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苏德战争-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集团军司令弗雷特尔·皮科回到他那被围的部队中去。尔后弗里斯纳着手凑集一支新的部队以保卫匈牙利。集团军群和集团军的司令部被迫迅速西撤,不久便与被包围的部队失去了无线电联系。与此同时,元首还企图从办公桌上操纵形势。8月26日,他命令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建立新的防线,即从多瑙河口起到加拉次、福克沙尼到喀尔巴阡山一线,这就是舍尔纳、弗里斯纳和安东奈斯库以前敦请元首建立的防线。 
  在包围圈内,开始了有秩序的撤退,不过翼侧军团无法脱离战斗。德军第79师于8月21日清晨极为勉强地撤离了他们花了几个月时间构筑的阵地。其余的师接着在第二天晚上撤退,尽管它们在撤退前必须毁掉若干火炮,因为马匹无法在泥沼里把它们拖走。撤退部队的情况因不同的防区而异,有的部队依然是紧密团结的战斗集体,有的部队一开始撤退就陷入混乱,甚至无视军纪。 
  原来由三个属于韦勒集群的师,即第79和第376两个步兵师,以及罗马尼亚第11师组成的米特的第4军,被部署在普鲁特河以西雅西附近,后来被迫沿着普鲁特河向南撤退。马利诺夫斯基第2乌克兰方面军的南下,很决就从西翼包围了该军。这样,米特的第4军与第8集团军的联系被切断了,并与第6集团军一起被苏军包围。 
  8月21日,第79师已经撤离原先的阵地,同时带走了被用以据守雅西要塞的两个营。该师在巴赫利乌河以南建立了一条临时性的不能令人满意的新防线,而且在苏军实施试探性进攻时,它还长时间地扼守了该防线。其间,他在等待上级命令以便撤向后方预先构筑好的特拉简阵地。在凉爽、明朗的早晨,向西遥望,可见到将近一百英里以外的喀尔巴阡山。可是当骄阳在晴空中升起,白天就变得象热带那样炎热烤入,而且以后天天如此。四处尘土飞扬,热雾腾腾,难以进行观察。尽管米特设法保持部队靠拢,但他与翼侧部队的联系却很少,甚至没有。8月22日,他的军被迫退到特拉简阵地,虽然持续的战斗造成了越来越大的伤亡,但仍然保持着良好的秩序。苏联步兵似乎不愿继续追击。象其他步兵师一样,德军第79步兵师只有两个护卫团,这样的编成在撤退中造成了种种困难,所缺的第三个团便由几个步兵营和象前线步兵那样作战的工兵营来组成。在那漫长而炎热的一天里,传来的报告说,该军的车队在向胡希方向后撤了约二十英里到达特雷斯蒂阿纳附近时,遭到苏军坦克的攻击。该军在公路和小路上的所有撤退部队也遭到苏军飞机的轰炸和扫射。从8月21日起,除了有一架飞机偶尔进行侦察以外,德国空军根本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自苏军发动攻势以来.德军一直没有规定无线电通话和通报频率,所以无线电内部通信变得杂乱无章,相互距离越远,越不可靠,完全缺乏集中控制。师级指挥官不得不靠倾听四周的枪炮声,或靠访问友邻部队(如果能找得到友邻部队的话)取得情报。 
  罗马尼亚第11师仍然安然无恙,尽管它未能按德军第4军的计划行事。原来德军第79步兵师师长魏因克内希特根据米特的指令,曾于8月22日访问了罗第11师师长以期相互配合,并使这支罗马尼亚部队重新投入战斗。在双方商讨过程中,使这两位师长吃惊的是,罗马尼亚部队成群结队地(其中还有军官)不断向后方狼狈逃窜,说是遭到了坦克进攻,其实连一辆机动车的马达声都听不到。这位勃然大怒的罗马尼亚师长,一位德国铁十字奖章的获得者,使用鞭子四面八方抽打,力图挽回局势。但是第二天,当他出现在魏因克内希特的司令部时,他眼里噙着泪水诉说他的师溃不成军。 
