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送礼的艺术-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袍,也有送被褥、毛毡、箱子等生活用品的。
肃北蒙古族的生子礼俗。
孩子出生,被看作是人生的第一件大喜事,也被看作是家庭和部族的大喜事,因此在孩子出生后的三天以后,必须举行“洗娃娃”的庆贺仪式。洗娃娃这天一定要宴请客人。客人来时,都带着给婴儿的衣服、衣料、食品等礼物。礼物要在祝同时送。
祝词时,母亲抱起婴儿面部朝上,送礼者手捧礼物颂赞词。祝词一毕,就在婴儿额上抹少许酥油,表示崇高的祝愿,然后将礼物轻轻地搭在婴儿胸前。若有年长者或大喇嘛来赴洗仪,则以抹酥油代替礼物。
剪胎发。
给三岁左右的幼儿剪胎发,被看作是人生中仅次于婚礼的一件喜事。其仪式多在秋季牲畜肥壮、牧事梢闲的季节举行。
亲人和来宾都要带上礼品来祝贺。除来客送的礼物外,父亲和母亲的近亲也要当众宣布所送的大畜和小畜,日后,这些牲畜及繁殖的仔畜,都归幼孩个人所有。是男孩就有权支配,是女孩出嫁时带走。
祝大寿。
照传统礼俗,老人年龄到73、85、 97 岁时,儿孙儿就要给举行祝寿仪式,其中最讲究的是祝男女双寿辰。
寿礼多为哈达、礼酒、衣料等。
献寿礼时,一般由寿老亲自接,倘若寿老年事过高,可坐着不动,寿礼献在面前桌上也行。
第三章礼外有别表里如一——礼品包装艺术
●好礼巧打扮礼薄也重看
●给妙礼着装
● 售前包装和售后包装
● 五颜六色话包装
●礼品有“伴侣”
您在接受国外朋友赠送的礼品,或许会发现,他们的礼品包装都很考究,看后使人赏心悦目,而国内人们送礼时,只注重礼品的实质,很少留心礼物的包装问题。消费观念的差异,使人们觉得短时间内付出如此代价,只是徒有虚名,没有必要。
赠这方式是礼品的第一信号,也是对受礼者发出的第一个信号。我们的情感反映在我们包装及赠送礼物的方式上,表达了送礼人如何着待受礼者,反映了送礼人的趣味和心境,并就礼物的内涵作出暗示。
精致的包装不但可以使礼品“增值”,还会增加它的吸引力,使它变得与众不同。
礼品的包装也是对礼品本身的一种美化。发达国家在生产商品中,注意到产品的装潢将直接影响到销售状况,因此千方百计地在包装选材、颜色、图案等方面,力求给顾客以深刻的第一印象。
●好礼巧打扮礼薄也重看
国内商品往往是货真价实,但往往受消费者“实惠”观念的影响,产品的包装装潢也就被“忽略不计”了。因此,赠送礼物时加以精美的包装,无疑是对礼品的一次“深加工”,达到“礼”外一致。
要作到表“礼”如一,就应在挑选礼品时选择“明丽”的产品,一般具有以下特性:
货架印象,产品的外观设计精巧、别致,在众多商品中别具一格,有强烈吸引力,使顾客径直选择它。
可读性。包装上的文字清晰,易读,对产品的原料,性能,功效有全面介绍,使顾客可以正确使用。
外观。美观大方,富有艺术特色,色彩要协调。如早餐食品的包装,印有盛开的鲜花,或一轮朝霞,使人心情愉悦。
商标印象。不但是厂家创名牌的机会,也可使顾客对此种产品过目不忘,人们都有偏爱名牌产品的心理。
