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冰心作品集-第2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他的不怕困难的高贵品质。

他的苦练成钢的事迹,说起来就太长了——在他学习射击的时候,他总也不能“闭起一

只眼睛”,总也不能“在发射时停止呼吸”,总也不能“沉着不慌”……但是他都咬着牙克

服了。原来他心里有个目标,他立志要向张桃芳学习!那张桃芳不是别人,正是一个在朝鲜

前线,在三十一天里用四百三十七发子弹,打倒了二百十一名敌人的青年狙击手。这英雄事

迹深深地渗入他的心灵里,革命战士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励他战胜了学习中的困难。

他终于掌握了射击的技术,而且创造了以十三秒时速十弹九中的最高纪录了。但是他并

没有停止在这一阶段,他没有感到满足,他还要在他的战友中间,消灭射击不及格的现象,

他将自己苦练中得来的经验,以个人示范的动作,仔细地教给他们。他作副班长的时候,因

为他很好地介绍了自己的射击经验,使得刚入伍的新兵,三天内就能得到射击上的“优

秀”。

新兵们爱戴他,信任他,不是没有原因的,他对于战友们有着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日常

生活中,轮到他值日的时候,他常用自己的肥皂,洗全排同志的衣服;他刷净全排同志的鞋

子;他把上级发下来的他自己需要的物品,让给别人。有个新兵,因为肚子痛,想起家来,

半夜里哭泣着叫着“妈妈”,他立刻起来给他抚摩着肚子。这个小新兵感激地说:

“副班长对我简直同我的妈妈一样!”从此就不想家,工作也积极起来了。

他告诉我:有一次,他在前沿站岗,那是一个风雨之夜,在呼啸的海波声中,他仿佛听

见金门台湾受着苦难的同胞,在沉黑中向他伸出了求援的手,他的眼泪落下来了。回来后,

他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祖国——我的母亲,

又亲切地教导我怎样做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人。

我向你宣誓:

一定熟练地掌握手中武器,看守好祖国的大门,敌人胆敢闯进来,

就一枪消灭它一个!

不管他是“国民党兵”还是“美国鬼”,

保险叫他来了就甭想回去。

当你发出对台湾进军的命令,我将和战友们一道,

立即去拯救那些被蹂躏的同胞们。

向特级英雄黄继光学习!

向青年狙击手张桃芳学习!

学习他们那种高度的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小朋友,这不是很真实的情感么?

这个战士,也是全面发展的一个青年,两年来除了得过几次二等三等功以外,还获得军

事、政治、文化学习的奖励,以及队前嘉奖和通报表扬等等。他在一九五三年一月入伍,同

年的七月就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

党。

小朋友,这两位最可爱的人,都是在学习中不怕困难;都是珍爱革命同志的友谊;都是

严格地要求自己,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这些高贵的品质,都是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的。两个

少年工厂

在我离开故乡的前夕,抽出一个下午来,访问了两个少年工厂。

我对于少先队和学校帮助小朋友们,利用课余活动时间,来成立小工厂小农场的办法,

很感兴趣。我觉得这样不但在教学上可以收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效果,而且这些活动都是

有组织,有计划,有训练的,对小朋友们将来在社会里的业务和技能,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这一天,可惜时间太短了,来不及和两个工厂的小厂长,小工人以及辅导员们,作较长

的谈话,但是我的印象却是很深的。

第一个访问的是福州市台江区私立万寿小学的少年工厂。台江区是手工业区,这所小学

里有八百多个学生,多半是手工业工人的子弟。校长和辅导员向我简单地介绍了这个成立不

久的小工厂:厂里有一百零八个工人,工厂的组织有正副厂长,办公室分四部分,有宣教

科,工程处,庶务股和保管股;车间也有四个,是电工、木工、竹工和缝纫;每个车间都有

主任、工程师、技师和技工;工程师请的是教员或家长担任。

这是一所小学校,一切都小得可爱!小厂长,才有十二岁,十分正经而又兴高采烈地带

我参观了各个车间。我们先进到小院右厢的一间小屋,这是缝纫车间,长桌边上挤坐着满满

的小女工,有的在画纸样,有的在剪绒布,有的在缝……

都在忙忙碌碌地操作。架上摆着许多做好的彩色绒布的玩具,小人,小兔,小鸡……都

很精巧好看。小厂长告诉我,这都是给本校幼儿园做的“定货”。墙上贴着红绿纸的标语,

还有许多小条的“决心书”,也是短小得可爱!字数不多,字迹却很整齐,都是决心要“完

成任务”,或是“超额完成任务”。

我们又到电工、竹工、木工几个车间,巡视一周,这些车间里的工人们,工作都很紧

张,也多半是做些“定货”,如小竹尺,小竹牌,小木盒等等。小工人们微笑着紧闭着小嘴

唇,小手紧握着小工具,小脸上泛出小小的汗珠。他们锯的锯,劈的劈,钻的钻,磨的磨,

这些工具的声音,奏出了劳动的交响乐。

小院子里有一小炉火,两个小工人戴着防护眼镜在打铁。

打铁的声音很大,工人却是很小!

