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军事欺骗-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木抡铰远ㄒ迨牵骸熬抡铰允窃擞靡还渥傲α浚ü褂梦淞蛞晕淞ο嗤玻锍晒艺叩母飨钅勘甑囊幻乓帐鹾涂蒲А薄C谰档木抡铰灾话ㄎ渥傲α康氖褂茫话ǚ⒄梗导噬系扔谧髡秸铰浴5撬巡皇粲谡铰缘恼揭壅绞跻舶�
进去了,没有充分体现战略的全局性。相比之下,我国关于战略的定义突出了战略的全局性:“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按照这一定义,我们可以说:战略欺骗就是直接为战争全局服务,并且能对战争进程和结局产生显著影响的军事欺骗。
战略欺骗的特点是:①欺骗涉及面广,包括大量人员和组织。②欺骗持续时间长,可达数日数月之久,有的长达数年。比如,希特勒对苏联的战略欺骗就持续了两年之久。③欺骗利害关系大,对战争或战局的进程和结局有重要影响。④欺骗手段综合性强,往往需要政治、外交欺骗的配合。⑤欺骗的指挥级别高,通常由最高军事指挥机构实施指挥,有时,其决定权掌握在国家首脑手中,只有国家元首才能决定是否进行欺骗。而且,国家首脑常常扮演战略欺骗的角色。
战略欺骗通常在以下几个方面欺骗作战对象:①散布和平论调,伪装友善姿态,隐蔽战争准备,使对方看不到战争迫在盾睫,从而处于不备状态;②当对方预见到将有进攻发生时,使其在进攻时间和性质方面得出错误的结论;③当对方对进攻时间有正确预见时,则在作战地点和主要打击方向方面欺骗敌人。
战略欺骗是达成战争突然性的重要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对波兰、法国、苏联等国的进攻是突然袭击的典型战例。发动上述战争前,德军均进行了战略欺骗。战后发生的局部战争也大都进行了战略欺骗,并达成了突然性。如1973 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1979 年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1982年美国对利比亚的突袭,等等,都比较典型。美国学者罗纳德·舍温和巴顿·惠利利用统计学方法,对1914 年至1973 年间93 例战略性交战的资料进行了分析。他们首先为战略性交战的级别确定了三条标准:①一场战争的首次打击:②新开辟一条战线或一个战区的作战行动;③在已经停故的战线上重新发起进攻或攻势。只要具备其中一条,就可以列入“战略级”。统计结果是:93场战略性交战中,有76 场进行了欺骗(占82%)。可见,战略欺骗的运用十分普遍。战略欺骗的效果怎样呢,统计结果显示,进行了战略欺骗的76场战略性交战全部达成了突然性,而在未进行欺骗的17 场战略性交战中,只有11 场达成了突然性(占65%)。可见,战略欺骗与突然性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他们紧接着分析突然性与胜利的关系,结果发现,在达成突然性的战略性交战中,取得胜利的概率为93%。这说明,突然性对交战结局具有重要作用。战略欺骗之所以能对战局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也就在于它有助于达成军事行动的突然性。
战略欺骗的对象往往不限于交战国,而是面对整个国际社会。作战对象的盟国、中立国,甚至欺骗者的友好国家都在欺骗之列。在国际交往日益增多、间谍战空前活跃的情况下,保守战争秘密是非常困难的。把战争秘密透露给第三国,也就不难传入交战国。这从反面启示人们,可以把中立国作为战略欺骗的伙伴。假装无意把假的战略情况透露给中立国,交战国的情报人员就能比较容易地从中立国获取这些情报。有些国家貌似中立,实际上暗中与交战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国家会主动把欺骗信息传递给交战国,从而不自觉地成为欺骗者的助手。
此外,战略欺骗对欺骗手段有着更大的容量。有些手段,如,谈判、出访、签约、新闻媒介、间谍等,一般不能用于战役欺骗和战术欺骗,但对战略欺骗完全适用。
(二)战役欺骗
战役欺骗是在战役指挥员统一指挥下,为顺利达成战役目的而实施的军事欺骗。战役欺骗介于战略欺骗与战术欺骗之间,与战略欺骗、战术欺骗的主要区别是,战役欺骗为战役目的而实施,且对战役进程、结局有重要影响。判定战役欺骗的首要前提是对战役层次的认定。
在战争史上,战役的产生晚于战争和战斗。有的国家认为,战役产生于19 世纪。19 世纪以前没有战役,只有战争和战斗。我国认为,战役的产生比这早得多,起码在我国是这样。按照确定战役的五项指标(较多的参战兵力;较大的作战地幅和空间;较长的作战持续时间;战略战役性目的;由统一计划下的一系列战斗所组成)来衡量,我国春秋时期的晋楚城濮之战,吴楚柏举之战,战国时期的秦赵长平之战,秦灭楚之战,均超出了战斗的范畴,基本具备了战役形态。楚汉战争中的垓下包围战,西汉反击匈奴的漠水之战,东汉末年的官渡之战,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战役。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军队武器装备的发展变化,使得不同历史时期的战役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参战兵力、作战空间、持续时间、战役构成和作战目的仍然是战役的五个基本指标。这五个指标也是我们判定战役欺骗的基本尺度。然而,战役作战中实施的欺骗并非都是战役欺骗。如果整个战役只在局部地区,就某些战斗动作和枝节问题进行了欺骗,而没有在战役企图、规模、行动性质和时间以及主要打击方向这些重大问题上欺骗敌人,那么,这种欺骗就不属于战役欺骗,而只是战术层次的欺骗。
