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宋:西风凋碧树-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营、滦三州来降时,竟予以接纳。岂料张觉出城接诏时,金军从天而降,张觉落荒而走,宋廷敕书、诰命尽数落入金人之手。三州既未能得,又徒授金人以“违盟渝约”的把柄,最后还不得不斩张觉首谢罪,什么好处都没捞到。从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三月开始,金人不断挑衅,先是借口二十万石军粮未能克日交齐,鼓动西夏军进攻武、朔二州,后来干脆公开起兵,于该年八月攻下宋军控制下的蔚州。    
      蔚州是山后九州之一,这个九州属于“燕、云”中的“云州地区”,按照宋金初约,原本也是要归于宋廷的。金人占有其中七州后,本就不愿把此战略要地让给宋朝,此时借机吞并蔚州,当然也不会再守前议。蔚州失守,徽宗仍想当然地认为这犹不过是边境争端,又复用退休的童贯前去交涉,同时仍不放弃招纳辽天祚帝的想法,命他见机行事。但辽帝也知道宋廷绝不可恃,没有接受宋朝官家的美意,转投西夏,当他在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二月十九日走到应州新城东六十里时,终于为金将洛索所执。可以想见,辽国的正式灭亡之日,也就是金兵南进之时。经过近八个月的酝酿,金廷上下于这年的十月统一了意见,决意伐宋。此后,金廷开始集结军队,准备粮草,并已制定了具体的作战方略。这些消息当然也断断续续地传到了朝廷,但没人把它当作一回事。    
      这时童贯已返回太原,留在大同府交涉山后诸州事宜并兼伺敌情的宋廷使者是马扩。马扩早年即随父马政使金,又参与了交割燕京的谈判,也是帝国的不可多得的外交人才之一。这一天,马扩突然发现馆驿中供具甚厚,超出了平常款待的标准,非常奇怪。    
      金朝一方的首席谈判萨里穆尔笑道:    
      “这是最后一次招待贵使了!”    
      一语道破天机。    
          
      同当年的辽师一样,金兵在短短的二十天后就打到了太原。十二月二十一日,另一路金军也已包围了中山府,离东京只有十天的路程。    
      一百多年前那次凄侧惨痛的记忆早已在时间的流逝中消失无痕,健忘的人们哪里还能接受这样的打击!像是在六月盛夏突逢飞雪一般,整个帝国都被这个急变所震惊,就连东京宫城鳞次栉比的流檐飞甍,也似乎为此而颤栗。徽宗在满面惊泪中的下诏罪己、遣一使求和,不过是些可有可无的姿态,朝廷下令召四方勤王之师,自然也是画饼充饥之举。宰执虽日聚都堂,依旧茫然无策,只忙着向各地遣送家属而已。在如此情形下,徽宗最后所能做的,也就是备舟楫装宝货而准备南下了。帝国君臣就如同一群刹那间受惊的雁阵,眼看就要四散而去。    
      太常少卿李纲采取了一个大胆的举动。二十一日夜里,他来到素相友善的给事中吴敏的府第,郑重提出:只有今上引咎禅位,才能使天下克济赴难。吴敏没有辜负好友的信任,第二天就向徽宗建议效唐明皇故事禅位。二十三日上午,李纲怀揣血疏,在玉华阁恳请官家禅位太子以号召天下。经过几个时辰的犹豫,徽宗在无奈中终于接受了这个选择,装作因忽然中风半身不遂给自己找了一个台阶,宣布内禅,由太子即位。这就是后来庙号为“钦宗”的赵恒。他是一位更不幸的皇帝,即位仅一年有余,就与其父一起作了金人的阶下囚而客死异乡。    
    


第三部 半壁河山第4节 靖康元年

