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004年第1期-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忌恨。赵政没有力量对欺负他的人实行报复,但是他时时刻刻在想象中虐杀对方,变着各种法儿将对方置于万劫不复的死地,于是他渐渐变得残酷无情。可怜的孩子小小年纪饱尝了人间辛酸,生理的残缺渐渐转化为心理的残缺,其个性也在那时定了型。那时的赵姬一定没有想到,当她在给自己的儿子制造不幸时,她还给千千万万国人制造着不幸。若干年后赵政君临天下,大秦也成了暴秦。千百万在暴政下丧生的人至死都没弄明白,他们的国君为什么要如此残忍地对待自己的子民,他们不知道他们在代人受过,秦始皇将他童年时代心中种下的仇恨都转嫁到了大秦国民身上。
秦始皇这一生有许多人需要仇恨,而第一个要仇恨的是他的母亲赵姬。母亲给了他一个丑相貌,母亲也给了他一个臭名声,让他一辈子被别人在背后戳着脊梁骂杂种。当他登上王位以后,被称作母后的赵姬依然不顾体面地在后宫淫乱,还与前夫吕不韦重续旧欢。秦王渐渐长大,也让他的仲父面临尴尬。吕不韦渐渐看出这个相貌丑陋沉默少言的未成年天子却是个个性极强的人,是他的儿子他当然知道。秦王那时已步人青春期,虽然秦王由于生理上的缺陷,看上去只像个八九岁的小孩,但他的内部机能却已经开始发生变化,男男女女的事也多少已懂一点。吕不韦三日两头往母后的大郑宫跑,去干什么,秦王自然心里清楚。有时两人在宫里碰上了,秦王要去同母亲说一件事,正好遇上吕不韦从屋里出来,秦王朝吕不韦上下一打量,嘴里喊声仲父却没给个好脸色。吕不韦心头掠过一片阴云,感觉有点对不住儿子。吕不韦最后痛下决心了断了他和赵姬的关系是在秦王登基后三年的一个冬天,那天秦王到大郑宫同母后共进晚餐,餐毕秦王掀开门帘走出房间忽地吃了一口倒灌风,顿时呛出了一阵咳嗽。那几日恰遇北方寒流南下,天气骤冷。秦王从小患有严重的气管炎,迎风遇寒都要咳。秦王当即决定下榻大郑宫,把候驾的车辇打发走了。秦王一下旨,内侍立刻在赵姬的隔壁房间升起两盆炭火,宫女又将被褥熨热了并侍候秦王睡下。待秦王咳嗽渐止,并发出了轻微的鼾声,众人便轻轻掩上门退了出去。
这一些吕不韦并不知道,他同赵姬预约了今夜来干那事,吕不韦因为有事情要处理来得晚了点,赵姬已经在床上等着他了。吕不韦进房间关上门也不说什么,脱了衣服就往被窝里钻,在赵姬身上驾轻就熟干了起来。一会儿赵姬开始叫床了。这女人叫床很特别,不如说那是嚎,那声音长长的,低沉但是很有力度,像一头受伤的母狼在吕不韦的身子底下挣扎呻吟。吕不韦被她的嚎叫刺激,一股劲地猛攻,变得狰狞而残忍。吕不韦正干在劲头上,忽听得隔壁房间传来一阵急促的咳嗽声,吕不韦一惊,问道:怎么,政没走?赵姬道:别停。吕不韦又道:你怎么不告诉我政没走?赵姬道:哕嗦什么呀,别停!吕不韦道:那你别作声。赵姬点点头果然咬紧牙关没了声。可不一会赵姬憋不住又嚎了,而且嚎得比刚才还狠。赵姬每嚎一声,都像打下一个闷雷,炸得吕不韦头晕目眩。赵姬见吕不韦散了神,气得发了狠,她抱住吕不韦死命地往自己身上摇,那尖尖的指甲将吕不韦的屁股勒出了道道血印。赵姬好不容易过足了瘾,将吕不韦松开了。吕不韦喘息了一会,忽然想起秦王已经有一些时间没动静了,他放心不下,披衣下床悄悄去看个究竟,却见床空人去,秦王不知什么时候走了。
