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宋忽悠-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阿布卡赫赫总有阿布卡赫赫的道理,说不定这也属于接骨疗伤的程序。

  辫子兵的武器装甲,质量也明显得好些。最突出的就是铁铸的头盔,重是重了点,但能起到不错的防护作用。而小家伙他们这边,一顶也无。

  刮头皮编辫子,虽然并不好看,至少也比乱糟糟的蓬头强些吧?

  洗干净了也不成啊!长发飘飞,看上去很酷,格斗中却会影响视线。要酷还是要命?

  嗯,辫子是个先进的文明……

  小家伙找了两个人过来,用一块木板把断腿大汉抬进了山寨。

  山寨大门后面的广场上。牺牲的族人,整整齐齐一字排开。缺手断脚甚至少了脑袋的,也都尽量给找齐了,摆在相对应的位置。

  日已西斜,阳光惨淡,小风“嗖嗖”地刮。

  带刀大哥就站在尸体行列的旁边,目光深沉,神色忧郁。感觉年纪并不太大吧,虽然面貌和服饰都看不出什么来。

  于艮粗数了一下,大概有三四百具尸体的样子。刚才看到的士兵,貌似只有不到百人了?

  嗯,伤亡是惨烈了点。可是,老幼妇孺为什么有上千人之多呢,这个比例不太对头……

  山寨外面,也在做着相同的工作。留下一条命乃至半条命的,实在是不多。跟在那少年身边忙活的,只有六个伤员。还有三个或坐或躺,应该是无法站立的吧。

  尸体却比山寨内少得多,应该有两百出头吧。也就是说,双方的死亡比,差不多是一比二。

  而这个结果的取得,还是在于艮的强力参与下。

  刚才溃逃的辫子兵,估计也是两百出头吧,加起来一共四五百人。

  也就是说,开战之前,双方作战人员数量基本相同,辫子兵甚至略少些,还是客场作战,却把山寨打得几乎团灭!

  山寨的命运堪忧啊!

  好吧好吧。你们有哥呢,哥有装甲车。哥和装甲车,都是无敌的存在——在被敌人发现哥的虚弱本质之前,山寨是安全的……

  另外,还有外面那个少年。

  虽然落雪甚厚,但山坡下林木茂盛。一场大火燃烧起来,辫子兵的尸体被烧得“嘭嘭”炸响。火光下,那少年也是静静地站在那里。

  旁边,六个轻伤员正在挖坑,使用各种武器。

  这些武器,是那少年找于艮讨要的。战场上的一切,都属于胜利者,包括敌人的尸体。铁甲早被剥光了,连同武器一起,在广场上堆了好大一堆。

  少年讨要时,却是理直气壮。小家伙翻译给于艮时,于艮都有点难以置信——不会是小家伙的手语有问题吧?但最终,于艮还是爽快地满足了那少年的要求。

  现在于艮有些明白了。少年站在焚化族人的火光下,大概是在和过去告别吧。从今之后,要把一切奉献给主——阿布卡赫赫。既然如此,先找阿布卡赫赫要点福利,也是应有之义。

  当然,在方式方法上,还是带了一点愣头青——就像跟家长讨要学费的中二……

  这少年其实是个很光棍的性子,可信。

  ……

  山寨已经经营多年,埋下的木栅栏都成活了,有荆棘有灌木。挡住野狼还是没有问题的,黑熊野猪就够呛,更别说军队了。

  房屋鳞次栉比,各自围了个小院子,两百平米的样子。

  房顶是树枝和芦苇铺成的,甚至还有野草生长,入秋后才枯黄的,茎叶还挂在上面。于艮之所以看得这么清楚,是因为这房顶才一米出头——难道是弯着腰进去,进去就躺下睡觉的?

  一米高的墙壁,有石头也有泥土,贴近房顶处开着窗子,不过都拿茅草堵上了。房顶装着烟囱,多有炊烟冒出。

  街道被冰雪覆盖,中间清扫过,露出黑色冻土。远远望去,七八条歪歪扭扭的街道,呈射线状通向高处。

  在小家伙的引领下,于艮一路走来。貌似地势越高,房屋就越大?

