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历史上神秘的谶言 作者:世外老人-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鉴》说扬“欲以惑众。”结果事泄被诛。
象扬造这类事件,在谶言流行之后,发生过很多起。蜀郡太守公孙述也作过类似的事儿。王莽作皇帝之后,就意识到谶言是把双刃剑。所以王莽于建始元年秋,令王威将军王奇等人,把经认可的四十二篇符命,传讲于天下。
王莽目的是为了向全国人民宣示自已受天命,同时也是因为怕许多意想不到的谶言出现,被自已的政敌所利用。
新朝被更始皇帝推翻之后,新朝人对谶言的心态,却被东汉王朝的继承下来。王莽是用不良文人哀章伪造金匮书称帝,刘秀是因儒生强华的《赤伏符》登上帝位。不管是哀章的金匮书,还是儒生强华所献的《赤伏符》,是真属假。它们都同属谶言类的怪异学说。这种学说,刚开始单凭一两句神神叨叨喑示性的语言,可以作多面性,多方位解释。最后的答案,也可能是完全相反。
王莽之世,他意识到这类问题,所以他组成谶言宣讲团。到全国各地,对全国的各级干部,人民进行谶学教育。同时也向全国班布命令:宣布未经认可的符命,就是邪说。对于这些邪说的制造者,一经发现,要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
王莽创建的新朝是短命的,对谶言的还没有来得及太规范的管理,他的新王朝就崩溃了。这个时期的谶言学,如诗学一样,国家不幸,它却是异乎寻常地发展起来。这种发展,如果排除“神为”的可能性,更多的是人类神经过敏,自以为是的猜测居多。
一些自以为是的文化人,神经过于敏感的方士,对于他们不能理解的社会,用神神怪怪的冥想,代替理性的分析。最后偶有成功者,如同中了彩票大奖一样,许多人以为神。
刘秀因《赤伏符》称帝后,他对谶言的热情异乎于常人,在他的提倡下,谶言,变成了谶言学。他也怕谶学会被自已的敌人利用。所以于东汉中元年秋,刘秀把谶言,当做一门学说,宣图谶于天下。
一时间,不懂点图谶之事儿的人,几乎在社会上无法生存,如同我们现的人,如果现代政治学理论过不关,做不了官一样。
代汉者;当涂高
一
这是一则相当古老的谶言。产生的时间; 大约在西汉王朝末年; 东汉王朝初期。
此谶言是出自何人之口? 起源于何坟典? 现已经无从考证了。据现有的历史记载: 东汉的第一位皇帝、汉光武帝刘秀; 曾见到过这则谶言。在他和蜀郡太守公孙述( 其时公孙述已自称皇帝) 进行谶言理论较量时; 他提到这则谶言。在他给公孙述书信中说: “代汉者; 当涂高; 应是一位姓当涂; 名高之人,君岂高之身?!”
光武皇帝刘秀理解中的“当涂高”; 是指一位姓当涂; 名高之人。在谶纬学发展过程中; 刘秀是第一位把“谶言”; 上升到理论高度“谶纬学”的皇帝。 他对谶言的相信; 是相信到了迷信的地步。而且因为他皇帝的身份; 对于谶言学发展推动的作用; 不是一般的文化人、方士所能相比。在他与蜀郡太守公孙述的谶言论战中,可以看出,他只是否认公孙述非是“代汉之当涂高”,而不是对于这则谶言本身提出怀疑。
后来的历史,证明公孙述不是代汉之当涂高。大汉王朝的历史,在刘秀这位皇帝手里,光荣地恢复了,所以后世的汉朝皇帝称刘秀为汉光武帝。
而“代汉者,当涂高!”这一谶言,很早就出来了,且流传甚广。但在刘秀之世; 却没有应验; 是这则谶言本身就是一个假谶言?
还是当代许多人错解了这则谶言?
