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夏衍电影剧作集-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周围围了不 少人。
  镜头拉开,乡下人是在纸烟店门前,向众人告着纸烟店老板的“状”。
  “跟他说他不懂。”纸烟店老板在店内向外边的众人解释着,并颇为耐 心地告诉乡下人,“我告诉你,自昨天起,大洋钱不能用了,要用法币,你 懂不懂啊?”
  乡下下——老实巴交的,他没有见过大世面,没有出过远门。大概从懂 事的时候起,只知道洋钱是好东西,从未听说过它不值钱,不能用了,再加 上方才被人偷过,不免心有余悸……所以,他怎么也不能相信洋钱不能用的 这种鬼话。
  “什么话,洋钱不能用啊?”他急切地说着。
  “不能用了。”纸烟店老板一边卖货一边斩钉截铁地告诉他。
  “你骗谁呀?我活到六十岁了,我没有听说过。”他说得那样认真,惹 得周围众人一阵哄笑。
  “今天还好用啊!过了几天,你带在身上要犯法啦!”一个围观者好心 地劝说乡下人。
  “笑话,你骗傻子去,带洋钱在身上,也犯法吗?”乡下人更不相信了。
  一个已经在附近看了一会儿的胖子,渐渐凑到乡下人身边,贼头贼脑地 拍了拍乡下人的肩膀,悄声说:“你说要换多少?换给我吧!”
  “你要啊?三千四。”乡下人声音很大。
  胖子赶忙示意乡下人小声点,然后仍然悄悄地:“三千四啊?你换到天 边也换不到,我看你可怜,三千,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先生,再加几个好吧!”乡下人低声下气地哀求。
  胖子接过洋钱,用口吹了吹,放到耳边……
  五五
  轮船码头。
  货场上堆满了货物。
  搬运工和各式旅客扛箱提包经过……
  轮船高大的烟囱冒出滚滚黑烟。
  “呜……”汽笛长鸣。
  五六
  船舱内。
  胖子与另一走私犯谈着交易。走私犯伸出右手,有手指表示:一、二、 五。
  胖子也用手重复这个数字,说:“一块二毛半……是不是一块二毛五 分?”
  走私犯点点头,将桌上的钞票推向胖子。
  两人数着钞票……
  突然,舱门被推开,几名海关警察冲进来,不由分说,将那个走私犯带 走。
  警察搜查胖子。
  “哗啦”,银元滚满一桌子,不少银元滚到地上。
  警察把搜罗着的银元装入海关缉私帆布袋。
  地上还有几枚银元。手电筒的光柱将它们逮住,装入口袋。
  被烟火熏黑的那枚银元也被丢入口袋。
  五七
  大街上。“美霞花店”门前摆满了鲜花。橱窗里的圣诞老人又向人们祝 贺新年。
  商店门前,一个紧挨一个地摆着招牌、广告:拍卖、贱卖。不知哪家还 雇了乐队——
  喇叭吹着单调的旋律,让人心烦意乱。
  “关店大拍卖”、“速清存货,年终大减价”各式广告应有尽有。
  一切使人目不暇接。
  五八
  小学校教室。
  透过教室的玻璃窗,可看到张曼在给学生们上课。黑板上写着“团结起 来,保卫国土”八个大字。
  张曼站在讲台上,她目光炯炯有神,显得格外精神。
  (字幕)从前听唱《舞榭之歌》,今日改成《救亡之歌》。
  张曼充满信心地高唱《救亡之歌》:
  这儿有新的生命,火的热情,
  这儿有生的意志,战的精神,
  这儿有剑的锋棱,有铁的击声,
  这儿有自由的百姓,有坚固的长城,
  这儿有同声相应,有万众一心,
  这儿有你的无限前程,有我的引路明灯!
  这儿有前进,这儿没有消沉!
  这儿有前进,这儿没有消沉!
