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雪龙闯北极-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继昨天长城艇挂彩后, 今天考察队器材又有损失。 队长陈立奇管8月21日叫
“黑色星期天”。
原来,大气组的邹捍和王维按计划进行每天中午的例行功课——施放探空气球,
就是把比空气轻的氦气充到一个巨大的橡胶气球中,使之能带着一个探空仪升到几
十公里高的空中,把温湿压风等各项数据传下来。这几天连续大风,昨天他们在大
舱盖上放球, 4个人都差点没抓住。今天他们转移到直升机后甲板上,并把机库的
门打开,充气过程变得顺利了,可第一个球一送出机库门,“砰”地爆了;第二个
球刚一“探头”,一阵风吹来,把球和探空仪的连线吹断了,球又飞了,第三个球
松手后,被后甲板船体形成的气流拖向船体侧下方跑,探空仪挂在护栏上,线断球
飞, 探空仪也落入海中。一共损大3瓶气、3个球、1个控空仪。邹捍计算说,一瓶
气800块, 一个球300块,一个探空仪8000块,一共是11300块,“我一年的工资没
了。 ”不过,邹捍说,他至今放成功13个,损失5个,在“国际惯例”允许的75%
的失败率以内。
大洋组用梅花采水器进行海水采样及温度、盐度和深度的测量。采水器上来时,
开绞车的不太熟练, 速度过快,钢缆拉断,采水器摔在地上,11个采水瓶摔破了3
个。每个价值8000元。加上白令海丢失的1个,共损失4个采水瓶。
今天美国公司清理“千年虫”,GPS系统正处于调整之中,直升机也不敢起飞,
只放小艇进行了冰工作业。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应该说这些不算什么损失。
我们来时,北冰洋的夏天刚刚开始;我们要走时,北冰洋的夏天也要结束了。
7月16日, 我们的船行进到北纬71度时,已是艰冰重重、步履艰难。北冰洋的夏天
刚刚开始, 冰化得还不够多,雪龙号只好调头回到白令海。8月初,雪龙号重返冰
区, 一路破冰斩浪。8月6日,考察队选定北纬73度21分、西经164度51分的一块大
冰盘,进行了24小时连续冰站作业。当时冰面十分平整,融池开始出现。大气科学
家通过大气观测也发现:这个地区大气对流层偏高,从而证实北极地区已经进入盛
夏, 海冰正处于消融高峰期。8月中旬,中国科学院大气所的邹捍、王维在北纬70
度测得对流层厚度为10公里;时隔半个多月,冰站上的对流层厚度竟然达到11。6公
里。
邹捍认为,这表明目前控制考察区域的气团要温暖一些,湿度也要大一些。从
7月中旬到现在, 考察地区的大气结构发生了一个比较大的季节变化。到加拿大回
来, 我们的船没费劲就开到了北纬75度,放眼望去,己是残冰败雪,融池遍布。8
月18日, 经过两天的寻找,考察队决定把冰站建在北纬74度58分、西经160度32分
的一块大型浮冰上。 这块冰位于冰洋冰层收缩平均最小线上的浮冰, 已显得十分
“衰老”。以致于俄罗斯导航员几次发出警告:这块冰很有可能在24小时内土崩瓦
解。
其实,这块冰已不再消融。促使它崩溃的原因只能有一个,海浪冲击和冰块撞
击。现在海冰已处于冻结期了,可以看到,冰面上的融池己结了大约2厘米厚的冰。
现在白天最高温度为零下1℃,夜里最低则达到零下6℃。零零落落的雪已飘了两天。
我们的飞机昨天向北飞了两个半纬度,表明更北面的冰并不是很密。今天船长
有意让雪龙船再向里闯一下,但俄罗斯导航员伏拉基米尔持反对意见,他说,夏天
