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原本大学微言-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事实很有趣,我也常把东方和西方文化相互对比,以太阳绕地球一昼夜作比方,却发观东西两方人类历史文化的变化现象,同在五百年之间,必有王者兴,几乎完全有异曲同工之妙。例如我们的历史,到了春秋以后,名王迭起,但有道之士的哲人也应运而生。中国有个齐桓公,配上一个管仲。而在西方,也是名王配名师,凑巧的真有趣。欧洲有个亚历山大,配上一个亚里士多德。印度也有一个阿育王,配上一个优婆鞠多尊者。当然,在这个阶段,什么日本、美国,连个影子还没有呢!
但是,以中国历史的习惯来说,三代以后,所谓历史上的名王,最了不起的,也只能算做英雄,决不是圣人。所谓这些英雄的名王们,也都像我小时候的一位老辈的诗说,“江山代有英雄出,扰乱苍生数十年”,如此而已。他们与《大学》的“明德”外用(王)之学,所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岂只似是而非,可说都是背道而驰的。
齐桓公是什么样的人物?
例如我们特别提出在春秋时期,所谓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便是秦、汉以后两千年来,大多数创业帝王的样板。但不管是哪种版本,也都会影响他们所建立的王朝文化历史几百年,直到如今。无论你从唯物史观、唯心史观或其他角度来看,始终错综复杂,讲得不会透彻清楚,岂不玄哉!
现在先让我们来看史称齐桓公的小白这位老兄吧!他天生是一个诸侯王的少子,照现在人用西方文化的习惯称呼,在他少年的时期,当然是一个白马王子。他本来就习惯于豪华奢侈的生活,尤其是他的禀赋个性,凡与“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及六欲有关的“吃、喝、玩、乐”、“嫖、赌、招、摇”,可以说无所不为、无所不会。即使他自己不会,旁边左右跟随他的人,为了讨好他,也势必引诱他学会。何况他自己又聪明,又敢作敢为,当然会养成他天不怕、地不怕的个性,根本谈不上什么“知止而后有定”,乃至“意诚、心正、身修”一类的戒条式的学养了。因此,他就变成一个贪玩、贪吃、酗酒、好色、乱仑等恶性重大的世家公子。
但他在心理意识上,会不会有烦恼、有忧患、有悲哀呢?那当然是有的。尤其在王室家族的家庭矛盾、权位争夺的利害斗争上,随时都有烦恼迫人而来。但好在他是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平常大多都活在醉梦之间,正如庄子所说:“酒醉则神全。”贪杯耽酒,有时如有道之士的修养一样,容易忘身忘物。
小白齐桓公,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人物,他之所以会成为历史上的名王,第一,他具有天生王子的身份,在当时社会政治的大环境中,有了机会,自然是有资格登位称王的。管仲、鲍叔牙纵有帝王之才,在当时的社会政治上,是决不可能自立为王的。第二,他在个人的私生活上,虽然坏习惯的恶性很大,但对于处理大事的关节眼上,他能够识人、用人、信任人。而且还有一个关键性的特长,遇事反应灵敏,决断果敢。这两点,正是管仲所希望找到的一个好老板。第三,他天生有四十年成为名王的好运,碰上鲍叔牙和管仲。
管仲怎么报答鲍叔牙?
如果因人论事,可以说,使齐桓公在春秋时期成功霸业的是鲍叔牙。使管仲能辅助齐桓公而大展才能,成为千古名臣的,也是鲍叔牙。管仲能还报鲍叔牙的,就是临死以前,坚持吩咐齐桓公不可以叫鲍叔牙继任他的相位。因为管仲知道他死了,齐桓公也就完了,如果叫鲍叔牙继承相位,一定死于非命,那他就对不起一生的真正知己了。
大家读历史,都知道千古以来,最好朋友的知己交情,都称赞“管鲍之交”,有通财之义。其实,还都是向钱看的话,根本不懂“管鲍之交”的要点。我们且看鲍叔牙开始推辞相位,力荐管仲的话说:
臣之所不若(管)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加勇焉,弗若也。
齐桓公听了,就放弃仇视管仲的心结。甚至,听到鲁国把他绑起送回来,就亲自出郊来迎接他。但管仲临死前对齐桓公怎样说呢!
鲍叔,君子也。千乘之国,不以其道予之,不受也。虽然,不可以为政,其为人也,好善而恶恶已甚,见一恶,终身不忘。
这就是“管鲍之交”的知己明言,他不希望自己死后,把鲍叔牙一条命送到小人手里的用心了。
今天还须向管仲借镜
在中国的历史上,到了春秋初期,以齐桓公作标题,管仲作内容来讲,管仲的政治哲学,和他的政治体制的实施,可以说就是后来两千年来历史上,帝王政权的大样板,直到现在,同样还有他的权威价值。
第一,是他开始用“姜太公吕望”治齐的方针,发展工商业经济、整顿财政、改变税制,先求利民富国。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就是千古不朽的名训。
第二,由他手里,渐渐改变了公有的井田制度,让人民有合理的私有财产,做到了民富则国强的目的。
第三,创立全民皆兵、全兵皆农的体制,以治军的制度,编制民间社会。也可说是为后世有乡镇、邻里、保甲,地方自治的创始者。
第四,民富国强,社会形态转变后,必然会产生奢侈逸乐的现象。同时,为了招徕国际商贾的需要,大胆开创了公娼制度,以免社会产生负面阴影,破坏善良风俗。
第五,不但如此,他对于传统文化的“形而上”道的哲学,犹如曾子著《大学》所说的“明明德”及“正心、诚意”之学,乃至“外用”于实际政治理论之间,都有很高明的深度。如果以我的观点来看,后世的儒家理学家们,未必能望其项背。无奈后人都把他身后的著作《管子》,只视为政治学的学术,未免太可惜了!
