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她们说我是剑侠-第4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固在外界,一般是以北为尊,在天人境却是以“中”为尊。



阳德殿位于皇宫一隅,取太乙金诀中“建丑之月二阳用事,布育万物,故曰阳德”之意。



唐小峰方被引至殿门处,一名女子已迎了上来,娇笑道:“这位便是远越公子?妾身闻名已久,却是今日才得一见。”



唐小峰看着这几乎有两个他高,身材却也匀称的女子,认出她是十六神中的“消魂天女”胡狐。



“消魂天女”胡狐低声道:“仙妃娘娘因远越公子是第一次参加皇宫宴席,故让妾身陪着公子,指点一些宫中礼仪。”



唐小峰心想,她果然是仙妃沙罗娜的人。



“消魂天女”胡狐自然不知道眼前这人,其实被她与“九转神威”边豪山一同找过麻烦,那天晚上她与边豪山暗中奉了仙妃娘娘之命,监视明妃娘娘的行踪,因要弄清明妃娘娘身边突然多出的几个外界少女的身份,悄悄跟着阳墨香和红英,又上前找了唐小峰等人麻烦,却被唐小峰与骆红蕖等人一招制住。



有道是谦谦君子,温良如玉,唐小峰原本就是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现在扮的也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好青年,于是拱手道:“那就有劳姐姐。”



胡狐知道他是仙妃娘娘的外甥,又年少成名,此番被神皇邀来赴宴,日后前途无量,亦是刻意拉拢,趁宴席未开,先拉着他四处转了一番。



由于她实在太高,唐小峰觉得自己有些像被大人带着的小孩子。



虽然此处是皇宫,但路遇之人,却也比较随意,其实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间的各种规矩,也只在明清之后才变得严格,隋唐之前,都没有太多讲究,而这里比较接近汉时遗风,虽也独尊儒术,却没有形成各种专门用来折磨人的规矩。



若是到了清朝,臣子进了皇宫,那真是大气都不敢喘上一口。



在这里,唐小峰还见到了“火圣”冲云天,冲云天看到他,冷冷地哼上一声,转过身去,仿佛多看他一眼都是浪费。



胡狐将他拉到另一边去,低笑道:“冲云大人平日里谈起他的弟弟,都是万般自豪,仿佛他那弟弟有多了不起似的,却不想昨日,远越公子你一剑破去‘朱雀连天斩’,要知这朱雀连天斩乃是冲云大人积三十年苦思而自创,冲云野这一败,连冲云大人都跟着大失颜面。”



唐小峰道:“不知八圣中,今日有几位大人会在?”



胡狐道:“神国近日事多,今晚的宴席亦不是什么重要典礼,八位大人自然不可能全部都到,今晚会到的除了冲云大人,便是丘池公子和‘诗圣’姜大人。”



说话间,一名身穿长袍的白须老者刚好行在他们面前。胡狐笑道:“这不是贾老师么?”



白须老者与他们见礼。



胡狐将“游远越”介绍给他,又向“游远越”道:“这位乃是掌管乐府的贾负贾大人,贾大人一身学问闻名神国,乃朝中之经学大儒。”



贾负冷冷地道:“只不过是个老而无用的朽木,大儒二字,愧不敢当。”说完就这般甩甩袖子,自顾自地去了。



胡狐大讶:“贾老师今天莫不是吃了火药?”



旁边传来一声轻笑:“陛下今日本欲在朝上,令贾大人为太子太傅,教授淑媛帝姬经学,明妃娘娘却向陛下举荐了一个谁也不曾听过名字的女孩子,又说那女孩子博古通今,学问更在贾老师之上,明妃娘娘本就深得陛下宠爱,以往又从不干预政事,此番一开口,连神皇都开始犹豫,暂未将贾老师立为大子太傅。贾老师的脾气你也知道,官职是小,面子是大,若不是有仙妃娘娘当众安慰,差点便要弃官而去。”



说话的声音尖尖细细,唐小峰回过头来,左看右看……人呢?



