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靖国神社大揭秘-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争,约有2万人战死,特别是飞行员战亡达到80%以上。    
    当日本战败投降后,因为美军进驻,这里的”预科练”们决定隐藏山本五十六铜像,在昭和20年(1945年)8月26日,把铜像的上部沉到了湖底。但在3年后,被进行湖底扫雷作业的打捞船偶然发现打捞了上来,在1950年转移到了江田岛的海军教育参考馆里陈列。    
    如今这里还保存着山本于昭和10年(1935年)题写的”“预科练之碑”,当山本死亡时,石碑还在土浦航空队神社里,到昭和30年(1955年)移到了山本元帅铜像基座上。    
    到平成14年(2002年)6月,60年来不知下落的山本铜像的下部又被发现了。现在雄翔馆前面的像,是平成16年(2004年)由海原会建立,在基座中间嵌入了所发现的原像的下部分。照片,是长冈山本五十六纪念公园里的石膏母型,是从霞浦打捞上来的水泥件,用它制作了公园里的铜胸像。原像的手部,现存武器学校资料馆。    
    爱知”中之院”里的侵华日军”兵马俑”和东京”青松寺”里进攻上海的”肉弹三勇士”    
    看图,里面一排排一队队,分明是日本皇军;胸前虽然佩戴着勋章,却没有些丝活气,好象是草胎泥塑,有如穿上人衣的兵马俑,阴气森森让人看着害怕!这是在什么地方?谁能看得出来?    
     原来,这里是”大名鼎鼎”的日本爱知市的”中之院”,图片里的军阵是这里的侵华日军”军人造像墓”;它们原来在名古屋市的”军人墓地”,平成7年((1996年)因为道路扩建而迁移到这座寺院里来了。看看中之院里关于这些”军人雕像”的”说明书”碑:这里的军人雕像都是在昭和12年(1937年)在”上海登陆作战”时,于”呉淞敌前登陆战”中战死的名古屋第三师团步兵第6连队的官兵们。他们从名古屋军营夜间紧急行军13公里,从古屋港乘上小艇登上等待在那里的巡洋舰和駆逐舰,只用26小时就赶到了中国长江口附近,并于昭和12年8月23日开始”敌前登陆”。可是,在上陆后不到半个月内就全部被打死了。这些军人雕像是他们的遣族募款根据他们的照片雕造的。    
    这些60多年前侵略中国的充满血雨腥风的日本皇军雕像,时隔60多年后还被陈列在这里,有哪个游客面对如此的日本军阵会认为是单纯的祭祀亡灵的墓地呢?    
    无独有偶,看图,在东京青松寺里的侵华战争”肉弹三勇士”,也是同样的纪念日本侵华战争的”杰作”。早在1932年1月,日本海军陆战队就在上海动武,中国第十九路军奋发抵抗,爆发了”1?28淞沪抗战”。日本大本营紧接着在2月2日出动了久留米的第24旅团和金泽的第9师団入侵中国大陆;第24旅团于2月7日到达上海,第9师团各部队也在18日登陆,20日一齐向中国守军发起了总攻击。    
    当时,在上海周边的战场很多是水网地帯有许多小河沟,这样的地形使得日军较为现代化的装备在这里丧失了先进的功用;再加上第十九路军保家卫国士气高昂,立即将侵略的日军陷入了苦战的泥沼。特别是在庙行镇一线,以这个村落为中心,十九路军布下了3米高的铁丝网,挖下4米深2米宽的壕沟,两边还有侧壕,使进攻的日军暴露在我军的交叉炮火之下。    
    2月22日拂晓,无所进展的日军第24旅团决定对这里的中国阵地尝试进行所谓的”肉弹攻击”,也就是不要命的敢死队作战。为了突破中国守军的坚固的障碍物,日军工兵第18大队第2中队挑选了36人组成了敢死队、破坏班,采用爆破筒进行连续爆破。但是面临中国军队迎击的枪林弹雨,日军敢死队也没有爆炸成功。进攻几次,几番败退,日军认为爆破不成的原因是铁丝网太滑,爆破筒放在上面来不及点火。    
