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百部名著简介-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银屏再现
影片《罗亭》根据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同名小说改编。
罗亭天资聪颖,博学多才,能言善辩,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他热情洋溢地宣传真理和理想,征服了许多人的心,也因此赢得了娜塔利娅的爱慕,两人真心相爱了。然而罗亭既无钱财又无地位,达里娅·米哈伊洛芙娜不许女儿与他来往。这时,娜塔利娅告诉罗亭,她宁可抛弃亲人和家庭也要跟他远走高飞。然而意志软弱的罗亭竟然选择退出。两年之后,娜塔利娅嫁给了一直爱她的沃伦采夫。罗亭最终孤身一人。
33、黑桃皇后
经典名著
普希金晚年代表作《黑桃皇后》创作于1833年,在这部短篇小说中,普希金显现了他作为一位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的功力。《黑桃皇后》的主人公赫尔曼是十九世纪初欧美资本主义社会“新兴人类”的代表,他文质彬彬,仪表堂堂,却有着靡非斯特般的灵魂:他清高骄傲,从不涉足赌场,心中却对不劳而获抱有极大的狂热。为了获取老伯爵夫人的牌技秘诀,他机关算尽,甚至用爱情作为诱饵,不惜拔枪逼死了老伯爵夫人。“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一心追逐金钱的赫尔曼落得了个悲剧收场。普希金在《黑桃皇后》中所批判的不仅是这类惟利是图,不择手段的野心家,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冰冷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作者风采
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1799…1837)是19世纪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最优秀的代表,也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莫斯科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12岁时入皇村学校学习,毕业后到外交部供职,因参加过“十二月党人”的活动和写政治诗于1820年被ZF流放南俄。1831年重入外交部供职。1837年沙皇尼古拉一世任命他为宫廷近侍,但他拒不接受,ZF便纵容一逃亡的法国保皇党人在决斗中杀害了他。普希金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有抒情诗、叙事诗、悲剧、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长篇诗体小说、中篇小说,代表作有《黑桃皇后》、《上尉的女儿》,诗歌《叶甫盖尼·奥涅金》,还有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他是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现代文学语言的创建者,高尔基称他为“伟大的俄罗斯文学之始祖”。
银屏再现
军官赫尔曼原本有着光明的前途,但当他听说老伯爵夫人持有三张牌的秘诀,凭借它便可成为赌场的常胜将军后,心中贪婪的欲魔诱使他一步步同罪恶的深渊。
影片细致入微地揭示了人心的险恶,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
34、父与子
经典名著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代表作《父与子》创作于1862年,作品以农奴制改革时期为背景,反映了革命义者同贵族自由主义者之间的冲突。主人公巴扎罗夫是位平民出身的医科大学生,他应邀到贵族子弟,同学阿尔卡季家作客。阿尔卡季的伯父巴威尔对他不拘贵族礼节而产生恶感,两人谈话从不投机导致唇枪舌剑。后来巴扎罗夫在舞会上爱上了美丽动人的富孀奥金佐娃,但遭贪图贵族生活的奥金佐娃的拒绝。失恋后他埋头生物学研究,后来在一次尸体解剖中划破手指,伤口感染而死。作品以巴扎罗夫为代表刻画了俄国19世纪60年代初出现的一批新人形象。
作者风采
屠格涅夫(1818…1883)生于世袭贵族家庭,是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在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就读,并开始诗的创作。后到德国学习,长期侨居国外。1847…1852年发表《猎人笔记》,揭露家奴主的残暴和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在监禁中写成的中篇小说《木木》表现了对农奴制的抗议。早期诗作有《帕拉莎》、《地主》。其他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父与子》、《烟》、《Chu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曰记》等。还有剧本《村中一月》和散文诗等。他善于写景,擅长塑造少女形象,风格清新,富于抒情,被列宁誉为俄国的语言大师。
银屏再现
影片根据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代表作《父与子》改编。
主人公巴扎罗夫是位平民出身的医科大学生,他应邀到贵族子弟,同学阿尔卡季家作客。阿尔卡季的伯父巴威尔对他不拘贵族礼节而产生恶感,两人谈话从不投机导致唇枪舌剑。后来,巴扎罗夫在舞会上爱上了美丽动人的富孀奥金左娃,而贪图贵族生活的奥金左娃却拒绝了他的爱。失恋后他埋头生物研究,在一次尸体解剖中划破手指,因伤口感染而死。
35、克莱采奏鸣曲
经典名著
《克莱采奏鸣曲》是托尔斯泰最奇特的作品之一,发表于一八九一年,小说讲述“我”在一个火车上亲耳听了一个贵族讲他杀妻的前因后果,揭露了在贵族资产阶级社会中男女正常关系尤其是爱情婚姻的异化、道德的堕落所带来的人生悲剧。这部小说整个场景就是在一列火车上,由众人谈论男女问题引申到一件杀妻案件的来龙去脉,主要以对话方式推动情节发展,因而彻底表现了托尔斯泰那种探索道德与人性的思想性;但这并未抹杀掉文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丰富性与个性。在娓娓交谈中,那个杀妻的贵族与其妻子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且,在说话中袒露了每个人细腻的性格转变与心理变化,可见,托尔斯泰的心理分析功底之深厚。
作者风采
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所有伟大人物中最为复杂的一个。
