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灵魂椅 作者:纪伟亮-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ⅰ!�
“这椅子你哪儿买的?”宁远开始按照破案的习惯思路提问了。
“是集古斋买的。”
集古斋是家私人开的文物店。虽说是私人所开,但规模却不小。除了买卖书画金石,文房四宝外,还兼做明清木器,老古家俱。爱好文物古董收藏的沈盼自然是那儿的常客。因为沈盼是一家大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收入不菲,所以也是集古斋的一位不大不小的主顾。因此集古斋老板总是和她保持着非常热络的关系。
那天老板打来一个电话,告诉沈盼到了一批明清木器,相当有收藏价值。
沈盼一听非常高兴,当即就趁驱车前往。她最近迷上了古董家具收藏。而明清木器无疑是中国古代家具中的佼佼者。尤其是在明朝中后期江南一带出产的苏式家具,既带有当时富庶繁荣的社会特色,又深受追求生活品味的江南文人的熏陶,因此每一件传世的家具,无不带有一股别致,清秀,隽丽,高雅的江南韵味。《萝窗小牍》赞云:“吴中多巧匠,善攻木,有公输般之能。所制诸器,如香几,琴凳,隔屏,竹榻等,其厚薄深浅,浓密疏淡,适与后世鉴赏家之心力,目力针芥相投,是岂工匠之所能办乎?盖其技也而进乎道矣。”来到集古斋,胖胖的王老板先迎了上来,寒暄一番即将沈盼带上了两楼。
两楼大堂很宽敞,两三百平方的大厅里,有一半被老家具摆满了。沈盼粗粗一看,只见其中好货真的不少。而且家具款式齐备,京式,广式,苏式,海式,宁式样样皆有。从品相来看,也都是一些少见的佳品。
“你看这个壁橱,老红木做的。三十年代上海公馆内出来的家私。沈小姐,你是上海人,房间里摆一款海式老家具,怀旧气息满浓的。”王老板殷勤地介绍着。
沈盼没作声,因为她一走近这堆家私,就看中了靠墙那把深红色的圈椅。
在众多富丽堂皇,雕饰精美的家具里,它别有一股清新雅致的秀气。
“王老板,那把椅子,你拿出来让我看看。”
“沈小姐真是行家。眼光的确厉害!比我们这种吃了几十年古董饭的老资格还要老辣!好货一下子就被你发现了。”王老板一边满口奉承,一边着人将椅子般出来。
搬到眼前,沈盼仔细摩挲观赏了一番,益发喜欢这把椅子,典型的苏式风格,椅背上的“仙”字,写得多好。竟带三分北海笔意。想来这把椅子定经过文人的手泽。
“沈小姐,凭你的眼光一定看得出来,这把圈椅是隆庆,万历年间的老货了。难得啊!”
“要漫天开价了?”沈盼心道,于是便指了指椅脚的几处磨痕道:“品相不是最好嘛。”
“老货嘛,传了四五百年,总有些磕磕碰碰。不过你看这把圈椅的款式,这又叫闺椅,是当时官宦人家的大小姐专坐的,沈小姐,正配合你的身份呀。你再看这个木料,真正的相思木。现在很少见得到了。”
“这个王老板可真爱吹。”沈盼可不信什么“闺椅”之类的话,但这把椅子的造型小巧秀丽,看来确是为仕女专坐。另外,相思木也引起了她的注意。
相思木就是鸡翅木,又叫红豆树。细腻的江南文人特别喜欢用红豆树的木料做家具。诗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才颉,此物最相思”浑身是感性细胞的沈盼对此自然心动不已。
“好吧。就是它了。王老板,你说个价。”
王老半沉吟片刻,然后道:“沈小姐,你是常客,也是我们集古斋的贵宾。这样,这把圈椅原价两万,现在卖你一万六千八百八十八元正。讨个口彩,一路发发发。好吗?”说实话,这价格还算中肯,因此沈盼很快点头了。
她确实欢喜这把椅子。但没料到这椅子竟会给她带来一连串怪梦。
宁远听完她的叙述,心中暗自思忖:一切看来并没有什么不寻常的地方。
会不会又是沈盼在逗他?他这个想象力天马行空的女友平时总爱编些希奇古怪的小故事来逗他开心。这次他可不想再上当了。毕竟这个会让人做梦的椅子的故事太荒谬。但他不能说破。于是他便道:“既然这把椅子这么惹你厌,你就把它退掉。我陪你再去另买一把。”
“谁说它惹我厌了?要是我想退掉,还找你这个大警察干嘛?”沈盼的小姐脾气忽然上来了。
“那你想怎么办?”宁远看她样子不像在编故事。
“我刚才不是说过了吗?这件事情要求你了。我要你调查这把椅子的来历。”
“调查一把古董椅子的来历?!!”宁远第一个反应就是太荒谬了。他刚想开口拒绝,忽然想到自己千万不能这么做,否则又得惹沈盼生气了。今天的复合气氛好不容易培养起来,再不能轻率地破坏了。
“你不想帮我吗?”
“想。只是,只是有些意外。”
“那你就是同意了?”
