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元配之训妻记-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倒是丘如意原本打定主意,要与田氏一家保持距离的,但架不住两家常相来往,所谓见面三分情,丘若兰又是个乖巧嘴甜,她身为姐姐的若只记着往年的旧事,倒显得小气了。
  故丘如意先头冷淡对着丘若兰几次后,见她仍小心讨好自己,可怜巴巴的,让丘如意狠不下来,便也逐渐对着她亲切起来。
  此后相处几次,见她乖巧处事甚合自己眼缘,又想她住在城外,甚是孤单,丘如意便免不了心生疼爱,于是时日一长,也开始频繁地约丘若兰来家做客玩耍。
  因为田氏肯低头服软,倒真得了一些人的同情,遇着有合适的田产也愿意介绍给她。
  倒是田氏私下和女儿抱怨道:“几间茅草房也叫宅院?这倒也罢了,咱们推倒了重建,可城东五亩城西三亩的田地算什么。”
  丘若兰笑道:“积少成多,以后未必没有法子连成片,太平盛世有的买就不错了。”
  田氏便听了女儿的建议,悄悄悉数买了下来,那些介绍的人家也得了谢礼,彼此得益,关系愈发的融洽起来。
  丘若兰在闺中的名声亦是风生水起,这其中丘如意的衬托作用起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丘若兰本不真是不谙世事的小丫头,与众位小姐相处时,从不意气相争,从容大度,该乖巧天真时,又带着浑然天成的纯真烂漫。
  至于她的绝世容貌,因为她年纪尚小,性情讨喜,倒是极大的消减了众人嫉妒之心,所以容貌远不及她的,自然懒怠嫉妒她,自诩美貌无双的,因为丘若兰身边处处立着个夜叉护花使者,倒不敢轻易挑衅于她。
  这时众人才想起,丘如意之前可是顺阳城第一美人的,连她都折服于丘若兰,众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况且她二人容貌虽春兰秋菊各有千秋,但论性情论德艺,丘如意给丘若兰提鞋都不配。
  就连于氏也有所查觉,只是虽然她不喜丘若兰,也怀疑这其中定有她的捣鬼,偏一点影儿也捉不到,只好提醒女儿注意。
  丘如意却笑道:“有什么好注意的,女儿用不着那些虚名声,便是没有若兰,女儿名声也是坏了的,倒不如用来成全了她,也让那起子眼高于顶的嫡系们看看,咱们这一支脉的女儿可是最出类拔萃的,醋死她们。”
  于氏闻言,不由苦笑摇头,一时无计可施,只好暂放一旁,专心打理丈夫休沐回家之事。
  不想丘荣回家,却给于氏带了一个不算好的消息来:“前几天卢国公竟请我去他府上做客,几年不理不睬地,突地如此热情,莫不是想重提那年的亲事?”


第五十九章 各有打算
  于氏心里打了突,笑道:“既然这些年都不理不睬的,这骤然亲热起来,怕是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断没有好事的。”
  丘荣闻言,皱眉思考道:“咱们是什么样的人家?有什么值得他一个国公爷谋算的。”
  于氏展眼想一回,笑问道:“国公爷是单请你的,就没有别人?”
  丘荣答道:“不只我一人,还有那府里的敬大哥,不过当年救助他家的,可是那府里的茗二哥和咱们家,我想请他来,不过是顺水的人情吧。”
  于氏却冷笑道:“管他谁救的,外人只道是丘氏家族,我倒觉得国公爷想请的是敬大哥,毕竟他家是嫡派正支,怎么也比咱们家尊贵些。但即便如此,丘氏仍是高攀不起国公府的。国公爷到底是凤子龙孙,又是太祖皇后一脉,将来皇上大婚册封太子,他家也少不得要再进一步的。”
  丘荣一听,也觉得是自己多想了,只是复在心里叹道,当日不该拒了他家的亲事,也是女儿没福气,谁能想到当年一介落魄的穷乡公,会一跃而起成了高高在上的国公爷。
  再则说了,当年拒了他家的亲事,他家飞黄腾达以后没有出手为难已是大幸,哪里还敢奢望他家再次上门提亲?