秦王这一次病得不轻,还差点送了命。秦王这人在成年前性格比较内向,再大的怨屈他都闷在心里不说。他被赵姬叫床闹醒,没法再睡,再躺下去他都觉得自己快要疯了。他爬起来就走,命两名内侍扶着去门口等车辇。夜黑无月,地上结着薄冰,他们连奔带滑地走,漠北刮来的砭骨寒风裹着雪子钻进秦王的衣服,直透他脆弱的心肺。大郑宫离咸阳有二十里地,等秦王上了车辇颠回咸阳天已大亮。这一路的折腾把秦王完全击倒了,他连续三天高烧不退。秦王的病惊动朝野,也忙坏了宫里十几名御医。经过一番手忙脚乱的治疗,秦王总算高烧退了,却大咳不停,咳得秦王胸闷脑涨,浑身像是散了架。御医轮番着给他号脉熬药拔罐背上贴膏药肚脐眼扎针,渐渐地秦王的病有了些起色,咳嗽的周期逐渐延长,固定在每天一早一晚咳一阵。这样断断续续直到麦收时节,等田里的农民光起了脊梁他的咳嗽最后才停。事实上秦王犯病的那些日子里,吕不韦也没少受罪。秦王是一国之主,许多军机大事不能等。秦王抱病上了朝,他歪坐在御几后面,每下一道圣旨都带着一阵咳。吕不韦站在一侧,离秦王最近,秦王每咳一声,他的心就要抖一抖。待下了朝,他的耳畔还是秦王的咳,这样,他就一整天地抖个不停。作孽呀!他一边抖一边对自己说,他一遍又一遍地说,慢慢竟说成了习惯。那些日子人们常常见吕不韦嘴皮动动听不清他在嘀咕什么,自以为聪明的人还以为他正在为《吕氏春秋》打腹稿,其实吕不韦翻来覆去只念作孽呀这一句。糟糕的是他同赵姬干那事时也自言自语地念,以至于念走了神,忘了继续努力。赵姬见他提了裤子要走,死活都不肯放,赵姬不尽兴是绝对不肯放人的,每回都这样。吕不韦要考虑退路了,可是赵姬欲望无止境,使他欲罢不能。吕不韦想了许久,终于想出一个怪招,他不知从哪里觅到了缪 这个宝货把他弄进府里养了起来。
那时候有身份的人都爱养士,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吕不韦不甘落后,也弄了个食客三千。吕不韦养了这么多人可不是让他们吃闲饭的,书载“吕不韦乃使其客人若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缪寡他不通文墨,谈不上做学问,可他有别样的一种本事,他的过人之处是他的棒棒特别大。缪寡的这个特长是在一次表演中展示的。观众是吕不韦的部分门客,吕不韦对他们说,书写累了,让你们轻松一下。这一天还来了两名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大郑宫的太监,是吕不韦特邀来的嘉宾,他们才是这场表演真正的观众。表演的地点是在缪 的住所,一进房间可以看到一面墙上挂着一个桐木轮子,人们起初觉得奇怪,不知道那东西是干吗用的。还没等人问,缪毒就把车轮从墙上摘下,将食指和中指并直了穿进去当车轴,将轮子转了起来。桐木轮子虽然没一般的车轮那么大,但也很有些分量,谬 将它转得飞快还转出了不少花样,看得众人不住地喝彩。缪 微微一笑,放下了轮子,接着就开始解裤带。刚才不过是热身,这才正式开始表演。缪 褪下裤子,亮出他那东西,那东西松软地垂在两腿中间,起初并不让人觉得特别,接着谬 挺胸吸腹运气,那东西迅速膨胀直直横起,鲜红的顶端还往上打着勾。众人正看得咋舌,谬 将桐木轮往上一套身体摇摇轮子便慢慢旋转起来。轮子渐转渐快,正转着谬 肚子一挺,飞旋的轮子忽地飞出去把众人吓了一跳。只听得谬 一声吆喝肚子又是一挺,那轮子恰好回落轴上仍是转个不停。缪毒的表演惊呆了在场的人,那两名太监回头朝吕不韦点点头就告辞了。不出吕不韦所料,没过几天赵姬就向吕不韦要人。赵姬说:听说你养了个奇人,很有本事,我想见识见识。吕不韦说:我可以把他给你,可他怎么进来?越姬说:这还不容易,当作太监送进宫里就是。吕不韦说:阉了他,他还有什么本事?赵姬生气地说:谁让你真阉,这还用我教你!吕不韦虽嘴上这么说,其实心里早有了主意,没过多久就把缪 送了进去。谬 身着太监服,底下那东西却还照样在,吕不韦花钱让专职此事的腐官做了个假手术。