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卫尉军是皇宫宿卫军,由九卿大臣之一的卫尉统领,负责京城内外诸宫城城门的警卫及其城内的治安,皇帝出行时也要承担安全警卫的工作。卫尉属下的部队由卫士组成,卫士是定期服役的士兵,一年轮换,数量在两万人左右,他们分别屯守各个宫城要所,沿宫城内城垣设营帐居住,分散驻守,没有统一的营垒。 
    中尉军因由中尉统领而得名。中尉掌管首都内史地区的军事和治安。由于内史是首都所在,性质特殊,中尉作为内史地区的军事长官,兼有中央官和地方官两重身份,跻身于国务大臣之列,成为九卿之一。中尉的职务,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负责内史地区的守备保卫、治安维持、地方军之管理。这种职务,大体相当于帝国地方各郡的郡尉。二是统领京城卫戍部队,负责首都咸阳的守备、中央各官署的保卫、中央武库的管理,皇帝出行时率领部队先导扈从,清道警卫。这种职务,相当于中央军事大员的职能。中尉所掌管的军队,大体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一为分散在首都内史各县的地方军;其一为集中屯驻在咸阳宫城外的京城卫戍军。京城卫戍军,约有五万人左右,主要由内史地区征召的服役士兵组成。他们年年冬季在本籍地区接受军事训练,经选拔编入卫戍军服役一年,期满轮换。 
    总的说来,以郎中令军、卫尉军和中尉军组成的秦京师军,分别分布于宫殿内外、宫城内外和京城内外,以皇帝为中心,在关中地区构成一个严密的多层防卫系统。首都地区的安危,系于京师军的存在。兵马俑的原型部队,在京师军中寻求,确是合乎情理的推想。受此启发,我进而推断,在京师军这个多层防卫系统中,郎中令军是皇帝的身边警卫队,卫尉军是宫城宿卫军,他们屯驻宫城内外,一般是不外出野战的,屯驻在首都咸阳近郊、能够随时调遣出动的野战部队,唯有中尉军。 
    中尉军是帝国秦军精锐中的精锐,不仅担当首都咸阳的卫戍,国家有重大仪式仪礼,也出动中尉军担当。秦汉皇帝下葬,中尉军战士着黑甲黑衣,玄冥军阵从皇宫排列到陵寝送葬,应当就是兵马俑军阵的原本。 
    由此联想开来,戏水岸边,遏止周文军西进步伐的力量,应当就是秦帝国的京师中尉军。 
                  
复活的军团
    当我再一次站在雄伟的兵马俑军团前时,眼前是战车滚滚,刀光剑影,耳中是军鼓阵阵,战马长啸。骊山下,戏水畔,秦帝国京师中尉军主力,正列阵以待,迎击周文军的进攻。 
    公元2004年7月底,秦俑学第六届学术讨论会在兵马俑博物馆召开。承蒙会议主持方的厚意,我在骊山山麓小住了一周,得以了却多年宿愿,将始皇陵兵马俑遗迹、灞上鸿门故地、咸阳城阿房宫旧址、东陵秦王墓、长安故城……一一寻访游历。 
    悠悠渭水,自陇西渭源而来,经天水由甘肃入陕西,过宝鸡,横贯关中平原,经过秦都咸阳,收纳沣河灞水于南,汇集泾河清流于北,水势滔滔,河道宽广,进入现在的西安市临潼区境内,河道陡然折向东南直冲骊山而来,再成九十度东去数里,然后又成九十度往北流去,在骊山与渭水河道之间形成一狭窄的通道,正如瓶颈扼守着由函谷关通向咸阳的大道。戏水,出于骊山东侧北流入渭河,正好南北横亘在这条瓶颈通道的东口,宛若防守通道的堑壕。灞水,出于骊山西侧北流入渭河,正好横亘在出这条瓶颈通道的西外,宛若另一条开闭通道的堑壕。进入关中的南道——武关蓝田道,沿灞水河谷而来,也由这里进入渭河平原。于是乎,东以戏水为壑、西以灞河为防、北傍渭河、南背骊山的这一片地方,遂成为函谷关和南阳武关道以后保卫咸阳的最后一道屏障、秦军的屯兵重地,秦帝国守卫首都的中尉军主力,应当就屯驻在这一带。 