已经要结束了,再往里进,万一海流携带着冰包抄了我们的后路,就很有可能出现
被困冰海的危险。
0822(BJ0823)冰上遭遇北极熊,人兽对峙5分钟
8月22日早上, 坐小艇去冰站,回来靠上大船时,又有一块浮冰漂过来。吸取
了长城艇受伤的教训,大副对小艇驾驶大声说:“吊上来之前小艇不准停机!”于
是,已经关机的小艇又发动起来,我们一个一个沿软梯爬上雪龙船。这段软梯有十
几米高,还有点打晃,一开始还真不敢爬。大副汪海浪在上面拉我一把,说:“坐
雪龙船首先得学会爬软梯。”
稍加休息,就该吃午饭了。想起去冰站一趟,好像没什么好写的,冰站上只留
两三个人,主要进行气象方面的幅射观测什么的,“工作照”也拍过了,项目还是
这些,以前也写过。李晓川吃饭时坐我对面,对我说:“我现在有点腻,真想把摄
像机扔海里去,看见它就烦,什么都不想干了!”班师回朝在即,很多人都有同样
的感受。
不过,晚饭时,大家的胃口一下子好起来了。菜咸得要死,孙波的历险记却很
精彩。 原来, 今天中午冰雪小组上冰作业时与北极熊遭遇了。双方距离只有不到
200米,而且是3只在一起!最主要的是,在船上看北极熊和在冰上看北极熊,心情
绝对不一样。前者像是进野生动物园参观,而后者则有生命危险。他们和北极熊对
峙了大约5分钟,北极熊调头走开。听了孙波绘声绘色的讲述,我们感觉还不过瘾。
听着轰隆降的飞机声,康建成他们也回来了,于是,记者们没给他们休息时间,集
中“审讯”了十几分钟。我尽量把这个过程叙述得生动些:
这个小组包括4名科学家和两名保障人员。 中午12点左右,直升机把他们放在
了雪龙船东北100多公里的一块大型浮冰上。6人各司其职,开始紧张工作。王新民
发电、夏立民架电台,康建成占冰,孟广林测水温,孙波调试测厚雷达,孙俊英到
远处采集雪样。前两天刚降了一场雪,这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便利。
“我的冰钻刚下去二三厘米,因此还得直着腰工作。无意中一抬头,看见不远
处立着3只北极熊, 康建成第一个反应是把孙俊英叫回来,回为她离北极熊最近,
只有不到200米。
“我听见康博士喊,抬头四下看一看,”孙俊英说,当时不是很紧张,“因为
我的印象里北极熊很温和。”
“小孙,快点过来”,康建成的声音急促得变了声调。他第二个动作是通知身
后冰丘另一面的夏立民,他们相距大约50米。
“我听见康建成岔了声的呼叫,抬眼一看,差一点尿就出来了。”夏立民身负
安全保卫重任,第一反应是找枪。
枪放在康建成和孙波身边的采样箱上。“夏立民跑了过来,身子猛地向前打了
个趔趄,但没有停步,连滚带爬就过来了,”孙波说,“我当时感觉北极熊威风极
了,它们一字排开,就像动画片中站在悬崖上的狮子王一样,居高临下,俯视着我
们。”
“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跑到枪这边的, ”夏立民说,“用屁滚尿流4个字
形容我一点都不过分。抓到枪,压上子弹,拉开枪栓,打开保险,一屁股坐在箱子
上,这才定下神来,盯着北极熊。”弹匣里,压满了30发子弹。
孟广林当时正用一个盛垃圾的黑色大塑料口袋套着脑袋,屁股朝天地趴在融池
边上。他测水温要用笔记本电脑,如果不挡着光,在雪的映射下,根本看不见显示
屏。
“如果我们当时不吱声跑开,北极熊来摸他的屁股,他都不知道。”孙俊英开
玩笑地说。
“有夏立民端着枪守着,我的心情也完全变了,”孙波说,“我感觉北极熊是