——高尔基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1828年9月9曰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那亚·波利亚纳。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父亲是尼古拉·伊里奇伯爵,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古拉·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曾就读于喀山大学东方语文学系,准备当外交官。次年又转入法律学系。他的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60年代至70年代创作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使他赢得了崇高的世界声誉。80年代末创作的《复活》是作者一生创作和思想探索的总结。
银屏再现
影片改编自托尔斯泰的小说《克莱采奏鸣曲》。
该片描写的是一个家庭悲剧,主人公是个放荡不羁的人,他发现妻子不贞的行为后,在畸形的自尊心的驱使下,杀死了妻子。然而当血淋淋的事实摆在他眼前时,他又似乎意识到促使他杀妻子的真正原因并不是自己病态的嫉妒心,也不是妻子不贞的行为,而是那个道德败坏的上流社会。
影片以故事的形式探讨了婚姻、道德等社会问题。
36、上尉的女儿
经典名著
普希金逝世前一年发表了一部真实而深刻地反映普加乔夫农民起义的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这部小说不仅在他的全部创作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而且也是最早介绍到我国来的俄国文学作品。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这部小说被译为《俄国情史》,成为中俄文学交流的第一位使者。
《上尉的女儿》以同情的笔调描写了18世纪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起义,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农民斗争的现实主义作品。
小说以贵族青年军官格里尼奥夫的个人遭遇为线索,再现了普加乔夫起义的历史。格里尼奥夫到边防炮台就职,中途为暴风雪所阻,偶然和普加乔夫结识,并送给他一件兔皮袄。后来,格里尼奥夫爱上了驻地上尉司令米隆诺夫的女儿玛丽亚。普加乔夫率领农民起义军,攻破炮台,杀死了司令夫妇,格里尼奥夫也被义军俘获。普加乔夫很重旧情,把他释放,并成全他的婚事。普加乔夫起义失败后,格里尼奥夫因此事受到怀疑,被ZF逮捕。上尉的女儿玛丽亚谒见女皇叶卡捷林娜二世,澄清了怀疑,格里尼奥夫被释放。小说中的普加乔夫是一个勇敢机智,乐观豪迈,热爱自由,深受人民爱戴的农民起义领袖,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
《上尉的女儿》语言朴素,简洁,把18世纪俄罗斯的风俗人情通俗流畅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果戈理说它是“俄罗斯最优秀的一部叙事作品”。
作者风采
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1799…1837)是19世纪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最优秀的代表,也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莫斯科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12岁时入皇村学校学习,毕业后到外交部供职,因参加过“十二月党人”的活动和写政治诗,于1820年被ZF流放南俄。1831年重入外交部供职。1837年沙皇尼古拉一世任命他为宫廷近侍,但他拒不接受,ZF便纵容一逃亡的法国保皇党人在决斗中杀害了他。普希金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有抒情诗、叙事诗、悲剧、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长篇诗体小说、中篇小说,代表作有《黑桃皇后》、《上尉的女儿》,诗歌《叶甫盖尼·奥涅金》,还有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他是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现代文学语言的创建者,高尔基称他为“伟大的俄罗斯文学之始祖”。
银屏再现
影片《上尉的女儿》根据俄国著名作家普希金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由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出品。
18世纪的俄国边疆,白云要塞青年军官格里尼奥夫和要塞司令官米隆诺夫上尉的女儿玛丽亚相爱。不久,普加乔夫的农民起义队伍攻占要塞,军官被俘。由于格里尼奥夫曾经帮助过普加乔夫,于是被赦免绞刑。新任要塞司令强迫玛丽亚嫁给他,普加乔夫帮助格里尼奥夫救出了玛丽亚。后来普加乔夫被俄女皇判处了死刑,但格里尼奥夫和人民坚信普加乔夫不会死。
37、钦差大臣
经典名著
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的代表作《钦差大臣》是俄国戏剧史上的里程碑,它一反当时流行的小闹剧,使戏剧转向反映重大社会问题,为俄国现实主义戏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故事发生在俄国一个偏僻的小城里,官僚们得知钦差大臣要来私行察访的消息后,惊慌失措,把一个偶然路过的彼得堡小官员赫列斯达科夫误认为钦差,争先恐后地巴结他,向他行贿,市长甚至把女儿许配给他。赫列斯达科夫起初莫名其妙,后来就乐得以假作真,捞了一大笔钱财,扬长而去。官吏们知道真相后,懊悔不及,哭笑不得。而此时,传来真的钦差大臣来临的消息。
作者风采
果戈理(1809…1852)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界的奠基人,被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之为“俄罗斯散文之父”。他出生于乌克兰一个不太富裕的地主家庭。他所处的19世纪上半期,正是俄国农奴制瓦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时期。1830年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年,第一部浪漫主义故事集《狄康卡近乡夜话》,引起了当时进步文学界的注意,1835年,发表了中篇小说集《密尔格拉德》和《彼得堡的故事》,给作者带来了声誉。在描写“小人物”悲惨命运方面的作品中,以《狂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