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建成一个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富裕的新西部。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
十五
计划纲要,明确规定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目标、任务等。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3月,国务院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思想、重点工作及相关政策措施。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一大批西部开发建设项目相继实施。
据统计,2000…2005年,西部地区新增公路通车里程9。1万公里,新建铁路铺轨4006。5公里,建成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22个,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600多万千瓦。3200万人告别了饮水难问题,102万贫困人口实行生态移民,969个无电乡通了电,6。8万个村开通了广播电视。完成退耕还林118亿亩、荒山荒地造林1。7亿亩,治理严重退化草原1。9亿亩。期间,国家投资总规模约1万亿元。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使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城乡面貌和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西部地区人民生活发生了可喜变化。
白山黑水的千里沃野,曾经是名副其实的共和国粮仓;大庆的原油、一汽的
解放
,一直是民族的品牌和骄傲。然而,由于历史包袱过重、体制僵化等原因,东北地区许多国有企业出现经营不善甚至倒闭,大批职工下岗。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雄风、再创辉煌,成为国家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
200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的思路。同年9月,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走出一条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新路子。10月,党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若干意见》。年底,国家拿出610亿元开始实施第一批振兴项目,被批准的绝大多数项目都享受国家贴息贷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项目涉及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加工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等东三省的优势领域。
五年来,东北地区绝大部分国有大型工业企业实施了股份制改革,企业联合重组步伐加快,形成了鞍本钢铁集团、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北方重工等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企业集团,国有中小工业企业产业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明显增强;城镇社会化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基本完成了下岗职工由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现代农业建设不断加强,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一批关系东北地区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黑土地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2007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东北振兴之路迎来了更加辉煌的明天。
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中部6省,承东启西,接南进北,是我国的腹心地带。就在神州大地劲吹
西北风
、
东北风
之际,寂静的中部地区也开始进入中央决策的视野。
200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2006年3月,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被正式列入
十一五
规划。同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提出把中部6省建设成
三个基地、一个枢纽
,即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这标志着中部崛起战略正式启动实施,中部6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中央加大了对中部6省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和粮种、农机具购置补贴的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改善粮食产区农田水利基本设施条件;核准了一大批能源、原材料建设项目;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发展清洁高效技术装备;加快交通运输干线建设,推进乡村
通达工程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大坝最后一仓混凝土浇筑完毕,标志着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主体工程完工,这项集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宏大工程,为中西部的经济社会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2006年以来,中部地区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6省的经济总量达到了42961。6亿元,占全国比重上升到20。5%,这是进入21世纪后,中部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的第一次
止跌回升
。中部崛起,成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重要而精彩的一幕。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各地区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加强了东中西部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缓解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改善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和环境,为我国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三十年》章节:建设生态文明 收集:东风书城(24。43。3。33)
一首江南民歌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曾使无数人陶醉而心驰神往。然而2007年6月一则消息,又让人心碎而深思。由于周边企业污染物过度排放,太湖爆发大面积蓝藻,太湖污染了,水变腥臭了。2007年6月30日,国务院在无锡召开太湖、巢湖、滇池治理工作座谈会,强调要把治理
三湖
作为国家工程摆在更加突出、更加紧迫、更加重要的位置。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党和国家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由于长期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产出,导致过度的资源消耗、生态破坏和严重的环境污染。据统计,我国创造1美元的GDP,能源消耗是美国的2。1倍、英国的2。97倍、德国的4。97倍,甚至是印度的1。65倍。而我国的人均耕地、淡水、森林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27%、13%,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我国2/3以上的河流和50%以上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村有3亿多人口饮水不安全,有7000万人、6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工业缺水量为工业用水量的44%,影响工业产值2300多亿元。每年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直接或间接影响近4亿人的生产和生活。2007年,在国家掌握检测数据的522个城市中,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的城市22个、占4。2%,二级标准的城市293个、占56。1%,三级标准的城市152个、占29。1%,低于三级标准的城市55个、占10。6%。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早在1979年9月,我国就颁布实施了第一部《环境保护法》(试行)。1983年底,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首次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实行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
谁污染、谁治理
和
强化管理
三大基本政策。1996年,发布施行《国家环境保护
九五
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自1997年开始,中央连续9年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具体部署环保工作。党的十六大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纳入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本着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一年又一年的
环保风暴
在中国大地刮起。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的奋斗目标。同年12月,国务院作出《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强调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切实改变
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
的状况,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强化环境法治,完善监管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当年就有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因违反环保法律法规被叫停整顿。2006年,全国人大通过的
十一五
规划,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的具体约束性指标:与2005年相比,
十一五
期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同年,还颁布实施了我国第一部环境保护处分方面的专门规章《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针对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重速度轻效益、资源环境生态代价过大等问题,第一次明确地把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改为又好又快发展。从
又快又好
到
又好又快
,不是简单的文字顺序调整,而是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和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2007年4月,国务院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十大类措施对策,确保节能和减排两项约束性指标的实现。同时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节能减排能力建设。2007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
禁塑令
的实施,充分展示了我国在保护环境问题上的坚定立场和决心。近年来,全国人大出台和修订了《可再生资源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法》等一批法律,将节能减排的目标和要求法定化、制度化、刚性化。
与此同时,我国还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国际合作。截至2006年6月,中国先后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42个国家签署了双边环境合作保护协议或谅解备忘录,在环境政策法规、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可持续生产与消费、环境技术和环保产业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在开展双边和区域性环境合作的同时,中国也与其他国际组织开展了广泛合作,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等10多个全球性政府间组织,以及国际自然保护同盟、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等近10个国际非政府组织。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积极作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也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党的十七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指出要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