    据日军吹嘘,在当时情急之下,有作江伊之助、北川丞、江下武二三个日兵,决心冒死把点火冒烟的爆破筒插进中国阵前的铁丝网里,打头的北川中弹倒下,接着2人也被打倒;但是三人并没有一下子毙命;受伤的三人突然猛地又爬了起来冲向铁丝网,随着爆炸声铁丝网被炸开一道缺口,他们用自己的肉体为日军的侵略开辟出了前进的道路。一时间,日本的新闻把三个人冠上了”肉弹三勇士”、”爆弹三勇士”的称号,被当作日本侵华战争最早的军神之一,并且在昭和9年(1934年),全国捐款在青松寺为他们建造了铜像,在像里塞进了三人的遗骨。    
    像”肉弹勇士”这样明显的纪念侵略战争破坏和平的雕像,在日本战败投降后显然也是不得人心的,所以他们曾经被奉赞会撤掉了,但是后来却又被怀着不良用心的人恢复了起来,所以现在只剩下了”肉弹三勇士三灵”石碑和江下武二一座雕像(当时是一等兵,死后晋升为伍长)。


第三部分遍布日本的侵略战争纪念物(6)

    陆上自卫队板妻驻屯地资料馆”松井石根展览室”、丘珠驻屯地资料馆、金泽驻屯地”尚古馆”、36联队的”三六会馆”、弘前驻屯地”防卫馆”    
    昭和37年(1962年),日本陆上自卫队板妻驻屯地创建之际,据说有很多县民要求继承旧日本陆军静冈歩兵第34联队的番号,为此接收本地出身旧军人的资料建立了这座资料馆,到1982年为了纪念创立20周年,又扩建了新资料馆。    
    步兵第34联队是明治29年(1897年)12月1日组建明治31年3月24日授旗的老牌皇军,战历50多年参加过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日德战争,入侵过中国东北,参加过全面侵华战争,一直到太平洋战争战败,于昭和20年(1945年)8月28日奉烧军旗,这一支部队本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如今34联队旗的旗冠和一点残余竟然还珍重地供奉在这里——当终战时,第34联队虽然说烧掉了与军队军事有关所有书籍文件,但是中队长却怎么也不愿意烧掉平常供奉在步兵补充中队长室”神龛”里的联队军旗,他便乘复员之机便把它(实际只剩下了一点残余)带回却放在了自家的”神龛”里。    
    在这间板妻的陆上自卫队资料馆里,更为特殊的是还专门辟有甲级战犯”松井石根大将展室”,展出着松井的”七烈士绝笔”遗墨、遗物和资料,包括所发现的《松井日记》和雕像。    
    这间资料馆,不但自动地继承了步兵第34联队的历史,还收藏了许多日军侵略使用过的武器,如500公斤炸弹,九二式机枪,日本刀、短剑、九五式防毒面具、刺刀等等,甚至还有几把中国抗日部队使用过的”青龙刀”。    
    同样的情况,可以在陆上自卫队丘珠駐屯地”資料馆?北翔馆”里看到。在这里收存着两位侵华日军的遗物,一个是安间克已空军大尉,他于昭和13年(1938年)首次参加侵华战争就取得了”战果”,接着参加诺门坎战斗与苏军作战”击落5机”,后来在1940年升任了飞行第64战队第3中队长,击落过32机,最后于1942年4月8日在缅甸北部上空被美军的P40战机击落阵亡。    
    另外一位加藤建夫中佐(死后升为少将),曾经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率领九五式战机参加侵华战争,接着改驾九七式战机,从1941年4月到1943年5月战亡止,担任64战队的战队长,个人战果为18机;据说,他死后,64战队遵守他的遗训成为最有名的陆军飞行战队。    