我向他们道别的时候,小工人们都围了上来,送给我许多本厂的出品:小布兔啦,小竹

尺啦,小木盒啦……许多小巧可爱的东西,作为我们会面的纪念。

从这里我们又赶到本区里的福州第四中学。

第四中学是在临江的山坡上,学生有一千四百多人。这里的少年工厂,是福州市第一个

少年工厂,工人有一百一十人。厂内有正副厂长,组织科内分人事股和保卫股;财务科内有

会计员、出纳员和保管员;有电机、化工、土木、航模、绘图五个车间,车间里也有技师、

工程师和技工。

这个学校是中学,这工厂又是本市的第一个少年工厂,工人年纪和工厂规模都比较大一

些,各车间里都摆着满箱满架的出品,如化工车间出的粉笔、红蓝墨水……电机车间出的电

铃……木工车间出的蒸汽机模型……航模车间出的飞机模型……等等,种类繁多,都是学习

或是教学用具。学校向工厂购货,价格比市货低廉一些,而小工厂还能得到一点利润,再来

扩大生产。这时正是新年将到,化工车间替教员们赶制批卷子的红墨水,绘图车间在给学校

赶制宣传画,和庆祝新年的图画……楼上楼下几个车间,都忙成一片!

参观完毕,小厂长让我和全体工人见了面,讲了几句话。

每个车间又送给我许多礼物,我的双臂都抱不过来了,小朋友们抢着替我拿了东西,一

直把我簇拥着送到山坡下的大街上。

我这一次还乡,真是满载而归!我的心里填满了在故乡所见所闻的新鲜快乐的回忆;我

的箱子里还装满了故乡的小朋友们赠我的许多礼物——在福州期间,有三个小学的三个少先

中队,来访问过我。我们一同看了布袋戏,小朋友们除了给我表演歌唱,跳舞,朗诵,魔术

之外,还送给我许多他们劳动的创作,如布袋人、木偶戏剧本、作文成绩、纸花等等。

回到北京以后,我把我所喜爱的,这些贵重的礼物,分送给了北京的小学校、托儿所的

小朋友们,让他们去观摩欣赏。我自己只留下了一个小小的指南针,放在我的书桌上。这针

的指向南方的一端,是红色的,就和我的火热的心一样,永远指向着祖国南边的,我的“少

年的故乡”和“故乡的少年”!

年儿童出版社1957年4月初版,后收入小说、散文、诗歌合集《小桔灯》。)

《喀布尔人》A〔印度〕泰戈尔著我的五岁的女儿敏妮,没有一天不叽叽咕咕地说个不

停。

我真相信她这一生没有一分钟是在沉默中度过的。她母亲时常为此生气,总是打断她的

话头,可是我就不这样做。看到敏妮沉默是很不自然的,她倘若半天不说话,我就不能忍

受。

因此我和她的谈话一直是很热闹的。

比方说,一天上午,我正在写我的新小说第十七章的时候,我的小敏妮溜进房间里来,

把小手放在我的手心里,说:

“爸爸!看门的拉蒙达雅,管乌鸦叫‘五鸦’。他什么都不懂,对不对?”

我还没有来得及向她解释世界上的语言是不同的,她已经转到另一个话题的高潮。“您

猜怎么着,爸爸?普拉说云里有一只象,从鼻子里喷出水来,天就下雨了!”

当我静坐在那儿思索着怎样来回答她最后的问题的时候,她忽然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

“爸爸!妈妈跟您是什么关系呢?”

我不知不觉地低声自语着:“她在法律上是我的亲爱的妹喀布尔是阿富汗的首都。喀布

尔人在印度做小贩的很多。——译者妹!”但是我绷起脸来敷衍她道:“去跟普拉玩去吧,

敏妮!我正忙着呢!”

我屋子的窗户是临街的。这孩子就在我书桌旁,靠近我脚边坐下来,用手轻轻地敲着自

己的膝盖玩。我正在专心地写小说的第十七章。小说中的主人公普拉达·辛格,刚刚把女主

人公康昌拉达抱住,正要带着她从城堡的三屋楼窗子里逃出去,忽然间敏妮不玩了,跑到窗

前,喊道:“一个喀布尔人!一个喀布尔人!”下面街上果然有一个喀布尔人,正在慢慢地

走过。他穿着宽大的污秽的喀布尔族服装,裹着高高的头巾;背着一个口袋,手里拿着几盒

葡萄干。

我不知道我女儿看到这个人有什么感想,但是她开始大声地叫他。“哎!”我想,“他

要进来了,我这第十七章永远写不完了!”就在这时候,那个喀布尔人回过身来,抬头看这

孩子。她看到这光景,却吓住了,赶紧跑到妈妈那里去躲起来了。她糊里糊涂地认为这大个

子背着的口袋里也许有两三个和她一样的孩子。这时那小贩已经走进门里,微笑着和我招

呼。

我书里的男女主人公的情况是那样地紧急,当时我想既然已经把他叫进来了,我就停下

来买一点东西。我买了点东西,开始和他谈到阿卜都·拉曼①、俄国人、英国人和边疆政

策。

他要走的时候,问道:“先生,那个小姑娘在哪儿呢?”

我想到敏妮不应当有这种无谓的恐惧,就叫人把她带出①十九世纪末叶阿富汗的国王。

——译者来。

她站在我的椅子旁边,望着这个喀布尔人和他的口袋。他递给她一些干果和葡萄干,但

是她没有动心,只是更紧紧地靠近我,她的疑惧反而增加了。

这是他们第一次会面。

可是,没过几天,有一个早晨,我正要出门,出乎意外地发现敏妮坐在门口长凳上,和

那个坐在她脚边的大个儿喀布尔人,又说又笑。我这小女儿,一生中除了她父亲以外,似乎

从来没遇见过这么一个耐心地听她说话的人。她的小纱丽的角上已经塞满了杏仁和葡萄干—

—她的客人送给她的礼物。“你为什么给她这些东西呢?”我说,一面拿出一个八安那①的

银角子来,递给了他。这人不在意地接了过去,丢进他的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8 8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