  街道的尽头又是一个广场,几千平米的样子,比山寨大门处的广场小些。

  小广场对面就是极其陡峭的山壁。木栅栏围了个半圆,一直扎到山壁脚下,闭合成一个整体——嗯,一个完整的样子货。

  小家伙把于艮领进了广场边缘的一栋房屋里。进去后却是拾级而下,原来是个半地窖子?

  地上一米多,地下还有一米多,开间也算比较高了。整体上是个长方型,面积大概有近百平米,显得空空荡荡的。

  入眼就是一个巨大的火炕,貌似占了小一半的房间面积。炕上铺了茅草,茅草上又铺了几张动物皮毛。火炕中间是一个粗笨的——好吧,古拙厚重的——短腿方桌。

  火炕之前是个火坑。火坑的后半截覆盖着石板,保证烟火被抽进炕洞里。前半部分上面架着一个黑乎乎的瓦罐——这是厨具?

  莫名其妙的经历,大半天的忙活,也是醉了——好吧,也是累了。

  于艮歪在火炕上,暖烘烘的很舒服。屁股底下是一张巨大的黑熊皮,值钱啊!

  小家伙把火炕烧热后,离开了一会儿。回来时带了四个人,每人都端着一个热腾腾的瓦罐。瓦罐里盛着各种肉食,炖得稀烂。于艮分不清楚是什么肉,应该都是猎得的野兽吧,味道还不错。另有一罐粟米粥,喝起来黏黏的,略微发甜。

  经于艮强邀,小家伙勉为其难地坐在炕沿上,陪着于艮共进晚餐。但更重要的工作,是往于艮碗里添饭。

  碗是木碗,勺是木勺。大木勺分餐,小木勺进餐,倒也方便。

  当下之要,是语言关啊,老是比划可不中用。

  “我叫于艮。”于艮再次尝试着和小家伙交流,语速极慢,注重眼神交流。自我介绍时手指着自己鼻子,然后又指向小家伙的鼻子,极其和蔼地问道,“你叫什么?”

  小家伙紧盯着于艮的嘴巴,努力地分辨语意,嘴巴下意识地一张一翕。终于,小家伙成功了,“我叫于艮……”

  好么,这就把哥的名字给剥夺了?

  好吧,发音虽然怪模怪样的,小家伙总算是学会了一句。以鼓励为主,赞赏教育啊!不急,咱们慢慢来。

  “我!”于艮再次指着自己鼻子,相当的耐心。然后又指向小家伙,“你!”

  “阿布卡赫赫——于艮!”小家伙果然灵光,没敢指于艮鼻子,却不妨碍指着自己鼻子,“我——沃淩!”

  

第五章 这名字还真是个名字

  语言教学进行中,听得门响。进来的是带刀大哥,亲手端着一个木制的托盘。

  托盘上放着两个小陶罐,一罐是松子,另一罐好像是橡子?个头都比较大,像是春节前超市里卖的高级货。

  另有两个草编的小篮子,放着两样水果。一种红色,一种黄|色。个头比杏子大,比苹果小。水果的卖相就比较差,表皮皱皱巴巴的,可能储藏挺长时间了,挺宝贝的。

  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那少年跟在带刀大哥的后面。

  少年进来以后,很快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蹲在火坑边上,默默地烧火——就像是特意来做这项工作的。

  不得不说,开始时少年烧得并不熟练,但很快就进步了,弄出来的浓烟越来越少……

  看来,断腿大汉和另外九个伤员,也不需要于艮关心了。

  看来,带刀大哥和少年的关系已经得到了改善。从要杀要砍,到毫无芥蒂地同行,其间跨度可谓不小——带刀大哥不简单啊!

