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苏德战争-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可夫评论德军1943年和1944年的失败时,认为德军最高统帅部和各集团军群的司令官应负一定的责任,因为在他看来他们的指挥越来越不得力。与战争开始阶段相比,德军统帅部此时已智穷才尽,特别是陷入困境时更是如此。它还明显地忽视了对敌我双方力量进行实事求是的估价。那些委过于希特勒的德国将领们受到朱可夫某些批评。朱可夫不得不承认希特勒对失败应负部分责任,但他总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德军不了解苏联武装部队在作战能力方面有哪些真正的提高。上述这一切无疑都是对的。
在另一方面,朱可夫声称他对德军在白俄罗斯的战役实施方法感到惊奇。他认为,布施一感到有失败的危陆就应该象苏军可能干的那样去干,迅速迟到后方防线,同时使用机动部队攻打敌进攻部队的翼侧,缩短战线,竭力扼守明斯克以东的地区,而不应该象他那样处置。朱可夫的批评是中肯的。但是这并不足以大惊小怪,朱可夫应当明白布施为何那样处置。他也应当记得苏军在1941年和1942年也曾遵照过一位威严的独裁者的命令坚守阵地,结果遭到惨败。
8月25日,英美军队抵达巴黎,并迅速向德国西部边境推进。此时元首所得的结论是,主要兵力应在西线作战,而且还决定在德国境内集结一支突击部队以便给德国边境以西的西方盟军以毁灭性的打击。尔后,他可能转而向东对付逼近的苏军。这期间,他拒不理睬古德里安提出的撤出巴尔干各国、挪威和意大利部分领土的建议。这些战区其实都是由约德尔负责的。古德里安自己则转而致力于组建本土防御部队以保卫德国东部边境地区。他开始在柯尼斯堡、但泽、格罗高和布雷斯劳等周围构筑防御工事,这些工事主要是土木结构,由志愿人员以及妇女、儿童与老人(能找到的劳动力的唯一来源)参加修建。古德里安下令从休养员和轻伤病员中组建一百个步兵营和同样数目的炮兵连去保卫东部边境。但是古德里安抱怨说,其中大部分被约德尔弄到西线去了。接着,那些参谋总长想配置在东线的备用的火炮和重装备也被他弄走了。甚至连希姆莱的后备军培训出来的最后几批作战部队也肯定不会用于保卫东线,而是送到西线去作战。元首还把组建地方民兵队伍的任务交给了纳粹党,而不让政府和军队承办,就象他三年前募集冬装时的做法一样。这件事情办得拖拖拉拉,极欠考虑,但是最后还是建成了人民冲锋队。这个新组织经过一番宣传和征募之后,并未能罗致足够数目的指挥官、教官或武器,使它成为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27第二十七章 芬兰退出战争第二十七章 芬兰退出战争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 1941…1945》'
芬兰早在1941年11月就已经对这场战争失去了热情。12月,德军在莫斯科城下受到严重挫折,美国已经参战,赫尔辛基再也不能指望苏联会在一场短暂的战争中被征服。第二年春天,海因里希斯在东普鲁士访问哈尔德将军时,注意到这位德军参谋总长精疲力竭、意气沮丧,由此而想到德国人在这场战争中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但是,芬兰人对于苏联1941年年底通过瑞典外交部作出的和平试探未予理睬。1942年期间德国压芬兰再发动一次战役以切断摩尔曼斯克铁路,而同芬兰并不处于战争状态的美国,又压芬兰不要如此行事。