为了把太监装扮得像,吕不韦还命人把缪 的胡须一根根拔掉,拔成个光葫芦瓢,就这样缪寡蒙混过关进了宫。赵姬自得了缪 ,个人生活从此进入一个新时期。两人欢爱无比,还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叫大宝,小的叫小宝。赵姬看着欢蹦活跳的两个孩子对谬 说,政儿这一身残病恐怕活不长,等他死了就让大宝继位吧。两人正美滋滋展望未来,秦王收网了。秦王诛缪 、囚母后,杀死两个同母兄弟,将自己的生父逼上了绝路,从这时起他的心就变得比铁还要硬了。赵姬的过失造成了秦王丑陋的外表,也造成了秦王一颗铁硬的心。
当初太子与秦王日夕相处,对他的相貌已见怪不怪,可太子见怪不怪别人未必如此,这一点太子糊涂。太子向荆轲诉说秦王的种种不是,却没告诉秦王的长相。他在荆轲面前骂秦王丑八怪,他以为荆轲都能听懂。这里我们对太子便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太子这人除了优点之外还有缺点。他最大的缺点就是要犯糊涂,他忘了荆轲没见过秦王。
但是荆轲虽然没见过秦王,却能想象秦王。荆轲是艺术家,艺术的灵魂就是想象。荆轲早就听说过唐雎见秦王的事,唐雎去咸阳当说客,劝秦王不要吞并安陵郡。秦王做事容不得别人说三道四,秦王恼了,但秦王恼得很艺术,看得出这是个极富形象思维的君王。秦王问唐雎,你知道什么是天子之怒?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秦王是政治巨人,政治巨人必定是心理巨人,古今能作此巨怒恐怕没有第二人。但心理巨人不见得是生理巨人,荆轲绝对想不到这句震天骇地的豪语竟是从一个畸形的胸腔里发出来的。秦王对面的那个唐雎虽然不是政治巨人,但也是一位心理巨人,他反问秦王知不知道布衣之怒,他说,若士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两人的精彩对话很快传遍六国,并被载人了史册。这一场性格冲突的结局很值得探究,可惜古往今来的学者都在两位巨人身旁匆匆走过,没有一人停下脚步仔细地看一眼。秦王虽
然拥有雄兵百万良将千员,但在五步之内却不占优势,这一点大家似乎没有疑义。可是还是要问一个为什么。人们忘记了,面对赤手空拳的唐雎,秦王却有一件锐利武器,他腰上佩有一把宝剑。要是秦王肢体健康,面对状若恐怖分子的唐雎,照他那个脾性,一定会作出坚决的回应,那么我们会看到这样的场面:秦王退后一步,迅即拔剑,只见寒光一闪,唐雎身首两处。但是残疾人的秦王却没这个本事。因为使剑需要力量和技巧,所以这把剑对于秦王便没有多大用处,相反唐雎倒有可能把它夺来用作凶器给秦王放血。唐雎说话很可能算数,他那双利目此时正不离秦王的剑左右,令秦王心里一阵阵发毛。据《战国策》载,唐雎“挺剑而起”,说明他已经得手。可是古往今来的学者都不肯相信这个事实,他们依据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众口一词地说此文与制不合,怀疑这个情节出于作者虚构。毋庸讳言,《战国策》一书错处颇多,很让学者们纠错时费一番笔墨。但这一处《战国策》没有错,而错在学者。作者蒯通生于秦王稍后的年代,史官的记载墨迹未干,因而有可能对此事做下实录。但蒯通没有把剑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他不可能清楚,他哪里知道气撼五岳的秦王竟是个连剑都使不动的残疾人。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