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冰心作品集-第2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渴了,一面贪婪地喝着清甜的热水,一面问起他的家庭,他的脸上兴奋起来了。“我不是本
地人,六岁时,我父亲从固安县逃荒,一个挑子把我挑来的,十三岁起就做了赵泉的长工,
在熏房里从黑早干到晚,一年才拿到六块钱。穿的当然没有了,吃的呢,臭的烂的,他给什
么就得吃什么。不干吧,往哪里走呢?赵泉就有这本事,他压着叫这里所有的花厂都给和他
一样的工钱。他的儿子是保长,直眉瞪眼地,腰里挎着手枪,老百姓哪个不恨他……一九四
九年,黄土岗解放了,我也解放了!”“解放”这两个字像春雷一般,从他欢喜的声音里响
了出来。“土改了,赵泉被法办了,我分到了三间瓦房,三四亩地。我和我们的殷维臣社
长,八户人,建立了黄土岗合作社,一九五四年我才结的婚,那时我都四十一岁了……”他
怜爱地摸着女儿的头:“她们哪里懂得什么叫做吃苦?要说今天的生活,你说好不好?毛主
席不是说过让全世界人都吃上饭?拿我自己来说,现在每年有五六百块钱的进款,比从前不
知道好到哪里去了。我们的队员们哪个不是干劲冲天?从前只管六百盆花的,现在都能管到
八百盆了。现在我们有了三百多间熏房和冷洞,一万七千多盆花,三十几个队员,……将来
呢?”他说到这里豪迈地笑了一笑。将来还用说么?人民公社是一轮初升的太阳呵!
回忆起那几天的生活,在我的脑海中,像天际远帆似地发着闪闪的银光的人,决不止刘
镇海队长一个,而且,那些人也不是单独地出现,他们的背景是一片一片的花地,一排一排
的花房,而这些像蜜蜂一样的辛勤的人们,就在那千千万万不知名的繁花中间隐现!
如今,我住过他们的房,吃过他们的饭,我已经认得了他们的门户。郑王坟的佟队长不
是已经邀约过我么?他说:
“清明前后,这六百亩地上的果树一开了花,那真是彩云一片,您可要来呵!”
我离开樊家村的时候,我没有向任何人告别,我不喜欢“一步一回头”的惜别情绪,而
且,我知道,等不到清明前后,我还会回去的!
赞》。)河南的曲剧
在全国百花齐放的地方剧种之中,有一种菊花似地幽雅宜人的,是河南的曲剧。
去年三月,我在郑州的一夜,有个“曲剧”的晚会。我不知道曲剧是什么,以为是我听
过的河南坠子那种的说唱,也因为有点不适,正想不去赴会在舍休息,一位当地的朋友竭力
劝我,说曲剧是比较新的河南剧种,好听得很,一定要去见识一下。我去听了,果然很好,
以后凡有曲剧的晚会,我都去听。
对于戏剧,我是个外行,唱做和音乐的流派,我都没有研究。我喜欢的是曲剧的唱腔很
幽雅,伴奏的乐器有筝、笙、坠子、二胡等,钅从铮抑扬,十分悦耳。那夜看的我记得有一
出《赶脚》,是小型歌舞喜剧,演的是现代农村故事,对话和身段都活泼明快,很像我小时
候在山东农村看的新年过会时节,农民自演的那种小喜剧。后来我找个机会,去访问他们的
剧团,从李金波团长的谈话里,我高兴地知道这个可爱的剧种,果然是从农村发源的。
李团长说:曲剧是民歌搬上舞台的,它的前身是农民在冬闲时节传统娱乐的“高跷”。
伴奏的乐器主要的本来只有坠子,去了高跷,搬上舞台以后才加上筝、笙等其他的乐器。曲
剧的好处是音调幽雅,吐字清楚,唱的牌子如《满江红》、《银纽丝》,多半都是古调,但
是它能够生动地传出悲愤和欢悦的情绪,甚为农民所喜爱。一九二七年以后,农民为生活所
迫,就由冬闲扮演变成了职业演员,那时的舞台,也只是桌子搭的,我们自己背着行装,在