德国的战争处境从1942年下半年便急剧恶化。赫尔辛基忧心忡忡地注视着英、美军在非洲多处登陆并取得节节胜利,意大利投降,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惨败,以及盟军的空中攻势,并从中得出正确结论,即德国已经打输了这场战争。芬兰政府决定尽早求和。七十五岁的曼纳海姆总司令十分信赖象海因里希斯、奥许和西拉斯沃这样能干的副手,但是他仍然一手掌握着芬兰武装部队的全部控制权,并在国务活动中享有很大的发言权。他在一定程度上是亲德的,与希特勒的关系也很好,但他首先是个爱国主义者。希特勒和最高统帅部竭力笼络和讨好这位上了年纪的元帅,以期使芬兰继续作战;虽然他们都成功地给他留下了很好的私人印象,但是他们都没有能够促进德国的事业。曼纳海姆在1941年中期完全有理由感到乐观,但到那年12月,他已经疑虑重重了。派给曼纳海姆的德国军事代表埃尔富特认为,曼纳海姆的参谋班子中任何人都左右不了这位元帅。首先,在曼纳海姆心目中,芬兰的利益高于一切,所以他决定采取拖延和观望政策。至1943年秋,芬兰仍有三十五万武装人员,但与他们对峙的是十八万苏联军队,而拥有十八万以上战斗兵员的德军第20山地集团军,却以二比一的优势超过与之对峙的苏军。尽管德国对曼纳海姆迟迟不作决断十分恼火,可是,他们在没有芬兰的同意和支持的情况下,又不能发动进攻。埃尔富特和第20山地集团军的司令官迪特尔报告说,赫尔辛基不愿切断摩尔曼斯克铁路和歼灭其当面的苏军,是由于芬兰害怕得罪美国。部分原因确是如此。可是,还应该看到摩尔曼斯克铁路对苏联的战争努力来说,并非性命攸关的,即使苏联第7和第23集团军被歼,芬兰也得为此付出极大伤亡,而对战争的最终结局也毫无影响,因为德国已经注定要失败了。不过按苏联的旨意开列出来的和平条件似乎又是难以接受的,1943年7月芬兰拒绝了莫斯科的另一项建议。另一方面.迪特尔的德军第20集团军驻在芬兰也可能是个难题。
1943年9月28日,希特勒命令第20山地集团军作好准备,一旦芬兰退出战争即进驻芬兰北部和佩萨莫镍矿。迪特尔徒然无益地反驳约德尔说,这些命令是不切实际的。因为他确信自己不可能长期把守芬兰北部,再加上瑞典的中立已经靠不住了,所以担心部队会深陷泥沼,难以脱身。
1944年1月,苏军对列宁格勒南部的攻势,迫使德军北方集团军群撤向波罗的海各国,从而也使芬兰感到孤立和紧张不安。2月中旬,芬兰人终于派出使者前往莫斯科,但是苏联的和平条件过于苛刻,遭到拒绝。希特勒随即进行报复,限制对芬兰的武器和粮食的供应。
斯大林于1943年12月在德黑兰由于受到罗斯福和丘吉尔的压力,已经同意芬兰应该保持民族独立。但是,他已决心逼芬兰彻底退出战争。古谢夫指挥的苏军第21集团军,编成内有六个步兵师和一个突破炮兵军,从奥腊尼思巴乌被海运到列宁格勒以北地区;另有九个步兵师和一个突破炮兵师被调去加强卡累利阿方面军左翼的克鲁季科夫的第7集团军。由戈沃罗夫指挥、日丹诺夫任军事委员会政治委员的列宁格勒方面军集结在列宁格勒以北狭长的卡累利阿地峡,其左翼为新赶到的古谢夫的第21集团军的十个师,其右翼为契列帕诺夫的第23集团军的八个师。梅列茨科夫指挥的卡累利阿方面军的左翼有:克鲁季科夫的第7集团军共十四个师,位于拉多加湖、奥涅加湖之间斯维尔河一线;戈列连柯的第32集团军,仅有三个师,位于奥涅加湖以北。为了发动这场攻势,列宁格勒方面军和卡累利阿方面军将投入四十五个师,若干坦克和海军陆战旅,总计约五十万人,八百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大约一千五百架飞机。据说,可用于这次进攻的还有一万门火炮和迫击炮以及波罗的海舰队的大口径火炮。