  8月23日,又是炎热难熬、漫长的一天,德军第79步兵师继续撤退,然而它仍不知道自己已处在包围圈内。在昨夜,东面和东南面闪闪的火光和隆隆的炮声表明在进行激战,西面却是一片漆黑和寂静。可是当面的苏军的来势越来越凶,用坦克和车载步兵发起了顽强的进攻,不过被德军野战炮的直接瞄准射击击退了,这显然要求德军第4军往西南转移,但是所有的公路和通道都是沿着普鲁特河河谷成东南走向的。大量被击毁或丢弃的车辆阻塞了公路,而离开公路,部队的展开或运动因有树木丛生的祟山峻岭的阻碍极为困难。8月24日,德军深受疲劳和炎热之苦,伤员的处境更为可怜,因为他们大都由罗马尼亚农用马车载运,无人照料,其中有许多人神志不清,不省人事或者奄奄一息。尽管如此,士气尚好。但是那天据偶然收到的一份无线电报说,后方的师部以及补给勤务梯队在胡希遭到苏军坦克部队的进攻并被击溃。自此,弹药的再补给已经无望。已有不少日子部队一直以自己从地里收来的玉米当主食。 
  8月25日,军部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烧毁所有马车并打死无用的马匹。可是,这道命令没有被遵照执行,原因是师里有六百名伤员。五个步兵师的下属部队此刻已集结在胡希以北地区。由于道路阻塞,周围又是沼泽地,它们几乎寸步难行,无法攻下苏军控制着的胡希域和通向南方的主要公路。 
  8月27日,德军在普鲁特河以东地区停止了所有有组织的抵抗。当日深夜,米特决定令他的三个师,即第79、第370和第376步兵师改变方向,越过贝尔拉德河向西进攻。一旦过河成功,所有剩下的装备均要毁掉,所有的师都要分散,分散的小部队要尽力设法独自向大约七十英里外的喀尔巴阡山开进。米特本人已有好几天没有收到上级的命令,他与友邻部队没有联系,也不了解德军和敌军的情况,更无法进行侦察。两个工兵连配备四门尚存的强击火炮,这支最精锐的部队担任先头。大部分步兵都已精疲力竭,昏睡不已,即使能唤醒,最多也只能期望他们跟在先头部队后面分散行进。载运伤员的车辆将在第一波后面跟进。当天夜间,或者说是8月28日晨,米特的第4军司令部被苏军歼灭。 
  魏因克内希特决意执行命令,渡河西进,但是很难叫醒士兵上路,这就拖延了时间,推迟了行动,以致部队还没有准备就绪天已大亮。那天夜间,米特只身来到设在罗马尼亚一农舍内的魏因克内希特司令部,极度的疲劳,紧张的神经使指挥官之间暴发了激烈的争执。那天上午,德军第79步兵师的残部和其他师的部队,冒着苏军火炮和迫击炮的炮火强渡了贝尔拉德河。米特在近战中丧生,估计是死于心脏病。8月29日傍晚,就在贝尔拉德河西岸,一个叫奇特卡尼的村子附近,德军第79步兵师全军覆灭。该师只有一名士兵逃出重围,于十二天后逃到了匈牙利。 
  在普鲁特河以东包围圈内其他地方,撤退和试探性的突围不那么有秩序。行动一开始,队伍都向行军路线集中,大小部队潮水般地朝西涌向普鲁特河各河口以致互相混杂在一起。大批混杂在一起的部队都向前开进时,部队便渐渐离散,失去了指挥。大部分人员仍携带着个人武器,伤员被载在罗马尼亚式农用马车上,驭手和炮手割断了挽绳骑上了挽马,行军纵队所剩的几门骡马牵引的火炮不时奉上级指挥官命令在路边展开与来袭的苏军坦克交战。军长们都在现场,可是却控制不了这个局面。它们遭到苏军好几次猛烈的空袭。苏军火炮的火力和火箭炮的密集火力越来越猛烈,终于迫使大批人员离开公路和小路隐蔽到树林里去。分队和特遣队之间仅有的一点联系也被树林和沼泽地隔断了,士兵们只好三五成群无指挥地走到普鲁特河,结果却发现苏军特遣队已经等候在河的对岸了。