宁远一想,不管怎么说,还是先满足了这位大小姐的要求吧。反正调查一把古董椅子也不是什么大事。她开心才是最要紧的。再说自己昨天刚结了个大案,接下来有一段放假时间,不如就拿这事打发长假吧。于是便点点头道:“是。只要是你的要求,我一定答应。”
沈盼笑了:“这样最好。你什么时候开始,准备怎么调查?我和你一起去。”宁远道:“就明天吧,我们先从集古斋入手,然后开始追踪一段五百年古董椅子的来龙去脉。”
“太好了。我也能当一回侦探了。”沈盼显得极有兴趣。
“等一等。我想我恐怕不行。”宁远忽然脸色转忧。
“怎么啦?”沈盼担心地问。
“我怕万一找到椅子的主人,而他又是个拥有一双温柔清澈大眼睛的帅哥怎么办?”
“去你的!”
第二天一早,宁远请了假,和沈盼一起驾车前往集古斋。
二、到苏州乡下去
集古斋坐落在市南老城厢的一条小巷子里。这里旧书铺古玩店很多的长街短巷原是灰蒙蒙的,艳阳下看着委实寒酸。但这几天淅淅沥沥的秋雨一来,反倒有些韵味。宁远把车停在街区外面,和沈盼一起冒雨拐过几条老巷,走进了集古斋的底楼大堂。由于落雨,店堂里客人不多。灯光幽暗,再加之四壁书画,满堂古器,仿似令人有种跨进前尘旧梦影的不真切感。
沈盼正待向一位打瞌睡的店员询问,却见王老板正好从楼上下来。王老板满脸堆笑道:“沈小姐,好兴致呀!又来看家具了?”
沈盼道:“不,想找你王老板了解一些古董情况。”
王老板有些不解:“古董情况?行。我们到楼上说话。反正今天没客人,我也闲得发慌。阿三,泡一壶茶来。”那个店员答应了。
到了楼上落座,三人随意交谈了几句,又喝了一道茶。沈盼这才向王老板说明来意:那把椅子他是从哪里收进来的?王老板听罢一时不语,慢慢地啜起茶来。
一旁的宁远见状便掏出一张名片递上去道:“王老板,我是《南方杂志》的记者,也是沈小姐的好朋友。我想采写一篇有关中国古董艺术的文章,正好沈小姐说您这儿的古董文物非常丰富,因此就过来了。我是想对您做个专访。”宁远明白这些生意人一般不肯说出进货渠道,若他亮出警察身份反而不好,正巧口袋里有一张记者名片,便撒了个谎。
王老板一听,果然露出很感兴趣的神色:“你要对我做专访?”
宁远道:“是的。我们《南方杂志》面向海内外,发行量很大。我想如果能把王老板的集古斋介绍上去,一定会让您这儿名声大增。”
王老板仔细看了名片,喜道:“原来是这样啊!那太好了,多谢沈小姐和你二位有心了。”
宁远和沈盼两人对视一笑,宁远又道:“我的这篇报道想用这把椅子的收购,卖出过程做个切入点,所以得向您具体了解一下情况。”
王老板道:“原来是这样啊。我们这儿的古董家具都是从各地的古董中间商手里收来的。沈小姐的那把万历圈椅……”正说到这儿,楼下上来一个店员说下面有客人。王老板告罪一声先下去了。没多时却领着一个干瘦矮小的老头上楼来。那老头虽说长得矮小,倒也有些气派。一身杭绸的中装,手里摇着一把山水画扇,嘴里咬着一支翡翠金边咬口,乌木烟管的大烟斗。身后跟着个拿伞的乡下小伙子。
“来,我给你们二位介绍。”王老板拉着老头来到桌边。原来这老头姓张,是江浙一带颇有名气的古董中间商。沈盼那把椅子就是他送过来的。
可巧这几天他又来上海,却正好碰上了。王老板又把集古斋要上杂志的事说了一遍,接着便问他这椅子的来历。
张老头一听也挺乐,道:“这倒不错。只不过这把椅子到底是从哪里收来的,我却记不起来。唉,人老了,记性不行啦。”
宁远道:“张老先生,你能不能再想想?”
张老头把嘴里烟斗拿下,在桌边敲了敲道:“我每年在苏,杭,常州,镇江,南京,松江,嘉兴,湖州这么大一带到处跑,一年也不知经手过多少老家具,你叫我这一时要想起这把椅子在哪儿收的,确实有些困难啊。”
沈盼有些着急,便把椅子仔细地描述了一遍。可张老头还是摇头。
王老板道:“沈小姐,要不这样。我们再另选一样家具报道吧。”
沈盼道:“不行啊,我们就要这把椅子。”
王老板一皱眉道:“哪样家具不是一样嘛,反正都是古董,都可以上杂志啊。我这儿比那把椅子好得多的老家具多的是啊。”
沈盼急得想跺脚,宁远轻轻按住她,道:“张老先生,这把椅子不是苏式的嘛,那我想多半在苏州一带收的吧。”
张老头失笑道:“这位先生,您不知道。江南一带所有地方出的家具都称苏式。”
他身边那抱伞的乡下小伙子忽然怯生生地插了一句道:“张爷,这把椅子我倒是想起来在哪儿收的。”
张老头回头把眼一瞪:“那还不快对这位先生说!”
小伙子这才大着胆子道:“张爷,这椅子不是半年前,您带我到苏州乡下的塘里村收的吗?当时,您不还说那椅子的家主是个败家子,叫我不要学他的?”
张老头听罢,这才恍然道:“是了。有这么回事。对啊,这把圈椅确实在那儿收的。不过那破地方荒村败庙的,具体地址我却记不起来。”张老头可不愿意在王老板这类下家面前透露自己的进货来源。
宁远考虑了一会儿道:“张老先生,您能不能具体指个方位,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