    我由骊山先去鸿门,项羽宴请刘邦的鸿门宴旧址,至今犹存。吟味“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名句,想当年项羽四十万大军之所以驻扎于此,正是因为利用旧秦京师军的营房驻地。戏水在鸿门东近处,出动鸿门的驻军,正好可以在戏水西岸布阵设防,堵截由函谷关方向西进的敌军。秦汉时的咸阳—函谷关道,走向大致同于现在的西(安)潼(潼关)公路,我多次来来往往。这次,我专程沿骊山南麓小道,走韩裕访东陵,过洪庆塬吊坑儒谷,下塬直趋灞河河谷,顺河堤西去,遥望蓝田。塬上山麓的这条道路,就是当年鸿门宴刘邦脱出虎口,与樊哙等人持剑盾步行,从骊山下到芷阳间行,回到灞上军营的小路。十万刘邦军屯驻的灞上军营,在灞河谷口一带,想来也是秦京师军的营房驻地。秦京师中尉军一部,屯驻灞上军营,控制武关—蓝田道;秦京师中尉军另一部,屯驻鸿门军营,控制函谷关—咸阳道。灞上鸿门之间,正是京师中尉军主力的屯驻地。 
    实地考察至此,再回到纸上书中,往古今在交汇,神思远去往昔,已经消失的历史,宛若倒行重放的影像,历历如在眼前。兵马俑以京师中尉军为原型塑成,鸿门中尉军驻地就在骊山陵近旁,屯驻鸿门的中尉军将士,正好做了兵马俑的模特儿。他们演习的军阵,正是兵马俑坑排列的阵式;他们的装备队列,正是兵马俑军团将士们的武装队行。中尉军将士,不仅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极具战斗力,而且选拔严格,忠诚可靠,在帝国军中受到格外的重视,肩负着保卫首都最后一道门户的重任。二世元年八月,当周文数十万大军抵达戏水时,屯驻在鸿门灞上的中尉军出动,在戏水一带阻止了周文军的西进,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挽救了秦帝国。 
    历史是什么?是现在与过去的对话,是折射过去的镜像,抑或是不断弱化远去的信息?最不可思议的是历史遗迹,既属于历史,又属于现在;只有看到它们,你才会确信历史曾经存在;只要看到它们,你就会情不自禁地坠入欲知往事的诱惑。 
    秦俑学讨论会最后一天的傍晚,当我再一次站在雄伟的兵马俑军团前时,眼前是战车滚滚,刀光剑影,耳中是军鼓阵阵,战马长啸。骊山下,戏水畔,秦帝国京师中尉军主力,正列阵以待,迎击周文军的进攻。庄周梦蝶,蝶梦庄周,在恍恍忽忽间物我交融,是文学和思想的幻影;考证史料而勾沉往事,搜寻遗物而逆转时空,在联想推理之间通贯古今,则是史学的明悟。真相超越虚幻,明鉴胜过空玄,兵马俑迎面席卷而来,我据实驱使兵马俑作战,鬼使神差,我获得历史的复活,写周文军西进与戏水之战。 
                  
少府章邯
    章邯其人,在秦末动乱之前,几乎不见于任何记载。戏水一战,他成功地阻击了来势凶猛的周文军,迅速成为秦帝国举足轻重的军界大腕。秦帝国的安危,系于章邯一身。 
    当周文军抵达戏水东岸时,少府章邯正在骊山监督始皇帝陵寝工程的收尾工作。 
    秦以耕战立国,以武力统一天下,始皇帝在世时,钟爱秦军有加,出行外游,无不以秦军军阵先导护行。骊山修建陵墓,始于秦王政即位之时。统一天下以后,始皇帝发下宏愿,要将帝都咸阳,筑进骊山陵园,作永久的居所;帝国秦军,也要随同到地界冥乡,作永久的卫护。遵照始皇帝的指令,骊山陵的建筑,地上地下一体,仿照咸阳宫室百官署寺施工;又秉承始皇帝的意图,在骊山陵东侧,比照秦军精锐,开始烧制兵马俑。骊山陵工程,由丞相李斯总领,具体事务则由少府章邯负责。兵马俑的烧制,章邯亲自监督。 