农村中巡回演出,搭起桌子,立刻上台。剧目多是反映农民反封建反旧式婚姻的故事,国民
党头子刘茂恩因为农民爱听,就借口说曲剧演的都是有伤风化的爱情故事,下令取缔。这时
我们的生活是极其困苦的,敌伪时期,我们是靠着演剧,到处逃难,直到河南解放了,才得
到生机。
不用说,曲剧和其他地方剧种一样,得到了党和政府的爱护和支持。李团长谈到这里,
是又感激又兴奋的,这个曲剧团由开始的七八个演员和两个人的乐队,发展到一百多个演员
和十四五人的乐队,一九五○年起,还有了女演员。剧目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前小型剧有
《小放牛》、《蓝桥会》,大型剧有《白蛇传》、《陈妙常》等等,现在又在党的指导下新
编了许多以近代农民工人生产斗争为内容的剧本,一九五八年在城市和下矿下厂下乡一共演
出五百五十场,受到工农大众很大的欢迎。
为人民所喜爱的曲剧是有前途的,河南全省现在有三十八个曲剧团,河南戏剧学校还有
曲剧班,剧团和剧班的政治文化生活都很健全丰富。曲剧的小演员们,和其他剧种的小演员
一样,在党的春风化雨之下,蓬勃地成长,他们立志要把这个可爱的剧种的优美传统,发扬
光大起来。
我很喜欢曲剧,特别是它的小型歌舞剧,是那么朴素,活泼,自然而风趣!从报上看
到,郑州曲剧团首次来北京公演了,没有看过曲剧的人,何妨去“见识一下”。
小札》。)
一出有利于民族团结的好戏——越剧《文成公主》观后在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关系之间,
唐朝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即今西藏)是一个十分美丽而又很有意义的故事。这段汉藏两族血
肉相连的美好姻缘,和与这婚姻有关的文化交流的深远巨大的影响,都神话般地记载在西藏
书籍上。桑布扎所著的《文成公主下嫁吐蕃记》和《西藏政教史》的文成公主篇,描述的松
赞干布请婚的前前后后,和文成公主的丰盛的嫁妆等等,都比唐书吐蕃传详尽得多。《文成
公主》是藏戏中的传统剧目之一,西藏的民歌中对于文成公主更是充满了亲切和崇敬的感
情。在布达拉宫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宫内还保存着他们结婚的洞房遗物。拉萨的
大昭寺,据说是文成公主手中建造的;门前还有两棵公主柳,据说是公主手植的,还有传说
说那是公主的头发长成的……。总起来说,在西藏几乎布满了通过文成公主而遗留下来的汉
藏两族牢不可破的友谊,和密切的文化交流的珍贵的痕迹。
在唐朝统治的三百九十余年中,远嫁到边疆各民族的公主,不止文成公主一人,如弘化
公主远嫁诺曷钵(吐谷浑),宁国公主远嫁葛勒可汗(回纥),安化长公主远嫁隆舜(南
诏),金山公主远嫁默啜可汗(突厥)等等,但是文成公主之嫁松赞干布,她对唐蕃之间的
团结和文化交流的巨大贡献,是昭昭地记在唐蕃的文献上,较其他公主更为卓著。被西藏人
民敬爱地尊为“通明经卷之主”,深明大义、眼光远大的文成公主,是特别值得我们歌颂
的。
这些年来,我总希望能看到一本近人创作的关于文成公主的历史小说,或是把文成公主
远嫁的故事,搬上舞台。直到前几天我才看到了第一次用汉语演出的文成公主,这是年轻的
天津市越剧团,为了庆祝建国十周年而创作上演的。看过了我很高兴,我认为它是一出有利
于民族团结的好戏!
