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 作者:周云芳-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使张玄素险些丧命。于是;张玄素也不得不辞职而去。在这以后;太宗又以散骑常侍于志宁为太子老师。一个夏天农民忙的时节;李承乾不顾农时;征调批工匠官奴在东宫营造亭台;数月不停。于志宁对此劝谏说:东宫是隋朝修建的;当时的人就以为很奢侈华丽的;怎么你还在里面营造亭台呢?费那么多财帛;用那么多人力;这会败坏皇家的道德;引来人们的非议。李承乾对这些话根本听不进去;还秘密地派遣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偷偷来到于志宁的住处。他看见于志宁住在茅草房;生活很清苦;和李承乾居住的东宫相比;简直有天地之别;就没有忍心动手。于志宁对太子的教育也失败了。
  李承乾沿着邪路越走越远。他不仅亲人;远贤才;喜嬉戏;爱美色;求奢侈;厌政务;而且;对严厉管教他的太宗也逐渐产生了忌恨。李承乾制定了暗杀和政变的两套计划;想除掉太宗。他先派遣刺客纥干承基前往谋杀;没有成功;于是;决定发动宫廷政变;逼迫太宗退位。参加李承乾政变密谋的心腹人物;主要是汉王李元昌(即太宗的弟弟)、吏部尚书侯君集、左屯卫郎将李安俨、洋州(今陕西西乡)刺使赵节、驸马都尉杜荷。李元昌、侯君集受过太宗的指责;心怀怨恨;所以;与李承乾一拍即合;极力主张谋反。其他几个人也都参与了阴谋勾当。
  一天;这些人来到东宫李承乾寝室;用刀子割破手臂;再用帛蘸上血;然后把血帛烧成灰;放到酒喝下去。他们立誓同生死;准备发兵冲入西宫太宗的住处。但是;他们的阴谋还没有来得及实现;贞观十七年二月;齐王李示右就在齐州(今山东济南)发动了叛乱。李承乾得到了这个消息;曾喜形于色地对纥干承基说:我的住处西墙外;二十几步就是内;我们谋反;不是比齐王更容易吗?不料;齐王的叛乱很快被平定;太子李承乾的阴谋也彻低暴露了。太宗把李承乾及党羽一网打尽;并命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禹、李绩、孙伏加、岑文本、马周、褚逐良等臣共同审理。李承乾一一招供。于是;太宗决定废除李承乾的太子;发配到黔州(今贵州彭水);李元昌赐令自尽;侯君集等人全部斩首。
  李承乾被废了;谁继位东宫当太子呢?太宗想到了魏王李泰;李泰是唐太宗的第四子、李承乾的胞弟。年幼时也非常聪明;特别喜欢诗文;长以后;对经籍、地理之学尤有兴趣。太宗对李承乾逐渐疏远时;就开始有意识培养李泰。公元636年二月;太宗借口李泰喜欢文学;对士夫非常讲究礼节;便命在魏王府建置文学馆;听任李泰自由地选择学士。太宗这样做;显然是为李泰当太子创造条件。李泰手下的人心领神会;他们出谋划策;让李泰奏请撰著《括地志》一书。太宗力支持;拨了许多经费;给撰写的人优厚的待遇。《括地志》一书最后编成;李泰在朝廷获得了好名。不仅如此;太宗对李泰的赏赐越来越多;到642年2月;对李泰每月的赏赐已经超过了当时还是太子的李承乾。
  太宗这种做法助长了李泰及其僚属们的骄横气焰。贞观十七年正月;魏王府传出谣言;说太子李承乾脚有毛病;当废;魏王聪明;当立。这以后;朝许多臣也开始和李泰拉关系;徇私舞弊、行贿。这使当时还没有被废的太子李承乾十分害怕。一天;李承乾秘密派人到玄武门上书;声称是李泰府上的典签(掌管文书的吏)为李泰请封。谁知;太宗打开奏书一看;里面写的全是李泰的罪状。太宗知道这是李承乾搞的鬼;便找他上殿当面斥责。李承乾辩解说:儿臣贵为太子;还有何求?只不过求自安之计罢了。如果父皇立李泰为太子;那正是称了他们的心愿;今后谁都可以谋取太子位了。许多臣也都反对立李泰为太子。这样;太宗就没有立李泰。