声音传来:“死小子,你看哪里?”



唐小峰蓦一低头,才注意到有一侏儒立在自己身边。



天人境里的人虽然高得极高,但是矮的,却没有这般矮法。唐小峰进中都前,香雨便已向他介绍过神国的八圣十六神,故而他一看这人,便已知道他是十六神中的“癫狂神婴”,复姓小小,名叫小小,全名小小小小,不过一般人都叫他小小。



当然,天底下不可能真的有“小小”这个姓,这名和姓,全都是他自己取的,大约是因他一出生便发育不良,被父母遗弃,长大后又比寻常人矮小得多,故给自己取了个这样的姓、这样的名,算是自嘲。



胡狐低头看着“癫狂神婴”小小,冷笑道:“原来如此,明妃娘娘举荐的,可是那个叫做唐小山的丫头?”



“癫狂神婴”小小身子一翻,竟是翻坐在比他高了不知多少的胡狐肩上:“看,那不是来了么?”



唐小峰与胡狐一同看去,首先看到的却是月丘池,然后才看到跟在他身边的美*女。



唐小峰见姐姐又跟这姓月的家伙在一起,心里颇有些不痛快,不过紫芝并没有跟她在一起。



跟在月丘池与姐姐之后的,则是“长股仙人”雄常北和“夜女魔神”青水水水。



“消魂天女”胡狐看着唐小山冷笑道:“也不知这丫头到底有何来历,丘池公子自遇到她后,就好像被她迷住一般,整日围着她来。”



“癫狂神婴”小小低笑道:“能够迷倒神国第一剑手,被不知多少闺中少女视作梦中情人的丘池公子,这也是一种本事。”



胡狐哼了一声。



唐小峰却与姐姐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然后便装作不认识般,也没有互相多看。



宴席即将开始,所有人被宫女导着,开始入座。



天人境中,凳子虽已开始出现,但在这种正常场合上,却还是跟汉时一般,案摆两排,脱履上殿,席地而坐,又分了上席下席。



或是因为都只是第一次参加宫宴,又没有官职在身,唐小峰与姐姐都被安排在末席,两人虽非坐在同一案,却刚好相邻。



与“游远越”坐在一起的是胡狐,与唐小山坐在一起的,却是“夜女魔神”青水水水,胡狐与青水水水都位居“十六神”,两人却从头到尾没有说过一句话,也没有互相看上一眼,仿佛殿中根本就没有对方这么个人一般。



唐小峰抱歉地道:“让姐姐陪着我坐在末席,实在是不好意思。”



唐小山在一边听到“姐姐”二字,下意识地扭头瞅他一眼,然后才意识到他是跟胡狐说话。



胡狐娇笑道:“无妨,这本就是仙妃娘娘的有意安排。”



席上,唐小峰又见到了同为八圣之一的“诗圣”姜吁,身穿五色朝服,颇有文士气息。



“诗圣”姜吁、“火圣”冲云天、“剑圣”月丘池全都是坐于上席,而在下席的斜对面,唐小峰还看到了那位掌管乐府的贾负贾经师,以及化名“王炳鹿”的骆宾王。



不一会儿,神皇踏步入殿,在他身边还跟着淑媛帝姬。



明妃月彩虹与仙妃沙罗娜跟在后头,保持着略差一步的距离。



所有人全都站起,拱手施礼,这其实才是秦汉时宫宴上的传统习惯,后世许多穿越小说里,穿越到隋唐之前,亦是见王则跪,其实根本不是这回事,隋唐之前的中国,其实并无“跪”这样一个概念,跪即是坐,平日里大家设宴,包括帝王,全都是跪坐于席,跪坐本身并不表示卑贱又或其它含意。