  丘荣惋惜道:“如意那性子也就罢了,确实不适合嫁入那样高的门第,倒是若兰侄女儿真是个难得的,品貌自不必说,竟颇有当年老辈姑奶奶们的气派,若是当年没有拒亲一事,便是把她嫁入国公府也是相配的,必能使国公府成为丘家的一大助力了。”
  于氏撇嘴,冷笑道:“若兰那丫头再好,你割肉也不能贴到她身上去,如意再不好,也是你我的骨血,她不过是外面脾气大些,若论其他的,我倒没觉出她差别人哪里了。”
  丘荣知道妻子护短,便不再吭声,夫妻二人歇下不提。
  再说此时宋氏也正生气呢,只听她恨道:“老夫人便是不喜欢我这个儿媳,也不能如此埋汰晴儿,说她远不如娟儿那丫头,我也只当她是偏心,可怎么能说晴儿连若兰那丫头也比不上呢?”
  丘敬听见妻子嘟囔,断然喝道:“你做的好儿媳!竟敢连母亲都抱怨上了,还不是你平日里总想压过于氏,为此故意纵着晴儿处处和如意置气,如意性情是不讨喜,晴儿与她相比,也不过是五十步笑一百步,你倒还有脸说。我看若兰那丫头就很好,可惜不是咱们家的人,如果晴儿有她一半好,母亲也不会为保险起见,急着叫娟儿回乡了。”
  宋氏被丈夫揭了心事,又被指责未交好女儿,一时想不出反驳的话来,只好低头生闷气。
  原来丘敬那日赴卢国公府的宴,便自卢国公的话语中听出,他似乎为报救命之恩,欲与丘家联姻。
  卢国公只有两个儿子并无女儿,长子年已弱冠,次子尚不过十来岁,如此看来必是为长子安世诚娶亲了。
  丘敬欣喜若狂,他早就看出卢国公府极得太后皇上的信宠,前途必不会止步于此,到时安世诚最次也能是个国公爷,这样的贵婿能带给丘家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宋氏得了这个消息,也是喜出望外。她知道当年卢国公府欲报救命之恩曾提出过联姻,虽然事不成,但宋氏一直记在心里没放下,尤其是前几年国公府大公子到了说亲的年纪,她愈发地上了心。
  后见卢国公府一直没动静,越发的认为他家是在等丘家女孩长成,也正是因为这个心思,她才冒着可能会损害丘家名声的风险,没有及时制止别人对丘如意恶名的传播,毕竟论样貌丘如意更胜一筹,其他方面,自家女儿也未必比丘如意强多少。
  现在宋氏越发的为自己当年的远见而得意,可惜接着就被婆母泼了冷水。
  丘太夫人得知消息,心中亦喜,思忖道:“晴儿的性情到底欠稳重,又向来是个争强好胜的,怕不能入国公府的眼,不如把娟儿也叫回来,两个中总能选出一位吧,到底咱们家是丘家嫡派。”
  宋氏心里就不高兴了,暗道母亲总是偏心小儿子,故偏心小儿子家的孙女,但她可不敢守着婆婆说出来,此时讷讷说道:“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一来一往最少也得一个多月呢,谁知国公府什么时候来相看,倒不如把心思都放在晴儿身上,好好教导于她,更实用些。”
  丘太夫人早就看出宋氏的心思,不由冷笑道:“卢国公这次也不过透透风试探一下罢了,断不会紧接着就相看的,倒象是他家的儿子娶上亲似的。这事急不得,若是晴儿能有那边若兰丫头的一半,我也不会非要把娟儿叫来,再则也不是我偏心,当年救他家的本就是茗儿和丘荣一家,叫娟儿回来也是该当的。”
  宋氏不敢多言,但到底心头不忿,如今被丈夫一顿呵斥,便有心争辩一二,强说道:“别说我这做伯娘的低看娟丫头,她比晴儿还小上半岁呢,年纪不占先,性情也不如晴丫头大方,若是国公府看不上晴儿,她更难入人眼。”
