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道行-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师子玄若有所思道:“所以修行人都要入住庙堂,结交贵人吗?但是尊者,这样一来,世人怎么看修行人?”
谛听说道:“怎么说?”
师子玄说道:“世间看修行人。应是求生死超脱,不求功名利禄。若结交贵人,受其供养,等于受其恩,必然要有所回馈。尊者。若你是一介权贵,我受你供奉。来日你有求于我,要我用法力害人。那人无所谓无辜与否,但我拿人手短,不好拒绝,那该如何?”
谛听想了想,说道:“世间事。当世间解。若受人供养,得其好处。理当有所回馈。但修行界有戒律,人世间也有律法。出离世间当从修行戒律,入红尘世间当守人间律法。他有所求。若为善事,理当帮助。若所求为恶,当好言相劝,劝他打消这念头。不可为虎作伥。”
师子玄说道:“尊者如此说,不过老生常谈。我所说不是修行人如何。而是世人如何看待。常人眼中,修行人超脱生死,应守道德规,但出入庙堂,受朝廷敕封,未免有些‘俗心过重’,会让人疑法,怀疑法子。”
谛听干笑一声,说道:“你这问题问的可是太刁钻了。古来多少仙家佛菩萨化身行走世间,就如你所说,领帝王敕封,受人间供奉,若你这么说来,他们都俗心过重啊!”
师子玄呵呵笑道:“没有,没有。我自然不是这个意思。”
谛听说道:“你说没这个意思,但我听的出来。你也很不理解。哎,说实话,在我看来,俗心是没有,但私心还是有的。”
修行证道仙佛果位,还会有私心吗?当然是有,若无私心,何谈慈怜,何谈慈悲,又何来普渡。
谛听如此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曾经一个传法菩萨,立愿要传佛法于世,度百千二十万人入佛国土。
百千二十万人,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但在诸天世界中众生算来,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度人出轮回,就要让其闻法,闻法之妙,生向道之心,才能潜修善法,做好人,累善积功,增福增德,才可脱离轮转。
于是这菩萨就化身入世,做一行僧。一世高寿九十九岁,命尽归天之时,度人几何?
不过百二十人。
出离轮回者几人?
唯四人!
菩萨归天复位,反阅这一世经历,几多无奈,自己也曾反思,自感佛法讲闻与世人,并无有误,为何悟道者如此之少,而闻法向道却不修德行的,却占大多。
菩萨有疑惑未解,就去请教一个清福居士,直接开口问道:“我欲度人出轮转,一世入世,度人寥寥,难尽其功,你也是自红尘出离而来,从迷至醒,必有所悟,可否教我一个办法,能让更多的人闻法入道?”
清福居士想了想,问菩萨道:“菩萨啊,敢问你是如何传法的?”
菩萨说道:“以身作则,以一世化身修为行止,为世人表率。”
清福居士听了,不由笑道:“菩萨啊,原来是这样。但这样做不能说没用,只是效果会很差。菩萨行走世间,以身作则,会被众生赞叹,会被众生膜拜,会被众生敬仰。但未必会去效仿。”
菩萨困惑道:“这是为何?”
清福居士说道:“因为人心多变,一时向道容易,守心不动艰难。灵台一时清明,但六根未消,难得不退转,反反复复,心有向往,身行沉沦,比比皆是。”
清福居士又讲了一个人间的小故事,很简单,世人大多都听说过,就是叶公好龙。
此人自言喜欢龙种,逢人必提龙,家中壁画,屏风,桌椅板凳,碗筷盘碟,无不绘上龙相。
此人好龙名声,传了出来,被一老龙听见。见有人如此喜欢自己,此龙也不禁感动,就显相去看一看这个叶公。
谁知此人一见真龙显身,第一反应不是见到真龙的欢喜,而是恐惧,大呼小叫,夺命而逃,只留下一个老龙目瞪口呆。
菩萨听了,说道:“你这故事我也听过,无非是说人表里不一,名不副实”。
清福居士点头道:“是啊。菩萨。就像你普渡的那些人,人人都念佛,人人都诵经,人人都自言是修行人。但真有修行,真闻法者有几人?他们是真心向法,真心向佛吗?菩萨啊,你以身作则是好,为众生表率也没错。但不过是满足了其他人心中的偶像形象,却无益他们的修行。”
菩萨闻言,若有所感的点了点头,说道:“是啊。那该怎么做?”
清福居士想了想,就出了个主意,说道:“这就跟做买卖一样,宝贝奇珍,自然宝贵,但能买的起的人太少。不如取一普通物什,薄利多销,也可得许多利益。”
清福居士说的是人间买卖。
菩萨却听明白了他的意思,不由皱眉道:“你所言有些道理。但我有大妙真法,所传需是有上上根器之人,根器不佳者,闻之虽也得切实利益,但难得悟道。”
清福居士笑道:“菩萨,世间上上根器之人不在少数,但却分布人海,你一人入世,一世能寻几人?何不将此法经传承下去,再想方设法弘法。法遗人间,口口相传,若有上上根器者闻法,自会生出向道之心。”
菩萨叹道:“如你这么说来,我这真经是卖不了几个银子了。”
清福居士呵呵笑道:“不亏,不亏,值不值钱,还要看卖不卖的出去。”
谛听故事讲到这,就不再说下去了。
师子玄闻言,若有所思,说道:“这居士说了这么多,如此时来看,不过二字,弘法!”
