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巴顿将军-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应,无情打击,但要排除不必要的暴力,对“暴乱首领”和一般民从要区别对待。1935 年,他再度到夏威夷赴任,此前不久,他已经被晋升力中校。为了考验自己的胆量,享受一下冒险的刺激,他与一批业余船员(包括比阿特丽丝〕一起,驾驶着小游艇从加利福尼亚向夏威夷驶去。他既当船长,又当航海员,一路乘风破浪,把游艇安全地开到火奴鲁鲁。
虽然他对于能再次到夏威夷工作挺满意,也乐于在老朋友休·德拉姆手下尽职,并有机会再次与迪林海姆及其他夏威夷的名流相聚,但这次给他的职务又是情报处长,使他又回到参谋军官的位置上。他认为,担任参谋军官对于军人来说,等于走入了死胡同。
他已经年过半百了,进入了“中年危机”时期。眼看在军界前途渺茫,他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坏,常常过量地饮酒,并加入了当地的所谓“放荡公司”,这使得比和孩子们都感到不可容忍,家庭生活开始出现了不和协。在困惑之中,巴顿常常认真地考虑退出军界或退休的问题。
根据德拉姆的指示,巴顿拟定了一项“确保内部安全与审查”的计划,以备日美战争爆发后,防止日本侨民可能进行的颠覆活动。这项计划规定,一旦日本和美国发生战争,立即“逮捕和拘留一些黄种人(日本人)……因为他们有害于美国的利益”,“将他们作为人质”,而不是当作俘虏。他列举了应逮捕人的姓名与地址。这份非正式的文件,一方面反映了巴顿对日本人的野心存有疑虑,为夏威夷的防卫问题担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巴顿的种族偏见,在他看来,日本人永远是外族人,即使加入了美国国籍,也算不上是纯正的美国人。巴顿一贯是以蔑视和怀疑的眼光 看待不同种族的外来移民的。
巴顿抽空撰写了一些军事论文。其中一篇名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御”,文中论述了美国在太平洋的地位,并特别指出夏威夷的重要性。他认为,日本人对珍珠港发动袭击既是潜在的危险又是很可能发生的事;并预言,这种袭击对美国来说将是灾难性的。但他的警告没有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结果数年后,巴顿的担心变成了现实,美国为此蒙受了惨重的损失。为了弥补精神上的空虚,巴顿狂热地参加各种体育锻炼项目。马球比赛本来是年轻人的体育项目,但年过半百的巴顿不眼老,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投入这项运动,井亲自担任夏威夷军区陆军马球队队长。但由于脾气暴躁和年龄等原因,在马球赛中发生了几次意外的事情。
一次发生在1935 年8 月举行的全岛冠军赛中。当时由迪林海姆率领的瓦胡岛队与巴顿率领的陆军队进行交锋。这一天天气炎热,大家都情绪激昂,比赛进行得紧张而又激烈。当比赛进行到高潮时,迪林海姆的马不巧撞了一下巴顿的马,巴顿愤怒地大声骂道:“该死的,沃尔特,你这个混蛋,我要一直把你追赶到大街上去。”
巴顿的吼声太大了,观众席上听得清清楚楚。他的上司德拉姆怕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在这一轮比赛结束后,宣布撤销巴顿的队长职务,并禁止他参赛。但赛场上顿时出现尴尬局面,迪林海姆和毛伊岛队队长来到德拉姆面前,质问他,并大声叫道:“喂,将军,我们根本没有听到什么不得体的话。如果乔治不能参赛了,我们也不比赛了,我们将取消比赛。”这一最后通牒使德拉姆进退两难,最后被迫召回巴顿,比赛才得以继续进行。赛后,球友们送给他一个绰号——“调皮蛋”。
另一件事发生在军队内部的一场比赛中,巴顿从马上重重地摔了下来。大家都以为他受了重伤,但他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似的,跳上马又继续比赛。但几天以后,他和家人一起外出划船,突然感到疼痛难忍。他叫道:“天啊,我怎么了?”根据医生的诊断,他被摔成了脑震荡。此后,即便是少量的喝酒,他也会感到痛苦。此后,他变得易于伤感了,经常在背诵诗词时不知不觉地凄然泪下。
在夏威夷工作期间,巴顿经常奉命到各地为陆军买马,有时,他也带上比和孩子们一起去。有一次外出买马,比生病了,女儿艾伦留下来照看她。巴顿就和比同父异母的姐姐的女儿一块去了。据说,他们之间还产生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恋情。她叫珍·戈登,一生未婚。她在巴顿以后的生活中还出现过几次。
1937 年6 月,巴顿任职期满。他自己开着游艇,带着全家人返回加州。此时,他已年近52 周岁。虽然精力充沛,朝气勃勃,但在军队中已干了27年,仍然是一个中校,事业上举步维艰,没有任何惊人之举。他心里清楚,该是退休的时候了。
正是:刀枪人库,马放南山。暖风习习,壮士悲叹。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第九章 柳暗花明
法西斯蒂势汹汹,世界人民灾难重;
雄才大略马歇尔,独具慧眼识英雄。
巴顿返回马萨诸塞的“绿色草地”之家后,一直闷闷不乐。真是祸不单行,就在这节骨眼上,他又被妻子的坐骑踢伤了,几天后血管里淤血,形成了一个血块,并发展为静脉炎。经医生紧急抢救,好歹算是脱离了危险,但被迫在医院住了三个月。出院后,又在家静养三个月,才勉强恢复健康。本来和平时期军人就缺少机遇,现在又遭此打击,巴顿感到心灰意冷,看来是命中注定将碌碌无为地虚度一生了。然而,谁曾想到,当美国人高唱和平主义的颂歌、倘祥在平安无事的环境中时,亚洲和欧洲的形势却急转直下,东西方的法西斯强盗正在磨刀霍霍,决心挑起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将全世界置于他们的铁蹄之下。
在远东,早在30 年代初,日本就已成为战争策源地。1931 年9 月18 日,它不顾国际社会的谴责,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向沈阳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随后大规模出兵强占中国东北三省。
