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清十五疑案真相-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纳兰容若受选为伴读、侍卫,出入扈从,但在31岁风华正茂的年龄就不幸去世了。纳兰容若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的著作:
在经学方面,纳兰容若辑刻了一部大型经解丛书《通志堂经解》,收录宋元以来解经著作一百四十余种,一千八百余卷。这是一件规模弘大的工程,自然和其父明珠、老师徐乾学乃至康熙帝的支持分不开,但容若在底本的提供与选择、校点和序跋撰写等方面仍做了大量工作。
他还撰写了80卷的《合订大易集义粹言》。
《渌水亭杂识》是纳兰容若的一部笔记,内容极为丰富,显示了青年容若对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独特的思想个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三点是:
一、书中大量记载了西方科技成就,反映出17世纪中国得风气之先的知识分子的开放心态。
二、有关文艺的条目体现了纳兰容若卓绝的文学观,至今仍为文学史家所重。
三、主张社会应容纳各种思想,不能独尊一家一派之学而排斥其他学说。这一点得到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激赏。
纳兰容若还和朋友合编了《今词初集》、《全唐诗选》、《宋词选》、《明文选》,撰写了《词韵正略》等书,大多未能保存下来。纳兰容若去世后,徐乾学、顾贞观等辑其诗词杂文等遗著,于康熙三十年刻成《通志堂集》二十卷。
词是纳兰容若的主要著作。他在世时曾于康熙十五年刊《侧帽词》,康熙十七年刊《饮水词》。他去世后,徐乾学、张纯修等的刻本已收词达三百余首。三百年来,历代学者曾以《纳兰词》、《饮水词》、《通志堂词》等名称辑刻容若词数十次,收词达到三百四十多首,并已有了四种注本。
另外,在大量的纳兰的诗词作品中,与《红楼梦》和贾宝玉暗合之处非常之多。
例如在纳兰诗《饮水诗·别意》六首之三就有:
独拥余香冷不胜,残更数尽思腾腾。今宵便有随风梦,知在红楼第几层?
又《饮水词》中《於中好》一阕是这样:
别绪如丝睡不成,那堪孤枕梦边城。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
又有《减字木兰花》一阕咏新月云:
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红楼”二字在纳兰诗词中反复出现。
还有在他的《金缕曲·亡妇忌日作》一阕前首三句云: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葬花”二字则始出于此。
虽然不能单凭这些字就武断地说《红楼梦》的主人公是纳兰容若,但如果结合一下纳兰容若与曹雪芹家族的渊源去看,我们就不得不承认,在大量的巧合面前,至少应该是纳兰容若其人对曹雪芹在贾宝玉的人物性格塑造上的确有着巨大的影响。
今天的“新红学”,已经确认了《红楼梦》一书为曹雪芹所著,并且考出了有关曹家的大量家事。在明确了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以后,对早期有人认为贾宝玉的模特儿是纳兰容若的提法已经被人忘记,甚至觉得可笑了。因为纳兰容若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即1685年;而曹雪芹最早生于1715年,曹雪芹出生时纳兰容若已经去世30多年了,的确很难想像曹雪芹著书时会去用纳兰容若作为主人公的模特儿。但如果我们相信,曹雪芹是在他的祖父辈曹寅所开创的江宁织造曹家的家族史之基础上,而精心创作了《红楼梦》的话,这个问题就变成为另外一回事了。若相信贾宝玉身上有曹寅的影子,那根据曹寅与纳兰容若的渊源上看,贾宝玉其人也应当有纳兰容若的影子。
第五部分:影射明珠家事说(2)
曹寅生于1658年,比纳兰容若小四岁。曹寅的母亲孙氏为康熙的保姆。少年时期曹寅与纳兰容若都曾为康熙的伴读,后同为康熙侍卫。康熙十七年,开博学鸿词科时,来京的大批明末遗老,对纳兰容若与曹寅两个青年都是倍加欣赏,与这两个人都成为诗词唱和上的忘年交。
胡小伟先生比较了曹寅与纳兰容若后说:“两人像是用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但因纳兰在31岁风华正茂的年龄就去世了,去世时曹寅还只有27岁,因此它们之间的交情只能从很有限的诗词中去发掘。
康熙二年,曹寅父亲曹玺来南京任江宁织造后不久,即“移来燕子矶边树(黄楝)”,手植于江宁织造署(今南京大行宫处)庭院之中,“久之,树大可荫,爰作亭于其下,因名之曰‘楝亭’,作为偃息之所和课子(指曹寅、曹宣)之堂”。曹寅年长时,还把“楝亭”作为自己的名号,他的著作也以《楝亭集》之名梓行。这就不难看出,楝亭在江宁织造署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纳兰容若就曾为楝亭填了一首词,《满江红·为曹子清题其先人所构楝亭,亭在金陵署中》:
籍甚平阳,羡奕叶,流传芳誉。君不见,山龙补衮,昔时兰署。饮罢石头城下水,移来燕子矶边树。倩一茎、黄楝作三槐,趋庭处。延夕月,承朝露。看手泽,深余慕。更凤毛才思,登高能赋。入梦凭将图绘写,留题合遣纱笼护。正绿阴,子青盼乌衣,来非暮。
此词未载入《饮水词》或《侧帽词》,而是在《楝亭图》上面书写的。
康熙三十四年(1695)秋,曹寅在江宁织造任上时,庐江郡守张纯修来访,曹寅又邀请当时的江宁知府施世纶(即《施公案》中的“施不全”),三人秉烛夜话于楝亭。张纯修即兴作《楝亭夜话图》,然后三人分咏。这年距离纳兰容若去世已经十年了。显然他们这次夜话的内容主要是怀念大家的好友纳兰容若。
曹寅当时的诗为《题楝亭夜话图》:
