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雪龙闯北极-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终于驶离冰区之后,船长说:“我们最后离开的这一片冰区直线距高只有50海里,
我们却航行了整整3天。 ”在这几天的航海日志上,“航向”和“航速”一栏上大
都写着“不定”。船长告诉我,他坐过的俄罗斯核动力破冰船动力是雪龙号的7倍,
可以在北冰洋中如入“无冰之境”,一直航行到北极点。末了船长叹息一句:咱们
的造船水平还是不行!

    到17日早上7点, 雪龙号己基本摆脱坚冰的围堵,向着预定目标第11号站位前
进。

    在冰海中的曲折并没有影响大家的情绪, 船时16日,北京时间是7月17日,正
好是鄂教授的60大寿。

    身体健康,永远健康!

    晚餐时, 考察队员们齐声高呼口号, 向来自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鄂栋臣教授
“祝寿”。算上这一次,鄂栋臣己是第四次出征极地,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地基上都
留下了他描绘的印迹和汗水。“我搞极地测绘已经整整15年了!”

    两天前,我就采访了鄂教授,下面是整理的当时的谈话。

    问:我国第一次北极科考和第一次南极科考您都参加了,有什么不同感受吗?

    答:1984年,我国第一次赴南极科考并建立长城站,我负责测绘工作。那次一
出东海,风浪就大得不得了,哪有现在这么平稳。当时我们坐的是“向阳红10号”,
船体很宽,但重心太高,那艘船是文革时用“多快好省”的方法造出来的,质量不
高。走在半道上,储存的油就漏了出来。整个一层走道全是油,大家赶紧端着脸盆
全出来了……

    问:您觉得15年的极地测绘在您60岁的人生和事业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

    答:我人生价值的80%以上,都在这其中体现了。我是江西人,从武汉测绘学
院念了5年后留校任教, 很快“文革”开始,学校被合并,因为是“红五类”而进
入解放军测绘学院任教。但真正搞业务是从南极考察才开始。国家因此也给了我太
多的荣誉: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模、全国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等。

    问:那么在您的研究成果中,最得意的是哪一项?

    答: 用“土” 办法制作拉斯曼丘陵地图。这个丘陵是中山站所在地,面积在
100平方公里以上, 从没有人绘制地图。人离开中山站,没有地图寸步难行,更别
说考察了。制作地图的正规方法是航空摄影,但我们经费不多,租不起这一系统。
我们仔细琢磨后,想出一个省钱的办法,用十几米长的红布,在大地上做出十字标
志,租来澳大利亚的直升机,把120相机装在吊绳洞口向正下方拍摄。南极夏季短,
租飞机只能见缝插针, 趁人家自己站不用的时候去租,两个夏天才完成100多张照
片。我把相片带回学校,测量了镜头的跨度值,用计算机计算照片的重叠度后,把
地貌准确地描述出来。 这幅1:10000的小像幅地图是中国自己在极地航拍的第一张
地图。

    问:在以往的南极考察中,什么东西给您留下的印象最深?

    答:建长城站的苦和建中山站的险。首次去内极考察的主要任务是建长城站,
我们带的是塑料帐篷,支在海滩上睡觉。一觉醒来时,帐篷被风吹破了,门也不见
了,满身满脸都是雪。我们太累了,每天要干近20个小时的体力活,包括从码头上
搬东西。好几次,我站着就睡着了。长城站建好了,我们也该回去了。站前广场上,
500多个人在上船前给国旗敬礼,每个人都流下了热泪。

    建中山站时,我们的船差点被冰山打烂。当时,我们坐的是“极地号”抗冰船,
没法破冰,被隔在离岸很远的地方。20多天过去了,大家都很着急。7月13日晚上,
趁着涨潮, 船从冰缝里挤过去了,靠到离岸500米的地力。我作为16名先遣队员之
一,先到了岸上。船上也组织敢死队,准备强行卸货。忽然!听见拖拉机一样的轰
响,一个十几平方公里大、几晨米厚的小冰山从大冰山上滑下来,向船冲了过去,
溅起的水花像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一样升上天空,卡车一样大小的冰块不断飞到岸
上。

    我们十几个人一起跪在岸边,对着被挤在冰缝中的船号陶大哭。我们以为船上
100多人全完了。

    事后知道,当时的船长魏文良察觉到了冰山冲下来的前兆,命令船起锚,主机
发动一一这救了大家的命, 船被冰山向前冲了200多米,挤在岸边的冰上。否则,
船必翻无疑。


    0717-1(BJ9718)看见北极熊,引发一串胡思乱想


    7月17日(北京时间18日),下午2点,广播里忽然传来船长的声音:“大家注
意, 船的左舷发现北极熊!”我早上6点刚睡觉,正迷迷糊糊似醒非醒,一下子就
从床上跳了起来。穿上衣服、抓起相机就冲了出来。大家已经涌到了船头,一个个
趴在船边伸着脑袋看。我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空隙,却怎么也看不到。两边的人指
给我看,还是不行,急得左边的彭鹏直跺脚:“我来帮你照!”

