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黄巾张狂-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到这些话,张宝脸上的诧异,已经隐藏不住了。郭太的这番安排,明明就是将独子送到张狂手下做人质嘛!

——难道,韩暹之事,真的与他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郭太送出独生子作为变相的人质以后,双方谈话的气氛,明显的轻松起来。与郭太敲定了流民换钱财的大纲,张宝也没什么紧要的事情了,便开口告退。郭太作为一地的霸主,事务繁多,也不能总陪着客人。不过,他还是派出了得力助手胡才,负责接待郭太一行人。

数日之后,接到张宝传回的消息,正被新占领土地上的杂事,纠缠的焦头烂额的张狂,忍不住难得的大笑起来。

“大事定矣!”

平日里不苟言笑的程昱,也罕见的露出了笑脸。原本程昱对张狂设想出来的这个复杂而宏大的战略,认为只有三成把握。现在,确认了郭太的合作态度,程昱将计划成功的可能性,调高到了五成。

按照程昱的脾气,有五成成功的机会,就值得全心的投入!

目前,匈奴故地的局势,谈不上好,也谈不上不好。

南匈奴自从背靠大汉,经过上百年的休养生息,人丁繁衍,已经拥有了不下八十万人口。就算经历了羌渠单于被杀的内战,损失不小,计点下来应当也不少于七十万人口。

不过,在太行军奇袭美稷王庭以后,又被张狂设计逼反,放手屠戮了一番,这两个月内,至少死掉了十万匈奴人。

除此之外,有不少匈奴贵人,畏惧于汉军的凶威,又不愿乖乖的交出人口和财富,干脆就带着部下的牧奴,向四周的大漠、草原逃散。其中,光是向北逃到了鲜卑人地盘上的匈奴人,就有至少八十个部落,十万人以上。

这些逃走的部落,虽然带走了大批的人口和牲畜,可是,却不得不将他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土地,留了下来。张狂对这些逃走的匈奴人,也是乐得放过。毕竟,他并没有把握,将一个实力完整,却又心怀不轨的匈奴族,一口吞下。

贪多嚼不烂的道理,张狂还是明白的。

经过这些日子的清理,目前太行军实实在在掌握在手中的人口,大约为二十七万。其中,有一半左右,是原本生活在西河郡本地的汉民。

这些经历过匈奴变乱,吃过匈奴人不少苦头的汉民,对太行军目前的统治,表现得极为支持。而这种支持的力度,就连太行军已经统治多年的太行山一带,都无法相比。

另外,一些向来对大汉比较友善的匈奴部落,以及大批舍不得就此放弃,辛辛苦苦占据的草场的匈奴贵人,也在名义上,向太行军表示了臣服之意。粗粗的估计,这批匈奴人,数目大约有二十万上下。

对于这些识相的匈奴人,张狂自然不能够轻易的放弃,却也没有让他们轻松过关。每个臣服的部落,都必须交出一批精壮男子和大批的牛羊财富,才能够得到太行军的正式认可。至于人质这种东西,自然更是必不可少的。

如今的太行军,并没有多少心思,放在处理内政上。他们目前的首要任务,便是备战!

匈奴被打垮了,但是,太行军接下来,还要面对一个更为强大的敌人。那就是:

——鲜卑。

北方的辽阔草原上,永远不会缺少新的霸主。在匈奴被大汉打垮,分裂为南北两部分以后,依然残留在草原上的游牧民们,为了成为雄踞草原的新霸主,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血腥厮杀。

终于,在数十年前,一个出身东胡鲜卑部落的雄主,再次将一盘散沙般的草原部落,统一在一面大旄之下。这些被整合起来的鲜卑人,跃跃欲试的开始了,对南方占据了肥美沃土的大汉,又一轮试探式入侵。

至于那位鲜卑雄主的名字,就叫做:

——檀石槐!