  李治是太宗的第九子;631年被封为晋王。李承乾被废太子以后;李泰李治都有条件继位东宫太子位。于是。他俩也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后来;因为李治得到了长孙无忌的支持当了太子。原来;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兄弟;他听说在太原发现一块巨石;上面刻着治万吉三个字。长孙无忌说石文显示了上天的意志;立李治为太子天下吉。这当然是一种传说和附会。实际上;长孙无忌看到李治性情软弱;将来可以控制;而太宗也认为;有良佐辅助;太子软弱一些也无关局。就这样;在长孙无忌等人的坚决要求下;太宗决定立李治为太子。贞观十七年四月十三日;当太宗用佩刀要刺自己的时候;李治就在他身旁。长孙无忌夺过太宗手的佩刀;递到李治手。太宗情绪稳定后;声地说:我要立晋王。长孙无忌也非常机警地回答:谨奉诏;有不同政见者;臣请斩之。于是;立李治为太子的事情就这样决定下了。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唐太宗死后;李治即皇帝位。他就是历史上的唐高宗。
  唐太宗治天下;盛极一时;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批谋臣武将外;也与他贤淑温良的妻子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
  长孙皇后出身于世代显赫的贵族世家;自幼受到过良好的教育;知书善文;聪明贤淑;是一个有见解、识体、宽厚仁慈的女性。她以自己的贤德和才干影响了唐太宗的家庭生活和政治行为;为开创贞观之治的好局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她十三岁时便嫁给了年方十七岁的李世民;她年龄虽;但已能尽行妇道;悉心事奉公婆;相夫教子;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媳妇;深得丈夫和公婆的欢心。
  唐朝建立前;李世民征战南北期间;长孙王妃紧紧追随着丈夫四处奔波;为他照料生活起居;使李世民在繁忙的战事之余能得到一种清泉般温柔的抚慰;从而使他在作战更加精神抖数;所向无敌。
  李世民即位后;长孙王妃也随即立为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作了至高无上的皇后;长孙氏并不因之而骄矜自傲;她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贤良恭俭的美德。对于年老赋闲的太上皇李渊;她十分恭敬而细致地侍奉;每日早晚必去请安;时时提醒太上皇身旁的宫女怎样调节他的生活起居;象一个普通的儿媳那样力尽着孝道。对后宫的妃嫔;长孙皇后也非常宽容和顺;她并不一心争得专宠;反而常规劝李世民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妃嫔;正因如此;唐太宗的后宫很少出现争风吃醋的韵事;这在历代都是极少有的。长孙皇后只凭着自己的端庄品性;就无言地影响和感化了整个后宫的气氛;使唐太宗不受后宫是非的干扰;能专心致志料理军国事;难怪唐太宗对她十分敬服呢!虽然长孙皇后出身显贵之家;如今又富拥天下;但她却一直遵奉着节俭简朴的生活方式;衣服用品都不讲求豪奢华美;饮食宴庆也从不铺张;因而也带动了后宫之的朴实风尚;恰好为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治国政策的施行作出了榜样。
  因为长孙皇后的所作所为端直有道;唐太宗也就对她十分器重;回到后宫;常与她谈起一些军国事及赏罚细节;长孙皇后虽然是一个很有见地的女人;但她不愿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干预国家事;她有自己的一套处事原则;认为男女有别;应各司其职;因而她说:母鸡司晨;终非正道;妇人预闻政事;亦为不祥。唐太宗却坚持要听她的看法;长孙皇后拗不过;说出了自己经过深思熟虑而得出的见解:居安思危;任贤纳谏而已;其它妾就不了解了。她提出的是原则;而不愿用细枝末节的建议来束缚皇夫;她十分相信李世民手下那批谋臣贤士的能力。
