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送礼的艺术-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奶奶疼她,舍不得就到人家做媳妇呀!”等等。
  其实呢,一是多要财礼,二是故意抬高姑娘身份。就为这,在通话上,将要跑断媒人的腿,说破媒人的嘴。不管怎样,鹅、藕通话礼仍要照送。

  河南省太康一带民间的旧式婚姻,是比较复杂而繁琐的。

  男孩小时,就订婚的很多。谁家生下了孩儿。即有媒人来“说亲”,说到两家合意,订了婚而后己。
  订婚的手续是:必须先询问明白男女两个孩儿的生年、属相,再请名算命先生合合属相,俗称“合八字”。倘若犯了大相,这段婚姻就前功尽弃,一笔勾销了。所谓犯大相,就是“只为白马怕青牛,羊鼠相交一段休,蛇虎配婚如刀割,兔儿见龙泪交流,金鸡玉犬难则避,猪共猿猴不到头。”如若这大相不犯,然后才能达到订婚的目的。

  订婚由两家择定吉日,各将自己孩儿的生日、时辰、年岁、三代写在一张红帖上,装在红封套里,并预备些订婚的礼物,由媒人去投送。

  礼物之中,在男家最要紧的是:镯子、戒指、手饰;其次便是各色的头绳、衣料等东西;如愿女孩子识字,也有送几本书的。

  至于女家的礼物,最要紧的便是:笔、墨、纸、砚各样文具;其次是手巾、扇子、钱袋、裤带等物件。

  物件的多少,因贫富不同也未有一定,不过是越多越光荣。若是贫寒人家,重要的有一两件也可以。

  男女到了结婚的时期——十五、十六岁或十六、八岁,男家即于正月十六日,先派人或父兄亲自到女家去“看好”。去时仅携带点心一样。回来再按着男女两人的八字定结婚日期。男家于二月初二再去告诉女家,谓之“送好”。然后,男女两家就开始预备结婚的事宜。

  男家:盖房、做床、套被褥、定轿、定鼓手、定菜、请客,忙得不亦乐乎。女家当然也闲不着:打嫁妆,做衣服,甚至于全家人都为她一人奔忙,忙到婚期忙不完也得赶完,这是规矩。

  中华民族敬老、养老之德,为高龄者作寿更是一种极高敬意的表示。

  一般60 岁以上的才称为“寿”,但寿也不是年年祝贺,只在逢“十”整数时才隆重庆贺,所以称为“作寿”的生日贺仪,是难逢的喜事。

  江苏武进民间“作寿”习俗:“遇寿辰,亲戚世交,门生故旧,送礼物(面酒、糕团、屏联、包裹),齐赴寿堂行礼。”

  这些面食、屏联是民间最普通的寿礼,它们虽然简朴平常,但人们同样真诚地在其中倾注自己的尊老敬老之情。民间最常用的手法,便是以自己所擅长的一些装饰手法来点缀它们,以使其更显得郑重其事和富于人情味。

  给老人们祝寿的礼品包括寿联、寿幛、寿面、寿糕、寿馍,最常用的装饰手法便是缀以多彩的民间剪纸,在这些剪纸图案中,以各种谐音和象征的手法寄寓祝福之情。

  比如:以松树、仙鹤象征长寿的《松鹤延年》;
  结合神话传说以祝寿的《八仙祝寿》、《麻姑献寿》;
  以蝙蝠、桃子、双钱结合起来的《福寿双全》等等。
  在我国北方的民间面食花样中,有一部分便是用作祝寿的,如寿桃、寿糕等,还有一些是做成肖形形状的花馍,来寄寓祝寿之意,如“佛手馍馍”以寓“多福多寿”等。

  另外,在北京和南方一些地区有用木模磕制的祝寿点心,也是人们常用来作寿礼的礼品。如北京的“桃”形木模点心,广东、福建、台湾等地的“红龟粿”、“福、禄、寿”三星木模点心等。

  在台湾民俗中,尤其是嫁出去的女儿为父母作大寿时要送红龟粿、寿面、寿鞋、戒指、衣服、猪脚等。能作供品的,便用来供神,其意在祈愿父母益寿延年。做寿时的红龟粿数目一定要比寿翁的实际年龄多十二,取“添寿”之意。红龟之“红”象征吉利多福,龟则象征长寿,用比实际年龄多出十二的数目庆寿,是取寿上添寿、福上加福之意。