其实中国古代就意识到了商品的包装与装潢的重要性。“买椟还珠”这一典故是说,一个楚国商人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吸引买主,他做了一个精致的盒子,把珍珠放在其中,一郑国人被吸引住并买下它,但留下了盒子,退还了珍珠。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到商品包装的夸张效果。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欣赏品味的提高,人们对商品的包装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高薪阶层,购买、送赠礼品时,不但注意商品的质量、牌子,还注重它们的包装与装潢,以表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这样才会迎合人的求新、求异的心理。
礼品的包装与装潢是礼品不可缺少的外部形式,可以起到美化礼品的作用,俗话说“佛靠金装”,好礼品还要有好包装。以往,人们是将包装与礼品分割开来看待。实际上,一个容貌较好的人,穿着褴褛,总会令人感到遗憾。礼品的包装也同理,包装是外在形式,礼品是内容,只有二者统一起来,才会产生和谐美。就这点而言,包装与礼品是一体的,而不是附属物。
精美的包装还可以增加礼品的价值。有精美包装与没有精美包装的礼品,价格是不会相同的,这就说,包装的价格也融入了整个礼品的价值之中。因为包装是一种物化了的社会劳动,而且这种劳动更为精细、复杂,必然会增大礼品价值。礼品的价格提高,也意味着您赠送给亲友的礼品的价值提高。
礼品的包装装潢也是对其本身的保护,可以方便携带。您选择的礼品也许是易破碎物品如玻璃器皿、陶瓷等,适当的包装可以避免礼品磕碰、磨损;又如,茶叶是吸附异味能力很强的饮品,如只以纸袋等包装,一段时间后会因受潮等原因变质,丧失原有的香气,所以选用复合喷铝袋包装,抽氧冲氮,使茶叶的维生素可保持一年以上。
如果在此基础上,外面再附以竹、藤制品,纸盒、铁盒类加以包装,加印名人字画,则更显古色古香,引人喜爱。
礼品的包装并不单指在商店中,选购礼品之后,以包装纸加以包装一类。不同地域、民族的产品应该有不同的规格、特色。最主要的是包装设计精巧,色彩富于变化和感染力,能够引入注目。
包装所体现的美感本身就是一种价值。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这种美感的追求也日趋强烈。
包装美是受礼者对礼品第一直观印象,无论是否在包装中给予暗示,都会引发受礼者的好奇心、占有欲,他对礼品愈感兴趣,也就愈接近您送礼的目的。那些直接了当,一目了然的礼品,是没有这种效果的。妙礼巧打扮。
在我国古代,人们馈赠礼物,为更显郑重、气派,往往要将礼品加以包装,由于受当时物质、技术条件所限,外观不如今天的华美,但在多少代人的推陈出新下,也形成各方特色,有的还延续至今,散发着浓郁的历史与民族气息。
大多数所赠礼品,都是从日用品,装饰品中选出,加以包装或附以标志性的修饰便成为馈赠札品,根据礼品的种类和性质,分为礼篮、礼盒、礼盘等方式,久而久之,这些还发展成为一种民间工艺。
关于礼篮、礼盒、礼盘,在《东京梦华录》、《梦梁录》中都多有提及,通过这两本宋代书籍,可见此类包装在当时的盛行。
《武林旧事》中有:“至于馈岁盘合,酒檐羊腔,充斥道路。”南京名人文天祥曾有《馈朱约山岁礼》:“岁无多子,惊爆竹之倏来;盘有五辛,喜屠苏之永至。”这里的“五辛盘”就是馈赠友人时用的。
礼盘的习俗现在一些地方还可见到,如广西京族婚札中用的礼盘,里面盛满槟榔、红枣之类,联姻时用它敬献。礼盘制作考究,色彩欢快,所印制的图案充满了喜庆色彩。在婚礼中馈赠礼物,无疑是锦上添花。礼篮是用细藤、竹蔑等编成,既可以在制作中,在篮壁上编出各种花纹,也可编成后,视不同用途,绘出不同色彩的图案。
