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农家小地主-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在奏折中,他又重点突出了李石的功劳。

而此时,朝廷已经为赖五的一封折子吵翻了天。

赖五到保定与郑参将交接,让他将犯人押解进京之后自己连夜写了折子。

他将人一路追到钱塘的时候就打定了主意今年无论如何要回去祭祖迁坟,因此在钱塘稍做休息的时候他就给皇上写了请假的折子。

几位将军之中,陆陆续续都荣归故里转了一圈,只有赖五一直南征北剿,不得停歇,现在建国都三年多了,孩子都出生了,却还没有回去祭祖过,皇上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想到现在宇内匪患已肃清,大笔一挥就同意了赖五的请假。

这次赖五写折子则是汇报路上的民政情况,这也是他当初南下追剿叛逆时的任务,无非是看地方上的官员是否执行了皇帝的政策。

其中难免就要说到府城,赖五就大夸特夸李石,最后还在后面注明了他与李石的关系,明着告诉皇上,虽然他们有亲戚关系,但他们一点也不避讳,因为李石实在是太能干了,可惜能干的人当初拜师学艺的时候说了不入仕,不然这样的人当官一定可以造福一方百姓,可现在看来,不管他当不当官,金子都是会发光的,他还是造福百姓了。

赖五从小就不识字,现在他认的字还是后来跟着军师和皇帝学的,学了十来年,虽然十个里面还有三俩个错别字,但还是能看得懂的。就是措辞太糙。

皇帝收到赖五的折子,打开看到他狗爬式的字,抽了抽嘴角,通篇看了下去,对于那些错别字他已经习以为常,怎么说他也是他的半个师傅。

皇帝看完就明白了赖五的意思,想了想,觉得李石不能当官的确可惜,但他实在不想与李石木兰见面,那让他在民间也不错,一样是造福百姓,心里拿定了主意,就将折子发下去给众人看。

文官很看不惯赖五这种任人唯亲的行为,因此想也不想就上前参赖五。

与赖五看不对眼的武官本来也想上前,看到文官这样,顿时改了主意,大着嗓门道:“那李石有本事,平阳侯举荐他怎么了?难道就因为李石是平阳侯的侄子就不能举荐不能用了?那这还有什么公平可言?我可没见你们老子在这里当官,自己就不当官,或是儿子就不当官的。”

“就是,何况平阳侯也没说让李石出来当官,折子上可说了,李石不当官,他做了这么多好事还不许平阳侯夸夸?”

就有人小心的扯一下他的衣袖,“你到底是哪边的?”

武官一噎,上面的皇帝就看着底下的人吵成一片,等觉得时间差不多了方道:“行了,若那李石的确做了这许多好事,嘉奖一番也在情理之中,如果天下多一些这样的人,何愁不兴盛?若平阳侯夸大,李石并没有做这些事,那平阳侯的确有不察之罪。御史台与吏部发信问问钱塘,李石在钱塘的为人处事吧。”

李石的为人处事再没有比皇上更清楚的人了。

下面站着的军师嘴角微微一挑,瞬间明白了皇上的意思。

☆、274。第274章嘉奖(中)

御史台和吏部的文书还没发出去,钱塘知府的折子就到了,看到里面的数据和钱塘知府的叙诉,大家抽了抽嘴角,全都默了,最后还是左相站出来道:“皇上,李石的确值得嘉奖,不过德胜医馆更应该得到奖赏,臣听说,德胜医馆是江南名医钟士成所办,自开办以来义诊从未断过,造福一方百姓。皇上,不如赐德胜医馆一牌匾,以示嘉奖。”

底下本来正打腹稿如何说服皇上不要赏赐的人顿时一顿,都不动作了,如果只是奖一个牌匾,倒也不是不可以,总比赏个官做要好吧,平阳侯已经势大,若是再添助力就不好了。

皇上点头应下,“钱塘捐献前十名者都赐字。”

