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黑色的五月 -印尼排华纪实1149-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的父亲叫林元戴,母亲生了7个儿女,他是男孩中的老三。父亲一生务农,深 感没有文化之苦,克服经济困难,先后送绍良兄弟入私塾读书。
由于家中父母负担太重,家境不富裕。1931年,15岁的林绍良就结束了学业, 走上了为家挣钱补助生活的道路。开始,林绍良在父母刚开设的饮食店中帮忙,后 来,家人让他在村东交通要道租了一间房子,开了个小面店,经营卖汤面的生意。 还未成年的林绍良起早贪黑,忙里忙外,倒也能够赚得蝇头小利。1935年,林绍良 的父亲因病去世,操劳家务的重担全落到他母亲的肩上。
1937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东北地区,时局紧张, 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也兵荒马乱,他的小店也只好关门收摊。当时的国民党规定, 凡家中有两个年满18岁的男子,必须抽一个去当兵。对此,有钱人家可以出钱买壮 丁顶替。而许多出不起钱的人家为了逃避抓壮丁,就被迫流落前往南洋谋生。
此时,外面抓壮丁的风声越来越紧,母亲日夜担心刚满18岁的儿子林绍良被抓 走,便主张儿子出走南洋,一来可以躲壮丁,二来也可以去南洋闯一闯。
1938年,林绍良跟随一个从印度尼西亚回乡探亲的同乡,以这位同乡儿子的身 份在厦门通过关卡的盘查,登上一条开往南洋的荷兰轮船。
林绍良的兄长林绍喜早于1929年便来到印度尼西亚,在其伯父开的中爪哇古都 市的一间小杂食店当了4年的徒弟。林绍良到印度尼西亚后也投靠其伯父林光玉,在 伯父经营花生油及其他食杂品的杂货店当学徒。这几年的生活是相当艰苦的。他是 一位“新客”,不仅要熟悉当地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还要学习印尼语和当地爪 哇方言,否则难以谋生。
在小店里,林绍良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在这期间他一边学习印度尼西亚语及 爪哇方言,另一方面,为了多推销食品杂货店的货物,他还常到10里地外的三宝垅 市。这种不起眼的小生意使林绍良积累了经商的经验,另外也使他进一步熟悉了解 了印度尼西亚的国情。
正当他刚刚熟悉了当地的环境时,1942年2月,日本侵略军侵占了爪哇,林家的 生意一度被迫停顿,全家过着度日如年的贫困生活。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印度尼西亚宣告独立。但日军刚退出印度尼西亚, 荷兰殖民军又卷土重来。从那时起至1950年,印度尼西亚人民进入了反抗荷兰殖民 者的独立战争时期。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解放,把侵略者赶出去,建立独立的共和国, 印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当时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军队和荷兰殖民军各据一 方,印度尼西亚各地炮火连天,硝烟弥漫。
这时,印度尼西亚各要道都被荷兰军封锁,印度尼西亚军队迫切需要的弹药和 药品供应十分困难。林绍良凭着机智勇敢,靠着对当地地形的熟悉,一次又一次地 把弹药和药品送到。他的过人勇敢和经营才干,受到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军队高级将 领的赏识,林绍良也因此同印度尼西亚的军政要人结下了非同一般的私人友谊。这 为他日后事业的成功打下了深厚的、别人难以相比的基础。林绍良在独立战争期间 结交的军官,包括当时还仅是军中一名普通上校、日后成为印度尼西亚总统的苏哈 托。苏哈托当时便相信年轻的林绍良是个可靠的华裔大商人。
印尼人民战争胜利后,林家仍然做花生油生意,并逐步扩大经营,后来又开办 了一间咖啡磨房。1952年,林绍良为了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将他的贸易总部从古 都迁到了首都雅加达。古都的企业则由其兄林绍喜管理。林绍良到雅加达后,除继 续经营丁香等生意外,开始由商转工,实行工商并举。首先向制造业发展。
1954年,林绍良创办了一个肥皂厂和尼默、布托巴亚两个小规模纺织厂,产品 主要供应部队。不久,又和友人在古都创办了中等规模的慕利亚纺织厂和万隆市达 鲁玛纺织厂,接着,他利用当地丰富的橡胶资源,开办了轮胎厂,此外还开设了铁 钉厂、自行车零配件厂。随着工厂企业经营的发展,他开始经营进口贸易。与新加 坡、香港、泰国等地华人企业建立了贸易和资金融通的关系。在这个时期,林绍良 扩展企业的资金不足,由于得到了泰国金融业巨子陈弼臣的盘谷银行提供的信贷资 金,才得以逐步扩大经营。
1957年,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林绍良决定集资在雅加达创办中央亚细亚 银行,并任该行董事长。该行注册资金为10亿印尼盾,先设分行两家。中央业细亚 银行的开办,不仅使他开始进入金融界,而且为他经营的各种企业提供了必要的资 金和政府的财政支持。但是,1960年,印尼政府颁布《禁止外侨经营零售商法令》, 华侨经营的工商业受到了不少限制,遇到不少困难。到1963年,印尼政府又开展了 对抗马来西亚运动,使印尼与新加坡、马来西亚之间的贸易也遇到挫折。但由于这 时的林绍良的企业已由商转工,工厂主要产品多为面向国内的日常生活用品,因此 总的来说林家企业比过去大有发展。
60年代后期,印尼经济开始复兴。新上台的苏哈托总统一改前任苏加诺总统排 斥华人资本的政策,转而利用这些资本投入国家建设,这就使得印尼华人在经济领 域赢得了一定的发展空间。而且当时印尼举国上下人心思安,百废待兴,很适于经 商发财,于是林绍良开始在商界大显身手。