    厦门电视台的于海青急中生智,让一名船员帮他用摄像机先对着目标,他自己
才找着北极熊。过了差不多七八分钟,我终于看到了,北极熊太远了,它在船的正
前方约500米的地方来回溜达,毛色和夹杂黄灰色污物的雪如此相近。

    “还有一只!”大家惊叫起来。果然,在船的左前方还有一只。这一只近得多,
它正朝我们张望。远看过去,脑袋像熊猫,可屁股又大又圆,像头大象。

    船悄无声息地慢慢向前挪,试图靠得更近些。北极熊对这种“伎俩”似乎不屑
一顾,它迈着悠闲的步子,晃晃悠悠地向更远处走,走两步回一下头,始终和我们
的船保持相当的距离。

    我的相机长焦头是350MM的, 况且看不清楚,大部分人只能连声叹息,摄像机
可以拉得很近,从从容容地拍一段。回来后,迫不及待地再看一遍四川台拍的带子,
队长陈立奇给出两个断语:第一,这头熊有两岁;第二,它对我们的到来感到很好
奇,本来想绕船一圈,看个究竟,可浮冰缝隙太大,过不来。

    两只北极熊相距约有几百米,它们的关系无法确定。不过,北极熊要到4~5岁
才成年,开始谈婚论嫁。看起来个头有些差别的这两只熊如果是“夫妻”,肯定就
不只两岁。北极熊体态笨重,身手却非常敏捷,我们看到它们偶尔轻松地在浮冰间
跳动。现在是夏季,来到食物较为丰富的冰区边缘大概是觅食。

    由于过度捕杀,北极熊已变得非常稀少,北极地区的国家70年代签署了保护北
极熊的公约,严格控制买卖、贩运熊皮及其制品。但目前北冰洋北极熊总量己很少,
平均每700平方公里才有一头。 我们一次看见两头,实属不易,本来大家都做好了
看不见北极熊的准备。在今天的航海日志上,郑重地记载了这一“事件”:14点46
分,北纬70度29分、西经167度31分,发现两只北极熊。

    最初的激动冷静下来,我有了一番胡思乱想:

    如果有人到你家里,一看到你就大惊小怪地跳起来:“快来看呢!”你会不会
觉得这人有毛病?可在北冰洋上——北极熊的老家——看到两只北极熊,大家全都
跳起来,甚至兴奋地怪叫起来,你能觉得我们这一群人都有毛病?看见北极熊成为
我们这一次北极科考出发18天以来的第一个重大事件。

    看完熊回舱,新华社聂晓阳飞速写就一篇特写:“你好,北极熊!”一溜小跑
去报房发了稿。然后喘口气说:“我是全船第一个发布这一事件的人!”

    报务员小龚却说,解放日报的老李比你来得早。刚才广播里一通知大家出来看
北极熊没两分钟,老李就来打电话,直接用声音把这消息传给了晚报。再晚些反馈
的消息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播了发现北极熊的镜头。

    正要出版的船上小报《北极探索》暂停,白山杉风风火火地跑来找我要北极熊
的照片,要换到一版。几乎每一个记者的灵感都被充分调动起来,包括本人也用充
满激|情的语调把这件事作了细致的描述,并作为当日的主要新闻发了回去。

    之所以成为事件,是因为北极熊的老家没人了。

    手上一本资料中有两个数据: 第一个数字,北极熊的总量是20000头,听起来
好像还不少。 第二个数字,平均每700平方公里的冰面上才有头北极熊。而中国同
样面积的国土上生活着10万人口。

    看见熊时,一名女队员大声喊:“你好,北极熊!”大家还一厢情愿地推测,
这两只熊本来想靠近考察船看看,可是浮冰间缝隙太大,过不来。其实北极熊是游
泳和潜水的好手, 一口气游几十公里没问题。当时气温在0℃以上,也不存在天太
冷不敢下水的问题。 我们的考察船以0。4节的速度试图悄无声息地靠近时,北极熊
却扭头走掉了。

    我如果是北极熊,肯定会扔下句话:“好个屁!上次我遇见一个气味和你差不
多的家伙,身上居然披着我二大爷的皮!”老队员说,在南极,企鹅随处可见,甚
至会好奇地跑到你身边来。我也看见他们拍的照片中,大都是企鹅与人和睦共处的
场面。

    北极熊并不是见人就吃。据资料介绍,北极熊跟在人的身后或者趴在一边观看
科考队员工作的场面时有发生,只有感到生命受威胁时它才全向人类进攻。可惜我
们船上的队员有很多人多次去过北极,但也是远远地看一眼充其量不过多看过几次
而已,谁也没有过和熊相处的经历。

    企鹅与北极熊则待人类的态度截然不同,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人类对待它们的态
度完全不同。当然,从人类的角度来说,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它们的价值不同,谁要
你北极熊长着那么一身好皮毛呢?如果昨天那两头北极熊遇见的不是我们这只考察
船,而是猎人的船呢?那种距离完全在步枪的射程之内。那么,从数字角度讲,14
00平方公里之内的北极熊将就此绝迹。


    0717-2(BJ0718)临时调整计划,雪龙号离开楚科奇海


    17日(北京时间18日),下午4点23分,雪龙号到达北纬70度28分、西经167度
09分。由于冰层太厚,原定的第13个站位无法到达,考察队将此处定为新的第13号
站位。作业完毕,雪龙号驶到冰区边缘。

    这几天,雪龙号只能只缝插针。7月14日,雪龙号航行15小时,航程100海里,
平均航速6。7节。15日一天断断续续只走了90海上。昨天航行27海里用了16个小时,
折合每小时3。1公里,比骑自行车还慢。

    船时7月7日下午7点,北京时间18日下午3点,雪龙号已驶冰区,考察队全体负
责人会研究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船所处的位置是北纬70度34分、西经166度49分。
有可能的方案有两个:一是继续进行第14个站位的作业,这样新增14个站位的作业
就全部完成。然后雪龙号东去加拿大,在奥克托亚图克港提前与“全球华人北极行”
团队会合。还有一个方案就是南下出北极圈,先进行白令海以渔业资源调查为主的
作业。

    半个小时后,考察队召集全体会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