现代战役欺骗通常由送行战役任务的战役军团(集团军、方面军、方面军群)指挥机构统一计划和组织指挥。指挥员在定下战役决心的同时,定下欺骗决心,并交给司令部门据以制定战役欺骗计划。战役欺骗计划详细规定欺骗目的、欺骗任务、欺骗方法、使用的兵力、兵器、器材和完成时限,掩护战役准备的措施,以及检查欺骗措施完成情况的顺序和方法等内容。战役欺骗的主要措施是伪装、佯动、模拟和虚拟情报。伪装就是利用地形、地物、天候、气象等自然条件,隐蔽部队的集结和机动;利用人工或技术手段隐蔽真目标。伪装要自然逼真,形式多样,并经常检查其效果,弥补其漏洞。佯动即采取假集结、假转移、假攻击等欺骗性行动,吸引敌人的注意力,隐蔽军队的真实行动。佯动由专门指定的并配有加强兵器的部队和分队完成。模拟指设置假目标、假阵地、假指挥所、假停车场、假机场、假道路、假渡口、假仓库等,并显示军队在这些目标区的活动征候。虚拟情报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向敌人提供假情报,欺骗敌人的情报机构。虚拟情报的方法多种多样。如,通过自己的部队或当地居民散布假消息;以巧妙手段投放假军用文书、假笔记、假书信;进行假的有线或无线通信等。战役欺骗通常需耗用相当数量的人力、物力。为了掩护战役准备的实施,并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到次要方向,有时甚至不惜运用兵团级部队实施伪装战役。苏联在卫国战争中曾多次实施过伪装战役,均取得满意效果。例如,1943 年苏沃罗涅日方面军为了掩护向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方向的反攻,在方面军右翼38 集团军地带内实施了伪装战役。希特勒向该方向调去了两个作战师,并出动244 次架次侦察机和轰炸机实施侦察和轰炸,而真正的战役方向却几乎没有遭到轰炸。直到方面军主力突破第一线防御阵地,德军才慌忙向该方向调集兵力,但为时已晚。苏军认为,实施假战役应不惜兵力兵器,以提高其可信性。只有逼真、可信,才能起到迷惑敌人的作用。
(三)战术欺骗
战术欺骗是遂行战术任务的兵团、部队和分队在战术地幅内采取的欺骗行动。其直接目的是诱使欺骗对象对战斗行动的目的、时间、地点、规模、方式等产主错误的判断,从而在战斗的关键时间和地点采取有利于欺骗者的行动。
战术欺骗是与战斗相联系的。而战斗分为独立的战斗和隶属于战役的战斗两种形式。当独立遂行战斗任务时,是否进行战术欺骗和如何进行欺骗,由战术指挥员决定,并亲自或通过参谋人员组织实施。当在战役编成内遂行战术任务时,军事欺骗的决定权属于战役指挥员。此时,战术欺骗是战役欺骗的组成部分。比如,战役指挥员计划在主要进攻方向方面欺骗敌人,那么,担任主要攻击任务的部队就要采取掩蔽进攻准备,减少暴露征候的隐形欺骗方法;担任助攻任务的部队就要采取虚张声势,吸引敌人注意力的示形欺骗方法,可见,战术欺骗的目的和性质是由战役指挥员决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战术指挥员在战术欺骗方面无所作为。战役指挥员不可能把一切欺骗方法和手段都规定得那么具体。恰恰相反,战役指挥员通常都给战术指挥贝留有充分的创造空间。战术指挥员的任务是在正确领会上级意图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一切可以使用的欺骗方法、手段和措施,演好自己扮演的角色。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此外,当战役指挥员未决定进行欺骗时,战术指挥员也可以在不违背总的战役企图的前提下,在自己的作战地幅年采取欺骗措施,诱使敌军犯错误,从而以较小的代价完成战斗任务。
战术欺骗与战役欺骗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与敌直接接触,隐蔽企图更为困难;②方法灵活多样,组织计划较为简便;③欺骗目标具体,对情报工作依赖性大;④情况反馈迅速,可以随时调整欺骗方法和欺骗强度:⑤欺骗效果有效时间短,必须及时加以利用。
部队和军队在战役编成内行动时,所能担负的欺骗任务通常是佯攻、佯动、模拟和冒充等四种。佯攻是与敌接触的目标有限、虚张声势的进攻行动。佯攻的目的主要是:①促使敌军将配置在主攻方向上的预备队调往佯攻方向;②引诱敌人提前开火,以暴露其防御火力配系;③分散敌支援火力,减轻主攻方向上的压力。
佯动又称阳动,即在战场上不准备使用武力的地域炫耀武力,诱敌作出反应。佯动与佯攻的区别主要是不与敌直接接触,因而可以以少充多,以模拟器材代替真的装备。
模拟即显示战场上实际没有的故役战术目标,如分队使用烟火、音响模拟器和假目标模拟部队集结地域、物资堆积场、炮兵发射阵地等。冒充指冒充敌军部队,完成侦察和特种作战任务,是一种高难度的战术欺骗,通常由训练有素的侦察部队或特种作战部队担任。
战术欺骗的基本措施为目视欺骗、音响欺骗、气味欺骗和电子欺骗。目视欺骗旨在欺骗敌人的目视侦察。由于在与敌直接接触时,敌方绝大部分情报来自目视侦察,所以,目视欺骗是战术欺骗最重要的措施。目视欺骗包括隐真和示假两个方面。隐真即采取各种伪装措施,隐蔽人员、马匹、武器和车辆,使敌人观察不到真实的战斗部署。示假即使用假目标,显示部队的部署和运动,以假乱真。假目标通常利用废弃的物资现地制造,或使用预制构件临时装配。在战斗中损坏不能使用但外形尚好的装备,是绝好的假目标。
假目标的逼真程度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