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云:“荔,似蒲而小,根可为刷③。”《广雅》云④:“马薤,荔也。”《通
俗文》亦云马蔺⑤。《易统卦验玄图》云:“荔挺不也,则国多火灾⑥。”
蔡邕《月令章句》云:
“荔似挺⑦。”高诱注《吕氏春秋》云⑧:“荔草挺出也。”然则《月
令注》荔挺为草名,误矣⑨。
河北平泽率生之。江东颇有此物,人或种子阶庭,但呼为旱蒲,故不识
马薤。讲《礼》者乃以为马苋;马苋堪食,亦名豚耳,“俗名马齿。
江陵尝有一僧,面形上广下狭;刘缓幼子民誉,年始数岁,俊晤善体物
⑩。见此僧云:“面似马苋。”其伯父縚因呼为荔挺法师。縚亲讲《礼》名
儒(11),尚误如此。
【译文】
《月令》说:“荔挺出。”郑玄作的注释说:“荔挺就是马薤。”《说
文解字》说:“荔像蒲而较小,根可做刷子。”《广雅》说:“马薤就是荔。”
《通俗文》也称它为马蔺。《易统通卦验玄图》说:“荔草茎儿长不出,则
国家多火灾。”蔡邕的《月令章句》说:“荔草以它的茎儿冒出地面。”高
诱注释《吕氏春秋》说:“荔草的茎儿冒出来。”这样看来,郑玄的《月令
注》把“荔挺”作为草名是错误的了。这种草在河北地区的沼泽地带到处都
得有。江东地区也有不少此物,有的人把它在阶庭内,只不过是称它为旱蒲,
所以就不知道马薤的名字。讲解《礼记》的人竟把它当成马苋;马苋可以吃,
也叫做豚耳,俗名叫马齿。江陵曾经有一位僧人,脸形上宽下窄,刘缓的小
儿子叫民誉,年龄才几岁,却异常聪明,善于描摹事物,他看见这位僧人就
说:“他的脸像马苋。”民誉的伯父刘縚因此就称呼这位僧人叫荔挺法师,
刘縚本人就是讲解《礼记》的有名学者,尚且会这样的误解。
【注释】
①《月令》:《礼记》篇名。
②郑玄:东汉经学家。见《勉学》。马薤:草本植物名。薤:音谢(xiè)
③蒲:草本植物名。
④《广雅》:训诂书。
⑤《通俗文》:书名。汉服虔撰。
⑥此二句依颜氏文意当理解为:“荔草茎儿不出,则国家多火灾。”但
亦有不同理解者,见注⑨
⑦蔡邕:东汉文学家、书法家。
⑧高诱:东汉人。
⑨颜氏认为郑玄把“荔挺”二字作草名是错误的。但后人亦有不同意见。
⑩俊晤:亦作“俊悟。”聪明卓异。体物“铺陈描摹事野的形态。
(11)亲:犹言本人或本身。此句说刘縚本人是讲《礼》的名儒。
【评语】
身为名儒,亦有出错之时,可见学无止境,如果粗通文墨,便沾沾自喜,
甚至恃才例物,目空一切,岂不可笑?
一四一、江南旧本恐为少误
《诗》云;“将其来施施。”《毛传》云;
“施施,难进之意。”郑《笺》云:“施施,舒行儿也。”《韩诗》亦
重为施施。河北《毛诗》
皆云施施。江南旧本,悉单为施,俗遂是之,恐为少误。
【译文】
《诗经》说:“将其来施施。”《毛传》说:“施施,难以前进的意思。”
郑玄《笺》说:“施施,缓缓行走的样子。”《韩诗外传》也是重叠为“施
施”二字,河北本《毛诗》都写作“施施。”江南的过去的版本。全都单写
作“施、”众人就认可了它。这恐怕是个小小的错误。
【评语】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即使微小的错误,也不轻易放过,这才是应有的
学习态度。
一四二、俗写有误云当为雨
《诗》云:“有湥螺拢嗽破钇睥佟!泵洞吩疲骸皽{,阴云儿。
萋萋,云行儿。祁祁,徐儿也。”《笺》云②:“古者,阴阳和,风雨时,
其来祁祁然,不暴疾也。”案:“湥菏且踉疲卫透丛啤靶嗽破钇睢币�
“云”当为“雨”。
俗写误耳。班固《灵台》诗云:“三光宣精,五行布序,习习祥风,祁
祁甘雨③。”此其证也④。
【译文】
《诗经》说:“有湥螺拢嗽破钇睢!薄睹方馐退担骸皽{,阴云
的样子。萋萋,阴云运行的样子。祁祁,舒缓的样子。”郑玄的《笺》说:
“古时候,阴阳调和,风雨及时,它们来时是缓缓地,不暴烈迅疾。”按:
“湥丫且踉频囊馑剂恕N裁从植谎崞浞乘怠靶嗽破钇睢蹦兀俊霸啤�
字应当作“雨”字,是流行的写法造成了这个错误.班固的《灵台》诗说;“三
光宣精,五行布序,习习祥风,祁祁甘雨。”这就是“云”应当作“雨”的
证据。
一四三、考证“犹豫”解释“狐疑”
《礼》云:“定犹豫,决嫌疑。《离骚》曰:“心犹豫而狐疑。”先儒
未有释者。案:《尸子》曰:“五尺犬为犹。”《说文》云:“陇西谓犬子
为犹。”吾以为人将犬行,犬好豫在人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如此返往,
至于终日,斯乃豫之所以未定也,故称犹豫。或以《尔雅》曰:“犹如麂,
善登木。”犹,兽名也,既闻人声,乃豫缘木,如此上下,故称犹豫。狐之
为兽,又多猜疑,故听河冰无流水声,然后敢渡。今俗云:“狐疑,虎卜①。
则其义也。
【译文】
《礼经》说:“定犹豫,决嫌疑。”《离骚》说:“心犹豫而狐疑,。”
前代学者没有进行解释。按:《尸子》说:”五尺长的狗叫做犹。”《说文
解字》说;“陇西把小狗叫做犹。”我认为人带着狗行走,狗喜欢豫先走在
人的前面.等人等不到,又返回来迎候、来来去去,这就是“豫”字具有游移
不定的含义,所以叫做犹豫。也有根据《尔雅》的说法:“犹的样子像麂.
