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嫡长女-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真的吧?不然怎么会那么凑巧,就有这两个人了?还说得那么准确?
流言越演越烈,茶楼、酒馆、妓院这些客人最多的地方,都在说这个件事,甚至有的商家见面也问:“你听说了没?这次春闱案有人作弊?是不是真的啊?”。
一时间,仿佛京兆除了这个事情,别的都引不起百姓的关注了。礼部其他没有参加审阅试卷工作的官员自然是对这个情况否认的,道试题保密功夫绝对到家了,根本不可能会发生泄密之事!
礼部官员还要求京兆府和金吾卫配合,制止这流言的传播,扑灭这股邪火,以免人心动荡影响朝局。在礼部的强烈要求下,京兆府守卫也逮捕了几名传播流言的茶客,以危害百姓的罪名,将他们下了京兆狱。
可是,关于春闱有弊的流言并没有减少,京兆府将茶客下狱的举动,反而激起了京兆百姓的愤怒,甚至有不少戏班子将春闱有弊一事写成了戏折,在祥和大街上搭建了戏棚,免费向百姓演出。
那戏棚前面围满了百姓,祥和大街一带比元宵灯会时还要热闹。那戏台子上面演绎的春闱之事有板有眼,将江南举子是怎样来到京兆,来到京兆之后看到京兆繁华的赞叹。又是怎样通过别人牵线找到考官的,如何行贿收买考官,考官又是如何收钱。如何将题目告诉他们的,都演得生动无比!
当那白面官员接过两个举子的重金。将试题透漏给这两个举子时,底下的百姓发出强烈的指责声和咒骂声,甚至有百姓“嘘”的大声嘲讽起来,仿佛这些事情是真实发生的一样。百姓是最淳朴的一群人,而戏班子的演出,又是最能感染百姓的。这样一来,底下的百姓都在想了。或许,这些演出都是真的?他们无形中更加相信流言的真实性了。
当戏班子演出之后,礼部官员和二皇子都开始心惊了,因为那戏里面。不但道出了举子的姓名籍贯,道是徐世进和唐安淮,也道出了那泄题考官的姓氏,那两个举子称那考官为姜公!
姜公!这次有机会在考前接触试题又姓姜的人,就只有那一个了!这下所有人都知道了。这春闱弊案流言直指礼部侍郎姜选,姜选是本次春闱的副主考官,是能提前拿到试题的四个人之一,他泄题完全是有可能的!
这个戏班子的演出之后,朝臣和二皇子脸色都变了。姜选不但是礼部侍郎。也是二皇子妃姜氏的父亲,那姜氏,正是他的庶女!这样一来,流言也牵扯进二皇子了,如果姜选真的泄密,那么这里面有没有二皇子什么事情或指示?难道春闱弊案幕后指使的人,正是二皇子?!
受到流言影响,朝臣看向上官承佑的目光有些怪怪的。
姜选还在贡院闭关阅卷呢,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事情——为了防止有人作弊,阅卷期间,是所有人都留在贡院的,流言根本就传不进贡院,连魏晋度等人对此也一无所知。
二皇子听到这些流言,心里自然是大惊的,却无法通知姜选,好让姜选能及时作出对策。二皇子侧妃姜氏挺着个大肚子在二皇子面前痛哭,赌誓说父亲绝对不会做这样的事情,这肯定是诬陷,说不定就是有人看中了姜家和二皇子府的关系,才刻意设了这个局!
“殿下,这设局的人,目的不是在于姜家,而是在于殿下您啊!”最后,那姜氏这样哭号道!
这话听的上官承佑胆战心惊!他心里焦急无比,可是偏偏不能做任何动作!他知道,所谓无私显有私,他一旦驳斥这些流言,就会坐实了这些流言!