1937 年7 月7 日,又一手制造“七七芦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欧洲,1933 年1 月,希特勒法西斯在德国掌权后,断然退出裁军会议,公开废止《凡尔赛和约》,大力开展仇外宣传,叫嚷要夺取“生存空间”。1935年10 月,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在德国的支持和英法的纵容下,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次年3 月,德军进驻莱茵非军事区,进一步破坏了《凡尔赛和约》。同年7 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后,德意法西斯军队明目张胆地支持佛朗哥叛乱分子。1937 年11 月,德意日三国法西斯正式结成联盟,形成了“柏林一罗马一东京轴心”,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巴顿正是在这种国际背景下重返指挥岗位的。
1938 年初,他奉命到赖利堡骑兵学校任教。几个月后,身体完全康复,精神又振作起来了,他以军人特有的嗅觉,敏锐地感到不久将爆发新的世界大战,年中,他被晋升为上校井调任得克萨斯州克拉克堡的骑兵团长。他欣喜若狂,不仅因为实现了口到野战部队的愿望,而且他的部队是战备部队,对他来说有特殊的意义。另外,这里还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他又有机会享受户外生活的乐趣了。
一到克拉克堡,巴顿就大刀阔斧地进行军事改革,不是根据操典上的规定,而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战备训练。当时,西班牙内战已经达到高潮,德国法西斯的飞机、坦克和一系列新的战争手段在战争中显示了强大的威力。对此,美国陆军中一些老朽的将军视而下见,巴顿则作出了敏锐的反应。他在克拉克堡加紧研究德国新一代将军的著作,并开始进行沙盘演习。他把从各种军事杂志上收集到的德军战例重现于沙盘上,以备应付战争的需要。当大多数美国军官仍浑浑噩噩地沉溺于歌舞升平的和平生活之中时,巴顿却指挥他的部队经常进行近于实战的演习。他清醒地认识到所谓“神圣骑兵”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骑在马上打天下已经永远成为辉煌的历史。他对那些死板的参谋人员说:“不管那些老顽固对未来战争中骑兵的前途如何高谈阔论,我还是要对你们说,当战争来临时,在美国军队中是不会有几匹战马的。”他把骑兵团编成一组一组的机枪队,在训练中从头至尾全都步行前进。巴顿是根据战争中可能出现的最严酷、最难以预料的情况来训练部队的。
巴顿的严格管理、大胆要求,尤其是他的实战演习和全新的训练方法,引起不少人的反感,许多人称他是“战争狂人”、“克拉克堡的疯子”。有人甚至泼口大骂:“这个十足的傻瓜,难道他不明白他是在自取灭亡吗?”正当巴顿在克拉克堡劲头十足地训练部队,准备迎接战争的挑战之时,11 月27 日,一纸调令把他调到迈尔堡接替乔纳森·温赖恃任要塞司令。这对他来说不啻是一个晴天霹雳。当国际局势急剧恶化,战争阴云密布之际,他却要离开战斗部队,回到一个社交场上去。温赖特上校在迈尔堡因社交花费过重而被搞得负债累累,而巴顿这个百万富翁显然非常适合担任这个职务。巴顿认为这就是调动他的直接原因。他泪流满面,伤心地对比说:“你的金钱毁了我的前程。”
但是,巴顿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次特殊调动的幕后却隐藏着乔治·马歇尔的良苦用心。
乔治·卡特尼特·马歇尔,1880 年12 月31 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联邦城一个商人家庭。
1902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
1902—1903 年、1913—1916 年间,两度赴美国殖民地菲律宾服役。他早年即严于律己,好学不倦,显示出超群的才能,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任远征军第1 师作战处长,随队赴法作战,参与制定美军作训计划。后任美国第1 集团军作战处长,参与制定圣米那尔战役和默兹一阿位贡战役作战计划,深得潘兴将军的赏识。战后5 年中,任潘兴将军的高级副官,结识不少军政要员。后担任佐治亚州本宁堡步兵学校校长,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军事骨干。
1938 年被调到华盛顿担任陆军参谋部战争计划处处长。不久,接任恩比克将军的副参谋长职务。1939 年春任代理陆军参谋长,登上了美国陆军首脑的宝座。
马歇尔到华盛顿赴任之时,欧洲和亚洲正是狼烟四起、乌云密布——西班牙内战进入高潮,希特勒的军队开进奥地利,强占苏台德区;在远东,大半个中国遭到日本法西斯铁蹄的蹂躏,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入艰苦、困难的阶段。美国报刊虽然对这些骇人听闻的事件作了大量报道,但并没有震动昏昏欲睡的美国军队。对此,美国政界和军界的有识之士深为担忧。马歇尔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这位新任参谋部战争计划处处长看上去文质彬彬、沉默寡言,一点也不像个军人。但实际上凡接触过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的战略家。他清醒地认识到法西斯德国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是美国的头号敌人,德美之战将不可避免。同时,他也看到希特勒的战争机器已使作战样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美国军队对这种新的战争样式还十分生疏,一大批老朽的将领把持着军队的领导权,顽固地反对改革和创新。所以,美军的当务之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