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因缘-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3、调身——调身的动作有好几种,这里介绍二种。初学的先用第一种,功夫有进步了即可用第二种。 



第一种是七支调身法。此法调身时,动作一定要缓慢,用意不用力,眼睛微开,呼吸任其自然,也可想像自身在虚空之中。 



第一支:头向下低,再抬起向后仰。 



第二支:头向右倾转,再反过来往左倾。 



第三支:头向右后转,再反过来向后转。 



第四支:头顺着时针方向,前、右、仰、左,轻轻旋转;再反过来向逆时针方向,前、左、仰、右,轻轻旋转。 



以上各式,头部活动而身体不动,肌肉与神经应放松,要自然。 



第五支:身体以腰为中轴,先向顺时针方向,前、右、仰、左,慢慢旋转;再反过来逆时针方向,前、左、仰、右,慢慢旋转。 



第六支:以脊柱为中轴,身体向右后转,再向左后转,两肩摆动幅度应大些。 



第七支:身体向前方往下倾,再提起往后仰。倾前应低些,后仰幅度应小些。 



以上每个动作各作三至七次,如果觉得身体已是轻松,做一次也可。 



第二种调法只须做深呼吸,当吸气时,全身上耸,把全身舒展开来;呼气时,全身松下,觉得失去重量一般。如此做几口气即可调至安适。 



调身完毕后,将身体向前一靠,然后竖直背脊,并以松静自然来维持住,不可用力挺起,但也不使它弯下去,要恰到好处地平直而住。腰要松,腹要沉,胸须略向内含,两肩自然松下来,颌轻压喉结,舌头轻抵上颚,两耳垂肩成一条线,鼻对脐轮,头要自然地安住,不可有后仰前俯及用力支撑感。身位调正后,以左手置于右掌上,两大拇指轻轻相触,放在脐轮之下二寸处,贴近小腹,形成椭圆的形状。此即法界定印,有助道的功能,易入禅定。然后放松两臂,使稍离身体。此时应纵任身体,松散四肢,布置骨节,不倚不曲地正直端坐。如觉得有不适不松之处,应微微运动,调令轻利。 



4、调息——先稍开齿,微举舌头,轻轻地吐出胸中浊气,正吐之时,觉气从全身呼出,想百脉不通处,随着呼气而通顺无滞。气出尽后,闭口合齿用鼻吸清气,觉一股清气从鼻一直吸入脐轮,然后稍停,再将气照前法呼出。如此做一至三次。 



调息毕,细细闭目,勿使眼睑太紧张,应朦胧见座前二、三尺处的微光,如果见光觉得疲劳或头重不适,则可轻闭双眼断其光感。 



调息后如果出息中有声、结滞不顺、呼吸不细长等三不调相,应继续用以下方法调摄,直到出现正常的息相为止。 



一是忘掉呼吸,意守脐轮或脚底涌泉穴,意守时应注意不可着意太重,应似守非守,若有若无。注意不可有气的意想,否则会执着成偏。因系心下部,浮气即能下降,上部变得虚轻,息道就能恢复正常。 



此法也可作为专修,如久久功纯,心念停住,即入凝心止;如进一步身心泯然,任运自寂,即是入定止。因此专修此法也可以达到入定的目的。 



二是用意宽放身体,一次乃至百千次,渐渐觉得身心轻快,息道自然便能恢复正常。 



三是想呼吸遍全身毛孔出入,完全无障,如是百千次,直到呼吸轻细为止。 



四是观想自身坐在莲花上,鲜洁庄严,莲花处在无际的澄清大海之中,此时海天一色,在冥冥之中,感到轻安无比,逐渐化为高大之身。也可同时观大海上无数修行者在莲花上安然入定。 



此法也可作为专修,到了泯然之际,则一切消亡,惟觉一片空明,则入定开慧,成就妙用。 



以上四种方法应选用一种用以调息,如果有效,应继续深入,无效则改用另一种,不可三种同时用。经过调息后,息道出入绵绵,若存若亡,深长细匀,资神安稳,情抱悦豫,即成就了数息修法的正确息相。当息相出现后,不应再修调息及起分别之心,应无心应之,否则又会重新出现不调息相。 



如果未有调至息相,应一直调下去,无论多少座,直到息相出现,然后再修以下各法。不然的话,因息道不调的干扰,不仅不可能进入静境,反而会产生妨碍,影响进步。 



5、调心——调心法以趋入正念与不昏不沉为根本,根据初心的需要,分为以下四个程度: 



一是默念三皈依: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思惟:佛果菩提究竟功德与凡夫因地性具功德不一不二;体解大道在于觉悟,不于心外求法。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思惟:无量法藏,一切真理,乃是引导众生入佛的方便,不能死在句下,被文字缚;若能揽教照心,深明心法不一不二,则能善用心法开发本有智慧。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思惟:一切僧众乃我良师益友,当和合依止,无喜无嗔,无憎无爱,平等一如,共同办道;心清净故一切清净,一切若僧若俗,均作圣人想,不起是非分别,心中廊然无碍。 



二是默念发愿文: 



“愿我速得成就文殊菩萨之大智。” 



“愿我速得成就地藏菩萨之大愿。” 



“愿我速得成就观音菩萨之大悲。” 



“愿我速得成就普贤菩萨之大行。” 



“愿我远离二执,速灭三障,得定开慧,具足方便,利乐有情,早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发愿文也可根据自己的愿望编选。 



三是观想:观想自身坐在莲花之上,莲池宽广,虚空无尽。自觉此时身心轻安,欢喜内充。片刻后,反观四大渐渐分离,散向虚空,不见内外,不觉能所。如此观想后,身觉虚微,心念无系,即可进入修法的佳境。 