现在,他只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偏偏延禧宫中的德妃也没有什么消息传来,只说长泰帝面色平静,似乎根本就不知道流言一事。
这下上官承佑感觉更不好了,长泰帝越是平静,他就越是心惊,怕这平静下面隐藏是无比的怒气。
沈余宏和沈宁等人自然也听到了春闱有弊的流言。听到消息的时候,两个人对望了一眼,迅速反应过来:,这下坏了,连忙跑去书房找了沈则敬,商量此事的对策。
沈则敬的脸色很不好看,他有两个儿子一个侄子,还有一个外甥,一共四个人,参加了本次的春闱。若是春闱出了事,会不会牵涉到这四个人?会不会牵涉到沈家?想起长泰十六年的科场冤案,沈则敬的脸色更加难看了,眉头皱得都快能夹死蚊子了。
“父亲,这流言变化太快了,源头也很多,如流处还在全力追查流言的来源。”沈余宏报告了如流处的情况,若是春闱有事,作为应试考生的他们,绝对会受影响的!
究竟这流言是从哪里来的?是什么人放出这流言的?难道春闱真的有弊?那姜选真的泄密了吗?可是,姜选又不是江南人,那江南举子行贿是真的吗?沈余宏被这些流言弄糊涂了,他身在局中,急得要死,一下子也理不出什么头绪来。
“不用管源头了,估计也查不出来。事情涉及姜选和二皇子,不用说,肯定是二皇子的对手。说不定,是几个皇子设的局!现在的关键是,流言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在最初的担忧过去之后,沈宁很快就镇定下来了,这样沉沉说道。
流言、戏棚、百姓,像设定好的一样,流言似被人引导,最后矛头指向二皇子。这手法沈宁非常熟悉,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沈宁已经肯定这是五皇子上官长治的手笔了,春闱弊案,原来他打的是这样的心思,利用姜选将二皇子圈进去吗?!
他没有把握就不会做这样的事情,看来姜选泄密这个罪名是一定会坐实的了。出于对上官长治的了解,沈宁相信他必定已经布好了局,她已经可以预见最后的结果了,甚至,他必定还有下一步的计划!
沈宁继续说道:“不必管流言了,二百多名举子和国子生呢,不可能涉及那么多人。设局的人看来针对的是二皇子,咱家和二皇子府一向无联系,倒也不用太多担心。”
第九十九章春闱案二
沈宁虽然说不用管流言源头了,却还是派蚍蜉盯紧了姜家,同时也让宫中的蚍蜉密切注意春熙宫有什么异动——她确信上官长治既然设了此局,就必有后手!只是,不知道这个局,终点在哪里?
前世并没有这些事情发生,无法准确地作出预警和反应。因此,沈宁的心情无比凝重了,现在只能根据蚍蜉和如流处传来的消息,和秋歌等人抽丝剥茧地进行分析,意图推出事情的脉络和走向。
流言的势头完全没有丝毫减弱,京兆百姓已经完全相信姜选将这些春闱试题透露给了徐、唐二人,还收受了两人的重金贿赂,因此,这两个人定会在春榜上有名的!
流言如洪水如大火,席卷了整个京兆的舆论,二皇子府根本就想不出有效应对流言的办法。这种境况,和当初慈宁宫刺杀的流言传播极为相似,可是上官承佑却感觉这次危机比上次严重得多,这次涉及是春闱啊,涉及整个大永近万个举子啊!更重要的,涉及的是大永将来的官吏格局,能那么轻易被平息吗?
话说魏晋度和姜出了贡院,马上就有礼部的官员向他们汇报贡院外发生的事情了!一听到这个消息,他们两个人的脸色就墨黑了,心里都想到:这下事情大!
涉及春闱,分分钟都是人头落地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这个流言,已经猛火燎原的态势,他们已经失去了最佳的应对时机。那该如何是好呢?
魏晋度急得嘴上冒泡,多次询问姜选是否有其事,姜选指天指地发誓,否认了这个事情。
“卑职的为人怎么样,尚书大人您也是知道的!卑职根本不可能做这样的事情!肯定是别人诬陷是!卑职根本就不认识什么徐世进和唐安淮!”