那样的温柔,美极了,我甚至可以看见它们悠闲的眼神。”
这是一大一中一小3只熊, 可能是一家。它们长着与庞大的身躯不相称的小脑
袋,全身都是白的,但与雪的颜色不同。北极熊可能是从水中钻出来的,也可能是
从冰丘后面冒出来的,飞机降落前,他们观察了一下冰面。这是块方圆几公里的大
浮冰,表面起伏很大,冰脊和融池高高低低,但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孙波博士说。
他们下了飞机,向四周观察了一下也没发现问题。
王新民也跑过来了,他是最镇定的一个:“大家别慌,咱们穿着红衣服,北极
熊不敢过来的。”他手里拎着台相机,生怕大家惊动了北极熊,照不成相了。
“可能北极熊对我们也感到好奇,它们甚至朝前走了两步。”盂广林说,“等
我们都举起相机,那只最大的转身走开了。两只稍小的也跟着走了。”从发现到离
开,前后不过5分钟。
夏立民一直攥着枪没敢撒手,熊开步走,他来了精神,举起枪说:“兄弟们,
给我来一张带熊的。”
他们的计划中,由直升机支持的远程作业共有6次,分别是雪龙船的东、东北、
西北、西各一次,正北两次。这次由于作业时间较长,直升机先回船了。这是他们
第二次在没有直升机等待情况下的作业。直升机的作用很大,等待期间不关机,它
巨大的轰鸣声足以吓走任伺野兽。 不过,他们携带了冲锋枪、子弹、3天的干粮、
帐篷、睡袋、发电机、电台,万一天气突变,直升机无法起飞,他们做好了在冰上
长时间停留的准备。
熊没影了, 康博士才发现自己手里紧紧握住3米长的不锈钢冰钻,钻头却掉进
冰洞里去了。夏立民用电台和大船取得了联系,直升机去把孙波和王新民接回来取
工具, 以便把钻头弄出来。剩下4个人还在冰上。“出来这么长时间,我们这是第
一次有时间在冰上玩一会,”康博士说。孟广林甚至跑过去查看北极熊的脚印,可
是找了半天,周围都看了,什么脚印也没发现。我曾跟着他们采过两次样,每次一
下飞机,他总是直扑雪而而去,直到飞行员催促,他才匆匆忙忙收拾工具和样品。
昨天刚听完伏拉基米尔讲遇到北极熊的故事,没想到今天就有我们的队员遇上
了, 而且还是3只。至此,我们共遇到过10只熊了。于是,记者们的激|情都被调动
起来, 不约而同发这条稿。一直到吃夜宵,这还是大家谈论的括题,3只熊之间是
什么关系?是夫妇带一子,还是一夫两妻,还是一母带两于?北极熊是怎么出现的?
它们看见人是怎么想的? 大家发挥想象,给出种种假设。有人设想说:3只北极熊
正在冰上玩得高兴,忽听见天空中一阵轰鸣,一个庞然大物裹着一阵风飞过来了,
3只熊赶紧躲到了水里。 不一会儿,怪物又带着一阵风飞走了,噪音也没有了。它
们伸头一看,噫,冰上多了几只红皮动物。他们是什么东西?以前好像没见过,不
知味道怎么样。 要不要尝尝?大熊一数,一二三四五六,一共是6个,而且大部分
个头不小,胜算不是很大,还是算了吧,带头走开了。
0823(BJ0824)到此一游,在冰站上面留个影
今天是8月23日, 冰站作业明天将结束,大家都在做撤离的准备。这种准备主
要是心理上的,当然行动上也有反映。
今天全队的重点是安排大家“参观”冰站。我们记者大部分都上去过两到三次,
有的还呆过十几二十多个小时。冰雪组、大气组、海洋组都有一些项目在冰上做,
但大部分队员和船员都还没下过船。
天气出奇地好,风很小,阳光普照,绝对是照相的好天气。凡是没坐过直升机
或没下过船的队员,今大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