四是通过以上三法的调心后,应放下一切,无取无舍,然后默默谛观此刻的心念,如觉仍有妄念浮动,散乱过多,则应似守非守地把心意放在脐下;如觉昏沉过重,精神不振,则应微用意观在鼻端,并略开眼见光。也可用放下与提起之法来调治。如没有过重的散昏,则不再去理会它,而转入正修中去。 



第二节中善的修法 



中善是修法中最重要的部分,这里因以坐中为主,故先围绕数随二门作为入手功夫,其中亦贯摄止观等意。至于其余四门,另在后文中述之。 



一、数息法 



当气息已调至深长细匀后,息相绵绵虚微,此时心念便随呼吸出入,不可太着意,要若有若无地无心观察,入内至于脐下,出外则至虚空。心念随着一出一入,开始安祥地徐数,从一至十,不使间断,要一句接着一句地数下去,心摄在数的内音上,不令弛散,同时要注意控制内音的响度,不可太响而乱心,也不可太轻而失照,要根据昏散与心的明暗情况,调至恰到好处,使安静清晰为佳,此为入静关键。若数至中间妄念干扰,忘记所数的数字,则应从一开始再数,不能寻找自己刚忘的数字。体虚者可单数入息,可补元神;体实者可单数出息,可泄实火。不可出入都数,否则紧迫成病。 



在数息的时候,除了略觉有呼吸及数字音响外,没有我能数的思想,没有呼吸被我所数的念头,没有用功想,没有功德想,一切均无想。因此,此刻没有我、世界及身心的一切,只是随着呼吸的自然惯性,不断地数着从一至十,反复如斯,则渐入忘身忘心的佳境。 



假如从一至十的顺数法用久之后,因太熟而与妄心相杂,此时应反过来用逆数法,从十至一,或内数至三,外退为一等方法调转,以增加觉察心。 



如果数至中途出现各种干扰,气息重新出现不调,应立即放弃数息,用第一节中的调息法调匀后,方可再数,否则会因气闷不适,久久成病。数息法的功能可以归纳以下几点: 



1、能证圣道:《六妙门》中说:“一者依数为妙门。行者因数息故,即能出生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若于最后非非想定,能觉知非是涅槃,是人必定得三乘道。” 



2、能治报障:《六妙门》对治门中说:“云何坐中知业障起相?云何对治?……等分别,觉观心散动,攀缘诸境,无暂停住,故名业障起。浮动明利,攀缘诸境,心散纵横,如猿猴得树,难可制录。尔时行者应用数门,调心数息,当知即是真对治也。佛言:‘觉观多者,教令数息。’” 



3、自体相摄:《六妙门》相摄门说:“如行者善调心数息之时,即体是数门,心依随息而数故,即摄随门。息诸攀缘,制心在数故,即摄止门。分别知心数法及息,了了分明故,即摄观门。若心动散,攀缘五欲,悉是虚诳,心不受着,缘心还归数息故,即摄还门。摄数息时,无有五盖(贪、嗔、睡眠、掉悔、疑)及诸粗烦恼垢,身心寂然,即摄净门。” 



4、胜进相摄:《六妙门》相摄门中说:“行者初调心数息,从一至十,心不分散,是名数门。当数息时,静心善巧;既知息初入,中间经游至处,乃至入已还出,亦如是,心悉觉知,依随不乱,亦成就数法从一至十,是则数中成就随门。复次行者当数息时,细心善巧,制心缘数法及息,不令细微觉观得起,刹那异念分别不生,是则于数中成就止门。复次行者当数息时,成就息念巧慧方便,用静鉴之心,照息生灭,兼知身分刹那思想,阴入界法,如云如影,空无自性,不得人法,是时于数息中成就息念巧慧观门。复次行者当数息时,非但成就观智,识前法虚假,亦复善巧觉了观照之心,无有自性,虚诳不实,离知觉想,是则于数息中成就还门。复次行者当数息时,非但不得所观能观,以慧方便,亦不得无能观所观,以本净法性如虚空,不可分别故。尔时行者心同法性,寂然不动,是则于数息中成就净门。” 



5、数息念佛门:数息如与念佛法门结合,即是数息念佛门,修法如下:数息进入常规后,在呼出时念“阿弥”,吸入时念“陀佛”;反过亦可。念佛时的速度应随顺呼吸,不可与呼吸逆。总以不急不缓,听其自然为宜。 



以上五种功能修数息,如果进入一门,即可深入,不必再转修。如果是次第依数至随门进入,则应具如下方便: 



修数息法至纯熟后,觉得心念能任运不作意地从一至十自然而数,完全处于无心的状态。此时心住息缘,觉息虚微,心相渐细,觉得有一个数息的字音在,仍是粗动,心中有轻微的负担感,因此心中不想再数。至此,已完成数息的功夫,即所谓证得数息法。这时应放弃数息法,很自然地转入第二阶段的随息法,以求进一步的深入(如果已证入禅定诸境,则应放弃一切法)。 



得了证数法后,应注意平时的保护,注意息道的缓和,不令粗急,以免又会失去。 



二、随息法 



数息法入下手,心念便更为轻安自然,此时一心依着出入的虚微呼吸,呼出是虚空不可得,吸入是虚空也不可得,内外一体,无身心世界,无能所对待,无动静取舍,只是无心地将微细的心系在息缘里,不生分散等意。这样一直随息出入,觉得心息相依,渐至微细虚豁,身体如同浮在虚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