  长孙皇后不但气度宽宏;而且还有过人的机智。一次;唐太宗回宫见到了长孙皇后;犹自义愤填膺地说:一定要杀掉魏征这个老顽固;才能一泄我心头之恨!长孙皇后柔声问明了原由;也不说什么;只悄悄地回到内室穿戴上礼服;然后面容庄重地来到唐太宗面前;叩首即拜;口直称:恭祝陛下!她这一举措弄得唐太宗满头雾水;不知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因而吃惊地问:什么事这样慎重?长孙皇后一本正经地回答:臣妾听说只有明主才会有直臣;魏征是个典型的直臣;由此可见陛下是个明君;故臣妾要来恭祝陛下。唐太宗听了心一怔;觉得皇后说的甚是在理;于是满天阴云随之而消;魏征也就得以保住了他的地位和性命。
  长孙皇后的政治见解和才干;对唐太宗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长孙皇后在世时;唐太宗经常与她讨论国家事;听取她对一些问题的意见。贞观初年;唐太宗能够虚怀纳谏;与长孙皇后的协助是分不开的。每当唐太宗任情使性不能虚心听谏时;长孙皇后便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规劝;使唐太宗能够继续保持虚怀纳谏的好作风。由于长孙皇后知书善文;熟读经史;因此她也常常引用一些历史典故来对唐太宗进行劝谏。
  长孙皇后最突出的政治见解是防范外戚专权。她的哥哥长孙无忌是唐太宗的佐命元勋。唐太宗对他信任备至;委以宰相之职。对此;长孙皇后一再以汉朝诸吕与霍氏等外戚专权乱政的历史事实提醒唐太宗;要求降低长孙无忌的官位。她还让哥哥亲自向唐太宗要求降职;一直到临终前;长孙皇后还告诫唐太宗注意防止出现外戚专权的现象。在国古代历史上;后妃得宠时;依凭裙带之风加重本家族父兄的权势是不乏其例的;而长孙皇后则力避裙带之嫌;把外戚专权乱政导致身败名裂的历史教训作为切骨之诫;是不失为远见卓识的。贞观之治没有出现外戚干政的局面;与长孙皇后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634年;长孙皇后随唐太宗巡幸九成宫;回来路上受了风寒;又引动了旧日痼疾;病情日渐加重。太子承乾请求以赦囚徒并将他们送入道观来为母后祈福祛疾;群臣感念皇后盛德都随声附和;就连耿直的魏征也没有提出异议;但长孙皇后自己坚决反对;她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非人力所能左右。若修福可以延寿;吾向来不做恶事;若行善无效;那么求福何用?赦免囚徒是国家事;道观也是清静之地;不必因为我而搅扰;何必因我一妇人;而乱天下之法度!她深明义;终生不为自己而影响国事;众人听了都感动得落下了眼泪。唐太宗也只好依照她的意思而作罢。
  长孙皇后的病拖了两年时间;终于在公元636年盛暑崩逝于立政殿;享年仅三十六岁。弥留之际尚殷殷嘱咐唐太宗善待贤臣;不要让外戚位居显要;并请求死后薄葬;一切从简。
  唐太宗并没有完全遵照长孙皇后的意思办理后事;他下令建筑了昭陵;气势十分雄伟宏;并在墓园特意修了一座楼台;以便皇后的英魂随时凭高远眺。这位圣明的皇帝想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贤妻的敬慕和怀念。
  长孙皇后以她的贤淑的品性和无私的行为;不仅赢得了唐太宗及宫内外知情人士的敬仰;而且为后世树立了贤妻良后的典范;到了高宗时;尊号她为文心顺圣皇后。
  在唐太宗的晚年;对他影响较的是贤妃徐惠。徐惠十分聪明;能诗会画;是当时著名的才女;聪名绝顶;博览群书;还未成年就有了很的名气。徐惠入宫以后;虽然位列妃嫔;但对国家事也是十分关心;经常和唐太宗谈论国家事;议论朝政;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唐太宗喜欢她知书善文;纵论古今的才华;把她看作是长孙皇后一样的人物;对她的见解也颇多接受。贞观后期;由于唐太宗频繁的发动战争;徭役和兵役的征发空前严重;造成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因此公元648年;徐惠向唐太宗上疏进行劝谏;这篇上疏结构严谨;声情并茂;论据充实;真切感人;深受唐太宗的赞赏。
  唐太宗死后;徐惠十分忧伤;不吃不喝;24岁就死了。由于她写过桂花颂歌;并为老百姓做过好事;人们尊她为桂花神。
  爱书法著《帝范》
  唐太宗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