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白话尚书-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33)'锡'赐,被赐。'玄圭'玄色的瑞玉。
甘誓
     【说明】甘,地名,在有扈氏国都的南郊。誓,是古代告诫将士的言辞。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十年,东巡狩,死在会稽,政权交给了益。三年以后,益又把政权让给禹的儿子启。启很贤明,受到诸侯的拥护,于是继承了帝位,称夏后帝启。夏的同姓诸侯有扈氏不服。夏启举兵讨伐它,在甘地大战。战前,夏启誓师告诫六军将士。史官记录了启的告辞,写成《甘誓》。
     《淮南子·齐俗训》说:“昔有扈氏为义而亡。”高诱注说:“有扈氏,夏启之庶兄也,以尧舜传贤,禹独传子,故伐启。启亡之。”高诱揭示了新旧制度之争是这次战争的真正原因。
本篇分两段。第一段说明兴师讨伐的缘由。第二段宣布赏罚的办法。
【译文】
 将在甘这个地方进行大战,夏王启就召见了六军的将领。王说:“啊!六军的将士们,我告诫你们:有扈氏轻慢洪范这一大法,废弃正德、利用、厚生三大政事,因此,上天要断绝他的国运。现在我只有奉行上天对他的惩罚。
 “车左的兵士不善于射箭,你们就是不奉行我的命令;车右的兵士不善于用戈矛刺杀,你们也是不奉行我的命令;驾车的兵士违反驭马的规则,你们也是不奉行我的命令。服从命令的,我会在先祖的神位面前赏赐你们;不服从命令的,我会在社神的神位面前惩罚你们,我就会把你们降为奴隶,或者杀掉你们。”

【原文】
 大战于甘(1),乃召六卿(2)。王曰:“嗟!六事之人(3),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4),怠弃三正(5),天用剿绝其命(6),今予惟恭行天之罚(7)。
 “左不攻于左(8),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9),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10),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11);弗用命,戮于社(12),予则孥戮汝(13)。”

【注释】
(1)'甘'有扈氏南郊地名。(2)'六卿'六军的主将。(3)'六事'六军的将士。(4)'威侮五行'《经义述闻》说:“威乃烕之讹,烕者蔑之借。蔑,轻也。蔑侮五行,
言轻慢五行也。”所谓轻慢五行,夏曾佑说:“即言有扈氏不遵洪范之道。”(5)'怠'懈怠。'三正'指正德、利用、厚生三大政事。见《尚书易解》。(6)'用'因此。'剿'绝。剿绝同义。(7)'恭行'恭,《墨子·明鬼》和《史记·夏本纪》都作共。共行,就是奉行。(8)'左'车左。《孔传》说:“左方主射。”'攻'善。(9)'右'车右。《孔传》说:“右,勇力之士,执戈矛以退敌。”(10)'御'驾车的人。'非'违背。(11)'赏于祖'天子亲征,载着祖庙的神主。有功的,就赏于神主之前,表示不敢自
己专行。(12)'戮于社'天子亲征,又载着社主。不听命的,就在社主前处罚,也是表示不敢自己专行。(13)'孥戮'孥,通奴。指降为奴隶。戮,刑戮。颜师古说:“案孥戮者,或以为奴,
或加刑戮,无有所赦耳。”
 商书汤誓
     【说明】汤名履,又称天乙,舜的大臣契的十四代孙,商朝的开国君主。当时夏王桀荒淫暴虐,民怨很大;侵削诸候,诸侯怨恨。诸侯昆吾氏举兵叛乱,汤率领诸侯讨伐昆吾。消灭昆吾以后,汤又乘胜讨伐夏桀。伐桀以前,汤的军民不愿战争。汤在都城亳(bó 勃)告喻众人吊民伐罪的道理。史官记录这篇誓词,名叫《汤誓》。
     本篇分两段。第一段说明兴师征伐的原因。第二段申明赏罚的办法。篇中“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真实反映了夏国人民痛恨暴君暴政的心情,十分可贵。
