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正易心法注宋.麻衣道者 撰 陈抟 注-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病也。
诸卦名义,须究端的。名义不正,《易》道悬绝。十八章
《易》卦名义,古今失其正者,二十余卦,师、比、小畜、履、同人、大有、谦、豫、临、观、噬嗑、贲、无妄、大畜、颐、大过、渐、归妹、丰、旅、中孚、小过是也。盖师以正众,比以兴王,二卦以武功创业,汤武之卦也。同人穷而在下,大有达而在上,二卦以文德嗣位,舜禹之卦也。履以阴德而蹈艰危,以致小畜之安富,人臣之事也,无妄以阴德而践灾眚,以致大畜之喜庆,人君之事也,临以阳来,宜出而有为;观以阴生,宜入而无为。廉则止在象后而存义,豫则动在象前而知几。中孕则始生,小过则夭折。颐则成|人而养生,大过则寿终而丧死。渐以正而进,归妹以说而合。噬嗑以贪而致罪,贲以义而致饰。丰则得所归而富盛,旅则失所基而困穷。凡此二十余卦,其名义显然,见于卦画反对,有不可掩着如此,当谛观之也。《大传》曰:“天而当名。”苟名义不当,则一卦无所归宿也,故曰:《易》道悬绝也。
一卦之中,凡具八卦。有正有伏,有互有参。十九章
正谓上下二体也,伏谓二体从变也,互谓一卦有二互体也,参谓二互体参合也。与本卦凡八,是谓一卦具八卦也,然一卦何以具八卦?盖一卦自有八变,如乾一变姤,二便遁,三变否,四变观,五变剥,六变晋,七变大有,八变复乾是也。因其所然,以见天地万物理无不通也。《庄子》论久竹生青宁,青宁生程,程生马,马生人,人死反入于机,万物皆出于机人于机,其一节论变化之理,无所不通如此。
64卦,唯乾与坤。本之自然,是名真体。二十章
太始者,气之始,是为乾。太始者,形之始,是为坤,皆本之自然,无所假合也。故其卦画纯一不驳,倒正不变,是名真体。
六子重卦,乾坤杂气。悉是假合,无有定实。二十一章
六子假乾坤以为体,重卦合八卦以为体。若分而散之,则六子重卦皆无有定体也。若今天地清明,阴阳不杂,则六子何在?六子不交,则品物何在?以是知人间万事,悉是假合。阴阳一气,但有虚幻,无有定实也。卦义未审,须求变复。不唯辞合,义实通明。二十二章
变为一爻之变,复为一体之复。即复变之辞而观之,自然之义,无不与本卦吻合,以见阴阳之气。如蒙上九曰:“击蒙。”变为师,上六则云“小人勿用。”屯初九曰:“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变为比,初六则云“有孚比之,无咎。”此一爻之辞合也。如大有上体复需,有饮食之燕;下体复晋,有昭明之德。升上体复姤,姤一阴升;下体复复,复一阳升。此一体之义合也。苟卦义未审,能以此求之,自然明矣。
古今传易,舛讹为多。履畜八体,最为害义。二十三章
按卦序,当先履而后小畜。今小畜在先,则二卦画象反对,文义缪乱,而不可考。又以八卦本对八体,独阕其鼻。乃以巽言股,股即系是也。若股可言,则又遗其肱,且与羲皇八卦不相应也。兹盖传者舛误耳,能不害义乎?试辨之,一柔自姤变同人,同人变履,履变小畜,小畜变大有,犹之一刚自复变师,又变谦,又变豫,又变比,皆自然之序不易也。今谦既在豫上,则知履不当在小畜下。当密探宣尼述九卦,以履为用九,谦用十五,复用二十四,皆《龙图大衍》定数。则履在小畜上,为第九卦也明矣。又履与无妄对义,既以大畜反无妄而居下,则知小畜反履而居下无疑矣。今序卦非宣尼旨,失其本真也。八体,乃艮为鼻,巽为手耳。《传》曰:“鼻者,面之山也。”又曰:“风能鼓舞万物,而手之所以舞也,”盖乾为首,坤为腹,天地定位也。坎为耳,离为目,水火相逮也。艮为鼻,兑为口,山泽通气也。巽为手,震为足,雷风相薄也。此羲皇八卦之应矣,其理昭昭。但学者承误效尤,见不高远,其失至此。真人闵之,故开其眼目。