二
建安元年; 此时的东汉王朝; 又延续近两百年。“代汉者; 当涂高也。”这则谶言; 在大汉的国土上; 以各种各样的方式; 也流传了近两百年。在众多谶言的读者中; 淮南袁术是其中之一。熟悉东汉末年历史的人都知道; 袁术是那一时期、第一个敢自称皇帝的枭雄。而他所以敢向大汉王朝叫板,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这则谶言。
历史记载:袁术以谶言,“代汉者,当涂高”,自已名字应之。他坚持认为,自已的姓名,应了这则谶言。自个儿就是代治之当涂高! 袁术何以如此相信自己?他的自信与传说中的传国玉玺; 还有一点关系。这一时期,袁术又从孙坚手里诈取了汉传国玉玺!神秘的、古老的谶言应在自已身上;象征了国家最高权力的玉玺又被自己拿到了。难道不是上天,在向袁术喑示:汉之天下,袁术也会“受之于天,既寿永昌?!”
建安二年,袁术把他的野心落实到了行动上; 在寿春称帝。
可以说,是“代汉者,当涂高”这则谶言,给了袁术作皇帝的心里喑示。但公孙述不是代汉之“当涂高”,袁术又何偿是代汉之“当涂高”? 公孙述与袁术。两个人的姓不一样,名字也不一样。但他们两位,就是坚信自已是代汉当涂高。这里面是不是有我们看不懂的玄机?!
袁术的命运,与公孙述的命运大至一样,两位只能算是汉王朝的省部级干部。
因为对国家最高权力的野心,敢自称皇帝。公孙述只统治是汉王朝的蜀郡,袁术只统治了汉王朝的淮南郡。两位短命的皇帝; 所管辖地域、人民还不到国家全盛时期的十分之一。所以两位皇帝,无皇帝之名,亦无皇帝之实。他们只是占据了一小块地儿,与敢与汉王朝叫板。袁术虽然没能代得了汉王朝。但他把这则古老的谶言,从历史的尘埃捞了出来。这一时期的东汉王朝,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国家大乱,群雄并起。汉王朝的灭亡只是迟早而已。谁会是代汉之当涂高?
天下人翘首以待!
三
当涂,现为安徽北部的一个县。据说此名源自于大禹治水时,大禹取了此地涂山氏的一位女子作老婆。故名当涂。
当涂在周王朝时,属吴国;到春秋时,属楚国。东汉初期,刘秀可能没有听说过当涂这个地名。所以他看到“代汉者,当涂高”谶言时,理解为有一位姓当涂,名高的人,会代汉而立。
刘秀之世,这则谶言没能应验。刘秀之后两百年,东汉末年,真出了一位代汉的大英雄。此人就是曹操。
曹操是谯国人。而谯,就是现在安徽亳州。地理位置也是在安徽北部。
而亳州与当涂有什么关系?