  丘敬细思,不由叹道:“想咱们家虽比上不足,但在顺阳城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怎么教出的女儿一个不如一个,反倒是菡大哥一家吃苦受穷,倒把个女儿教得不输世家闺秀。”
  丘敬感叹一番,便自去睡了,宋氏越发生起闷气来,丘若兰再好,也不过是个穷了的旁支,国公府断不会找这么个门不当户不对的儿媳的,不然他家小儿子还怎么娶亲。
  丘敬兄弟如期回京,两家后宅却不平静,各有打算。
  这日于氏便对丘如意道:“咱们明天去西山寺烧香。”
  丘如意便埋怨道:“母亲怎么不早说,我和兰妹妹约好,让她明日来家玩呢。”
  于氏便道:“这有什么,让她一同去就是了,家里也就这些事什,早就没什么新鲜处,正好明日一同去逛逛。”
  丘如意听了,不由喜笑颜开,她明白这就说明烧香事小,关键是游玩了,于是忙命人去说给丘若兰,让她也好有个准备。
  第二日,两家在路口相会,丘若兰上得车来,先是对于氏歉意道:“我母亲也极想一起去逛的,可惜家中事多,实在脱不开身,还请婶娘勿怪。”
  于氏明白,她家最近正张罗着买院买田的,便客气几句,自己闭目养神,任她姐妹二人小声谈笑。
  丘如意一路上高谈阔论,把西山寺的各处景致描述给丘若兰,不多时便到了西山寺一处禅院里,姐妹二人随同于氏下了车,便见一个妇人带着个丫头迎了上来。
  丘如意不由哀叹道:“我就说母亲怎么会这么好心带咱们出来玩,竟是丑媳妇来见公婆了。”


第六十章 装模作样
  丘若兰闻言一怔,忙问道:“什么丑媳妇见公婆?”
  丘如意没有时间解释,而是拉着丘若兰随母亲走上前,笑着见礼道:“甥女见过康家姨妈。”
  原来眼前这位妇人乃是于氏娘家一个远房的堂姐妹,嫁的是顺阳城下小镇上的一家姓康的小富之家。
  偏康于氏也是个命苦的,成亲不到两年便生下一个儿子,夫妻二人日子倒也过得恩爱甜美。谁知京城动乱的那一年,她丈夫便遭了变故撒手西去,幸好还留下些田产祖业,也够她孤儿寡母支撑生活的,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哪知康家族人欺她年轻柔弱儿子又小,说她年轻守不住,倒不如早嫁了去的好,竟使着法儿逼她改嫁,好接手她家的产业。
  康于氏本与丈夫情深,又怜惜儿子年幼,早就存了为夫守节的心志,故只一心教养儿子,再无二嫁之心。
  偏偏康于氏父母早逝,兄弟又无能耐,她实在被逼得狠了,若不是担心儿子落入虎狼之心的康家族人之手,她真想一死相酬丈夫的深情。
  幸好世上还是好人多,便有人辗转将此事传到于氏耳边。
  说起来,于氏与她虽名为堂姐妹,却婚前婚后并无来往,但于氏生性有些侠义心肠,得知事情原委后,恼恨康家族人眼中只看钱财,全无人情,便出手过问起来。
  一来是借着丘家百年积得的名声,她虽是丘家远支,但在外人看来,却只认得一个“丘”字,二来则是丘荣那时已经中了进士,眼看入京做官,那些康家人也得了些好处,便自此丢开手去,不敢再招惹康于氏。
  康于氏母子这才过上太平日子,且又在于氏的相帮下,越发把个家业整治的风生水起,康于氏内心深处便认于氏为她母子的救命恩人,时刻想着报恩,只是尚无机会。
  再说于氏心内深记关于丘如意早嫁的规劝,也早在前几年便做了打算,暗中相中了几家,哪知这两年丘如意的名声一日坏似一日,竟把那几家尽数吓了回去,倒让于氏竹篮打水一场空,白忙活了几年。
  康于氏与于氏也常有来往,便瞧出了点端倪,想到自己儿子虽天资有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