画卦取象,本为特物。见于曰用,无所不合。二十四章
羲皇画卦,非谓出私意。撰写一《易》道于方册上,以诲人也。特以顺时应物,则以见于曰用之间耳。以粗迹言之,如以钱博,六纯字,乾也。六纯背,坤也。差互,六子也。若反则未胜,至纯则乾坤成矣。又如优人呈伎,壮者任其难,六子也。老者敛其利,乾坤也。此皆理之自然。即此理以察其余,则是行止坐卧纤悉举天下皆《易》,无可拣择者。但百姓昏昏,曰用之而罔觉矣。
中爻之义,足为造化。纳音为切脚,其理则一。二十五章
纳音,甲为木,子为水,甲子交合则生金。切脚,如德为父,红为母,德红反切即东字。卦体亦然。上体为乾,下体为坤,交错乃生六子,即中爻二三四五也。二三四五,造化之气,参互成卦。如屯中有剥,蒙中有复,主此一卦每具于四卦中,皆得祸福倚伏之象。如屯、比、观、益中皆有剥、蒙、师、损中皆有复是也。
反对正如,甲子乙丑。有本有余,气序自然。二十六章
大凡一物,其气象必有本有余。余气者,所以为阴也。本,其阳也。如十干甲乙,乙者甲之余气也。丙丁,丁者丙之余气也。如十二支子丑,丑者子之余气也。寅卯,卯者寅之余气也。卦亦由是。坤者,乾之余气也。蒙者,屯之余气也。讼者,需之余气也。痹贿,师之余气也,且乾而后坤,屯而后蒙,需而后讼,师而后比,虽故有其义,然其所以相次者,皆其余气也,自然之理耳。学者不悟,谓圣人固以次之,是未知反对关键之键也,失之远矣。
每卦之体,六画便具。天地四方,是为六虚。二十七章
初爻为地,上爻为天,二爻为北,五爻为南,四爻为西,三爻为东。天地四方,每卦之体,皆具此义,是为六虚。《大传》:“变动不拘,周流六虚”正谓此耳。学者不悟,谓六虚天地四方,乃六画也,殊不知六画乃天地四方之象。此之谓纸上工夫,不知落处也。
乾坤六子,其象与数。乾坤之位,皆包六子。二十八章
象谓坤卦上中下加三乾画,便生三男。以乾卦上中下加三坤画,便生三女。乾坤之体,皆在外,六子皆包于其中也。数谓若画乾数三,巽离兑四,震坎艮五,坤六。坤数六,震坎艮七,巽离兑八,乾九。乾坤之策皆在外,六子皆包于其中也。此象之自然,有不可得而容心者。
爻数三百八十又四,以闰求之,其数吻合。二十九章
爻数三百八十又四,真天文也。诸儒求合其数而不可得。或谓一卦六曰七分,或谓除震离坎兑之数,皆附会也。倘以闰求之,则三百八十四数,自然吻合,无余欠矣。盖天度或嬴或缩,至三年,乾坤之气数始足于此也。由汉以来不悟,惟真人得其说。
二十四爻,求之八卦。画纯为叠,是为闰数。三十章
一岁三百六十,而爻数三百八十四,则是二十四爻为余也。以卦画求之,是为叠数。何以言之?夫既有八卦矣。及八卦互相合体,以立诸卦。则诸卦者,八卦在其中矣。而别又有八纯卦,则其合体八卦为重复,而二十四数为叠也。是以三百六十为正爻,与每岁之数合。而三百八十四,与闰岁之数合矣,则是闰数也。岂惟见于数,亦见于象。人知之该鲜矣。
一岁之数,三百六十。八卦八变,气数已尽。三十一章