    陆上自卫队金泽驻屯地的”尚古馆”。昭和25年(1950年)陆上自卫队金泽驻屯地创建,这里自明治以来就是老牌日本皇军第9师团原山炮第9联队的旧地。如今这里自卫队的”尚古馆”,同样继承了第9师团的历史,保存着皇军的的资料。第9师团早在明治37年的日俄战争中,就跟随在乃木希典的第三军麾下,参加了攻打旅顺要塞的核心”东鸡冠山”、”尔灵山(203高地)的易守难攻的惨烈战斗。    
    到1932年”淞沪抗战”时,这支皇军又于2月14日在入侵中国登陆上海,从20日开始侵略作战,在第三次进攻中,联队长林大八大佐被击毙。接着在昭和12年(1937年)12月参加进攻南京作战,第一个攻进南京城的就是第9师团;10日,所属第36联队突进光华门,于13日晨,第7联队在中山门南侧城墙上树立起了侵略军的太阳旗。    
    所谓三六联队的”三六会馆”,位于福井鲭江,这里是被吹嘘为全世界最精锐部队的日本皇军步兵第36联队的兵营所在地,现在还保存着进行南京大屠杀的”战迹”。从说明碑上可以看到:在昭和12年(1937年)的南京攻略战中,取得第一名战果的就是36联队。当年12月10日,第一个突破南京光华门夺取进攻道路的,就是第36联队第1大队的大队长伊藤少佐;是他带头冲进光华门,在全军第一个举起了太阳旗。后来,在与中国守军的反复争夺中,伊滕中佐(晋升中佐)头部遭受重伤,全联队伤亡者达到285名。该联队在昭和15年(1940年)军备改编时,从鲭江移到新京第28师团。    
    陆上自卫队弘前驻屯地”防卫馆”。现在日本陆上自卫队第39普通科连队、第9侦察队的驻屯地弘前,是原日本皇军第八师团、歩兵第31联队、骑兵第8联队的驻地。原第8师团是在甲午战争后1899年日本扩军的6个师团之一。后来投入日俄战争,参加奉天会战的前哨战”堤ㄕ蕉贰保浴庇勒油ι矶印庇⒂伦髡蕉琶蝗衔峭炀攘寺奕怀莆惫κν拧薄!   �
    这支皇军担当过朝鲜警备,出兵过西伯利亚,参加过”九?一八事変”和热河侵华作战,以后一直驻扎在中国东北,成为满洲国的太上皇。在败局中,开赴菲律宾参加日美决战,在吕宋岛作为日军振武集团的主力迎战美军,死拚到底集团军8万人只剩6千人,在吕宋岛的山中迎来败战投降。    
    现在这个”防卫馆”里,还保存着一面”血染的太阳旗”,是在1937年秋天,日本孩子送给走上侵华战场的一位老师的;如今这里还吹嘘着:祈求老师的武运,老师卷着这面旗帜在北支的战场上驰骋,获得了”突击小队长”的功勋,安全凯旋。    
    名古屋”日清战役第一军战死者记念碑”、爱知美浜的大御堂寺”三景舰炮弹”    
    在名古屋千种区日泰寺附近,有一座高大老旧的纪念碑,从老远就可望见。这是为在甲午战争中侵华战死的日军第一军修建的”日清战役第一军战死者记念碑”,1901年竣工,迄今已有一百多年了,虽然背面的陆军星徽都残缺了,但是碑体还完好。在那场入侵中国的战争中,作为名古屋第3师团的第一军,战死了726人,碑上刻着这些入侵者的姓名。    
    这座巨大的记念碑,8角形的基座的每边都竖立着3门大炮,长炮8门短炮16门,共24门。从老照片里可以看出,炮身与炮身原有锁链相连,现在只残存了一部分。炮身的型号不清,口径都约为80厘米,全长1000英寸和1780英寸,炮身上的铭牌上表明是”大阪炮兵工厂制”,大约时间是在明治10年代(1878年)鋳造。这家炮兵工厂,也正是靖国神社里大村益次郎雕像的制作者,雕刻师是大熊氏广,技术员是村田经芳。    
    这24门炮中,有两种7英寸野炮和7英寸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