  铿锵有力的歌声,振奋人心的旋律,使教室里的学生,无不异常兴奋……
  五九
  树旁两个棋迷停止了下棋,聆听收音机传出的歌声:“这儿有生的意志, 战的精神……”
  一个四口之家,围坐在收音机旁聆听……
  一伙劳动者,停下手中的活,聚在收音机旁聆听……。
  一个作家在写作,桌上的收音机里继续播放着歌声,作家搁笔聆听……
  小学生列队演唱。
  又一六口之家,凝神地在收音机旁聆听……
  一男人剪影,面对收音机聆听。
  又一男人剪影聆听。
  男女声二重唱的声音:“这儿有新的生命,火的热情……”这声音是从 “时装公司”门前的喇叭里传出来的。
  一时髦女郎走过,注意聆听歌声:“这儿有前进,这儿没有消沉……”
  一支成|人小合唱队,排着整齐的队形演唱着:
  这儿有前进,这儿没有消沉……”
  六○
  何家。
  收音机的特写。
  收音机里正播放着女声独唱:“这儿有新的生命……”
  何家客厅。全家又在吃年夜饭,除融融、融融母亲、融融祖父外,增加 了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他是融融的父亲。
  餐桌上,火锅已没有了热气,有的只是残羹剩菜……。
  融融父亲正搂着小融融。融融随着收音机里的歌声唱着。
  父亲夸赞着融融,问她:“你说,今年比去年好吗?比去年快活吗?”
  小融融点点头。
  父亲追问:“为什么呢?”
  “今年爸爸回来了,大家都在一块了!”小融融亲热地望着父亲。
  “嗳,说得对,但愿明年比今年更好,更快活!你也更聪明,更好看, 更幸福。”听了融融的话,父亲非常高兴。
  “天不早了,融融,去睡吧!好吧?”融融母亲一边和女佣收拾餐桌, 一面催促着融融。
  父亲也慈爱地哄着:“对了,去睡吧,明天早一点起来,穿新衣裳,吃 年糕……爸爸帮你去睡好吧?”
  融融打了个哈欠,点点头。
  父亲抱起她走出客厅。
  融融祖父还是那身穿着,人显得更苍老了——头发更加花白,脸上的皱 纹也比一年前多了。一年一度的新年又来临了,他照例想到应该给小孙女压 岁钱……。
  他习惯地起身掏了掏衣袋,然后来到书房……
  六一
  书房。
  融融祖父手里拿的已不是银元——而是几张法币。
  他慢慢地走向靠墙的书桌,坐下,拉开抽屉,拿出红纸。
  他用红纸包好纸币,从笔筒中选了一支毛笔。
  他舔饱了墨汁,在红纸上工工整整地写上:“年年如意”几个字。
  祖父看了看纸包,上楼……
  六二
  楼上卧室。
  融融已钻进被窝,但还没有睡着。爸爸、妈妈在床边陪着她。
  融融看见祖父进来,微微一笑,闭上眼,假装睡着……
  祖父来到床前,将红纸包往融融的枕下塞……
  融融睁开双眼,急忙问:“爷爷,做什么呀?”她的头一歪,天真地,“给 我压岁钱吗?”
  “对了,给你压岁钱,愿你年年如意。”祖父伏着身子对融融说,“压岁 钱也已经放好了……” 融融笑了。 融融父母也笑了。 祖父亲了一下融融…… 融融慢慢地闭上眼,香甜地睡了…… 音乐——强烈的前奏,响亮、明快…… 雄壮的《救亡之歌》的歌声又起:
  这儿有新的生命,火的热情, 这儿有生的意志,战的精神, …… 这儿有前进;这儿没有消沉! 这儿有前进;这儿没有消沉!