从他辅佐齐桓公尊王(拥护周室的中央王朝),称霸四十年后,他死了,这个只管亨现成福的齐桓公,第二年也就完了。
齐桓公死后,五千儿子,照样翻版,各自结党争立,彼此攻杀。他的尸体停在宫中床上六十七天,烂了生虫,也没有人来顾问。这样便是身不能修,家不能齐,自己又非治国之才的结果样板。所以《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并非只是戒条式的虚文啊!
不但是齐桓公,我一生亲自看到好几个白手成家发财成巨富的大老板们,死后的状况,儿女们停尸不葬,闹着打官司、争财产,还背地骂爸骂娘的多着呢!因为我看得太多了,更相信孔、孟之教开的药方,是真对症的。可惜我国我民不肯吃药,所以长在病中,只有莫奈他何之叹了!
其实,几个有名的圣哲之教,都是针对医治人性恶习的药方。因为我们的民族性,存在有不仁、不义、不忠、不孝、无信、无耻的老毛病,所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开了“仁、义、忠、孝、礼、智、信”等药方。老子开的,是“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三味偏方,也可治百病的。印度人历来存在阶级仇视,所以释迦牟尼开了“平等、慈悲”两味大药。两千多年前的西方风气,太过自私狭隘,又加粗暴,所以耶稣开了“博爱”一味单方。不过,现代人看不起老古方,拼命要向唯钱主义,去买新发明的西药吃,实在不知道那些化学剂品的药,今天说对,明天又说不对,恐怕不一定靠得住吧!小心为妙啊!人性,有善恶兼具的根底,去恶为善是健康的人生。蔽善从恶便是病态的人生。可惜人们喜欢以病为乐,因此造成|人类史,是一部病理学医案史。所以中西的圣哲们,也只好永远担任医疗的护理工作了。
假如我们把周室王朝(包括春秋、战国)划归中国上古史的末期,那么,中古时期的历史,很明显的,当然以“赢政”王朝“秦始皇帝”作为划时代的开始。这个时期,在中国,正是声名煊赫的“秦政”时代。在西方的欧洲,也正是威名鼎盛的“罗马帝国”时代。
秦始皇的崛起,消灭战国末期的六国,开始建立皇权统一的中国,的确是历史上的大事。但时势造成一个有变态心理的秦始皇,完全是由于阳翟(开封禹县)商人吕不韦的商业谋略所制造成功的结果。例如现代美国式的民选总统,幕后台前,都是大资本商人所制造成功的国体。幕后出钱推出民选总统,台前的政府体制,也完全学习工商管理。伟哉商人,岂可轻视。当然,只有姜太公与管仲,早有先见之明,决不轻视,而且还特别重视呢!其次,便是范蠡和子贡,他两人才是真正下海入流的儒商呢!无人可以比拟。但千万不要忘了,如果全民皆商,恐怕是“国将不国”矣!
一统中国的历史背景
假如我们从哲学的观点来看历史和人事,谁也想不到当时一个无关大要的人物,一件漫不在乎的小事,经过时间的推移,便会形成影响后来一国或天下的历史大事。每个朝代,每个政府,不管如何防范,怎样禁令,都是镇压不住的,这就是历史哲学所谓“虽曰人事,岂非天命哉”的道理了!
东周后期的秦国,在当时,只不过在中国西北高原上,一个文化比较落后的新兴国家。但在春秋、战国时期,五霸争雄,七国互相侵略的战乱中,历史经验给予秦国的教育,便渐渐地乘机壮大起来。秦孝公信任客卿商鞅(卫国人),实行以法治国的法治体制,废弃井田制度,迁都咸阳,变更由周室王朝几百年的政体,实在是一件历史上的革命大事。但只经过二十一年,秦孝公便死了。因为秦国上上下下,不习惯法治的管理,而且废掉习惯已久的井田制度,正如历史所载:“民曰不便”。因此,所有埋怨愤怒的大众情绪,就都集中到商鞅一身了。所以秦惠王即位,便杀了商鞅,但法治的政制仍然未变。
十年之后,整个战国七雄就在苏秦、张仪两个同学手中,彼此更换谋略,用合纵、连横的策略,以国际间相互利害关系,互结防御协定,使战国的局面,暂时安定了二三十年.这便是历史上书生谋国一大奇迹。再后来便是秦昭襄王崛起,自称“西帝”,遣使立齐国的国君为“东帝”,早已目无中央周室的王朝了!不过三十年之间,周代最后王朝,就被秦国所灭。
这个历史过程,由秦孝公到秦昭襄王灭周的时期,先后也不过一百一十年左右,即公元前三百五十九年到二百五十年之间,可以说是真正新兴的秦国鼎盛时期。从此以后,不出两年,便如近代史上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诗中所说,“贾人居货移秦鼎,亭长还乡唱大风”的时代来临了!与其说秦始皇三十多年前后,是暴君“嬴政”的时代,毋宁说那是“吕不书商号”赢利最成功的时代。
吕不韦的“奇货”投资计划
有关秦始皇嬴政的身世,与吕不韦奇货可居的商业投资计划,这都是史有明文,不必讳言的实事。这件历史的故事,就发生在秦国灭掉周朝的前一年,也就是秦国杀名将白起的当年。
这个时期,秦昭襄王为了谋(战)略上的需要,把太子嬴柱的宠妃夏姬所生的儿子,名叫异人(后来改名叫楚)的,交与赵国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