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的大学四年-70后的美院经-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游玩半天,夜里乘火车到绍兴,在绍兴玩儿一天再回校上课。两帮人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毅然决定,分道扬镳,各自行动,张老师随沈穆他们走,因他觉得随我们行动,太过劳顿。    
  下了车后,我们先去买火车票,还好,宁波的汽车站和火车站是连在一块儿的。买完票出来,已经是中午了,大家商量去哪儿吃饭。既然到了宁波,肯定就要吃汤团,这儿的汤团可是全国闻名。张老师说,他带着上一届学长们来宁波的时候,有个宁波的同学介绍说,宁波汤团以“缸鸭狗”最为著名,只不过不太好找,那一次,他们走了老半天,转了好几圈儿,猛然抬头,才发现不多远就是。    
  我买了张旅游地图,这是我到外地的习惯,先买张地图,就不至于走冤枉路。在地图上查了查,发现“缸鸭狗”就在繁华的商业街上,离火车站也就是四五站路,就决定走着过去,省下还要找公交车,麻烦。  
  我们一大群人背起背包,浩浩荡荡地往商业区走。宁波的市容管理得不错,一路上发现街道非常干净整洁。我们穿过市区的一条小河,东拐西拐的,终于来到一条繁华的街道上,路两边全是各种商店。沿着大街走了一段路,拐进一条小巷,小巷很窄,乱七八糟地停着自行车,还有许多卖水果的摊贩。来到一座门面前,上面挂着一幅大大的匾额:“缸鸭狗汤圆”,进去一看,还是家国营老字号。    
  服务员一副“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冷峻面孔,象谁欠了她几百块钱似的。我们找了个座位坐下,已经一点多了,肚子早就饿得“咕噜咕噜”直叫,也没见服务员前来招呼,就叫道:“服务员!有什么吃的?”一个肥得走起路来浑身肉都哆嗦的胖老婆嚷道:“没看见那边牌子上写着吗?要吃什么到柜台买票!”要不是听说“缸鸭狗”的名声,我们早就拔腿就走了,什么年月了,吃饭还跟讨饭似的!不过,既然大老远的奔这儿来了,就只有任人吆喝了。    
  到牌子前看了看,主要就是各种汤团,也有馄饨、面条。我们依着各自口味到柜台买票,我要了碗黑芝麻汤团,花了五块钱,换回一张薄薄的小票,拿着小票问服务员:“给谁?”服务员指着一个窗口说:“汤圆往里走,馄饨在那边。”我一边往里走,一边大声说:“看清楚喽!有我这么大个汤团吗?砸不破你的锅!”一些吃饭的客人全都跟着哄笑起来,服务员转身进了房间,不理我了!    
  坐着等了一会儿,就听见窗口那边有人在喊:“黑芝麻汤圆!谁的黑芝麻?”我们几个要了黑芝麻的人都站起来,到窗口每人端了一碗过来,坐下说:“什么破店?连端盘子的人都没有!这种店早晚得关门!”那些服务员明明听见了,却全都转过身去,装作没听见。  
  我吃了一个汤圆,还算不错,香香甜甜的,不过并没有想象中的好,跟杭州的汤圆没什么两样,估计全宁波的汤圆也就是这么回事儿。跟我们在学校里组织活动时,自己包的汤圆比比,也强不到哪儿去。跑这么老远来吃汤团,真觉得有些不值得。  
  我们吃完了汤圆,就开始分头行动。他们那帮留在宁波的人下午要去找旅馆,我们去绍兴的几个人,趴在桌上研究了番地图,决定下午去天一阁游览一番。这天一阁名声很大,据说是天下最大的私人藏书楼,另外,到天一阁正好顺路,游览完了,就可以直奔火车站。  
  沿着来时的路往火车站走,在河边就看到了一座具有江南民居风格的大门,门口一对石狮子耀武扬威,旁边的青砖墙上镶嵌着一块石碑,写着“天一阁”三个大字。买了门票,上面有说明,我们才知道这儿是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楼。范钦取《龙虎山天一池记》碑帖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句,取楼名“天一阁”,寓“以水制火”之意。    
  天一阁以藏书之丰著称于世。范钦曾立下“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训。想想这倒是解决丢书的一个好方法,我的书就因为借出去而丢失无数。不过,象范钦这种“书不出阁”的做法,我无论如何都学不来,因朋友向我借书时,我是很难拉下脸来,说声“不借”的。  
  我本来以为天一阁是座古楼,谁知进的院来,才知道这儿是公园,而且占地面积还相当不小。里面亭台楼阁、假山池水,到处设计精美,甚至还有人工瀑布,也不知道是现代人加上去的,还是自古就有。如果也是明代产品,我实在想象不出来,古人是怎么把水提到高处去的,现代可以用抽水泵,古代呢?  
