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教会历史-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般穷人极少得到教会的教导,他们对信仰可谓一无所知,方济各修士愿意教导他们,非常难能可贵。
得到教皇印诺生三世(Innocent Ill, 1198-1216)的批准,方济各和他的修士积极在意大利和西班牙传教。他们白天到各城镇传福音,晚上专心於祈祷默想的操练。及後,他们的传教范围逐渐拓展到法国和匈牙利。至於方济各本人,他曾在1214至1215年间到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向摩尔人(the Moors,非洲西北部地中海沿岸城市的回教徒的泛称)传教,因健康关系,未能进入非洲。1219年,方济各随十字军前赴圣地,踏足东欧及埃及,向回教徒传教。
4.逝世与影响。
方济各於1217至1218年间到罗马觐见教室时,与道明初次会面。两人惺惺相惜,借据说曾计划将道明会与方济各会合并。虽然此事不成,但受方济各的启发。道明於1220年召开修会常务大会时,宣布修会不准拥有财产的决定,与方济各会看齐。
在方济各的感召下,一位同样生於亚西西城的女子嘉勒(Clare SCifi,约1194-1253)追随他过神贫生活,後来获批准成立'嘉勒女修会'(poor Clares’),修会精神与方济各会一样。
方济各不善行政管理,在他於1219年前赴东方传教期间,修会转由别人颌导,而他嗣後也没有再把领导权争取回来。但他一直是方济各会的精神导师。
1224年9月14日,方济各在亚尔巍尔那山(Mt.Alvernia)向耶稣祈求让他在有生之年能更真切地感受他的同在,结果他见到了一个有六只翅膀的天使,并从这天使那里得睹基督的圣容。自此他的双手和双足中心便有了被钉穿过、不停渗血的钉孔,而他的右边腰间也有一个被枪刺伤的伤疤,同样是不停淌血的。这是所谓基督的五伤。
1226年10月3日,方济各逝世。一直景仰他的胡高麟枢机主教於1227年被选立为教皇,是为贵勾利九世(Gregory IV): 1228年7月16日,方济各被册封为圣人,距离他逝世还不到两年时间。
方济各是一位难得的圣徒,他的爱心、谦卑与服侍,在他生时已为人广泛传诵。他与同伴的生平事迹,以及许多神迹奇事的传说,被收集在《圣法兰西斯的小花》 Little Flowers of St。 Francis)一书。
D.托钵修会的特点。
方济各会与道明会差不多同时成立。道明会起初的目标是为对付异端,而非为过神贫生活;後来两个修会互相学习,分别便再没有那么明显。从修院的数目看,方济各会发展还较道明会为快。在十四世纪初期,在欧洲方济各会的修院有一千四百间,而道明会只有六百间而已。综合而言,托钵修会有以下的共同特点:
1.贫穷生活。
方济各会以神贫为其目标,但要实践贫穷可不是容易的事。甚麽是一无所有呢?要服侍贫穷人,大抵得有一些基本设施,譬如没有药物设施,如何照顾病人呢?在最早期,方济各连修院的建筑物也不愿意拥有,并将产权归於教会所有,每年缴付租金。在他死後,一些较严苛的规定逐渐取消了。托钵修会逐渐达成一个结论:基本的建筑物及设施是必须的,但不可拥有任何可资营利的资产,包括土地、森林和果园等。托钵修会拥有少量财产,惟在数量上难与昔日的本笃修会相比。平信徒由於入息微簿,可不敢把他们的小额金钱泰献给本笃修院呢!如此,托钵修会提供一个让小老百姓奉献的途径。由於托钵修会受到广泛的支持,这些小额奉献的来源倒是不少的。当其时不少磨坊主人决意将磨坊部分的收入献给修院。据说在十四世纪的英国牛津,方济各修会拥有全城三分之一磨坊的股份,足见其深入民心的程度。
2.机动化的传教工具。
过去本笃修会吸收的新人多数来自贵族阶层,但托钵修会(特别是方济各会)大抵不易吸引这个阶层的子弟加入,故在十三世纪,加入托钵修会的多是贫穷人。平民化的修道主义为修道主义注入新的动力,使这个绵延了千年的制度重新活泼起来。
由於托钵修会拥有的财产不多,志切在人群中传道,故成为一副机动化的传教工具;只要为他们竟得栖身之所,即可随时指派他们到任何地方。他们也成为宣教运动最重要的媒介。在中国的元代及明代来华的天主教传教士中,不乏方济各会及道明会的修士。他们的宣教工作可比更正教宣教士来得彻底。修士没有自己的旨意,长上的旨意即是上帝的旨意,他们得绝对顺服,故他们被遣调到哪里,他们便认定那里是他们穷一生的精力委身的地方,并且得死在那里,即使遭遇逼迫也别无退路。他们必须彻底投入,包括认真掌握当地的语言和文化,学习成为当地人。所以,天主教宣教士在语言文化的掌握上一般较更正教的优秀。
3.教育与学术研究。
方济各本人颇有反智的倾向,对无论是世俗抑或神学知识都心存抗拒,他断言从书本来的知识都是有害无益的,只会叫人自高自大,违反神贫精神,故禁止他的修士阅读。不过,如同前文所提,此时期不少城市纷纷设立大学,学术研究风气极盛,方济各会的修士自然也受影响。1220年,方济各曾下令关闭一间未经其批准设立的学院,并对开设学校者施以咒诅。不过,这仍无法遏止修士们追求知识的兴趣,在得到教廷与高级教士的支持下,他们数年後在圣日耳曼(Saint Germain de Pres)的修院设立了一间大学,有学生二百多人。此外,他们也在法国和英国的大学中占有教席。
托钵修会原本是贫穷的修会,後来却成为大神学家汇聚之地,这可是一个有趣的转变。不过,这个转变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个面相。中世纪後期,大城市里有大学出现,大学的学费高昂,即使一般富有人家也未必负担得了。通常一个大学生在二十五岁取得文学硕士後,便要寻找出路,在教会或政府机构从事行政工作,然後才返回大学修读更高的神学或法律学位; 他拿到如神学博士等学位时,大概已到四十岁,而这个学位是为他在教会或政府擢升到更高职位创造条件的。
对於那些经济条件有限(当然也不会是贫穷者,否则根本无读书机会)、也没有甚麽社会背景或关系的年轻人,他们根本无法在政府或教会儿得职位,这意味箸他们在大学修读最高学位之门给堵住了。但托钵修会却为他们提供出路。只要他们加入修会,而又被确认为具有钻研学问的才智,修会便会给予无限支持,他们认为读书是奉献和服务的一个形式。不少才俊秀彦在硕士毕业後加入修会,寻求升学的机会,他们在修会里,既用不著为职业而忧虑,甚至毋须考虑所研究的课题有甚麽实用价值,故可以放心从事一些最尖端(也许是牛角尖)的神学课题的研究。
也许我们会问:为甚麽托钵修会愿意支持修士读大学呢?这除了是为提高修会的社会地位、增加其荣誉外,道明会最初注重大学教育。是因为它要训练出专门人才以对付异端。至於方济各会,主要是仿效道明会的做法,并与其展开良性竞争吧!