  祝寿一般是为高龄者生日的贺仪,在60 岁以下的生日,按民俗习惯是不能称为“寿”的。自然,普通的生日贺礼就没有寿礼那么多讲究了,除了一般的鸡蛋与挂面之外,可随意送些东西表示心意。

  生老病死是人人必须经过的历程,不管是官居显位还是贱为贫民,谁也逃避不了人生最后的归宿。人死不能复生,不管生者多么痛心疾首。生者能够做的也就剩下好好的凭吊死者和慰问亲属了。

  送给死者的吊唁物,主要为挽樟、挽联、香烛、花圈、宝帛、香纸等。
  其中以挽联、挽幛为最多,民间习俗,凡吊唁者赠之挽幛,均须高悬厅堂,层层叠叠,以为壮观。

  贵州省某地办丧事时,习惯于在开祭之日,亲友们送雄鸡、刀头、酒礼、豆腐、粉丝、木耳、鸡蛋、香、蜡、纸、炮竹等物;女儿家和死者的丈母娘家要送一头刚杀死刮好的猪,有的更加一只活羊,要奏锁呐鼓乐、耍狮子、加上布祭帐、雄鸡、刀头、酒礼等与其它亲友相同的礼品;除此之外,丈母家再送一堂“灵房”。灵房用竹蔑片扎架,用白纸裱褙以做成,彩绘以各种花卉纹样,宛若宫殿。

  一般而言,人们真诚、敦厚、善良的礼物总是令人感动的,尤其是生活在清贫之中的平民们,以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满怀情意地筹办、制作、装点着那些很有艺术气息的礼品,以简朴、文明而别具情趣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诚祝福时,往往使这些生活习俗升华,形成一种完善的文化传统,这的确是一种艺术。

  ●远亲不如近邻

  生活中和我们朝夕相处的,除了家庭成员外,还有就是邻居们了,邻里关系常常决定着一个人的心境。
  古人早就对此有深刻清醒的认识:“远亲不如近邻”。
  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互帮互助,主要靠的还是相互的“礼尚往来”。
  除了岁时节庆的邻里之间相互拜访之外,邻里之间的“礼尚往来”主要表现在街邻之间迁徙搬移之际或各家有喜丧大事之际的酬请燕仪之中。

  这种邻里间相互礼间的传统,延续到现代,逢有乔迁、婚娶、产育、四时节庆,邻里之间也以礼相赠,即使杯水寸帛,也是一种相互尊重的表示。

  广东雷州地方的明代民俗,遇有“吉凶大事,则宰杀猪羊及牛。妇女以各色米面,造诸样果品,极为精巧,馈送亲朋,谓之送灯人事往来,以传递槟榔为礼”。

  广州清代民俗,乡邻之间以“茶素”相问为礼,“寻常妇女相馈问,则以油粣膏环以面,薄胞以粉,皆所谓茶素也。”

  河南民俗,邻里之间“送礼之物,猪肉为最高贵、最普通之品。无论婚丧寿节以及人情酬谢,虽轻重有别,肉则不能缺也。”

  江苏民俗,中秋时节邻里之间以“菱、藕、蹲鸱、糖饼相馈送”;三伏天的习俗更有趣,“但从夏至日起,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未伏,谓之三伏天。好施者于门首普送药饵,广结茶缘”。

  浙江民俗,立夏之日以七家茶相赠:“立夏之日,人家各烹新茶,配以诸色细果,馈送亲戚比邻,谓之七家茶,富家以侈丽相竞,果皆雕刻,饰以金箔,若茉莉、林檎、蔷薇、桂蕊、丁檀、苏香,盛以哥汝瓷瓯,鲜艳夺目。”这种雕刻的花果直至现在仍在民间流传,称为“花果”,是以甘薯、萝卜或其它果类切成薄片,雕刻而成的糖渍食品,形态饱满、色彩各异,有的微红,有的淡绿,十分悦目。