河的东岸很快就有成千上万的德军麋集着。德军第52军军长布申哈根想了一些办法,将部队编成由军官和军士进行指挥的分队。第44军军长L·米勒在开始渡河突围前不久,亲自对召集在一起的二百名军官讲了话。苏军军事谈判代表经常打着白旗要求谈判,但是德军一般都不予理睬,或把他们送回去或开枪把他们吓回去,托尔布欣的第3乌克兰方面军派出的寻找德军司令官的谈判代表后来抱怨说,他找不到一个担任指挥或主管的将领。至此,任何不能走动的伤员都和重装备一起被丢弃了。有的人扔掉个人武器投降了,但是大部分人仍下定决心逃跑。一批又一批拼死战斗的德国士兵深知:那些苏军竭力阻止他们前进的地方,便是他们获得自由的唯一的一条出路,于是他们便以火炮和轻火器的火力冲击苏军,而且一渡过普鲁特河就逃入树林躲藏起来。对于那些死里逃生的人来说,他们缴获的苏联地图和有充足弹药的苏军武器成了他们宝贵的战利品。 
  许多股部队,其中还有几名将官,开始时都有二三十人,但是随着时间一周周过去,人数减到了二三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长途跋涉穿过喀尔巴阡山,进入匈牙利抵达三百英里外的德军新防线,脱离了险境。他们在苏军的骚扰和追击之下,有时得到罗马尼亚当地居民的帮助,有时则被他们出卖,苏军最高统帅部还大力捕捉他们的落伍者。苏军出动了大批飞机,在所有交通要道都筑起了路障,而且还经常在树林里进行彻底的扫荡。当地居民受到警告,如发现情况不报告就要遭受严厉的惩罚。苏军还空投用德语书写的传单散布谣言,说什么德国已经被占领,战争即将结束,只要投降保证给以宽待并立即遣送回过。极少有人逃脱险境得以生还。 
  苏军在8月29日彻底肃清了普鲁特河两岸的两个包围圈,它的最高统帅部声称俘获德军十万零六千人,击毙德军十五万人。德军确切的伤亡人数可能永远无人知晓,但是不会少于十八万人。其中大部分人消失得无影无踪,从此杳无音讯。逃脱险境的只有德军第29军与第13装甲师与第10装甲护卫师的若干分队。 
  第6集团军和部分第8集团军在罗马尼亚的失败,从某些方面来说要比先前的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更为惨重。保卢斯的集团军群在亚洲式的严寒中战斗了两个半月,而弗雷特尔·皮科的部队在罗马尼亚的酷暑中只维持了九天。失败的原因很多。政治的、战略的甚至战术指挥权都全部操在希特勒一人手里,他在8月25日居然命令极需用来支援被围部队的德国空军,前去轰炸布加勒斯特。一天以后,当集团军群四分之三以上的部队被围困时,他还指示弗里斯纳建立新的防线,而这条新防线的所在地却早已失守。古德里安是否更了解情况,则很难说。几乎所有的装甲预备队和空军预备队都已先期调离战场。德国的政治情报和战略情报一向不灵。在密谋炸死希特勒事件以后,谍报局组织不是被解散就是被并入党卫军。除去现地的指挥官和士兵以外,罗马尼亚的阴谋勾当看来完全出乎德方的意料。南乌克兰集团军群没有想到既要对付苏军的进攻,又要对付罗军的倒戈,结果它的战线被拉得很长,兵力被搞得很分散。罗德联合指挥机构实际上已无法进行工作。但是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罗马尼亚人掌有实权,所以当危机发生时,由于倒戈和丧失意志力,他们搞垮了许多指挥系统。苏军最高统帅部可能在发动进攻以前就已得到关于德军战斗序列和部署的详尽情报。当然弗雷特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