托钵修会注重大学教育,鼓励神学研究,帮助教会渡过当时的学术危机。前文提过,大学兴起的一个意义,是教育从此摆脱了传统修院和教会的辖制;但托钵修士积极迎向这个学术的新趋势,却不独使他们在大学里重占显要位置,更令原本以训练行政人员为目标的大学有所转变,它们摆脱实用性的束缚,对神学研究的兴趣大增。十三世纪下半叶,神学思想绽放极大姿彩,大师辈出。而这些伟大的神学家中,要不是方济各会的,便多是道明会的修土了。其中最有名的是道明会的汤马斯阿奎那。托钵修会成为中世纪培养人才的地方。
V.修道主义在教会历史中的贡献
A.保存文化和发展教义。
修道主义对保存文化及发展教义作出极大的贡献。特别在中世纪初期,欧洲在一片混乱的境况中,大城市没落,罗马势力日衰、蛮族兴起,倚赖城市而发展的希罗文化难以延继下去。保存著希罗文化的精华,以待日後重绽异彩的,便是修院中的修土。他们是希罗文化的监护者。
当其时,只有教士或高级修土读书识字,连皇帝或贵族也多半是文盲的,反正识字不是日常生活的必要条件。英文Clerical一词,既是形容教士的,也有文职性质的意思,可见教士便是「识字」的同义词。皇帝若需要起草文书信件,得请教士帮忙。
修士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抄写圣经。在印刷术尚未发明时,圣经需要藉抄写保存,否则纸张会随年日过去而烂掉。为了保存圣经,修士不断抄写圣经。抄写圣经是非常严肃的工作,由专门的修土以毕生精力来负责。他们在保存及发扬基督教文化上,也作出了非常的贡献。
B。传教与教会扩展。
在福音工作的扩展方面,超过一千年以来,修士成为最主要的宣教士,他们的脚踪在十三世纪便已来到远东。1245年,方济各会修士柏郎嘉宾(John of Piano Carplni, 1182-1252)和罗伯鲁(William of Rubruck, 1215/1230出生)便奉派前赴中国,在蒙古的旧都和林谒见定宗及宪宗;而第一个到达中国且在中国成功传教的是方济各会修士孟高维诺(JOhn of Monte Corvino, 12471328),他在1298年来到元朝的大都(北京),获准建堂传教。这些修士为了天国的缘故,不仅撇下一切,更甘愿成为'自阉'者,他们无私无畏地踏上海外宣教之路。拥有愈少的人,能改变世界的机会便愈大;拥有的愈多,受人踟踱犹豫的因素便愈多。
亚西西主教曾对方济各说:你所要求的那种不拥有甚麽的生活方式,对我而言是太苛幸忖口困难了些。方济各回答说:我的主,要是我们有财产,便得找武器来守护之,而这便是争论与诉讼的泉源,并且造成我们爱上帝和爱邻舍的障碍。这是我们不期望拥有短暂之物的原因。要是我们尝试在心灵和及现实上实践贫穷,便会感受到那是何等的自由和坦荡荡。我们的事奉是自由、灵活及开放的。这是修道主义对我们的提醒。修士不拥有甚麽,却改变了这个世界。
讨论问题:
1.何谓修道主义?试略述修道主义在教会中出现的原因。
2.你对属灵要求的双重标准有何看法?
3.本笃修会的发展与没落跟当时的社会情况有何关联?
4.托钵修会的产生,对修道主义乃至中世纪教会有何影响?
5.更正教是否可以重建修道精神?请作出个人建议。
第五课 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I.引言:为甚么你仍是更正教徒?
回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对我们至为重要。因为身为基督徒,并且属於基督教这个大传统下的更正教的一员,认识我们的过去、身分、继承的历史遗产,以及了解要承接的历史使命,皆是责无旁贷的。本课便以探讨改教运动的前因後果为主,而此运动的主将马丁路德自然是主角了。
也许大部分人在成为更正教徒以先,都未曾对不同宗教做过认真而清晰的选择,多数是基於某种机缘巧合的因素,才碰上这个信仰;而在我们决志信主的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