    钦宗继位六天后就是新年,新君将这一年改元为“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迫于压力,首先严肃处理了以蔡京为首的六大“贼人”,其中蔡京流放,童贯、王黼、朱勔包括蔡京的两个儿子先后处斩,李彦、梁师成赐死。然后任用李纲固守东京,也不再提弃城之事。这两件政治革新多少唤回了一些士气人心,也使得李纲成功地保住了帝国的首都。然而好景不长,当孤军深入的这支金军部队不欲恋战而提出议和时,钦宗马上就改变了初衷,以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镇和在东京就地搜刮而来的金银数百万两为代价,换取了金兵的撤退。令人悲哀的是,这时陆续而来的各地勤王之师已将近有二十万之众,而围攻东京的金军只不过区区六万人。    
      金人南侵之师兵分两路,分别由完颜宗望、完颜宗翰率领。宗望的名字又译作“斡离不”,是金太祖第二子,时任南进大军的右副元帅;宗翰又译作“粘罕”,是阿骨打的堂兄弟,时为西路军主帅。宗望这一路意在直图东京,因此进军神速。宗翰则由西路经太原包抄而下,意在与东路宗望军合攻东京。由于两路进程有异,此次进攻的目的未能完全实现,宗望撤围东京后,宗翰也回师大同府。八个月后,金廷再度发起攻击,这一次宗望、宗翰两军只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成功地实现了会合,并于十二月初完成了对东京的包围,断绝了四方宋军的来路。金人锋镝尽聚,已是势在必得,当然绝不仅仅满足于三镇之地了,宗翰派人传言,要求划黄河为界。    
      庙堂之上,早已没有死义之士。李纲已被罢知扬州,另一位老资格的将领种师道也不幸病死,剩下的不是贪生怕死因乱谋利之徒,就是浑无韬略自以为是之辈。虽然谋夫众多,发言盈庭,讨论的内容也只有割地请和一端。以此来对付欲壑难填的金人,又济得甚事!李纲招募的河北军已被解散,四川、福建及湖广诸路的勤王兵马也被遣回本路,帝国在军事上已没有任何抵抗力。既不想战,又不能战,钦宗只有按照金人的意思下诏,令黄河以北州县“仰开城门,归于大金”。政府既然放弃了保护百姓的本职,天下黎民自然也就失去了忠于朝廷的必要,天子诏命一出,两河百姓汹涌而起,表示绝不从命。金人无力逐城逐地攻掠,便刻意压迫已在囊中的宋廷。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闰十一月三十日,在勤王之师一无赴者的情形下,堂堂帝国的天子钦宗终于跪倒在金人的面前,称臣谢罪,表示纳躯听命。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正月九日,钦宗第二次被宗望、宗翰强令至金营后,便一去无回。同时,后宫嫔妃、皇亲国戚、技艺百工、娼优僧道乃至帝国府库和首都东京的一切所有,都成了金人的战利品。    
      最妙的是我们的太上皇徽宗,他本在金人第一次兵临城下时就已跑到江南的镇江府去了,但由于不能割舍贵为天子的滋味,在宗望退兵后的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四月,竟别有用心地回到东京。这一次他聪明反被聪明误,不仅未能重坐龙庭,反而被陷危城。钦宗被执后,徽宗在金人索要甚急的情况下,被手下人哄骗出城,也当了金兵的俘虏。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二月初六,金人废徽、钦二帝。三月初六,册立原太宰张邦昌为帝,建立傀儡政权“大楚”。数天后,金师北还。    
      惟一使人感到安慰的是,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赵构因为不在东京而免遭虎口。五月,时为河北兵马大元帅的康王在离东京不远的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这就是后来的“高宗”。尽管时势仍极度艰难,但不管怎么说,大宋国祚总算是赖以保存了,这是不幸中之万幸。    
          
      徽、钦二帝最后被迁移到金国腹地的一个偏僻小镇五国城,在夷狄的牢窗下度过了屈辱的余生。    