如果硬牵强附会地扯,当涂与亳州当然有关系,都同属安徽,又处于安徽的北部地区。把“高”不理解为名高。而是理解为高人,高手,高水平之人。则代汉者,当涂高,或多或少,可以应在曹操身上。
黄初元年,汉太史丞许芝上书云:“魏之代汉,见于图谶,其事甚众。”他的解释也较象形:“魏’也;象魏者,两观闕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高,在里不是理解为高水平,高手,而是因为曹操受封的“魏字,有高大的意思,或者可以向高大的意思上理解。所以魏必须代汉。
这个许芝的理解,也不乍的,和笔者的理解一样,都牵强了一把。但多是神神怪怪,估妄言之的东西,不能当真,也当不得真。
千里草;何青青。(汉)
一
东汉未年; 孝献帝刘协继位初期。洛阳的大街小巷; 许多小朋友都会唱这一首童谣: 千里草; 何青青。 十日卜; 不得生。
这则童谣里的歌词; 读起来; 有点古诗经的味儿。却被小朋友先唱起来。如果真是那个小朋友; 原创出这首儿歌; 这小朋友; 一定是位文学天台才! “你看那连绵天涯的春草; 是何等的青翠? 而才播下十余天的罗卜; 看上去是和青草一样碧绿青翠; 但它却活不长久了。”童谣的词有诗经味儿; 但意思却让人伤感; 高兴不起来。而且把“千里草”; “十日卜”两句合起来; 居然喑合了当时汉王朝权力的实际撑控者、老董同志——董卓的姓名! 这则童谣最早见之于《后汉书? 五行志一》:“献帝践祚之初,京都童郑唬骸Ю锊荩吻嗲唷J詹罚坏蒙!焙罄从直宦薰嶂僖玫健度菀濉分小�
对于童谣的出处,一种说法:董卓军费不足,就打起了汉皇室陵墓的主意,他下令大肆盗挖汉王朝各个时代皇帝的陵墓,掠夺金银珠宝。在盗吕后陵墓时,得到一卷黄绢,上书“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对盗墓者设定咒语的风俗,是世界各地方的人民、民族都有过的行为。如我们许多人听说过的埃及法老们,在他们的陵墓金字塔里,多有法老们各自的咒语。
汉高祖刘邦死后,历史记载,吕后曾称制十年。除了没有更变汉王朝的年号、国号,在这十年时间里,吕后是汉王朝中国实质的法老。她怕自己死后,受到盗墓者骚扰,所以也请当时的巫师,设定了一个针对盗墓者的咒语。不过这则咒语也太神奇了,不但咒盗墓者死,而且连盗墓主使者的名儿都猜出来了。
挖掘者都觉得奇怪,所以他们不但记住了这个咒语,还回家象讲故事一样,讲给孩子们听。所以没多长时间,洛阳的许多孩子,都把这则咒语当儿歌唱起来。
二
董卓与当时许多的英雄、奸雄、枭雄一样。用很马克思主义的说法,是靠镇压当时的农民运动——黄巾起义起家。在数年的征战之中,董卓的军事指挥能力一般般。但心眼儿却“小二(而)黑”!
如对于作战能力、战功高于自已的同志,三国名将皇甫嵩,董卓是恨之入骨。《资治通鉴》里说董卓“与嵩有隙”,“大惭恨”。
他这时也十分明白“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真理。灵帝时,朝庭“征董卓为少府”。当时董卓只能算是汉王朝北方一个边防军司令。而少府却是品位较高的京官。
董卓却不愿干,他找了一个理由上书朝庭说:“我的部下们不让臣走啊,特别是一些出生胡地的手下,他们象狗一样趴在地上,拦着臣,臣说什么也禁不住他们!”
汉朝时期,地球也应是少了谁都转。但董卓变着法子,让汉王室相信,国家少了他还真不行!
后来朝庭又下令任命董卓为并州牧。州牧按现在的标准应是省部级干部了。但董卓又上书说:“臣误蒙天命,管军队管习惯了,而且臣的手下,恋臣畜养之恩,都愿意和臣一起,为国家保卫边疆!”《资治通鉴》“臣误蒙天恩,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日久,恋臣养命之恩……乞将之北州,效力边陲!”
朝庭两次正常的征召、调动,董卓因为怕失却了兵权,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了。
孝灵帝中平五年,灵帝的舅舅,大将军何进想借助地方豪强的力量,向宦官集团下手。董卓的政治嗅觉较敏锐,所以他早早地派一支部队,布署洛阳以西地区,“以观时变”。
三
东汉王朝自刘秀公元25年创建,到公元220 年亡于魏; 计196 年,历十二帝。
对东汉王朝十二位皇帝的寿命,称帝时间; 在位时间作了一个统计:五十岁以上只有两位皇帝,第一位是光武帝刘秀62岁,在位33年。第二位是东汉最后一皇帝汉孝献帝,刘协,54岁,在位31年。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