至于武将向君主单膝下跪,以示效忠,这个也是有的,但不过是种比较“随兴”的事。



神皇伸出手,略略地说了两句,与淑媛帝姬、二妃入座,众人也纷纷坐下。唐小峰看去,见他的淑媛堂姐穿的是金百蝶窄袖绕襟曲裾深衣,梳着宫髻,贴着鬓花,文文静静,体态婀娜。



只可惜他虽看着淑媛堂姐,淑媛帝姬却并不知道自己有个五讲四美的堂弟,没有与他含情脉脉地对上几句,让他颇为遗憾。



先有歌舞献上,乃是比较传统的水袖霓裳舞。神皇与上席的三圣等人纷纷举杯,坐在下席的唐小峰等人自然只是陪衬。好在规矩不多,虽然只是陪衬,亦没有太多烦闷。



宴到半途,月彩虹令唐小山上前,将她介绍给淑媛帝姬。唐小山此时已大致上琢磨到月彩虹心态,她的女儿另有父亲,这个秘密对女儿隐瞒了十几年,她自己也不好过,故而见到唐小山,下意识地便想让她与淑媛这对堂姐妹亲近一些。



淑媛帝姬不知内情,只是看到唐小山,也不知真是因为血缘相近,还是别有原因,莫名地便感到亲切,微笑道:“小山姑娘博闻广记,娘亲与王大人早已多次说与我听,日后还请多多指教。”



唐小山谦虚一番,坐回席上,斜上方却有一老者哼了一声:“听闻唐姑娘才学惊人,直可谓博古通今,不知于经学之道,可有研究?”



众人看去,见说话的,正是掌管乐府的贾负贾老。



早朝时,神皇陛下欲请贾老为淑媛帝姬的经学讲师,任太子太傅,明妃娘娘却向神皇举荐了唐小山,知道贾老脾气的,早已猜到今晚宴上贾老必定要向明妃娘娘口中的这位才女发难,现在果不其然,于是纷纷向唐小山看去,看她如何应付。



唐小山却是微微一笑:“经学之道,略知一二。”



贾负道:“既如此,敢问才女,世人皆乐富而恶贫,圣人却说‘贫而乐’,却不知贫有何好处,圣人乐之?”



唐小山微笑:“‘贫而乐’三字,虽在许多典籍中有见,但最初却是源于《论语》中之‘莫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而《论语》自遭秦火,到了汉时,或由孔壁所得,或是口授相传,故又有今本、古本、齐论、鲁论之别,今世所读虽是‘贫而乐’,但按古论,却该是‘莫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少了一字,意思已是截然不同,今人以讹传讹,以圣人之言,劝人安于贫困,其实圣人但愿天下万民无不富足,若只是贫,有何可乐?贫而不失其道,才是圣人本意。”



读经之人虽多,但大多都是“读死书,死读书”的腐儒,“贫而乐道”四字只在古论中出现,令人所用的俱是“贫而乐”,贾负本以为这姑娘不过是十来岁的样子,就算读过几本《论语》,但《论语》版本极多,每一本大体相近,却又有些微不同,很多人都是知今而不知古,他本想在唐小山对“贫而乐”作出解读后,再教训她读经而不溯源,却没想到唐小山虽然年纪不大,平日无事却好读书,各种版本的《论语》全都读过,未上他之当。



贾负念头一转,又问:“圣人又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敢问才女,此意何解?”



唐小山轻叹一声:“这又是后人曲解圣人之言。此句本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圣人本义,礼乐教化,国之大事,百姓若有足够智慧,可让其参与,就算愚昧,亦当解释给他们听,让他们知道为何要那般做。后世一些人却为迎合帝王之意,强读成‘不可使知之’,言圣人之意,国家大事,百姓只需照做,无须知晓,只是少了两个断句,圣人之意全被曲解,圣人若是复生,得知自己的话被人这般利用,不知是否会被气得再死一次?”



淑媛帝姬道:“原来如此,我每每读到此句,亦觉奇怪,孔夫子既说‘有教无类’,为何却又说礼乐教化,不可使百姓知之?却原来是后人曲解圣人本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