      同时被掳的皇子皇孙、王公贵戚和后宫妃嫔都随之而沦为亡国之奴。在颠沛流离的迁徙中,不少人即由于不堪饥寒而抛尸野外,其余幸存者则被迫垦田荒外,种莳自给。等而下之者降为奴隶,执炊牧马,菲衣薄食,不到五年,十不存一。最不幸的是女子,无论是王妃帝姬还是宗室妇女、名门闺秀,或沦为奴婢、或选为女乐,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金人的淫具,被奸淫毙命者亦数不胜数。百姓妇女,大多沦为娼妓,在金人的奴役下强颜欢笑,残喘苟延。    
      生活能够改变一切。我们的徽宗从至高无上的天子一落而至阶下囚,使他从一个异想天开的艺术家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人。“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九叶鸿基一旦休,猖狂不听直臣谋;甘心万里为降虏,故国悲凉玉殿秋”,痛苦、悔恨、无奈和悲伤的体验也使他的诗词一洗铅华,成为血泪心境的真实写照。公元1135年6月17日,徽宗在尝尽了极度的屈辱和伤痛后,郁郁而终,享年五十四岁。钦宗比他的父亲多活了二十六年,于公元1161年逝于五国城。    
      从被俘之日直到客死异乡,徽宗从未放弃过有朝一日能够回归故乡的幻想,然而,他还是带着极大的遗憾告别了人世。兔走旧窟,狐死首丘,徽宗只有在临终时遗命归葬中国,但他的这个最后愿望也没有被金廷所同意。徽宗去世五年后,宋金休战达成协议,金廷虽然特许高宗生母韦太后归国,可并不放还钦宗。在此后的岁月里,钦宗一直希望他能避免像父亲一样的命运,执著地相信他的弟弟能够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直到最后的事实彻底打破了他的美梦。    
      某一种特别的经历足可以改变人的整个一生。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的那两次如履薄冰般的历险,就已经给当时的康王后来的高宗以终生都难以磨灭的惨痛记忆,在后来三十多年的岁月里,我们的第十位天子始终都无法摆脱这个怵心刿目的梦魇。    
      第一次是这一年的元月金人首次围攻东京,其时情形紧急,虽有李纲统领守军力保城池不失,但敌气太锐,我军未集,固不能不和。然而当金使来到阙下邀亲王宰臣赴军前商议时,天子环顾宰执,竟无有对者。李纲请行,哲宗不许,怕他出言不逊惹怒金人。最后,选派李棁奉使。谈判下来,宋廷同意割地赔款,金人要求以亲王、宰相为质。李纲得知后上廷力争,反对增岁币、割三镇,更不同意亲王出使,但在内外恇惧的大势面前,未能被天子接受。    
      此刻,徽宗诸子中年长者只有肃王赵枢和康王赵构两人在京,蹈险入质,二者必有其一,没有其他选择。康王也许是想透了其中道理,于是私谒皇兄哲宗,毅然请行。在他的慷慨英武面前,李棁十分惭愧,不得已打了个圆场道:    
      “金人不过是担心我朝失信,要亲王送他们过河罢了。”    
      康王正色道:“国家有急,死亦何避!”    
      一时闻者悚然。在那一刻,我们未来的天子似乎确实有着一种为国赴难的冲动。临行前,副使张邦昌自度此去凶多吉少,害怕得涕泗交集,康王犹还责备道:“此大丈夫本分,相公不必如此!”初生牛犊的勇气在于阅历的贫乏,而并非是本性刚强,现实马上就能证明这一切。    
      长于深宫的康王赵构第一次见到了真正的枪林戟阵,第一次面对贪婪狡狯的夷狄之徒,也真正地体会到了敌人的猖狂气势,他无法不从内心里产生一种强烈的震惧。这种震撼足以摧毁道行匪深者脆弱的防线,凭着年少冲动而意气用事慷慨入质的康王当然未能免俗。当东京守将姚平仲轻率地夜劫金营落败,金人以此呵责恫吓宋廷人质,大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