礼篮在现今的景颇族走友访友,婚礼喜庆时还多有使用,景颇语叫“俪”。礼篮中的礼品通常是一竹筒白水酒,一筒煮米酒,两包糯米饭团,两包熟鸡蛋,每个包用竹篾捆扎两道,篾头相互回转扭紧。礼物数量送双不送单。
篮中的礼物也各有寓意,酒是代表人类两性,米酒为男性,水酒为女性,而本意是供远道而来的客人饮用,解除饥渴,驱除疲劳的。饭团象征亲密之间,紧密团结。鸡蛋表示纯净无暇。
礼盒多见于老北京地区,也叫“抬”。实际上就是一没盖的盒子,两边有木柄,以备抬用。礼盒用在婚庆或年节时的馈赠。有食盒,礼盒等。
食盒长三尺,宽约一尺半,每层厚六寸,均为红漆描金边。每一抬有食盒四层,每层放礼品两样,如龙凤饼、猪腿、羊腿、各式干鲜果品等:如果是在婚礼中,还要配以酒笼、鹅笼,都是六角形圆筒,上有圆锥形筒盖,全部用红漆油过,和礼盒并列,由人抬到女方家。
女方回礼也用“抬”,外观与抬略有不同,类似小长方桌,四面用红围子挡上,四周有荷花阑干,红漆雕花,上面摆置文房用品,钟、镜等家什。
古代成功的包装就曾推出过“名优产品”,最著名的莫过浙江花雕“女儿酒”,《中华全国风俗志》,曾载“绍县之女儿酒”:“女儿酒者绍兴乡人于女子初生之年便酿造,待出嫁时始开用之”。女儿酒的最大特色,在于它的酒坛彩绘。
女儿酒是女儿出嫁时的随赠礼品,在最初封坛酿造时,要请乡里画师在酒坛上绘画各种吉祥图案。女儿酒经多年酿造,口甘淳浑厚而这种彩绘酒坛也是远近闻名,因而得名“花坛大酒”或“花雕”。这可谓是礼品与包装的完美结合。
这种独特的容器装饰和包装形式,也使后来许多并非“女儿酒”的花雕应运而生。
随着民间木版拓印技术的发展,礼品包装装潢水平也为之一新。自我国唐代应用木板印制经卷,佛像起,至宋代印刷术的改革,北宋的汴梁和南宋的临安,以及福建、四川、山西等地,出现许多印刷中心,印刷品的普遍,使礼品包装形式日趋简便,丰富多彩。
印刷术向日用生活品普及后,除印刷图书画册外,在应用于礼品包装中尤为见长,江苏南通一带,旧时有传统礼品“重糖云片糕”,包装纸采用粉红色油光纸,用木版拓印粗重,古朴的扁体老宋体,配上“文武线”黑框,显得醒目大方,别具韵味。
江浙一带则用木版拓印各色重阳旗,淡蓝豆青,粉红的三角小旗上印有各种吉祥、喜庆的图案,插在重阳节人们馈赠的年糕上,既是一种装饰,也是一种标志。
在以往的婚礼中,随礼品交换的庚贴,礼帖上也都无不印制一些“五子登科”、“龙凤呈祥”的图样,起到装点、烘托的作用。
在节日送礼中,礼品外大都附以红绸、布,礼帖上写着恭贺、祝福的语句。
利用形形色色的民间工艺手法,自然生成的材料作为民间馈赠包装的传统也十分丰富,如两广地区人们喜欢送一种“竹壳茶”的礼品,就是采用竹筒作为包装材料,按竹子的天然纹理撕成条状,并不撕断,把竹条左右相叠,兜底而上,里面装入茶叶后,分段捆扎,呈一串葫芦状,底部再帖上大红方笺,印有茶名或赠送人姓名。
新鲜的竹筒本身就有一股清香,茶叶放在里面既可保存,又可混入竹香,整个包装造型奇异,清新别致。
在云南、贵州有穿串包装鸡蛋的方法,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穿用较柔软的稻草,把稻草平铺开后,鸡蛋成串形地摆在稻草上,裹好后,用一稻草绳一一捆绑,鸡蛋不相碰撞。提起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