《文成公主》剧本的编写,是很细致的,作者把一切有关于文成公主远嫁的汉藏两族的
记载与传说中美丽而精彩的部分,都融会进去了。就是美术,音乐,服装,我听去看去,觉
得也有许多参考藏族的风俗习惯的地方,比如说在“河源相会”那一幕,迎亲的队伍旗幡衣
帽,都是参照了藏剧服装道具而设计的,显得加倍真切。
常言说“无巧不成书”,没有矛盾也就不成戏。这出戏里,汉藏两族间友好团结的气
氛,像一条红线,一直贯穿下去。在吐蕃方面,是热烈地请婚,唐朝方面是欣然地许婚。松
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是一个愿娶,一个愿嫁,任何挑拨离间都不能破坏他们的婚姻的。这出戏
里的矛盾是放在野心家吐蕃副相支恭顿对于这段姻缘的百般阻挠上,放在支恭顿毒害赞普和
公主的阴谋上,而以阴谋被揭破,奸贼被除,大快人心为全剧的终点。
剧中除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之外,吐蕃大相禄东赞是被突出表现的人物。这位大相,
在藏族的文献中,是个聪明才智的使臣;在这出戏中,他更是少年英俊,吐属不凡,处处以
“唐蕃永世万年好”为重,在“试使”和“送别”这两幕里,他对文成公主所说的,都是忠
心耿耿有利于友谊团结之言。至于舞台上的松赞干布,真是雄才大略之主,他对于唐朝,有
无限的向往。在提到文成公主时赞普唱道:万物丛生百花鲜彩凤如降吐蕃地野山荒原变良田
这一段唱词是根据西藏民歌“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中对于公主带来丰足的粮
食,牲畜和巧匠的歌颂而写的。在“亲迎”一幕中,雄姿英发的赞普,扬鞭跃马,在草原和
河流上飞奔而过的舞蹈,很能表现出他兴奋、快乐、焦急的心情。这样爽朗豪迈的男主角的
风格,在越剧的传统表现中,是少见的。应当说这是可喜的创造。
文成公主,不消说,是剧作者和观众一同集中注意的人物。她是:彩蝶翩翩绕身旁诵罢
经书离佛堂轻烟依依伴红妆
这唱词也是根据西藏文学作品中关于公主的美丽的传说,和“通明经卷之主”的称颂而
写的。当奸相支恭顿利用唐朝送亲的江夏王李道宗的自大,谗言赞普失约,李道宗正要中计
的时候,公主毅然地挺身而出对李道宗说:草率行事定有患倘若为此失和睦喜事反倒成仇冤
这义正词严的话,使得支恭顿悚然退却,不得不暂时改变奸计。这一段剧情充分地表现
了公主的当机立断,才慧过人。
在故事和矛盾的发展中,有几个很紧张的“悬望”场面,如“试婚”一幕中禄东赞在一
百个蒙面的少女中,要认出文成公主;又如“除奸”一幕中,支恭顿下过药的毒酒,已经倒
到赞普的杯里,赞普几次举杯欲饮,却又递到公主手中;公主也是几乎饮下了,中间忽然禄
东赞的夫人段蕙英从长安来到,这杯毒酒又递到段蕙英的手里,最后,那撞见支恭顿下毒而
被他打昏的宫女,从屏风后醒来走出,观众才一块石头落了地。这一段的处理也是好的。
扮演文成公主,松赞干布,禄东赞和支恭顿的几位演员,都能唱能做,恰如其分。其他
的演员也都不松懈,使得全剧很浑圆紧凑。
看完戏回来的车上,同一位朋友谈起:要在三小时以内演完的一出戏里,表现出文成公
主在汉藏文化交流上的重大贡献,和她所带去的永远为藏族人民所感念的,浩大的文化技术
的队伍,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忽然忆起在日本看过的一出歌舞伎里,好像我们昆曲里的
“胖姑学舌”的故事,两个人在台前谈论形容着过去的盛况,在舞台后部有一个长长的走不
断的队伍,不是人扮而是纸剪或是木制的,彩旗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