  天一阁藏书楼是其主要建筑,为木结构传统楼宇,无论是楼的造型,还是门窗的雕花,都独具匠心,设计颇为奇特,极具江南建筑特色,就是不能进去观瞻,也没看见什么藏书。周围古树翠竹掩映,楼前是人工湖,一汪碧水,池中是残荷枯苇,水边有鲜花盛开,有亭翼然其上。太湖石堆砌的假山,设计也费了番脑筋,取“九狮一象”造型,维妙维肖,生动有趣。    
  后院有个尊经阁,青砖高墙中嵌有大小几十方石碑,即名闻遐迩的“明州碑林”。我们也来不及细看,走马观花而已,因天色渐渐晚了。                    

            《我的大学四年--70后的美院经历》 第49节                        
  《我的大学四年--70后的美院经历》    第49节  
作者: 石韵zhouhuiying             
  我们找齐同学,这倒比较好办,只要看见戴大斗笠的就是,除了我们,没人在这个季节戴着斗笠出行,何况是一米多直径的大斗笠。点了点人数,一个不少,就一块儿向火车站走去。  
  上车之前,在小吃街上买了些食品。火车上的饭菜实在是不敢恭维,跟猪食似的,价格却抵得上酒店的大餐,我们也就不想吃那些饲料了,还是买点儿东西凑合凑合吧。  
  到了车上,把行李一放,我就和江涛、陶拥军他们把吃的摆了一桌子,一人抱着一瓶啤酒开始喝。方瑾、朱筠不喝酒,就抓着吃东西,有一搭没一搭地和我们聊着天。  
  喝完了,聊累了,就坐着睡觉。我们故意选了趟慢车,这样就省下旅馆钱了,正好在凌晨抵达绍兴。  
  我们走出绍兴车站的时候,懒惰的太阳还未升起,天色刚刚有些微明,正是黑夜与白天交替的时候。绍兴的火车站处在市郊,出来不多远,就是片菜地。我们沿着大路向南走,约走了大半个小时,就进入了市区。    
  绍兴是座文化名城,城市规模虽然不大,但历史、文化遗迹到处都是。我们沿着大街走不多远,就有指示牌显示旁边有什么什么遗址,走不了几步,又有指示,实在是有些看不过来。  
  正是清晨的时候,街上行人并不多,有勤劳的清洁工在“沙沙”地扫着街道,也有些卖早点的小贩开始摆摊营业。我们坐下来,随便吃了点早餐,觉得天气有些寒冷,可能跟我们一宿没睡好有关系。吃完早点后,太阳才刚刚露出头来,阳光将这座颇具江南韵味的城市盖上了一层绯红。  
  接着往前走,就看见有座石头牌坊竖在马路中央,牌坊的造型十分简单,这样的石牌坊在江南有很多,杭州就有好几座。走近了,看见牌坊上刻着“古轩亭口”四个大字,方才知道,这座极其普通的石牌坊就是鼎鼎大名的古轩亭口,也就是巾帼英雄秋瑾就义的地方,在鲁迅先生的作品《药》中描写的蘸人血馒头的地方。牌坊横亘在南北大街上,往来车辆、行人都必须绕着它走,初升的太阳将光辉洒落在上面,显得有些神秘。我们一想到刽子手就是在这里砍下了秋瑾的人头,就有些不寒而栗。    
  再往前走,没几步远,就又看见一个指示牌,显示周恩来故居在东面的胡同里。我们离开大路,拐进小巷,看见座青砖的大门,旁边墙上有块石碑,写着“周恩来故居”字样。其实这应该叫做“周恩来祖居”,因为周总理出生于江苏淮安,这儿是他的爷爷、父亲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他的父亲后来迁居于淮安。周恩来的祖辈显然是大户人家,故居几重几进的房屋,前面是厅堂,后面是居住的场所,还有花园,尽管不是太大。    
