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白话尚书-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译文】
     1。王这样说:“族父义和啊!伟大光明的文王和武王,能够慎重行德,德辉升到上天,名声传播在下土,于是上帝降下那福命给文王、武王。也因为先前的公卿大夫能够辅佐、指导、服事他们的君主,对于君主的大小谋略无不遵从,所以先祖能够安然在位。
     “啊!不幸我这年轻人继承王位,遭到了上天的大责罚。没有福利德泽施给老百姓,侵犯我国家的人很多。现在我的治事大臣,没有老成人长期在职,我便不能胜任了。我呼吁:‘祖辈和父辈的诸侯国君,要替我担忧啊!’啊哈!果然有促成我长安在王位的人了。
     “族父义和啊!您能够继承您的显祖唐叔,您努力制御文武百官,用会合诸侯的方式延续了您的君主,追怀效法文王和武王。您很好,在困难的时候保卫了我,象您这样,我很赞美!”
     2。王说:“族父义和啊!要回去治理您的臣民,安定您的国家。现在我赐给您黑黍香酒一卣;红色的弓一张,红色的箭一百支;黑色的弓一张,黑色的箭一百支;四匹马。
     “您回去吧!安抚远方,亲善近邻,爱护安定老百姓,不要荒废政事,贪图安逸。大力安定您的国家,以成就您显著的德行。”
     【原文】
     1。王若曰(1):“父义和(2)!丕显文、武,克慎明德(3),昭升于上(4),敷闻在下(5),惟时上帝集厥命于文王(6)。亦惟先正克左右昭事厥辟(7),越小大谋猷罔不率从(8),肆先祖怀在位(9)。
     “呜呼!闵予小子嗣(10),造天丕愆(11)。殄资泽于下民(12),侵戎我国家纯(13)。即我御事(14),罔或耆寿俊在厥服(15),予则罔克(16)。曰(17):‘惟祖惟父,其伊恤朕躬(18)!’呜呼!有绩予一人永绥在位(19)。
     “父义和!汝克绍乃显祖(20),汝肇刑文、武(21),用会绍乃辟(22),追孝于前文人(23)。汝多修(24),扞我于艰(25),若汝,予嘉。”
     2。王曰:“父义和!其归视尔师(26),宁尔邦。用赉尔秬鬯一卣(27);彤弓一(28),彤矢百;卢弓一(29),卢矢百;马四匹。
     “父往哉!柔远能迩(30),惠康小民(31),无荒宁(32),简恤尔都(33),用成尔显德。”
【注释】
     (1)'王'周平王。'若'这样。
     (2)'父'对同姓诸侯中尊长的称呼,周和晋同姓,所以平王称晋文侯为父。'义和'文侯的字。
     (3)'明'勉,努力。
(4)'昭'明,指光辉。'上'上天。
     (5)'敷'布。'闻'名声。'下'下土。
     (6)'惟时'于是。'集'下,降。'文王'当从《晋世家》作“文武”,上言文、武,这里不当只言文王。
     (7)'先正'郑玄说:“先臣,谓公卿大夫也。”'左右'佐佑,辅佐。'昭'指导。《尔雅·释诂》:“诏,导也。”'辟'君。
     (8)'越'于。'猷'谋。'率从'遵从。
(9)'肆'所以。'怀'安。
     (10)'闵'不幸。'嗣'继承。
     (11)'造'遭受。'愆'惩罚。指幽王被杀。《史记·周本纪》说:“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
     (12)'殄'绝。'资'财,指福利。'泽'德泽。
(13)'侵戎'侵伐。'纯'众多。
(14)'即'今。'御事'治事大臣。
(15)'或'有。'耆寿'老成人。'俊'读为骏,长久。孙诒让说。'服'位。
(16)'克'胜,胜任。
(17)'曰'平王说。以下九字是平王曾经呼告的话。