师子玄曾看过久远年间的记载,佛道两家,入世之时,在度人点化之时,并未如现在这样,普传,大开方便之门。而是寻缘而来,一一点化,师法传承。所度之人,皆是贤良道德之人。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无论道家,佛家,都有道藏佛藏,普传于世,高僧大德,有道高人,广开法会,普讲世间之法。
如此,妙法传世,众生闻法,但难知其中妙语殊胜。于是就有了高僧真人,开坛。世人知其功,朝堂感其名,便修庙宇以供养,敕封名号以彰其德。
虚名浮云之物,与真修者来说,不过身上尘埃,拂尘了去应是。但却甘愿领受。
世人眼中,帝王相召不应,潇洒从容而去,固然是清高高雅,得世人赞叹羡慕。但于弘法无益。
谛听点头道:“没错。弘法与世,广结善缘。古往今来至此,漫天仙佛也是摸索前行。如今无分佛道两家,外道诸门,都是如此做。”
师子玄皱眉道:“如此做来,虽弘法世间。但只怕未必如想象的那么好。世间佛子道子,未必人人是真。广结善缘下来,必会良莠不齐,到时善法虽传,但日后难免会败坏声名,惹人反感,令众生生疑生惑,就如如今这水陆法会,也如那观寺像前的一炷头香。”
谛听叹息道:“有所得,必有所失。世间难有双全法。”
师子玄点头道:“也是。而且这其中还有一个问题。法不分家,道途归一。但世间道统却有分别。若借以人间至尊贵人之手,弘法立传承,只怕会惹人非议。世间动乱之相,莫不由此而出。”
谛听闻言,眼睛忽然闪烁了一下,说道:“哦?你想的很远啊。但就有人真这么做了。曾经化身入世,一世轮转成为人间至尊,你猜猜,最后搞出了什么事情?”
第191章世间祸乱天人种,推演千年坏劫因!
之前谛听也说过,想得人间至尊之位,不仅要有足够的福报,还要有至尊之相,也就是受尽人间得失,悲欢离合。(百度搜)
而听谛听所言,曾有一位大成就之人,为了弘法,化身入世,成人间至尊,若他弘法,可想而知。
师子玄不由好奇道:“后来如何了?”
谛听说道:“这人得至尊之位,在位期间,立愿让佛门大昌天下,导众生向佛。推动佛法弘扬,大建寺院,免除僧人一切税收。若有寺院兴建,要地给地,要钱给钱。”
师子玄闻言,不由皱眉道:“如此做,虽能弘法,但只怕还有弊端。众生无所谓向谁,因缘而已。如此大昌一家,难免会引起争端。而且僧人不用交税,那若有好吃懒做之人,出家做个假和尚,有吃有住,岂不是成了米虫?而且随意建寺,农民的耕地怎么办?给不给?若给了,靠地吃饭的这些人如何过活?”
谛听叹道:“你说的这只是小问题。”
师子玄皱眉道:“这还是小问题?人间动乱,因何而起?不过土地。寺院道观,若立于无人深山之中,自然无妨。但占田立庙,必然就有人失土地,如此一来,自然有人怨声载道。那时是该怪谁?只怕怪不到那至尊身上,反受其累的,都是佛家之人。”
谛听点头道:“你说的也没错。但这是人心之乱,我说真是小问题。正修之人,不会在意他人对自身的看法。但这其中,还有更大的问题。”
师子玄想了想,说道:“道统之争!”
是啊。一国之君,人间至尊,来拥护一家昌盛。自然会导致世人向之。如此一来,其他道统,自然会受到打压。
这样会出现什么问题?
举个例子,若如今,佛法大盛,有人要在景室山中修寺。
但此处已经是师子玄的修行道场,不可能给予他人。师子玄自然不会允许。没道理我家门前,你再来盖个房子。
但人家会跟你说,我抢你道场。抢你的有缘人,是合理的。因为上面有人支持,我可以这么做。
如此一来,师子玄会生出什么想法?
他会不会怨恨佛门佛子?当然不会,相反。他一直很尊重佛家修行人。但他一样会看不惯佛门的做法——无论立寺是否有弘法度人的大功德,无论是否人间有律可依。
师子玄如今的心境,会很不舒服,但未必会怎样做。因为他如今毕竟还未出师,另立道脉。只是闲散修行人一个。
但若换做一个道脉,受到这样的气,这简直就是欺负到头上了。还能忍吗?
修行界之争。也因此而埋下了祸根。
谛听叹道:“没错,就是道统之争。这种事超脱出轮回,自然一切都会看淡,但并不代表没有。可一旦起心动念。所造成的祸根,又岂是人间动乱能比?”
谛听说的是天人之乱,但语焉不详,只是隐晦的说了出来。
师子玄一时揣测不出他的用意。只是问道:“尊者,你说那位化身入世。成人间至尊,奉迎佛门。后来如何?”
谛听说道:“他在世时,佛门昌盛,大弘佛法。他历世圆满,归天之后。人间至尊更迭,崇道摒佛。三万四千寺院十日焚毁,数十万僧人,一日还俗!”
“什么!还能如此?”
师子玄大吃一惊,旋即皱眉道:“怎会如此?该不会是……”
谛听淡然道:“你猜的没错。佛家有人这么做,仙家自然也有人看不惯。虽然得道成仙,世间道统与其并无什么关系,但毕竟香火情仍在。领祖师之名,总不能看着自己弟子受委屈。有人应对的温和些,有人反应的自然激烈一些。”
师子玄皱眉道:“但这也太激烈了。这等于是结下死仇了。都是超脱之人,何来如此?”
谛听叹道:“都是劫数啊。你看如今这大浮离世界,有什么想法?是不是也有这个苗头?”
师子玄仔细一想,别说,还真是这么回事!
本朝太祖立朝之时,立了一个道一司,佛道两家,平起平坐,各自相安无事。而后水路法会,每十年一次,得魁者,当为国师。如此一来,却是保持了两家良性竞争,各凭道行,各凭所学,不以献媚帝王家而得法道昌盛。
但如今,天下动乱,诸侯并起。
水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