底下的官员们抽了抽嘴角,齐呼圣明。

人家捐了这么多东西,皇上动动手,几幅字就搞定了,虽然字的确很珍贵,拿回去后要供着,但很显然,人家追求的并不是这个。

大家在心里腹诽了一下,不过损失的也不是他们,因此也没什么人会上前触霉头,总不能说皇上的字太廉价,让皇上赏赐一些贵重的吧。

其他家得到的都是一副字,只有德胜医馆是牌匾,但这正是李石想要的。

德胜医馆能挂上皇帝亲手所写的牌匾,这比任何庇护都要管用,而赖五也快要到府城了,到时候他们与赖五的关系就不再是秘密,钱塘有苏家,京城有平阳侯,医馆又有皇上的牌匾,李石不相信自己还不能撑起这个医馆。

皇上的赏赐比赖五还要提前到府城,大家看到皇上的赏赐,那些想要下手的人见了纷纷犹豫起来。

就有人不屑的道:“不过是一个牌匾,天高皇帝远的,皇帝也不过是听知府大人一面之词罢了。”

“你别忘了,李石可是苏家的女婿。”

“苏家可没承认过。”

“就算没承认,他也是,更何况,苏定对这个妹妹还看重得很。”

大家顿时安静下来,良久才有人道:“可我看这段时间也没人给他出头啊。”

“再看看吧,若苏家不插手,我们准备的手段正好能用上……”

李石着人将牌匾挂上去,放了两封鞭炮,请大家在酒楼里喝了一顿酒就散了,大掌柜有些忧心,“公子,我看他们似乎还没有死心。”

“哪里这么容易,一个牌匾还不足以让他们死心。”

“那……”

“再等等吧,”李石心里算计着赖五到府城的时间,嘴角微挑,“再拖三天。”

“三天倒没问题,咬咬牙也就撑过去了,但再长只怕就不行了,医馆里的药已经没有多少了……”

“你放心。”三天之后赖五若是还不到,他还有另一条路要走。李石从不会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木兰已经将锦春园打扫好了,里面崭新的。

从屋里所用的帷幔到床及桌椅等都是新换的,傅氏在一旁帮忙添置了一些东西,让整个屋子看上去温馨了不少,木兰里外检查了一下,道:“行了,就这样吧,让人每日打扫,等赖五叔他们下来就是了。”

“还有食材也要注意些,”傅氏有些懊恼,“冬天食材实在太少,不然让赖五叔尝尝我们这儿的经典菜也好啊。这时候,连青菜叶子都不见一根。”

“咱们家菜园子里还留着一些,留下来就是了,再让周大福出去找找,不过赖五叔又不是过来吃东西的,我们尽力就是了,也不必太花费。”

傅氏笑着点头应下。

“行了,你先回去休息吧,我做了菜单交给周大福去买食材,你现在肚子大了,地上还滑,就在屋里或院子里走动就行了,一路上让下人看着些,别去踩湿的地方。”不是木兰啰嗦,上次傅氏出门就不小心踩到了冰,亏得春霞眼明手快,这才拉住了她,但就是这样也够让木兰吓一跳的。

傅氏扶着春霞的手回去,留下陈嬷嬷和春霞,其他人都打发出去了,这才蹙眉抱怨,“她什么都不让我插手,也太过揽权了。”

春霞给傅氏倒了一杯茶,轻声细语的道:“二太太多心了,我看大太太不是那个意思,再有一两个月您就生产了,也是怕您操心太过。”

陈嬷嬷对傅氏的心早冷了,因此也顺着春霞的话道:“是啊二太太,上次您差点摔跤吓坏了大太太,正如大太太说的,您若是在这里出了什么事,那大太太怎么跟二爷交代啊。”

傅氏心中有些烦躁,想起三天前的意外满脸煞气,“我让你们查的事查得怎么样了?”

