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生心目中是学习的楷模。没有这两条思想政治教育就很难有实效。像特级历
史教师时宗本、陈毓秀,他们不但有渊博的知识,而且有高尚的师德,是公
认的德高望重的老教师。他们讲的《文艺复兴》《土尔扈特的回归》等课给
人以美的感受,发人深思,催人奋进。我个人也有这样的体会,我饱含激情
地讲授“三·一八”、“一二·九”等运动和红军长征,往往使学生动情甚
至泪下。有些历史教师听我讲授这些课题后,往往请我到他们所在的学校,
为全体学生讲课,也收到好的效果。但我们有些教师,平时松松垮垮,放荡
不羁,上课时讲授井冈山红军战士的艰苦生活,联系现在学生的怕艰苦、图
享乐,教师讲得不严肃,学生听了一笑了之,根本起不到思想教育的作用。
同样的内容,同样的道理,不同的教师讲授,效果大不一样。我们育人要先
律己,要在各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可以说在学生面前无小事,不能不拘小
节。
(三)关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历史教学大纲》规定:“初中历史教学,要求教
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
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
问题的能力。”这里既包括一般的能力要求,如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和
思维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也包括学习历史的特殊能力。历史学
科有它自己的特点,它学习的内容是过去了的事物,不能再现,不能直接观
察,只能凭借前人留下的文字、文物、资料、遗址等进行间接观察。历史活
动是通过具体的时间、空间、人物和事件表现出来的具体的事物,学习观察
历史就必须把它放到特定的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历史的发展是前后相继不能
割断的,学习观察历史就必须把具体的历史问题,放入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
找到它所处的位置和历史坐标,理清发展的脉络和前因后果,也就是纵的考
察。历史包罗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经济、政治、文化,生产力
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与阶级斗争,等等,学习观察历史,
就不能简单化,要考虑它的复杂性,分析诸多因素之间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制
约,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历史虽然是客观的存在,但是学习观察者却是一
个个主体,不同时代、不同阶级、具有不同立场、观点、方法的人,观察认
识历史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唯心主义者胡适,把历史比喻为可以由人任意打
扮的女孩子,历史完全成了主观随意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人类认识
史,吸收合理的成果,创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在人类认识
史上起了革命。只有运用这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正确的观察分析
社会历史问题,才能“见微知著”、“一叶知秋”。否则,只能“坐井观天”、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历史上这样的事例是很多的,正反两面都有。
我们要接受历史的经验教训,坚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教育,
培养他们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分析社会历史问题的
能力。
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认为对初中学生要培养以下
一些能力。
1。学习表述能力。这里包括一般的学习表述能力,如阅读、听课、笔记、
口头和文字回答问题等能力,也包括特殊的学习表述历史的能力。学习表述
历史就要求:①掌握历史年代,懂得公历纪年,会列年表、大事记;②初步
了解历史地理知识,会看历史地图、能填充历史地图,记忆基本的历史地名;
③能讲历史小故事,复述讲课的内容,讲一个事件或人物;④说明解释一些
历史名词、概念或问答题。
2。理解运用能力。历史现象是复杂的,如何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如何深
入理解历史现象概念和问题,就必须具有历史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分析、综
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初步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这些基本观点
包括:①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前进的,是有着客观的发
展规律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因,不
是外在的精神力量,而是社会内部的物质力量决定的。是社会内部的基本矛
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斗争的结果。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推
动着历史的前进。但是这并不排除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④阶级斗争的观点
和阶级分析方法是我们观察分析阶级社会历史的根本的观点和方法。⑤全面
地、联系地、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不能片面的、孤立的、绝对的看问题。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运用知识的能力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不
断提高。最简单的运用知识就是课堂回答问题。较高层次的运用知识是把所
学的历史知识同语文、政治、地理、社会等学科联系起来,同有关的小说、
戏剧、电影等文艺作品联系起来,说明该作品或问题的时代背景、因果联系
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如果能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说明一
两个社会现实问题,那就很有成绩了。例如“四五”运动、苏联解体、海湾