【译文】
 王说:“来吧!你们众位,都听我说。不是我小子敢行作乱!因为夏国犯下许多罪行,天帝命令我去讨伐它。现在你们众人会说:‘我们的君王不怜悯我们众人,荒废我们的农事,为什么要征伐夏国呢?’我虽然理解你们的话,但是夏氏有罪,我畏惧上帝,不敢不去征伐啊!现在你们会问:‘夏的罪行究竟怎么样呢?’夏王耗尽民力,剥削夏国的人民。民众怠慢不恭,同他很不和协,他们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消失呢?我们愿意同你一起灭亡。’夏的品德这样坏,现在我一定要去讨伐他。
 “你们要辅佐我这个人,实行天帝对夏的惩罚,我将重重地赏赐你们!你们不要不相信,我不会说假话。如果你们不遵守誓言,我就会把你们降成奴隶,或者杀死你们,不会有所赦免。”

     【原文】
     1。王曰:“格尔众庶(1),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2)!有夏多罪(3), 天命殛之(4)。今尔有众(5),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6)?’ 予惟闻汝众言(7),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8)?’夏王率遏众力(9),率割夏邑(10)。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
(11)?予及汝皆亡。’夏德若兹(12),今朕必往。
     2。“尔尚辅予一人(13),致天之罚(14),予其大赉汝(15)!尔无不信,朕不食言(16)。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17),罔有攸赦。”
【注释】
(1)'格'来。(2)'台'音yí。我。(3)'有夏'夏国。有,助词。(4)'殛'诛杀。(5)'有众'众人。有,助词。(6)'穑事'农事。'割'通曷,为什么。'正'通征,征伐。(7)'惟'同虽。杨树达说。(8)'如台'如何。台音yí。(9)'率'语气助词。'遏'通竭,尽。率遏众力,竭尽民力。(10)'割'剥削。(11)'时'是,这个。'曷'何,什么时候。(12)'兹'此,这样。(13)'尚'庶几,表祈使语气。(14)'致'用。见《淮南·修务》注。(15)'其'将。'赉'音lài,赏赐。(16)'食言'伪言,说假话。《尔雅·释诂》:“食,伪也。”(17)'孥'通奴。降为奴隶。'戮'刑戮。
盘庚
     【说明】盘庚,成汤的第十世孙,祖丁的儿子,继承他哥哥阳甲的帝位,是商朝的第二十位君王。他为了避免水患,抑制奢侈的恶习,想从山东曲阜(奄)迁往河南安阳(殷),遭到了臣民的反对。盘庚先后三次告喻臣民,终于迁徙了。《史记·殷本记》说:“帝盘庚崩,弟小辛立,是为帝小辛。帝小辛立,殷复衰。百姓思盘庚,乃作《盘庚》三篇。”司马迁认为《盘庚》是小辛时的史官所追记,应当可信。
     《史记》和晚出《孔传》本把《盘庚》分为上、中、下三篇,伏生本和《汉石经》则是一篇。这是分合的不同,其实并无区别。
     上篇,旧说以为未迁时事,而有的注家则据其首句“盘庚迁于殷”,说是迁后的事。今按这同《甘誓》首句“大战于甘,乃召六卿”句例相同。说将来的事却不用“将”字,古人原有这种写法。明白这一点,时间上的疑惑,可以冰释了。
     上篇记盘庚迁殷之前告诫群臣的话,可分三段。第一段记叙殷民反对迁都的理由。第二段记盘庚责备群臣不遵守旧制。第三段记盘庚对群臣申明赏罚。
     中篇记未迁时盘庚告诫殷民的话,可分四段。第一段说明迁都是继承先王保民的志愿。第二段说明迁都是为了拯救臣民,安定国家。第三段说明离心失德,将招到先祖的惩罚。第四段发布禁令。