“你准备好自辩折子吧。按照这等架势下去,恐怕会有朝堂官员弹劾你。早作准备为好。这事,很难说。”魏晋度紧皱眉头,语气无奈。
姜选出了事。虽然不一定会连累他这个主考,但是礼部必定受到极大影响的。再说了。春闱的事情,还不知道怎么收场。原先他是打算等皇上定了前十个名次,就可以填榜公布的,这春闱就可以平安度过的了,现在所有的事情都乱了,魏晋度心忧如焚。
他还有一点担忧没有说出来,这次的流言。会不会演变成一场科场冤案,就像长泰十六年一样?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天下的举子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魏晋度不敢再想下去了。
就在姜选和二皇子府焦头烂额的时候,随着朝堂官员对流言的不同反应。以及顺着这些反应做出的举动,使得朝廷也风起云涌,也使春闱流言更加一发不可收拾,事情的走势完全超出了众人所预料的范围。
三月初三,京兆百官早朝。魏晋度和姜选等人当然都在朝。吏部郎中华英卓上书弹劾礼部侍郎即本届春闱副主考姜选,弹劾他私下泄露春闱试题给江南举子徐世进和唐安淮,弹劾他收受徐、唐两人的重金贿赂,将流言一事直接在朝堂上捅了出来!
华英卓此弹劾之举,就是在表明了一种态度。那就是他认为此前在京兆传播的姜选泄密的情况属实!不仅如此,华英卓的弹劾上书,矛头直指二皇子,认为“姜选侍郎职尔,恐无此胆,或他人授意,中乱春闱,以收渔利……”
由此,本来只是“风闻”只是“流言”的所谓春闱泄题,从民间讨论转移到朝廷上书之上!这引起了朝廷诸官的猜疑攻讦,牵涉着朝廷各派的势力,相互争斗角力,最终,酿成了震惊朝野的春闱弊案!
姜选是礼部侍郎,谁能授意他?最大的可能就是二皇子了!扰乱春闱,提前市恩,获取重金,这些好处难道真的是二皇子府得了去吗?这是支持华英卓的官员心中想到的。
可是二皇子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啊,他系出名门,母族妻族都是得力的,何必要冒这样的风险?!春闱关乎着天下举子,关乎着大永将来,二皇子如果真的是这样做,那未免太轻率太不可思议了,怎么可能呢?看来事情不会如此简单。这是某些冷静的官员的想法。
华英卓的弹劾如同一颗大石头,激荡起朝堂的水花。一时朝堂官员都噤声,不少官员面色凝重,他们都想起了长泰十六年的科场冤案,难道,这又是一场冤案吗?皇上,又要以血腥清洗的手段来平息这一场流言吗?
他们都低下了头,不敢看向宣政殿上高高端坐着的帝王。
听了华英卓的弹劾,长泰帝震怒不已,下令将徐世进、唐安淮两人下狱!
长泰帝平生最恨作弊和官员私相授受,处理起来是毫不手软的,甚至可以说是残酷的!所以在长泰十六年,盛怒之下的他用雷霆手段处理了春闱之事。虽然那一年的春闱事件,被官员称之为科场冤案,可是长泰帝认为他们一点都不冤!胆敢拿春闱来耍手段,就要承担被揭发的严重后果!
如今才过二十来年,春闱又出了事,这些人都不怕死的?当年那场震慑还不够吗?看来,天下百姓似乎忘记了,天子一怒,代表着怎样的含义了!——这才是长泰帝最为震怒的事情!
未几,姜选就上了自辩折子,自陈他并不认识徐世进和唐安淮两人,那徐世进和唐安淮身高几许容貌怎样,他概不知道;又详说了出题阅卷的严格程序;表明自己根本没有泄题的可能,也没有泄题的理由;针对指向二皇子授意一事,他认为是攻讦之言,认为正是有人看中了二皇子和他的关系,才故意设了这个局!
最后,折子上说道:“这等污蔑帝裔离间天家骨肉的险恶用心,罪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