(18)'惟祖惟父'祖辈父辈诸侯。'伊'语气助词。'恤'忧虑。
(19)'绩'成,促成。'绥'安。
     (20)'绍'继承。'显祖'指唐叔,晋国的始封君主。
     (21)'肇'勉力。'刑'制御。《荀子·臣道》“刑下如影”注:“刑,制也。”'文武'文武百官。
     (22)'会'会合诸侯。'绍'继续,延续。'辟'君。《竹书纪年》记载:“平王元年,王东迁洛邑,晋侯会卫侯、郑伯、秦伯以师从王入于成周。”就是说的这件事。
     (23)'孝'好。见《释名》。'文人'有文德的人。前文人,指文王、武王。
(24)'修'长,引申为休美。
(25)'扞'保卫。扞我于艰,指救周驱逐犬戎。
(26)'视'治理。'师'众。
(27)'赉'赏赐。'秬鬯'秬和郁草合酿的香酒。'卣'音yǒu;酒器。
(28)'彤'赤色。
(29)'卢'黑色。
(30)'柔'安抚。'能'亲善。'迩'近邻。
(31)'惠'爱。'康'安。
(32)'荒宁'荒废和安逸。
(33)'简'大。'恤'安。'都'国都,指代晋国。
费誓
     【说明】费(bì闭),地名,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北。孙诒让说:“凡策命有诰戒之辞亦得谓之誓。”(见《周礼春官正义》)誓也是诰戒之辞。
《史记·鲁世家》以为本篇写作于管、蔡叛乱时;晚出《孔传》以为作于周公归政
之明年。近人曾运乾先生说:“考《序》云伯禽宅曲阜,《经》云鲁人三郊三遂。若在管、
蔡时,伯禽方就国,其郊遂区画,恐尚未臻完善也。当以成王初元说为当。”(见《尚书
     正读》)按曾先生的意见,合于事理。周公归政之明年为公元前1056 年。
     本篇可分三段。第一段告戒鲁人作好治理兵器和清除道路这些准备工作。第二段宣布军事纪律。第三段宣布作战日期和军事任务。
【译文】
 1。公说:“喂!大家不要喧哗,听取我的命令。现今淮夷、徐戎同时起来作乱。好好缝缀你们的军服头盔,系连你们的盾牌,不许不好!准备你们的弓箭,锻炼你们的戈矛,磨利你们的锋刃,不许不好!
 “现在要大放圈中的牛马,掩盖你们捕兽的工具,填塞你们捕兽的陷阱,不要伤害牛马。伤害了牛马,你们就要受到常刑!
 “牛马走失了,男女奴仆逃跑了,不许离开队伍去追赶!得到了的,要恭敬送还原主,我会赏赐你们。如果你们擅自离开队伍去追赶,或者不归还原主,你们就要受到常刑!不许抢夺掠取,跨过围墙,偷窃马牛,骗取别人的男女奴仆,这样,你们都要受到常刑!
 “甲戌这天,我们征伐徐戎。准备你们的干粮,不许不到;不到,你们就要受到死刑!我们鲁国三郊三遂的人,要准备你们的筑墙工具。甲戌这天,我们要修筑营垒,不许不供给;如果不供给,你们将受到终身不释放的刑罚,只是不杀头。我们鲁国三郊三遂的人,要准备你们的生草料和干草料,不许不够;如果不够,你们就要受到死刑!”

     【原文】
     1。公曰(1):“嗟!人无哗(2),听命。徂兹淮夷、徐戎并兴(3)。善敹乃甲胄(4),■乃干(5),无敢不吊(6)!备乃弓矢,锻乃戈矛(7),砺乃锋刃(8),无敢不善!
     “今惟淫舍牿牛马(9),杜乃擭(10),敜乃阱(11);无敢伤牿(12)。牿之伤,汝则有常刑(13)! 
     2。“马牛其风(14),臣妾逋逃(15),勿敢越逐(16),祗复之(17),我商赉汝
(18)。乃越逐不复(19),汝则有常刑!无敢寇攘(20),逾垣墙,窃马牛,诱臣妾,汝则有常刑!
     3。“甲戌,我惟征徐戎。峙乃糗粮(21),无敢不逮(22);汝则有大刑(23)! 鲁人三郊三遂(24),峙乃桢干(25)。甲戌,我惟筑(26),无敢不供,汝则有无馀刑(27),非杀。鲁人三郊三遂,峙乃刍茭(28),无敢不多(29);汝则有大刑(30)!” 