  “我阿玧——温迪罕!”沃淩拉着带刀大哥的手,很亲热地给于艮介绍。小朋友刚刚学会了一句神之语言嘛,必须卖弄一番。

  原来带刀大哥名叫温迪罕,“阿玧”又是什么?于艮微笑着点了点头。

  此时带刀大哥不带刀,盔甲也脱掉了,穿着真皮百衲衣。脸上的血迹也洗了,看上去温文尔雅,甚至有点拘谨,完全颠覆了带刀大哥的冷酷形象。

  年纪应该不到二十岁吧?或者更小?可以肯定的是,温迪罕不是沃淩的父亲。那么,“阿玧”是哥哥?这兄弟俩的关系挺不错的。

  或者温迪罕是特意过来跟于艮说点什么吧,坐下来聊了几句,却完全是鸡同鸭讲——呃,呸呸,你丫才是鸭……

  沃淩的翻译也不称职,虽然他很努力地看着于艮的嘴巴。

  沉默是一种尴尬。温迪罕似乎并不擅于交流。于艮也没有刻意去拉近关系。

  终于,温迪罕拱了拱手,告辞了。那少年却没有跟随,大有烧火一整夜的势头,很倔强的。

  沃淩小朋友不甘寂寞,跑到火坑旁边,先指着自己鼻子,又指向少年的鼻子,还是那一句,“我叫沃淩!你叫什么?”

  有了共同的语言,再教新语言就方便得多,无需双方瞎蒙。沃淩换了他们的语言,每个字都解释了一番,多少带着点得意。

  “我叫龌龊!”少年有点公鸭嗓子,貌似正处于变声期?

  龌龊——呃,这名字,还真是个名字,谦虚的……于艮有点忍俊不禁。

  没承想,沃淩也“咯咯”地笑了。一边笑,一边摘掉了龌龊同学的铁盔。

  摘掉铁盔后,于艮才发现龌龊同学的额头比较大,剃光三分之一头发就更大,而且朝前凸——也就是东北方言中的“大本儿喽”……

  龌龊同学有些无奈,却也没有更多反应,只是自我解嘲地笑笑——显然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受到嘲笑,都会笑骂由人了。

  莫非“龌龊”——或者是“沃出”、“无出”、“勿朱”,类似的读音吧——的意思,是“大本儿喽”?也就是大头?大脑袋?

  好吧,这名字,还真是个名字……

  经此一笑,三人之间的关系和谐了许多。

  于艮再次喊龌龊同学上炕吃饭。这回龌龊同学没有拒绝,却也没有上炕。走过来端起其中一个瓦罐,也不管里面是什么,“咕咚咕咚”地喝了个底朝天,抹了抹嘴唇,饱了!

  饱了之后就回到工作岗位,继续烧火。

  不过老蹲着也累。龌龊同学找了个木墩子,坐下了。

  剩下的大半个晚上,就在互相教授语言中渡过。于艮其实挺喜欢和小孩子相处的,心理上放松啊!

  万事开头难,只要开了头,也就没那么难了——反正就是个“我模仿,你来猜”的游戏。

  交流逐渐顺畅,平常用的一些代词,简单动词,房间内存在的名词,基本上学个差不多。

  不得不说,沃淩小朋友聪慧伶俐,更兼语言天才。

  可是,于艮所了解到的有效信息,仍然很有限。这个山寨名叫“盆奴里”,含义是“冰雹”——说明这个地方经常下冰雹?

  龌龊同学和沃淩小朋友为了说明这一点,很是费了些力气。

  从外面搬了大块的冰雪回来,敲碎了,捡出大个的冰块,装了一瓦罐。然后,沃凌小朋友站在火炕上,龌龊同学站在炕沿下。沃淩小朋友把一瓦罐冰块兜头浇下,龌龊同学被砸得抱头鼠窜……

  两个小家伙努力了,并且收到了效果。虽然于艮的迷糊并不曾少了些——这个“盆奴里”也好,“冰雹”也好,到底在哪里?

  除了古拙的饭桌之外,火炕尽头还有一件家具——一个类似衣柜的东西。沃淩打开衣柜,取出了三件毛皮,貌似是用来做被子用的。最大的一件献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