一生中战绩彪炳,从一个部落的“大人”【部落首领】开始,统一鲜卑,尽夺匈奴故地,东败夫余,西击乌孙,北逐丁零,在距离汉地百余里的“弹汗山”,建立鲜卑王庭,更是成功的在十一年前的落日原之役里,大败三万强大汉军的一代雄主!

幸好,这位连大汉天子都不放在眼里,甚至拒绝接受前任的桓帝,提出的封王号及和亲之议的一代天骄,已经死去数年之久。若是檀石槐还在的话,张狂就算是实力再强上一倍,也没有胆子跑到南匈奴来搅风搅雨。

鲜卑占据的国土庞大无比,东西一万二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檀石槐生前,为了有效的控制如此庞大的国土,不得不将鲜卑分成了东、中、西三部。每一部之下,又划分为若干个“邑”。三部相加,总共约六十个“邑”,各置“大人”为首领,进行有效的统辖。

这些鲜卑的“大人”们,虽然在檀石槐面前,一个个表现的极为驯服。但当檀石槐一死,整个万里草原上,就没有能够顺利压服“大人”们的强者了。

檀石槐的继承者,是他的二儿子和连。

这位鲜卑的新首领,虽然不算是无能之辈,却远不能与其父相提并论。失去了有效制约的鲜卑三大部“大人”们,不是对和连的命令阳奉阴违,就是干脆摆出一副不理不睬,敬而远之的态度。

如此一来,以至于短短几年下来,原本在檀石槐大旄召集下,足以汇集十多万强壮游牧骑兵的“弹汗山”大帐,如今满打满算,也只能凑齐两、三万游牧骑兵。

南匈奴与鲜卑“弹汗山”王庭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恩怨纠缠,一言难尽。双方多次兵戎相见,也曾经联手劫掠大汉的边地郡县。

不过,有一点张狂很清楚。那就是,当匈奴的美稷王庭被占领后,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弹汗山的和连,绝对不会对此坐视不理!

至于和连会如何理会这件事情

就算用大脚趾去想,张狂也能猜出来。

除了发兵来袭,和连还能有什么态度?

按照游牧民族的生活作息特点,春天时,牲畜刚刚过完冬,身体极为虚弱,需要回复,不能出动。夏天则是牲畜繁殖长膘的季节。这个时候,不将牲畜喂好来,来年的畜产收益就难以保证。

只有到了秋天,膘肥体壮的战马,进入了最适合作战的时节;外加南方的农耕区,作物开始收获。此时,便是北方的牧民们,南下抢掠的最佳季节!

不过,太行军若是将鲜卑人出动的时间,预计为秋季,必然要吃一个大苦头。

新任鲜卑大王和连,虽然在能力和胸襟上,比他的父亲大人差上不少。可比起一般的草原部落首领来,还是要强上一些的。

当年的檀石槐大王,之所以屡次战斗都能够大获全胜,讲究的就是兵法里“出其不意,掩其不备”这八个字。和连跟着父亲大人身边,呆了那么多年,耳濡目染之下,自然将父亲常用的那一套,学了个七七八八。

所以,鲜卑骑兵南下劫掠美稷王庭的时间,不是草原民族惯常发动的秋季,而是看起来不太合适的夏天。

ps:和连此人与他的父亲檀石槐一样,在三国历史上可谓是默默无名。不过,这位北方蛮族的首领,其实地位比起孟获、沙摩柯之流的南方蛮族首领,还要高出不少。所以笔者将其写出来,算是为各位三国历史爱好者略作科普。

第55节磨刀向东胡

按照和连大王的征兵命令,在六月初四那一天,所有被征集的鲜卑人,如果还没有到达弹汗山,将以“违抗王命”的罪名进行处分。

“违抗王命”可是重罪。被定罪的人,轻则夺取此人的地位和财富,发配为王庭的牧奴;重则直接斩杀,悬挂其首级在弹汗山脚下,以儆效尤。

当然,在夏天这种游牧生产最繁忙的季节出兵,对各部落的经济损害很大。为了避免属下的鲜卑贵人们,对弹汗山王庭离心离德,和连所征集的部队数量,不过九千人。即使加上王庭的常备骑兵卫队一千人,总兵力也才一万而已。

然后,鲜卑大军在弹汗山逗留了三天,进行简单的编组。在六月初八那一天,除去用于留守弹汗山王庭的两千老弱,其余准备就绪的八千骑兵,在大王和连的亲自带领下,一人双马,向着美稷城所在的方向,发起了迅猛的突袭!