    中尉军的驻地,就在骊山陵旁。兵马俑的烧制,选取中尉军一部,排列成迎敌方阵,一兵一卒,一车一马,完全写实仿制,真实展现秦军军阵的威仪。周文军抵达戏水时,六千兵马俑的右方阵、一千兵马俑的左曲阵、后方的指挥部皆已经烧制完工,安放就绪,只剩中方阵刚刚挖好坑,兵马俑的烧制,尚在进行中。楚军攻破函谷关进入关中的消息,章邯是在工地得到的。章邯深感震惊,体察到事情非同寻常的严重。章邯是先帝时代的军人,当今的九卿大臣,军情紧急就在眼前,他没有时间多想,就亲自赶到戏水前线,紧急部署中尉军列阵设防,初战击退周文军的进攻。战局稍微稳定以后,他告诫中尉军坚守待命,自己连夜赶回首都咸阳。 
    陈胜、吴广乱起,竟然如此迅速地蔓延开来,完全出乎二世政权的意料之外。二世朝廷的决策和权力核心,在二世皇帝、丞相李斯和郎中令赵高三人。二世皇帝方才二十出头,没有任何政治经验。即位以后,他的心思,集中于消灭皇位继承上的潜在威胁,为安逸执政、恣肆人生开路。关东乱起的最初消息传到咸阳朝廷时,没有引起秦政府的重视,以为不过是庞大帝国境内偶发的一般逃兵作乱事件,下令地方严加追缉而已。当事情蔓延开来,扶苏复活、项燕领军等真假消息源源不断地由帝国各地汇报上来时,朝廷核心怀疑事情与皇位继承关联,有诈不实。二世皇帝下令追究谣传,将传递关东大乱消息的使者下吏治罪。如此举措的结果,帝国的信息通道梗阻,传递上来的都是朝廷愿意听到的消息,所谓“盗贼作乱,正在平息”云云。 
    周文军攻破函谷关抵达戏水,关中震动,咸阳危急,二世朝廷方才如梦初醒,仓促面对现实。二世惶恐失措,除了仰仗老师赵高和丞相李斯而外,毫无办法可想。郎中令赵高一直是内廷官员,长于权术阴谋,对于军国大政,却是毫无经验。三驾马车中,唯有丞相李斯是先帝老臣,执政经验丰富。不过,李斯是文职官僚,没有军事阅历,眼下年事已高,面对紧急的军事危机,也提不出有效的对策。二世朝廷,一时几乎陷入瘫痪。 
    就在这个时候,少府章邯从戏水前线赶回,陈述军情,紧急提议说,叛军已经抵达戏水,势力强大,事情紧迫,就近征兵调动已来不及,修筑骊山陵的服役者和刑徒人数众多,臣下请求赦免他们,发给武器,编入军队,可以马上就近参战。章邯的到来,宛若绝境中的救星。二世朝廷别无选择,当即接受了章邯的提议。经李斯提名,二世皇帝正式任命章邯为大将,全权统领秦军,负责首都保卫战。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章邯其人,在秦末叛乱之前,几乎不见于任何记载。我们只是辗转知道,章邯,字少荣,始皇帝统一天下时,他曾经在消灭韩国和赵国的战争中立有军功。灭韩之战,是在始皇帝十七年(前230)。其时,章邯正当年,入伍从军,跟随征韩军统帅内史腾先至南阳,继而北上进攻韩国都城新郑。因为作战勇敢,有功受赏,他开始在秦军中崭露头角。天下统一以后,章邯进入政界,一步一步升迁。始皇帝在世时,他就很得器重,被任命为担当宫廷事务的大臣——少府,成为帝国大臣中新锐的少壮派人物。始皇帝的骊山陵园工程,由丞相李斯挂名主持,其具体工作,多年以来皆由章邯负责。二世皇帝即位以后,李斯继续当权,他受命继续主持骊山陵园的收尾工程。 
    章邯为人坚忍顽强,武勇有谋略。他接受任命,掌握了秦军的指挥权之后,迅速回到戏水骊山前线,着手新的军事部署。章邯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