善于攀登树木。”犹是一种野兽的名称,听到人声后,就预先攀援树木,像
这样上上下下,所以叫做犹豫。狐狸作为一种野兽,又性多猜疑,要听到河
面冰层下没有流水声,才敢渡河。今天的俗语说:“狐疑,虎卜。”就是这
个含义。
【注解】
①虎卜:卦术的一种。
【评语】
读书学习,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疑困未解,遍览群书,大胆
设想,积极思索,这是学习时应持有的认真态度,一知半解,得过且过,终
究难成大器。
一四四、病疥成疟此竟说也
《左传》曰:“齐候阂①,遂痁。”《说文》云:“痎,二日一发之疟。
店,有热疟也。”案:齐候之病,本是间日一发,渐加重乎故②,为诸候忧
也,今北方犹阂疟,音皆,而世间传本多以阂为疥,杜征南亦无解释③,徐
仙民音介④,俗儒就为通云⑤:“病疥⑥,令人恶寒,变而成疟。”此臆说
也。疥癣小疾,何足可论,宁有患疥转作疟乎⑦?
【译文】
《左传》说:“齐候阂,遂店。”《说文》说:“阂是两天发作一次的
疟疾。痁是有热度的疟疾。”按:齐候的病,本来是两天发一次,较原来逐
渐加重,所以成了诸候忧虑的事。现在北方仍然叫做痎疟,发音为“皆”。
而世间的传本大多把“痎”写作“疥”,杜预也没有作解释。徐仙民注音作
“介”,浅蒲的学者依照这个说法为之疏通说:“患了疥疮,使人产生畏寒
的症状,就转变成了疟疾。这是一种想当然的说法,疥癣将这种小毛病,有
什么值得说的,难道会有生疥疮而转变成疟疾的吗?
【注释】
①见《左传·昭公二十年·齐候疥,遂痎,扎颖达疏:“疥当为阂,阂
是小疟,店是大疟。”齐候,指齐景公。
②向宗鲁曰:“故”字疑当重,‘乎故’句绝。
③杜征南:即杜预。字元凯,西晋人,位征南大将军,自称有《左传》
癖。撰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
④徐仙民:即徐邈。见本篇“诗去有杕之杜”段注。
⑤俗儒:浅陋迂腐的儒士。就:从。通:贯通。
⑥疥:依颜氏此段文意,此“疥”字当理解为疥疮之意。
⑦颜氏此说,段玉霞、郝懿行诸人有文驳之,详见王利器《集解》所引。
【评语】
不究原委,不假思考,望文生文,妄加猜测,不是读书人应持有的严肃
态度,如此,岂不自欺欺人?
一四五、景影有别不可妄动
《尚书》曰;“惟影响①。”《周礼》云:“土圭测影,影影夕②。”
《孟子》曰:“图影失形③。”《庄子》云:“罔两问影④。”如此等字,
皆当为光景之景⑤,凡阴景者,因光而生,故即谓为景。《淮南子》呼为景
柱⑥,《广雅》云:“晷柱挂景⑦。”并是也。至晋世葛洪《字苑》傍始加
彡,音於景反。而世间辄改治《尚书》、《周礼》、《庄》、《孟》从葛洪
字,甚为失矣。
【译文】
《尚书》说:“惟影响。”《周礼》说:“土圭测影,影朝影夕。”《孟
子》说:图影失形。”《庄子》说:“罔两问影。”像这些“影”字,都应
当作“光景”的“景”。凡是阴景,都是因为有光才产生的。所以就叫做景。
《淮南子》称为景柱。《广雅》说:“晷柱挂景。”!都是这样的。到了晋
代葛洪的《字苑》中,才开始在旁边加“彡”,注音为於景反,而世上的人
就把《尚书》、《周礼》、《庄子》、《孟子》中的“景”字改从葛洪《字
苑》中的“影”子,这是十分错误的。
【注释】
①影响:影子和回声。
②土圭:古代用以测日影,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器具。
③图影:画面上的景物。
④见《庄子·齐物论》。郭庆藩注:“罔两,景外之微阴也。”
⑤光景(yīng 影):光和阴影。景,后作“影。”
⑥景柱:即影柱,古代测日影,定时刻的表柱。
⑦晷柱:即晷表,日晷上测量日影的标竿。
【评语】
对古籍文献加以必要的整理,无可非议,但应力求保持原貌,若按照今
人的习惯,妄加改动,则实在有失严肃。
一四六、俗体流行妄改古籍
太公《六韬》①,有天陈、地陈、云鸟之陈②。《论语》曰:“卫灵公
问陈于孔子。”《左传》:
“为鱼丽之陈③。”俗本多作阜傍车乘之车④,案诸陈队,并作陈,郑
之陈,夫行陈之义,取于陈列耳,此六书为假借也⑤,《苍》;《雅》及近
世字书,皆无别字;唯王羲之《小学章》,独阜傍作车,纵复俗行,不宜追
改《六韬》、《论语》、《左传》也。
【译文】
姜太公的《六韬》,有天陈、地陈,人陈、云鸟之陈。《论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