 
 祝福
  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
  第一章
  一
  (鸟瞰)远远的一个穷僻的山村。(音乐)
  从模型缓缓推近,(溶入)外景。
  山坳里,上十间破烂的茅舍,疏落地点缀着。
  (缓缓摇过)
  (旁白)(低沉但苍劲的调子)“对今天的青年人来说,这已经是很早很 早以前的事了,大约四十多年以前,辛亥革命前后,在浙东的一个偏僻的山 村里。……”
  (音乐)
  (从茅屋摇到一条人们用脚走出来的陡峭的山径。一个女人背着一筐 柴,渐近。)
  她衣服褴褛,形容憔悴,额边流着汗,近三十岁,沉思似的没有表情。 这就是祥林嫂。
  迎面走过镜头。
  从山坳后面转出一个人来。短打,用一条黑汗巾束着腰,辫子盘在头上。 瘦削的脸,机伶,世故。他是祥林嫂的远房亲戚卫老二。用手掌遮着夕阳, 看清楚了之后,喊:
  “祥林嫂。”
  祥林嫂回过头来。
  “打柴?”卫老二说。
  “嗳,”祥林嫂低声回答,“二哥。”
  卫老二赶上了她,边走边说:
  “你婆婆在家?”
  “在。”依旧是低声回答。
  走了几步,卫老二从背后看到祥林嫂发髻上的白头绳,用同情的调子:
  “还给祥林戴孝?唉,人死了,算啦,想开一点。”
  祥林嫂低下了头。
  走近茅屋。
  (溶入)
  二
  小屋里。黑黝黝的,只从右边的小窗户斜射进一线夕阳的光线。祥林嫂 放下打来的柴,推门进来。
  一张饭桌,两张条凳,婆婆坐在矮凳上勒乌桕。——这时候正是秋末。
  “妈,卫二哥来啦。”祥林嫂搬了柴火到后面去。老二跟着进来,在条 凳上坐下。
  “大婶,好吗?”
  婆婆动也不动,抬起头来看了一眼,唠叨地:
  “好什么,人都死啦。”不自觉地看了一眼左手供着的祥林的半尺高的 小牌位和成了灰色的白布孝帏。
  “老天爷跟穷人作对,今年桕子又是小年。”婆婆继续唠叨,把篮子里 勒下来的桕子一扬,“五六棵树,才这一点。”
  老二拿起打火石来打了火,吸起烟来。
  “怨什么,今年不好,明年就好啦。”
  祥林的弟弟阿根牵着两只山羊回来,经过门口,牵到屋后去了。
  “看,阿根快长大了,”卫老二找到了题目,“他今年十五?”
  “十六啦。”
  “那就对。大婶,十六岁不算小,我看,也该给他成家啦,要是你有意 思……”
  婆婆爆发似的:“还提这个。饭还吃不上,还娶媳妇,祥林死的时候借 的那笔棺材钱,越滚越大……”
  老二的那双小眼睛望屋后睃了一眼,把条凳拉近一点,低声地:
  “嗳,大婶,不从她(用嘴向屋后努了一下)身上打打主意?”
  老太婆抬起头来,想了一下,站起来,望后屋大声地:
  “喂,怎么的,还不去打水,天快暗了。”
  祥林嫂提了水桶出去。老二望着她的背影,看她走远了之后说:
  “年纪还轻,长相也不坏,……”喷了一口烟,停住。
  “你有什么主意?”
  “主意倒有。后山贺家坳里,有个贺老六,上个月托我给他找一个老婆, 深山野坳,哪家姑娘肯嫁呀,他说,‘二婚头’也可以。……”
  老太婆开门见山:“肯出多少?”
  老二正要答话,阿根进来了。叫了一声二哥,坐下了。
  老太婆看见他不讲,催他:
  “怎么,噤了口啦。”
  “数目不小,八十吊。”
  “八十吊?”
  “唔,大数目。你是精明人,可以算一算。给阿根订门亲,财礼算它四 十吊,够体面了,还掉二十吊棺材钱,办喜事用十吊,不是还剩……
  “要一百吊,最少,九十。”
  老二笑了。“唉,真是人心不足,荒年乱世,哪有这么好的买卖啊。又 不是黄花闺女,”把烟管在凳脚上敲了几下,站起来:
  “那就算了。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