苏联的计划是从卡累利阿地峡第21集团军的地段上向维堡实施主要突击,而第23集团军则尽量把敌军大部牵制在拉多加湖和芬兰后方的小湖群。可是,戈沃罗夫事先没有想到夺取维堡以东的咽喉要地,以截断芬军唯一的退路。
防守这条三十英里宽的卡累利阿地峡的芬兰部队,是西拉斯沃的第3军和拉蒂凯南的第4军。芬军有三个步兵师和一个旅配置在前方地域,另有两个师和一个骑兵旅在后方构筑防御工事。芬军的防御由两个主要防御地带构成。前方主要防御地带由第一道防线及其后方十英里处的第二道防线组成;后方主要防御地带是第三道防线,位于维堡东部,横跨地峡的咽喉部,距前沿三十英里。再往后还有第四道尚未完成的防线,它位于1940年的老边界上,为此被称作莫斯科线。前面三道防线,尽管主要是些用钢骨水泥加固的土木工事,但位置有利、组织周密。苏军最高统帅部对这场战斗的艰巨性是有足够估计的。当代苏联的历史著作仍然大书特书芬军在森林和沼泽地作战的技术和经验,以及他们在这场决战中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精神。
英美军队刚刚在诺曼底登陆,苏军最高统帅部也想在白俄罗斯马上发动一次强大的攻势。苏联是要把芬兰驱逐出战争,但是照苏联自己的说法,其中还附带其他意图:它要转移德国对白俄罗斯方面军的注意力,改善列宁格勒的态势,恢复基洛夫铁路和白海…波罗的海运河的交通。
在进攻前的一段时间内,苏方如往常一样保持无线电静默,芬兰人对进攻时刻的安排似乎并不感到意外,但是对进攻的规模和芬兰第10师迅速被歼却感到惊讶不已。6月9日苏军进行了猛烈的轰炸,第二天,又进行了芬兰人从未经历过的猛烈炮火袭击,随后苏军第21集团军强渡谢斯特腊河,突入芬军防线十英里。二十四小时以后,苏军右翼的第23集团军投入了战斗,6月13日抵达第二道防线。芬兰人错误地判断苏军主要突击方向是在中央,而事实上是在西侧沿海。主要突击方向上的苏军,在第3突破炮兵军的支援下,于6月14日在芬军防线上打开了一个八英里宽的缺口。6月18日苏军进逼维堡。数日以前,芬兰曾要求德国解除武器禁运(禁运是在赫尔辛基作出和平姿态时实施的),并提供六个德军师到卡累利阿无战事的防区接替芬兰部队,使更多的芬兰部队能调到西部维堡地区。特别是苏军坦克正在成为一种巨大的威胁。希特勒已经没有兵可调了,可他还是设法抽出了第122步兵师和一个装备了三十门自行装甲强击火炮的旅。德国空军的空中支援加强了,空运和快速海运开始提供九千具重型火箭筒和五千只轻型火箭筒等短程反坦克武器。同时到达的还有不受欢迎的里宾特洛甫,他乘飞机赶到芬兰坚持要芬兰总统赖蒂签署一项芬兰不单独媾和的承诺作为交换条件。这是导致美国与芬兰断绝外交关系的原因之一。
芬兰人已把他们仅有的一个装甲师投入了战斗,并正式开始把部队从拉多加湖以东的卡累利阿调往维堡地区。为协调第3军和第4军的行动,奥许被授权指挥两个军。据芬兰人记载,持续的鏖战是整个战争中最为激烈的。虽然在战斗初期首当其冲的芬兰第10师已经丧失了战斗力。但其他师仍能有秩序地撤至维堡以北。这次撤退得以成功,部分原因是苏军未能封锁住地峡的狭窄陆上出入口。6月20日,维堡城失陷,过后不久,苏军的攻势也停了下来。
6月21日,梅列茨科夫在卡累利阿东部对拉多加湖以东、奥涅加湖以北斯维尔河一线芬军阵地发起进攻。此刻芬兰人已经开始撤离,防御力量薄弱。芬军第5军已被调往卡累利阿地峡抗击戈沃罗夫的进攻,第6军和奥勒内茨(奥努斯)集群在斯维尔河一线与苏军第7集团军周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