判。8 月,日本驻华大使与宋哲元商谈开发华北问题。1937 年初,加紧拉拢蒋介石,诡称要改变过去日本对中国的关系,协助中国的“统一”和“复兴”。并组织所谓“经济考察团”来华,胡说要帮助中国“完成现代国家之组织”。日本帝国主义的表演使蒋介石觉得“日本具有诚意”,于是下令取缔中国人民的抗日活动。甚至在芦沟桥事变发生以后,还“希望以和平的外交方式,求得芦事的解决”。
  战事的爆发有一个酝酿的过程,并且会显露出一些征兆。有时甲方已经认识到甲乙双方必有一战,此时,乙方还可以在发起进攻的时间上欺骗对方,从而达成战略上的突然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对苏联的进攻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
  1939 年至1940 年夏,法西斯德国侵占了波兰、丹麦、挪威和西欧诸国后,便积极进行侵略苏联的准备。苏联也己感到来自德国的侵略威胁日益增加,并且加强了国防工业和武装力量建设,但对德国将于1941 年夏发动侵苏战争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因而在战争初期吃了大亏。之所以如此,就是由于德国实施了以“西战东和”为主要内容的战略示形。德国占领法国以后,曾制定过一个进攻英国的所谓《海狮计划》,后来由于要进攻苏联,实际上已放弃了这个计划。但是,德国却故意制造准备执行《海狮计划》的假象,以掩盖其侵苏战争准备。1940 年秋冬,英吉利海峡战云密布。一列列满载德国“军用物资”的火车源源不断地开来,登陆器材和各种作战物资在海峡东岸堆积如山。德军的许多舰艇在海峡停泊待机,各种规模的登陆作战演习持续不断。频繁出动的德军机群在海峡和英国上空呼啸盘旋,对英国
  本土的许多重要目标投弹扫射。一张张英国地图发到了德军官兵手中,成批的英语翻译配到了部队。德国广播电台日夜制造进攻英国的舆论。海峡东岸许多港湾的建筑物上,张贴着“打到英国去,活捉丘吉尔!”的标语。整个英国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战争灾难而担忧和恐惧。其实这是希特勒导演的旨在麻痹苏联的大骗局。为了掩盖军队大规模东调的企图,德国还故意放风说,德军东调是为了隐蔽进攻英国的企图而作的佯动,是进攻巴尔干实施“马尔他”计划的助攻,或者是为了到东部地区去休整。有些调动则是以训练、演习为名进行的。希特勒担心德军调动引起苏联的怀疑,因此命令德国驻苏联的外交官主动向苏联解释这些调动的目的。如,希特勒向波兰大举增兵时,德国驻苏使馆武官奉命向苏军总参谋部解释说,“这个调动只是派年轻的士兵去替换将要退役的士兵。”当德国向芬兰增兵时,德驻苏大使奉命拜会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并“顺便”通知说,德国将取道芬兰向挪威北部派遣援军。进乓罗马尼亚被解释为帮助罗马尼亚训练军队,等等。与此同时,德国停止了往常那种对苏联的攻击,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向苏联表示“友好”,积极同苏联签订贸易协定、甚至让苏联军事代表团参观德国先进的航空技术器材展览,并同意卖给苏联最新式的战斗机。就这样,德国在“东和西战”的掩护下,秘密地完成了进攻苏联的军事部署。就在德军大兵压境、进攻在即之时,苏联境内还是一派和平景象。有的部队在广场上配着乐队的演奏进行班教练;许多阵地、工事没有部队据守;在德军开始袭击时,有的部队还在进行野营训练;许多炮兵停留在射击场上;空军也集中在少数机场上;有的军官还在休假或远离营地;一些部队旧装备上交了,新装备还没有发下;有的部队连行动地区的地图都没有。战争一开始,苏军就陷入了混乱状态。希特勒之后,“假和谈、真备战”成为帝国主义的惯用伎俩。在战后爆发的局部战争中,以麻痹对方为目的的示和示形,倍受青睐,屡试不爽。以1967 年的“六·五”战争为例,这次战争以色列在军事上并不占据优势,但是,由于以色列在美国的暗中策划下,成功地进行了旨在麻痹埃及的欺骗活动,战争反以埃及的惨重失败而告结束。这次战争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第三国插手帮助一方进行欺骗活动。美国高级将领不仅参与了以色列作战计划的制定,而且自导自演了对埃及的战略示形。为了在政治上麻痹埃及,美国政府在对埃进攻作战计划刚刚拟定不久,便照会埃及政府,保证以色列不会有“进行侵略的意图”。美国总统约翰逊多次佯称“反对在中东的任何侵略”,并多次邀请纳赛尔派代表赴美会谈“和平解决争端”。直到战争爆发前两天,还商定由埃及派一名副总统于7 日赴美国举行会谈,致使埃及始终抱着“和平解决争端”的幻想,放松了起码的警惕,在以色列的突然袭击面前惊慌失措,一触即溃。这一战例说明,由第三国协助实施政治、外交欺骗,会取得更理想的效果。这是因为,对立的双方一般都存有戒备心理,而由一方的盟友出面,以“局外人”的身份进行游说,或作出某种担保,或穿针引线,则容易消除戒备心理,达成欺骗目的。也许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战后局部战争中的示形欺敌活动,大都有第三国插手,两个超级大国曾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六)以牵制敌人为目的的牵敌示形
  牵制,亦称箝制,是一种用兵艺术。按照军语的解释,牵制就是以兵力、火力吸引和拖住敌人,使敌注意力分散或产生错觉,难以集中使用兵力火力。从这个解释不难看出,牵制的目的不是消灭敌人,而是吸引敌人,拖住敌人,
  减轻敌人对正面战场或主要作战方向的压力,或分散敌人,破坏其战场平衡,使其处处薄弱,形不成拳头。因此,它的着眼点不在战场一隅,而在战场全局。牵制哪部敌人,牵制多长时间,都要依主战场的需要而定。离开了主战场,牵制行动本身也就不成其为牵制了。牵制战术还有一个重要特征:以少牵多,即以己少量兵力牵制敌大部兵力。倘若用一个团牵制一个团、一个师牵制一个师,就失去了牵制的意义。而要以少牵多,就要示形于敌,使敌乖乖受牵。
  以分散的小部队伪装成大部分,采用牵牛战术,拖着敌人大游行,而主力部队则隐蔽、休整、待机破敌,这是我军在解放战争中常用的方法。1947年冬,我陈赓兵团挺进豫西以后,敌李铁军兵团急欲寻我主力决战。而我主力部队急需休整,于是决计由第13 旅伪装兵团主力,牵制敌人。为了造成我主力部队出动的声势,该旅故意分成多路行军,展开宽大的推进正面。行军到半夜,不见敌人跟进,就停下来,绕路回到原来经过的村子分头驻扎。每到一个村庄,就张张扬扬,修锅台,点烟火,搞得远近皆知。消息传到敌营,老奸巨滑的李铁军派出一个旅来跟踪盯梢,试探虚实,主力仍不轻举妄动,直到我伪装部队摆出主力部队的架式攻打镇平县城,李铁军才率众出动。这时,我伪装部队又从镇平撤出,和尾追而来的敌人保持一定距离,打打撤撤,走走停停,促使敌人紧追不舍。为了进一步迷惑敌人,伪装部队索性白天行军,故意在大路上搞得生土满天,并不时扔掉一些散乱的背包,制造大部队行军的假象。担任后卫的分队每准备打一场小阻击战,都构筑大量工事,以便撤退后让敌人“参观”。就这样,一连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