战争等。
3。研究创造能力。初中阶段是基础教育,不是培养历史专门人才,提出
培养研究创造能力似乎不太合适。但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出现了许多新事
物,也需要培养具有很强的研究创造能力的适应新形势发展的人。研究创造
能力也不是高不可攀,在学习理解和掌握运用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就含有研究
创造能力的因素,它们之间没有隔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事实上在中学生中出
现过一些有研究创造能力的人。如北京二中王晓同学,以地名为经、以历史
事件为纬,编写了一部24 万字的《中国历史地理小辞典》。刘慧军同学利用
课余时间大量阅读史料,写了一部30 多万字的历史小说《光武帝》。还有不
少中学生写出了有一定水平的历史小论文,被一些期刊采用。所以,问题的
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中要贯彻与渗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
究方法,给学生留有创造思维广阔驰骋的天地。学习、运用、研究、创造是
相通的,是一个逐步提高与深化的过程。
最后,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1。以知识为基础,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基础知识,
一个闭目塞听没有文化知识修养的人是很难有较高的能力的。但知识又不等
于能力,特别是死读硬记杂乱无章的知识充塞头脑反倒使人愚笨。只有学得
生动活泼、理解深刻,而又注意在实践中应用的知识,才可能转化为能力。
所以,培养能力不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进行了,必须有目的
有计划的培养,要心中有数。前边提出的那些能力,应当在哪个年级进行,
通过什么基础知识、手段和途径,都需要教师有明确安排。上海有些中学分
年级列出了培养能力的目标和要求是可取的。我还主张,根据历史学科的特
点和对能力的要求,列出一些专题,除了平时教学结合教材进行培养以外,
还可以集中进行讲授和训练,类似于语文课本对语法、文体的知识处理那样。
2。以思维能力为核心,教师要起示范作用。观察社会历史问题最重要的
是要有正确的历史思维能力。恩格斯说“没有理论思维就连两件自然的事实
也联系不起来,没有正确的观点统率,知识就是一堆无用的东西。”所以,
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师在讲课中就要以身作则,处处注意
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为学生作示范。日积月累,积以时
日,就一定能收到效果。如前文提到的时宗本的讲授夏王朝的建立,以及他
讲的《文艺复兴》等课,都是很好的范例。
3。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能力是靠训练培养的,是靠实践锻炼提高的,也
是通过实践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了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能力就无从谈起。
教师水平再高,讲得再好,也不能代替学生的认识、观察、实践活动。学生
在学校的实践活动就是学习和运用知识,通过阅读、听课、思考,小组议论
或课堂讨论,口头或书面回答问题,以及写历史小论文或读史一得等活动锻
炼提高自己的学习观察能力。最好能走出小课堂,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在
教师的指导下,参观历史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访问历史事件的参加者,
进行社会调查等等,这是养历史观察分析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四、修养与提高
我是1952 年师大附中高中毕业后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的。当时国家因教育
事业的发展急需教师,我们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就仓促上马了。尽管我的学习
不错,又于1950、1951 年教过儿童夜校,但因没有学过历史专业知识,一切
得从头学起,所以困难是可想而知的。特别是教育事业大发展,领导上重视
培养青年教师成为骨干力量,我于1956 年就被任命为历史教研组长,担任高
中三年级的历史课,我当时22 岁,比高三学生大不了四、五岁,又是初教胡
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尽管我很努力,又去听教同一内容的谢承
仁老师的课,但还是有许多问题讲不清楚。我记得讲完“五四”新文化运动
统一战线的分化,下课后学生拿着课本问我:“‘五四运动的发展分成了两
个潮流。。。另一部分人则走到资产阶级的道路上去,是形式主义向右的发
展’。老师这是什么意思呢?什么是形式主义向‘左’的发展呢?”我没有
读过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也确实不懂什么是形式主义向“左”右的分
化,半天无法回答。这件事给我一个教训,教历史不但要钻研史实,提高业
务水平,还要学习钻研政治理论,提高思想水平。从此,我就开始了系统的
政治理论和业务进修。我参加了北师大历史系函授学习,通读了《毛泽东选
集》,并重点学习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关
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篇目,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才大有长进。
经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进修与提高,我现在虽然积累了一些知识与经
验,但仍然感到历史课难教。这是因为历史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社会科
学的基础,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文学艺
术、科学技术。。无所不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虽不能样
样专精,但必须有所涉猎,成为邓拓、吴晗倡导的“杂家”。而一个人的精
力有限,要把课本中提到的问题都搞清楚十分困难。比如关于祖冲之推算圆
周率、僧一行测定子午线等等,都需要请教专门家才得以弄明白。在这方面
我曾向时宗本老师学习。他是北京历史教学界公认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的人。他念过燕京大学和辅仁大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