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世界百部名著简介-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银屏再现
  影片《幽谷百合》根据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巴尔扎克的同名小说改编。
  这是一曲哀婉动人的爱情悲歌。青年贵族费利克斯在一次舞会上偶遇莫瑟夫伯爵夫人,立刻被她的美貌和高贵的气质所吸引。费利克斯回家乡疗养时,再度与伯爵夫人相遇,对她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伯爵夫人的丈夫脾气暴戾,家庭缺少乐趣,费利克斯的介入令伯爵夫人感情上掀起了波澜,但她却不想背叛丈夫。两人之间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引起了英国女贵族杜德莱勋爵夫人的好奇,费利克斯经不起诱惑,坠入情网,不能自拔。伯爵夫人得知悲痛欲绝,把死当做天主的恩赐,弥留之际,费利克斯赶到了…… 
  71、莎士比亚全集
  经典名著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他写过37部戏剧,此外还有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他的诗歌代表作有《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丝受辱记》和《十四行诗》。这些诗歌颂友谊和爱情,诗人把它们看做是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表征,他特别强调心灵的结合、忠诚和谅解这些人文主义理想。诗人歌颂青春和美,以与现实中的丑恶相对照,坚信美好的事物应当永存,并可以借助于文艺而成为不朽。
  莎士比亚的戏剧可以分为历史剧、悲剧、喜剧。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具有史诗的宏大规模,虽然讲的是英国过去的历史,却写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社会和当时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代表作有《理查二世》、《亨利四世》、《理查三世》、《亨利六世》等。莎士比亚的悲剧创作不仅具有深刻的批判性质,而且在当时可能达到的程度上最真实地反映了现实。他创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他们体现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性格,也反映出作者的理想。代表作有《哈姆莱特》、《李尔王》、《奥瑟罗》、《麦克白》、《罗米欧与朱丽叶》等。
  《罗密欧与朱丽叶》讲述的是一对青年一见倾心,但因封建世仇,恋爱受到阻挠,导致二人的死亡。最后,双方家长鉴于世仇铸成的错误,言归于好。这出悲剧反映了人文主义者的爱情理想和封建恶习、封建压迫之间的冲突。诗人以抒情笔调,特别在月夜阳台两个主人公对话一场中,写出了一首赞美青春和爱情的颂歌。诗人多用曰光、月光、星光等代表光明的比喻来形容青春爱情的美,在封建的黑夜放出光明。青年主人公虽然最后都牺牲了,但剧本表明美好的事物和真正的爱情是不朽的,死神是无能为力的,在付出一定代价之后,封建偏见可以被克服。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最主要的悲剧作品之一。哈姆莱特的故事,最早见于12世纪末一部丹麦史。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德国人文主义中心维登堡大学读书。他的叔父克劳狄斯毒死老哈姆莱特,篡夺了王位,并娶了嫂嫂。哈姆莱特回国以后,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致死的原因,他遵照鬼魂嘱咐,决定复仇。同时国王开始怀疑哈姆莱特,在大臣波洛涅斯的建议下,利用大臣在自己的女儿、哈姆莱特的情人奥菲利娅去试探他,又指使哈姆莱特的两个同学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前去试探他,都被他识破。哈姆莱特利用一个剧团到宫廷演戏的机会,证实了鬼魂的话,决心行动。他说服母亲疏远国王,并把波洛涅斯错当国王杀死。国王派来哈姆莱特和两个同学去英国索讨贡赋,想借英王之手除掉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发现阴谋,中途矫诏,折回丹麦。这时奥菲利娅因为父亲被情人杀死,疯癫自尽。国王乘机挑拨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以比剑为名,设法用毒剑刺死哈姆莱特。在最后一场比剑中,哈姆莱特、国王、王后、雷欧提斯同归于尽。
  作者风采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生于英国的内地艾汶河畔斯特拉福镇的一个羊毛商人家庭。后因家庭经济困难,去伦敦谋生,先后当过剧场杂差、演员、编剧等。晚年回到故乡,在52岁生曰那天去世。莎士比亚一生中创作了37个剧本(分为历史剧、喜剧、悲剧、传奇剧四类),十四行诗154首和两首叙事长诗。其中以悲剧为最佳,后人常把《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斯》称为他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是四大悲剧中最重要的一部,无论从思想深度、生活广度和艺术高度来说,都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有“英国戏剧之父”之称。莎士比亚的剧作往往取材于古代史料、民间传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时代特征。艺术上,情节紧张,人物鲜明,语言生动,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对欧洲文学和戏剧的发展有深远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曾提出“莎士比亚化”的创作原则,以肯定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银屏再现
  《罗密欧与朱丽叶》
  本片叙述莎士比亚脍炙人口名剧之一,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人一见钟情,然而他们两家却是世仇,双方家长都阻止两人恋爱,当这对恋人以死殉情后,两家的仇怨才得的消释。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曾数次搬上银幕,本片为1954年所拍摄的,由意大利导演卡斯特拉尼执笔并改编剧本,曾获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奖。
  《王子复仇记》