紫雪冥蒙楝花老,蛙鸣厅事多青草。庐江太守访故人,建康并驾能倾倒。……忆昔宿卫明光宫,楞伽山人貌姣好。马曹狗监共嘲难,而今触痛伤枯槁。……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斑丝廓落谁同在?岑寂名场尔许时。
诗中的庐江太守指的就是张纯修,字子敏,号见阳,辽阳人,隶汉军正白旗,累官安徽庐州府知府,有《语石轩词》一卷。他与容若友善,康熙三十年(1691)于扬州刊刻《饮水诗词集》,其序云:“容若与余为异姓昆弟。”可见相交之密。他在序《饮水诗词集》中叹道:“谓造物者而有意于容若也,不应夺之如此其速;谓造物者而无意于容若也,不应畀之如此其厚。”容若在风华正茂之年突然离世,老天不给如此多才的人物多一些年月,实在是文坛一大恨事。
“忆昔宿卫明光宫,楞伽山人貌姣好。马曹狗监共嘲难,而今触痛伤枯槁。”“楞伽山人”是纳兰容若的号,曹寅在诗中怀念当年在明光宫当侍卫时,纳兰容若一表人才,马曹、狗监(可能是指一些同在宫中工作的人)常开他玩笑的情景,而现在容若已经去世,感到分外伤痛。最后痛心地说出:“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斑丝廓落谁同在?岑寂名场尔许时。”意思是:虽然大家很喜欢唱优美的《饮水词》,但谁又能真正了解纳兰的思想?现在我已经是斑斑白发,空寂孤独,有谁与我同在?寂寞宁静的诗坛也只能如此了。纳兰容若的词写得很美,很多是痛苦的倾诉,喜欢它的人很多,但争唱《饮水词》的人却并不理解纳兰,不理解这样一个极尽人间富贵的相国公子,为什么写出来的词会那样的悲苦?曹寅为没有人能理解纳兰而伤感。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欢乐与痛苦,“焦大不会像贾宝玉那样去爱林妹妹”,焦大绝不会理解贾宝玉。只有曹寅才能真正地理解纳兰的悲哀的人生。
第五部分:影射明珠家事说(3)
一般人很难想象,一个相国公子会有这许多的愁绪。这与一般人很难理解贾宝玉的“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类似。
纳兰容若有明显的离世思想,有关这方面的词不少,他把跟着皇帝出巡看成是不能忍受的苦差。在随驾外出时写的诗词,都是充满忧伤的,如《临江仙·塞上得家报云秋海棠开矣赋此》:
六曲阑干三夜雨,倩谁护取娇慵。可怜寂寞粉墙东。已分裙钗绿,犹裹泪绡红。曾记鬓边抖落下,半床凉月惺忪。旧欢如在梦魂中。自然肠欲断,何必更秋风。
秋海棠,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属秋海棠科。此花叶大棵矮,背有明显的红丝,花小,聚生、粉色。又称“八月春”、“断肠花”。据传说云:古代有一痴情女子,被遗弃后,伤心落泪,其泪水落地,即生出此花。作者或护驾塞上,或奉命出使,于塞外得家书后感到自己与秋海棠一样已经断肠。
康熙二十一年(1682),纳兰随皇帝东巡,在山海关停留,写了《浪淘沙·望海》:
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任将蠡测笑江湖。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钓得六鳌无?竿拂珊瑚。桑田清浅问麻姑。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莲壶?
词中以惊喜的心情,豪迈激越的笔调,又用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铺陈渲染,写出了对海外仙山无限的神往。有人认为这首词一改原来词中充满伤感的基调,其实这正是反映了纳兰厌恶世俗世界,对虚无缥缈的神仙幻境的追求,这与曹寅写的“游仙诗”具有很类似的心态。
《红楼梦》中,那位含玉而生的、在贾母等人的心中像金凤凰一样的贾宝玉,虽然有一个可供他与姐妹、丫环等玩乐的大观园,但是他没有出路,他的心是苦的,他的希望只能是:“……只求你们守着我,等我有一日化成飞灰,——飞灰还不好,灰还有形有迹,还有知识。——等我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便散了的时候,你们也管不得我,我也顾不得你们了。……”又说:“……比如我有造化,该死于此时的,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贾宝玉无法摆脱世俗的困扰,只能以化灰化烟来解脱自己。最后除了跟着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到大荒山去,还能有什么呢?
只要略加比较,就可以看出,贾宝玉这个文艺形象是多么像是为纳兰容若写的。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那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都认为《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形就是纳兰容若了。
第五部分:影射影射—自传说
正如前文所提及的,在“新红学”诞生后很长一段时间,由胡适先生所考证出来并提倡的“自传说”,一直是《红楼梦》人物原型认识的主流。
《红楼梦》之所以被称为神秘的作品,它的神秘主要是书中暗示了康、雍、乾三朝的政治时局,而作者曹雪芹家族的兴衰荣辱与其紧密相连,他是把自己家族经历的事件和他脑海中的人物,一一展现在了《红楼梦》里,似若有所指,而又不敢造次,《红楼梦》里主要的人物和事件,则都能在康、雍、乾三朝找到影子。
例如说:贾母的原型就是李煦的妹妹。李煦是当时的苏州织造,与曹寅是当时江南金陵地区的两大织造,深受康熙帝信赖,并命他们两个轮流兼管两淮的盐政。而曹寅的妻子李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