60年代初,随着丁香业的发展,印尼每年需要丁香达35000吨,其中85。17%靠进 口,林绍良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成立了专营丁香进口贸易业务的肯卡有限公司。
1968年,该公司与苏哈托总统的弟弟普罗汲苏德约主持的默年布阿那有限公司 获得了丁香进口专利权。通过这项专利,他们从坦桑尼亚和马达加斯加进口的丁香 占印尼全国总进口量的90%,占供应全国丁香烟厂总量的70%。1975年底,印尼从这 两国进口丁香12300吨,价值约3580万美元。1980年和1981年进口额分别达6090万美 元和1。2亿美,林绍良集团从这项专利经营中获取巨额利润,逐步发展成了丁香行业 中的一个垄断性企业。此后,该公司业务范围又由丁香进口发展到商业贸易、不动 产、餐饮旅游、建筑承包以及制造业等诸多行业。
林绍良在1971年至1972年成功地创办了面粉厂企业,1973年集资1亿美元投资创 办了印尼水泥公司。林绍良财团最初与香港迪斯汀投资公司合营印尼迪斯汀水泥公 司,与美国凯撒水泥公司联营芝槟榔水泥有限公司。最初水泥年产量为50吨,不久 即翻一番,增到100万吨,价值约为1。15亿美元。1978年,林绍良财团又投资1。87亿 美元,新建两座年产能力为100万吨的水泥厂。1980年,林绍良的印尼水泥公司的水 泥产量已达350万吨。到1986年,其水泥年产量已翻了两番,达900万吨,占全印尼 水泥总产量的60%,林绍良印尼水泥集团的总投资达25亿美元。
此外,三林经济开发公司有限公司还独资或合资经营了一系列房地产及建筑业, 如大都会根札那(地产)公司、查雅曼达林阿贡公司(曼达林旅馆)、大都会(地 产)开发公司、中央精华国际建筑公司、努格拉哈根扎那查雅(建筑)公司及雅加 达地产公司等。1982年,林绍良耗资1。2亿多美元在雅加达建造了三林新式办公大楼, 其中第一流的大都市大厦是该集团的总部所在地。此外,在加里曼,三林经济开发 企业公司拥有20万公顷的森林租借地,进行林木采伐,经营林木产品。
随着三林经济开发企业的迅速发展,林绍良中央亚细亚银行的业务也不断扩大。 以中央亚细亚银行为核心的BCA集团是由林绍良及苏哈托总统的表弟苏迪威·卡特莫 诺等人于50年代末组建的。1974年以前,林绍良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创建面粉、水泥 业等方面,中亚银行的业务发展不大,1974年全年客户只有609户,纯收益为620万 盾。1973年,印尼政府为了广辟资金来源,制定了开放性的开辟金融资本市场的策 略。1974年,林绍良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决定将中央亚细亚银行的美国旧金山国际 化学银行、日本长期信贷银行、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和香港怡和集团共同投资组成 多国金融公司,最初以1500万美元作为印尼金融市场周转资金。这家公司是林绍良 第一个与外国银行资本联营的金融企业。这实际上是一家投资公司,经营中、长期 贷款。
1975年6月在庆祝中央亚细亚银行开办18周年之际,林绍良采取果断措施,使中 亚银行获得了空前的发展。1975年底与1974年底比较,客户增加了660%,存款总额 增加了437%。贷款总额增加了1351%,纯盈利增加了3486%,这些指标都创银行成立 以来的最高纪录。由于该业务大幅发展,资本雄厚并有良好的信誉,1977年它被印 尼政府批准为印尼十家外汇银行之一。1978年,该行又收购合并了印尼商业银行, 使其实力相应增大。此后,业务迅速发展起来。
1979年以后,林绍良积极向海外拓展金融业务。除在香港成立中亚财务有限公 司和中亚保险公司外,1979年曾收购香港的海外联合金融公司,把它改组为第一太 平金融公司。1981年,在利比里亚注册成立了“第一太平企业有限公司”和“第一 太平投资有限公司”。1982年,收购了香港的上海地产公司,改组了第一太平控股 公司,不久又在香港建立了第一太平国际公司。
林绍良以这三家金融公司为基础,形成了“第一太平集团”,并和美国、日本 及香港等地的资本合作开展金融业务,成立了日本第一太平证券交易有限公司、第 一太平美国证券交易有限公司和第一太平香港证券有限公司、澳大利亚第一太平证 券有限公司等。
到1986年3月,中亚银行已发展到拥有国内分行33家、美国分行2家、拿骚1家、 香港代表处1家、与国际银行合资的多国金融公司1家、与国际大银行合资的租赁公 司5家,服务项目达56项,股东资本总金额达53亿盾,总资产已增至40亿美元,成为 印度尼西亚最大的私人民族商业银行。
1983年6月号美国《公共机构投资者》杂志,把林绍良列为世界12位华人大金融 家之一。除1986年3月,中亚银行董事部正式在印尼报刊公布该银行集团总资产超过 40亿美元外,据估计,林绍良集团经营工业、贸易、建筑、农业、林业、旅馆业等 其他非金融业的资产30亿美元,总计其财团总资产约达80亿美元。林绍良已成为东 南亚以至世界屈指可数的著名华人金融家和企业家。
从1986年开始,印尼政府对其经济政策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并制定了一整套内 联外引、奖励私人投资的政策措施,这为其国内私人企业迎来了事业发展的黄金时 期。林绍良紧紧地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一方面继续加强原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特别是印尼土敏水泥厂和中央亚细亚银行的管理,使这些企业都成为印尼同行业中 的佼佼者;另一方面,他又和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及亚洲其他国家的商家组成合资 企业,如他和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