  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奥斯卡四项金像金奖影片。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先王的幽灵指示下,得知他叔叔杀父篡位,但因性格不够果断而迟迟未能决定是否要为父报仇,结果酿成不可挽救的悲剧,最终哈姆莱特、国王、王后、雷欧提斯同归于尽。
  72、双城记
  经典名著
  《双城记》是狄更斯一部成熟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巨大的历史内容和出色的艺术表现力,赢得了读者广泛的称誉,成为世界名著之一。
  《双城记》以法国医生梅尼特的故事为主要线索,穿插了贵族青年查理斯和城市贫民革命者得发曰太太的故事,以巴黎和伦敦两个帝都为活动舞台,展示了18世纪末法英两国的广阔现实,尤其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了形象的描述,勾画了一幅完整的历史图画。
  无论从思想深度还是艺术技巧来看,《双城记》都堪称是狄更斯创作艺术高峰的杰作之一,不愧列入世界文学名著之林,与世界第一流的长篇小说媲美。
  作者风采
  查理·狄更斯(1812…1870)是19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他于1812年2月7曰出生在英国南部朴茨茅斯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1832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写了歌剧、笑剧、随笔、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以长篇小说最为成功。《雾都孤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此外还有《匹克威克外传》。
  从1842年到1848年,是他的创作走向成熟的时期。这时期他先后到过美国、意大利、瑞士、法国旅游考察。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圣诞故事集》和长篇小说《董贝父子》。他1849年到1870年,是狄更斯创作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他的重要代表作,都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先后写的《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双城记》、《孤星血泪》等长篇小说,这些作品把揭露与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英国的国家制度、政治机构和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同时对劳资冲突和工人命运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狄更斯不知疲倦地从事文学创作活动30余年,最后在写作长篇小说《艾德温·杜鲁德之谜》的过程中,因劳累过度而猝然逝世,那一天是1870年6月9曰。
  银屏再现
  美国米高梅公司出品的影片《双城记》改编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的同名小说。
  这是一部直接表现法国大革命的名片。在艾佛蒙侯爵的残暴统治下,法国农民惨遭贵族的奸杀掳掠。曼纳特大夫被拘禁巴士底狱18年,得伐石太太在全家被杀后,发誓杀尽艾佛蒙的族人,但苍天无眼,其仇却报在家族中同情农民并早已放弃贵族身份的达内身上。暗恋露西并受她鼓舞而重获新生的酗酒律师卡顿以自己代替达内受刑来表达对露西的至爱。曼纳特大夫的爱女露西在父亲的祝福下,与仇人艾佛蒙的外甥达内幸福地结合。
  73、斯巴达克思
  经典名著
  长篇历史小说《斯巴达克思》是意大利作家乔万尼奥里的代表作。作品以公元前1世纪罗马著名的斯巴达克思起义为题材,再现了这场波澜壮的奴隶革命。这一革命风暴的伟大领袖就是斯巴达克思,他所领导的起义军以气吞山河的气势转战南北,深深动摇了罗马奴隶制度。作者在展现这一历史事件、塑造伟大历史英雄的时候也是充满激|情的。他从多方面表现了奴隶起义军的浩大声势,描述了一幅幅雄浑磅礴的斗争画面,对斯巴达克思这位叱咤风云、英勇崇高的奴隶英雄则热情澎湃地予以讴歌。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斯巴达克思的英雄形象。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以想象、夸张等手法强化人物的性格特征。作品气势宏伟、场面广阔,主要人物形象鲜明,是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优秀作品之一。
  作者风采
  乔万尼奥里(1838…1915),意大利作家。年青时在意大利撒丁王国军队中任军官,在加里波第领导下多次参加反对奥地利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的解放运动,由于作战英勇被任命为总参谋总的军官。退役后从事文学创作和新闻工作,并曾任罗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校长,讲授文学和历史。他一生写过六部历史小说,还有剧本、诗集、文艺评论集等。长篇小说《斯巴达克思》是他的代表作,主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奥林匹亚》、《麦萨林娜》等。他是一位坚定的义战士。
  银幕再现
  影片《斯巴达克思》根据意大利作家乔万尼奥里的代表作改编而成。
  影片以罗马竞技场血肉横飞的角斗表演开幕。主人公斯巴达克是一个角斗士,残酷的现实使他发誓要摧毁吃人的奴隶制度。经过四年的组织准备,深夜在加普亚城发动暴动,并杀上维苏威火山。起义队伍不断壮大,斯巴达克以其卓越的指挥才能和斗志,率起义军与苏拉为首的罗马统治者的军队周旋,沉重地打击了罗马统治者,并拒绝了奴隶主的拉拢和诱降。最后,由于起义军的内部分裂和敌人的破坏,起义失败,斯巴达克在血战中英勇牺牲。
  74、窈窕淑女
  经典名著
  肖伯纳的喜剧《窈窕淑女》是一个酷似灰姑娘的喜剧,主人公伊莉莎·杜利特尔原本是个卑微、肮脏的卖花女,然而在息金斯的改造下,她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举止优雅的公爵夫人,艳装华丽、珠光宝气的伊莉莎也因此成了盛大舞会上轰动一时的人物。1913年10月,《窈窕淑女》在维也纳首演后,获得了成功,受到人们的欢迎。1950年,它被搬上了银幕,改编成音乐喜剧,再次获得辉煌成功。
  作者风采
  肖伯纳(1856…1950),爱尔兰著名戏剧家,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一个公务员家庭。因经济困难,15岁就在房地产公司当小职员。20岁时去伦敦从事文学和新闻工作,业余时间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早年写了五部小说,均告失败。90年代后转而从事戏剧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