乾、 姤、遁、观、剥、晋、大有,八变而复乾,则天之气尽。坤、复、临、泰、大壮、夬、需、比,八变而复坤,则地之气尽。震、豫、解、恒、升、井、大过、随、八变而复震。则雷之气尽。艮、贲、大畜、损、睽、履、中孚、渐、八变而复艮,则山之气尽。离、旅、鼎、未挤、蒙、涣、讼、同人、八变而复离,则火之气尽。巽、小畜、家人、益、无妄、噬嗑、颐、蛊。八变而复巽,则风之气尽。兑、困、萃、咸、蹇、谦、小过、归妹,八变而复兑,则泽之气尽。凡此八卦,各八变,八八64数,则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之气无余蕴矣。是为一义。
数成于三,重之则六。其退亦六,是为乾坤。三十二章
夫气之数,起于一,偶于二,成于三,无以加矣。重之则为六也。然三,少阳也。六,太阳也。三,春也。六,夏也。此乾之数也,是为进数。其退亦六。三,少阴也。六,太阴也。三,秋也。六,冬也。此乾坤之数也,是为退数,三画为经卦,六画为重卦者,凡以此而已。
凡物之数,有进有退。进以此数,退以此数。三十三章
大抵物理,其盛衰之数相半。方其盛也,既以此数。及其衰也,亦以此数。若一岁十二月,春夏为进数,秋冬为退数。昼夜十二时,自子为进数,自午为退数。人寿百岁,前五十为进数,后五十为退数。以至甲为进数,乙为退数。子为进数,丑为退数。细推物理,无为然。世儒论教,但衍为一律,殊不明阴阳进退之理,惟真人独得其说。
凡具于形,便具五数。五数既具,十数乃成。三十四章
凡丽于气者,必圆,圆者,径一而围三。天所以有三时者,以其气也。凡丽于形者,必方。方者,径一而围四。地所以有四方者,以其形也。天数三,重之则六。地数五,重之则十。何谓十?盖有四方,则有中央,为五。有中央四方,则为四维,复之中央,是为十也。菲特地为然,凡丽于形,便具十数,解若此也。
大衍七七,其一不用。凡得一数,理自不动。三十五章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卦一而不用。不用之学,学者徒知一为太极不动之数,而不知义实落处也。何则?一者,数之宗本也。凡物之理,无所宗本则乱,有宗本焉,则不当用,用则复乱矣。且如轮之运,而中则止。如铬之行,而大者后。如网之有纲,而纲则提之。如器之有柄,而柄则执之。如元首在上。手足为之举。如大将居中,而士卒为之役。如君无为,而臣有为。如贤者尊,而能者使。是知凡得一者,宗也,本也,主也,皆有不动之理。一苟动焉,则其余错乱,而不能有所施设者矣。
策数六八,八卦定数。卦数占卦,理之自然。三十六章
八卦经画二十四,重之则四十八,又每卦八变,684十八。则四十八者,八卦数也。大衍之数五十者,半百一进数也。其用四十九者,体用全数也。五十除一者,无一也,易无形埒是也。四十九有卦一也者,有一也,《易》变为一是也。一不用者,数之宗本也,可动也。用四十八者,取八数变以占诸卦也。一变为七,七变为九。此之谓也。今筮者于五十数,先置一于前,乃揲之以四十九。或先去其一,欲于四十九数中除一,而终合之。是二者皆全用四十九数,曾不知本卦之本数也。以致误置一于本卦数中,遂有五与九之失也。且以揲之寄数,但论其多少,而五与九,则无损益于多少之数。而于阴阳正数,亦自无碍。揲法不取其正数,而取其余数,盖从其简便也,简便,谓一见多少。若待视正数,则烦难矣。又多少之说,无所经见,知古人但以记数也。《大传》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谓大衍数本五十,而止用四十九,则其一己先除矣,更无五十全数。分而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