     下篇记盘庚迁殷之后告诫臣民的话,可分二段。第一段解除群臣的疑惧心理。第二段申明自己的好恶。
     《盘庚》篇难懂,号称“诘诎聱牙”,是无可怀疑的殷商遗文,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盘庚上
     【译文】
 1。盘庚将把都城迁到殷。臣民不愿往那个处所,相率呼吁一些贵戚大臣出来,向他们陈述意见。臣民说:“我们的君王迁来,既已改居在这里,是看重我们臣民,不使我们受到伤害。现在我们不能互相救助,以求生存,用龟卜稽考一下,将怎么样呢?先王有事,敬慎地遵从天命。这里还不能长久安宁吗?不能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到现在已经五个国都了!现在不继承先王敬慎天命的传统,就不知道老天所决定的命运,更何况说能继承先王的事业呢?好象倒伏的树又长出了新枝、被砍伐的残余又发出嫩芽一样,老天将使我们的国运在这个新都奄邑延续下去,继续复兴先王的大业,安定天下。”
 盘庚开导臣民,又教导在位的大臣遵守旧制、正视法度。他说:“不要有人敢于凭借小民的谏诫,反对迁都!”于是,王命令众人,都来到朝廷。
 王这样说:“来吧,你们各位,我要告诉你们,开导你们。可克制你们的私心,不要傲上求安。从前我们的先王,也只是谋求任用旧臣共同管理政事。施行先王的教令,他们不隐瞒教令的旨意,先王因此敬重他们。他们没有错误的言论,百姓们因此也大变了。现在你们拒绝我的好意,自以为是,起来申说危害虚浮的言论,我不知道你们争辩的意图。

     “并不是我自己放弃了任用旧人的美德,而是你们包藏好意而不施给我。我对当前形势象看火一样地清楚,我如果又不善于谋划和行动,那就错了。好象把网结在纲上,才能有条理而不紊乱;好象农民从事田间劳动,只有努力耕种,才会大有收成。你们能克制私心,把实际的好处施给百姓,以至于亲戚朋友,于是才敢扬言你们有积德。如果你们不怕远近会出现大灾害,象懒惰的农民一样自求安逸,不努力操劳,不从事田间劳动,就会没有黍稷。
     “你们不向老百姓宣布我的善言,这是你们自生祸害,即将发生灾祸邪恶,而自己害自己。假若已经引导人们做了坏事,而又承受那些痛苦,你们悔恨自己又怎么来得及?看看这些小人吧,他们尚且顾及规劝的话,顾及发出错误言论,何况我掌握着你们或短或长的生命呢?你们为什么不亲自告诉我,却用些无稽之谈互相鼓动,恐吓煽动民众呢?好象大火在原野上燃烧一样,不能面向,不能接近,还能够扑灭吗?这都是你们众人自己做了不好的事,不是我有过错。”
     3。“迟任说过:‘人要寻求旧的,器物不要寻求旧的,要新。’过去我们的先王同你们的祖辈父辈共同勤劳,共享安乐,我怎么敢对你们施行不恰当的刑罚呢?世世代代都会说到你们的功劳,我不会掩盖你们的好处。现在我要祭祀我们的先王,你们的祖先也将跟着享受祭祀。赐福降灾,我也不敢动用不恰当的赏赐或惩罚。
     “我在患难的时候告诉你们,要象射箭有箭靶一样,你们不能偏离我。你们不要轻视成年人,也不要看不起年幼的人。你们各人领导着自己的封地,努力使出你们的力量,听从我一人的谋划。没有远和近的分别,我用刑罚惩处那些坏的,用赏赐表彰那些好的。国家治理得好,是你们众人的功劳;国家治理得不好,是我有过有罪。
     “你们众人,要思考我告诫的话:从今以后,各人认真地做好你们的事情,加速你们的布置,闭上你们的口,不许乱说。否则,惩罚到你们身上,后悔也可不能啊!”
【原文】
     1。盘庚迁于殷(1)。民不适有居(2),率吁众慼出,矢言(3)。曰:“我王来
(4),既爱宅于兹(5),重我民(6),无尽刘(7)。不能胥匡以生(8),卜稽(9),曰其如台(10)?先王有服(11),恪谨天命(12),兹犹不常宁(13)?不常厥邑,于今五邦(14)!今不承于古(15),罔知天之断命(16),矧曰其克从先王之烈(17)?若颠木之有由蘖(18),天其永我命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