毫无疑问,太行军若是对鲜卑大军的到来,估计不足,必然会遭受到超出预料之外的巨大损失。但是,当和连的大军进入汉地,来到美稷城北方六十里远的草原上时,作为向导的匈奴贵人,却传回了一个让和连郁闷不已的消息。

在依然留下来的匈奴部落里,暗中勾连鲜卑的为数不少。根据这些人所提供的情报,太行军早在五天之前,就展开了全面的备战和动员。

目前,太行军不但将美稷城原本被拆除的南面城墙,进行了紧急修补,还将整个西河郡的汉人们动员起来,编组了六千人的辅助兵员,准备与鲜卑决一死战!

“是谁!是谁胆敢泄露我军的出兵时间!?”

当天夜里,和连的咆哮声,传出了老远。一个可怜的奴仆,因为献上来的烤羊肉有些烧焦,就被和连大王下令拖出去,狠狠的抽了三十鞭子。直到一个当地投奔的匈奴部落首领,献上了族中最年轻美丽的姑娘,才让和连大王的愤怒,得到稍稍的平息。

那么,鲜卑人出动的消息,是怎么被太行军知道的呢?

以太行军目前的实力和威望,自然没有在遥远的鲜卑王庭埋伏间谍的可能。可是,千万不要忘记,“地师”张宝的存在。

在太平道的鼎盛时期,张宝就负责对外的谍报和联络活动。相较于当年,包括了三百甲士,四百轻骑兵,八十剑客轻侠,还有一百余的五行士的“九地营”,如今的张宝部下,只有二十余剑客和六十余五行士。

然而,不管部下的人员凋零了多少,那些由“大贤良师”张角亲自经营起来的老关系,即使经历了黄巾之乱,在太平道衰微的今天,却依然保留在张宝的手中。

当年檀石槐的强势崛起,一方面是此人雄才大略,深得人心;而另一方面,也有着不少大汉的才智之士暗中帮助的结果。

那些大汉才智之士,指的便是为了逃避“党锢之祸”中,大汉朝廷的追捕,而不得不避入荒蛮北地的士人。

这些大汉士人的来历,足足可以追溯到二十年前。

公元一六八年九月,时任“大将军”一职的窦武,在与宦官一系的政治斗争中惨败,自杀后被枭首于长安都亭。他的宗亲、宾客、姻属都被杀害。

但是,也有少数的窦氏族人,与部分宾客士人,在同情大将军窦武的士人和官吏掩护下,逃过了朝廷的追捕。为了生存,这些漏网之鱼,只得远离大汉的万里疆土,逃窜于蛮荒异乡。他们最后的选择,便是鲜卑。

另外,在宦官们随后发起的“党锢之祸”大收捕行动中,有一大批被牵连的士人,也不得不四处逃避,以避免杀身之祸。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名士,便是号称“望门投止”的张俭。

这些惶惶不可终日的士人,见窦氏残部成功的在鲜卑处找到了落脚点,也纷纷向北方塞外奔逃。一代雄主檀石槐,极有远见的收容并且礼遇了这些党人名士。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被逼逃入蛮荒腥臊之地,以求活命的窦氏残部和士人们,对大汉自然是心怀怨恨。其中,党人们还稍微好一些,期待着大汉有朝一日,可以取消“党锢”政策,让他们得以还乡。而被逼入绝路的窦氏残部,却没有这种指望。

为了将对大汉朝廷的怨恨发泄出来,以窦氏残部为主,逃难的士人们,纷纷为鲜卑部落的发展壮大出谋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8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