  在周恩来故居游览了一番,费了好长时间,因宅院太大。出来之后,又回到那条大街上,接着沿街前行,直到尽头,看见右面有条小河,走到桥头上,映入眼帘的显然是番水乡景象。河面上有许多往来穿梭的乌篷船,艄公带着一顶绍兴人特有的毡帽,用脚划着桨,用手摇着橹,橹桨发出“吱拗吱拗”的声响。河的两边是传统的江南民居,有些住家挂着红红的灯笼,每家每户都有埠头,有石阶通到水面,有几位大嫂就在石阶上漂洗着家人的衣物。    
  欣赏了一阵绍兴风光,沿着这条大路往东走,不多远就看见一座不大的门面,还是那种上门板的铺面,低矮的平房,黑色的瓦片,门口有个黑底的招牌,大大的四个字:“咸亨酒店”,我们看看表,十一点多了,就一起走了进去。  
  来绍兴之前,我就想到这儿来,不过,我真怕哪位领导心血来潮,将咸亨酒店改造成一座星级宾馆,如苏州“得月楼”的例子。还好,咸亨酒店至今还保留着那种草根文化,也没什么装修,入口处是结账的柜台,大概孔乙几就是站在这儿,手指张开,捂着那盘茴香豆说:“多乎哉?不多矣!”  
  小店分里外两间屋,有门洞相通,都不大。屋里摆设着方桌、条凳,也没几张桌子,都是红油的木头桌面。坐在里面的大多都是些下层人士,有挑着担子进城卖菜的农民,有戴着毡帽的艄公,有休闲的普通市民......大家就歪七斜八地坐在凳子上,有些人还把脚踩在上面,每人面前摆着一个粗瓷大碗,里面是黑乎乎的绍兴老酒。我们几个人找了张桌子坐下,也没有菜单和服务员,买东西需要到柜台去点。到柜台看看,也没什么可吃的东西,都是些绍兴小吃,我们点了几样:老酒和茴香豆是必需的,要不,来这儿干吗?另外,又点了油炸臭豆腐、煮花生米、卤豆腐干等几样,看看,也实在点不出什么来了,这个店里就供应这么些东西。    
  老酒就用竹筒的提子打在粗瓷大碗里,其余东西就盛在一个白磁盘里,虽然简单,也摆满了桌子。看看周围,别人比我们更简单,就一碗老酒、一碟茴香豆,或者花生米、豆腐干之类,桌子上显得空荡荡的。我们喝着绍兴老酒,抓着茴香豆扔到嘴里,也没觉出这东西有什么好吃的,还不如花生米受欢迎。臭豆腐倒是不错,炸得金灿灿的,抹上豆瓣酱或辣椒酱,又臭又香。    
  这一碗老酒,量倒是不少,还没喝完,就觉得有些上头,晕晕乎乎的。方瑾和朱筠就着我们的碗喝了一口,就不喝了,只抓着东西吃,我们几个一边聊着天,一边慢慢喝。小店里的客人越来越多,后来的没了座位,就站在柜台边上嚼着茴香豆。看来,当初孔乙几也是没有地方坐,才站在柜台上吃茴香豆的。  
  从咸亨酒店出来,正是中午时分,接着往东走,不多远就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到鲁迅故居买了张门票进去,见这座宅院是典型的江南大户人家建筑,有厅堂,有厢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