春霞小心的瞥了陈嬷嬷一眼,陈嬷嬷看也不看春霞,摇头道:“什么也查不到,二太太,估计是我们多心了,咱们府上的丫头少,院子打扫不干净也是有的,更何况,那时锦春园才刚刚收拾,来来往往的人这么多,不仅有府里的人,还有外头送东西的人。”

傅氏冷哼一声,“我不信这是意外,内宅之中哪里来的意外?这种手段都是家里姬妾用剩下的。”

陈嬷嬷无奈,“可咱们府上哪来的姬妾呢?别说姬妾,就是通房丫头也没有。”

傅氏垂下眼眸,若有所思,陈嬷嬷心惊胆颤,生怕她真将这意外按在木兰头上。

府里内宅的两位女主人,除了傅氏就是木兰,若是傅氏疑了木兰,以木兰在府里的地位,以后只怕内宅就无安宁之处了。

“大太太那儿你们查了吗?”

春霞和陈嬷嬷的心都是一紧,春霞小心的道:“实在是无从查起,那些东西是大老爷买了叫人送来的,如何摆设却是要看大太太的意思,因此大太太是一直在锦春园的……”

傅氏倚靠在靠枕上,挥手道:“行了,我知道你们也查不出什么来,这内宅可是她的天下。”

“二太太,赎老奴说句话。”

“嬷嬷说吧,您是我乳娘,有什么不能说的?”

“大太太这样做,对她一点益处也没有,这些年我冷眼瞧着,大太太是将二爷当儿子养的,上次县衙之危还是大太太亲自去解的,您肚子里怀的是二爷的骨肉,换句话说,这是她孙子般的存在,从没听说过哪个做祖母的会害了自己的孙子。”

傅氏垂眸沉思。

陈嬷嬷和春霞站立在一旁,良久,傅氏才挥手道:“行了,我们不说这个了,我刚才听她的意思,我们家的菜园子里还有青菜?”

说到这个,陈嬷嬷脸上露出了笑容,“有的,是大太太种的,我们这几天吃的都是菜园子里出的。”

“这大冬日底下还有青菜?更何况,入冬以来可是下了好几场雪的。”

“我听周春说,那菜园子的青菜是一直种着的,一到入冬,大太太就让人钉了几根细细的木桩,其中间隙就这么大,做好了木板备着,早晚都放上,头上再栓两根铁丝,将编好的茅草放上,就抵御了风寒,到了中午太阳大的时候再拿下来,将板子也去掉,虽然麻烦了些,好在我们家人多,青菜就一直能供应着。”

“只是今年的年成到底不好,太寒,冻死了不少青菜,所以今年给我们送去的青菜才少了。”

“我以为他们送去的是府城里买的,毕竟府城里什么都有,买一些青菜给我们尝尝鲜也正常。”

“哎呦,太太没到集市上去过,哪里知道青菜的价格,从秋末开始,那青菜的价就一直往上涨,到现在都没停下,现在的一斤青菜可是一条鹿腿的价。”说到这里陈嬷嬷一笑,“不过若是我们府上去买,倒是可以便宜一大成,几乎和夏天买的青菜一个价。”

傅氏微微提起了兴趣,“这是为什么?”

“这以前大冬天的哪来的青菜吃呀,也就几个有温泉庄子的富贵人家可以在温泉旁种一些,只是那些青菜都不够自家主子吃的,偶尔有剩余的也都当作礼品送了人,只是几年前我们大太太用这个法子种出了青菜,就教村里的人一块儿种了,以前家里种的青菜,除了留下一些吃的,大多数还卖了出去。现在集市上卖的青菜都是附近的村民学了这个法子种出来的,虽然费力费时,但大冬天的还能赚一些钱。”

“他们都感激大太太,因此只要府里的人买菜,他们都按最便宜的算。只是老爷和大太太不愿占他们的便宜,说民生本就艰难……”

“行了,有青菜就好,只是平阳侯夫人什么没吃过?你再着人去打听打听钱塘有什么特色的吃食,平阳侯夫人好容易来一趟,怎么也要让她尝到一些不一样的吃食才好。”

陈嬷嬷和春霞心中无奈,却也只好应下,等出了院子,春霞见左右无人,就低声道:“嬷嬷,得想个法子劝劝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