  广东民俗,邻里之间有送“煎堆”的,“以面作团,炸油镬中,空其内,大者如瓜。粤中年节及婚嫁,以为馈遗”。

  从古到今,在邻里之间互通有无的礼品往来中最有权威的礼物恐怕就是鸡蛋了。鸡蛋作为礼品确实是相当普遍的。

  从南到北的许多省,从冬到夏的许多节俗,从年幼至成年的种种庆贺,都有一枚枚或染以红色,或绘以五彩,或饰有一小块菱形红纸的鸡蛋为人们助兴,人们对鸡蛋的兴趣,既来自于它方便、价廉、卫生和有营养价值等实际的优越性,也来自其悠久的民间传统。

  假若恰逢左邻右舍婚育喜事,把鸡蛋整整齐齐地堆放一只细篾竹篮中,盖上一方洁白的毛巾,堂而皇之地送到邻里友好门前时,鸡蛋所象征的是人与人之间最现实也是最朴素的感情。

  潮州习俗,邻居生子,必以红蛋相赠,生子人家则回赠以甜水小粉圆;倘若鸡蛋未赠,忽有生子汤圆送至,则是一种委婉的通告方式,应迅速以红蛋赠之,方为不失礼。

  不过,更多的地方,是生子人家以红水染蛋赠以邻居友好,含报喜之意。

  江苏苏北地方民俗。生子人家以红蛋赠与亲朋邻里,一般为单数,最高为九枚,其次为五枚或一枚,因五枚相赠已含重礼之义,受蛋者必须回礼,所以一般只送一枚为宜;有的地方不但产妇坐月子吃鸡蛋滋补,赶去探望的街邻也必须陪食鸡蛋三枚,虽说也是一片善意,但大概也因此而吓退了不少心肠虽热但肠胃不佳的邻人。

  当新生儿长至一岁至五岁时,潮州地方又有“办鸡蛋”的习俗。

  外婆家的小儿衣物数十件、击罐一个盛满鸡蛋约几十枚,送至外孙(女)家;生子家得蛋到,便尽数受之,回赠甜糯米饭一罐,外婆家持回则挨户送给左邻右舍,满街皆大欢喜;有时外婆赠蛋同时还赠以乌豆浓糖制成的“乌豆酒”,这样生子家的邻居们便也可尝到醇香的乌豆酒了。

  有的地方又于小儿生十二日时行“剃头礼”,待婴儿柔发剃下后,便用一枚鸡蛋在婴儿脑门转几转,然后由母亲代为吃下,同时另煮鸡蛋若干,切成一片片以托盘托之,挨户送给邻里。

  有的地方则是在“洗三”时,以熟鸡蛋在婴儿额上摩滚几番,然后分与邻居小儿,称作“赞王春”。

  鸡蛋的功能并不止于庆贺新生,在其它场合也是相当活跃的。

  翁源地方旧俗,邻里有丧事,须在葬后二、三天内送鸡蛋十枚以内,但丧家至多只受二枚;在邻家作客,恰逢生育,则须立煮鸡蛋两枚相赠,大概有“压惊”之意。

  潮州习俗,邻里之间初次相见,也必以鸡蛋两至四枚入甜水煮之招待,若新女婿上门则增至八枚;探病时也携鸡蛋,数为十一,受者则全收不拒,因为“十一”之数为“仅此一次”之意。

  鸡蛋的“伟大”,其实正寓于这些凡人锁事之中。鸡蛋本身价值,原无足轻重,但在以它作礼物的应酬往事之间,既恰到好处又不致铺排,是在细锁之间体现出一种真诚的关注之情,这也是相邻之道。

  ●礼中有理

  我国传统送礼习俗中,送礼者往往把礼品十分看重,认为是自身某种品德与能力的显示,普通民众也许并不谙于“君子慎其所以与人者”的古训,但却熟知“观其器而知其巧”的原理,所以,“勤”与“巧”便是礼品中寓含的两个主题。

  农家人以勤为旨,在民间礼俗中,每逢不同岁时,来自乡村的应时礼品便是一种“勤”的显示。农家常以“送鲜”而向久居城市的人们夸耀。“鲜”者,不失时也,“送鲜”正是一种勤劳品质的标志。久而久之,春秋四季以各种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