【注释】
(1)'公'指鲁侯伯禽,周公的儿子。(2)'人'郑玄说:“人谓军之士众及费地之民。”(3)'徂'读为且。且,今。'淮夷'淮浦之夷。'徐戎'徐州之戎。'兴'起。(4)'敊'音liáo,缝缀。'甲'军衣。'胄'头盔。(5)'■'音jiǎo,系连。'干'盾牌。(6)'吊'善。
(7)'锻'锻炼。
(8)'砺'磨。
(9)'淫'大。'舍'放。'捁'音gù,《说文》:“捁,牛马牢也。” 
(10)'杜'闭。'擭'音huò;装着机关的捕兽器。
(11)'敜'音niè,填塞。'阱'陷阱。
(12)'伤捁'指伤牛马。承上文捁牛马而言,这是一种借代方法。
(13)'有'得到。《王篇》:“有,得也。”
(14)'风'走失。郑玄说:“风,走逸也。”
(15)'臣妾'奴仆。古代男仆叫臣,女仆叫妾。'逋'逃跑。
(16)'越逐'离开部队去追逐。越,逾。
(17)'祗'敬。'复'还,指归还原主。
(18)'商'赏。于省吾说:“金文赏每作商。”'赉'赐予。
(19)'乃'如果。
(20)'寇'劫取。'攘'偷取。郑玄说:“因其来而取之曰攘。”
(21)'峙'具备,准备。'糗'音qiǔ,炒熟的米麦。糗粮,就是干粮。
(22)'逮'及,到。
(23)'大刑'死刑。“汝则有大刑”的上面,省去了“不逮”二字。
     (24)'郊'近郊。'遂'远郊。'三郊三遂'成公元年《左传》疏说:“诸侯出兵,先尽三乡三遂,乡遂不足,然后总征境内之兵。”
(25)'桢干'筑墙的工具。桢用在墙的两端,干用在墙的两旁。
(26)'筑'修筑营垒。
     (27)'馀'释放。孙诒让说:“馀舍二字得相通借。舍,释也。”无馀刑,就是终身监禁而不释放。
(28)'刍'生草。'茭'干草。郑玄说:“干刍”。
(29)'多'当从《史记·鲁世家》作“及”,形近而误。
(30)'大刑'孙星衍说:“刍茭不至,牛马不得食,不可以战,故有大刑。”
秦誓
     【说明】鲁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六二七年),秦穆公派遣大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率领军队远道袭击郑国。老臣蹇叔和百里奚谏说,穆公不听。军行到崤山(今河南洛宁县西北),遭到了晋军的伏击,竟至全军覆灭。当秦军将帅回国时,秦穆公对他们说了这篇自我责备的诰辞,名叫《秦誓》。
     《荀子·大略篇》说:“《春秋》贤穆公能变。”杨倞注:“谓不用蹇叔、百里之言,败于崤、函而自变悔,作《秦誓》,询兹黄发是也。”悔恨而能变改,这是本篇的要旨。
     本篇可分两段。第一段穆公悔恨顺从自己的过失,愿意亲近老臣。第二段穆公悔恨待士的偏差,希望容人之善。
【译文】
     1。穆公说:“啊!我的官员们,听着,不要喧哗!我有重要的话告诉你们。
     “古人有话说:‘人只顺从自己,就会多出差错。’责备别人不是难事,受到别人责备,听从它如流水一样地顺畅,这就困难啊!我心里的忧虑,在于时间过去,就不回来了。
     “往日的谋臣,却说‘不能顺从我的教导’;现在的谋臣,我愿意以他们为亲人。虽说这样,还是要请教黄发老人,才没有失误。
     2。“白发苍苍的良士,体力已经衰了,我还是亲近他们。强壮勇猛的武士,射箭和驾车都不错,我还是不大喜爱。只是那些浅薄善辩的人,使君子容易疑惑,我太多亲近他们!
     “我暗暗思量着,如果有一个官员,诚实专一而没有别的技能,他的胸怀宽广而能容人。别人有能力,好象自己的一样。别人美好明哲,他的心里喜欢他,又超过了他口头的称道。这样能够容人,用来保护我的子孙众民,也或许有利啊!
     “别人有能力,就妒忌,就厌恶。别人美好明哲,却阻挠使他不能通向君主。这样不能宽容人,用来也不能保护我的子孙众民,也很危险啊!“国家的危险不安,由于一人;国家的繁荣安定,也许是由于一人的善良啊!”
     【原文】
 1。公曰(1):“嗟!我士(2),听无哗!予誓告汝群言之首(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