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林氏荣华-第4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初项善投降后对他的安排,朝中一直僵持不下。
  大部分朝臣都觉得项善是降将,在楚地有如此威望,再将他放在楚地实在是太危险。
  只怕到那时荆南道的百姓只知项善,而不知梁帝了。
  是林清婉,姚时和鲁尚书等人坚持让项善留在楚地,并且还领着他原先那支军队。
  这几年,楚地虽然和睦,但他们也的确更信服项善,而不是梁帝。
  好在梁帝虽心里有些介意,却很想得开,一直记着林清婉说过的那番话,“楚地百姓不记得陛下,但只要项善记得陛下就行了。且楚地只有一个项善,他如今年事已高,少则十年,多则十五年,他也该退下了。到时没了项善,可不就记得陛下了?”
  林清婉当时笃定的笑道:“陛下比项善年轻,这就是您的优势,不信,您且看着。”
  项家最优秀的后辈如今都在京中为官,没人去军中接项善的手,如今楚地的百姓是只记得项善,然而十年,二十年后呢?
  就好比东北军。
  当年它还是林家军时,东北,不,应该是整个梁国,有谁知道先帝?
  可现在再看,记得林颍的有几人,记得先帝的又有多少人?
  而现在梁国百姓都记着先帝,只有当今做得足够多,足够久时,人们才会渐渐以现有的记忆覆盖以前的。
  所以时间才是新帝最大的优势。
  所以他只要收买自己的臣子就好,让他们心里记住他,且为将来百姓记住他打下基础就好。
  而如今,楚地百姓记住项善的效果便显露出来了,因是项善领兵,所以梁军以不可阻挡之势从蜀国手里夺走了它分走的半壁楚国。
  蜀军士气低落,哪怕再进蜀地时遇到的阻碍变大,却比自己预想的要小一些。
  战事开始艰难起来,但梁国还是占据大优势,正在此时,姬元开始接受梁帝的任命,为梁国使臣出使闽国。
  与此同时,蜀帝正在大发雷霆,问责六部和他的皇叔,“朕早在六月便拨下大批粮食赈济灾民,那些粮食都去哪儿了,为何这么多人会跑到梁国去?”
  “还有军饷!”蜀帝怒发冲冠,拍着桌子怒道:“你们竟连军粮和军饷都昧下,让朕的士兵都成了逃兵!”
  户部尚书满脸土色,拱手道:“陛下,此次劫掠梁国赈济粮的事显然是梁国有意污蔑,那些人真不是我们蜀民。”
  “这次不是,那以前的呢?”蜀帝怒喝,“朕拨的粮草呢,赈济粮呢?在此之前,朕的士兵是不是逃到了梁国为寇,朕的百姓是不是帮着梁国反了朕!”
  蜀帝骂完他,又扭过脸去瞪皇叔,脸色发沉道:“三皇叔,当初是你拍着胸脯说能治理好楚地,我才将那块地方交给你的,结果你就弄成了这样?”
  三皇叔心中冷笑,面上却诚惶诚恐的低下头去认错,表示是自己识人不清,任用了奸吏,这才造成如今的局面。
  蜀帝的脸色却越发难看,他虽然将楚地交给三皇叔,但里面的官员却都是他任命和挑选的,三皇叔这番话在他看来就是推卸责任。
  他自以为足够严明,却没想到还是被臣子们与皇叔联合起来糊弄。
  是,这次劫掠梁国赈济粮的“蜀民”多半是梁国自己找来的人手,自导自演了这一出。
  可梁国有此野心,为何守边的将士一点没发现?
  本来蜀帝是想问罪边关将士,可一细查才发现问题竟是出在京城。
  这完全是京城与地方勾结起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楚地百姓如此激烈的反蜀,便是因为这几年积累下来的怨气。
  他要与梁国争一争这天下,知道对方在休养生息,他自然也要抢在他之前准备更多的粮草,招收更多的兵马才好。
  只要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就算国力稍弱,他也有信心能拿下梁国。
  所以这些年,他劝课农桑,大力发展经济,充实国库,楚地因为才经过战争,要免税一年,减税三年,所以那地方的税收很少,蜀帝便大手一挥交给三皇叔去管了。
  却没想到他们能在沙土上也挤出油水来,除了与梁国交界的几个地方外,其他地方都被搜刮得很厉害。
  倒不是他们不想对互市伸手,而是因为他很重视互市,而去互市做交易的都是身家不少的大商人和大家族,蜀帝也一直盯着,所以他们不敢伸手。
  也因此,互市繁华,和平,这让蜀帝以为整个楚地都是这样的。
  梁国这次大举进攻,他们连梁国是何时集结的兵力都不知,由此可见边军的失职,所以蜀帝才会那么气愤,才会那么愤怒的去查,结果这一查就查出大问题来了。


第537章 进程
  蜀国这边的流民和逃兵不是第一次流窜到梁国抢劫偷盗了,但因为每一次都很小,也没伤人命,梁国这边便只与对面的县官及驻军交涉。
  也不知从何时起,梁国这边再接到百姓的报案都不再知会蜀国那边,只是安抚下百姓而已。
  蜀国这边的官员和驻军还当他们是嫌麻烦,也不意与他们蜀国将关系弄僵才压下不提呢。
  哪里知道人家早在那时就定下了开战的理由。
  资水和沅水洪涝,梁国便借着要赈灾将大批粮草运往前线,押送的皆是几倍于所需的将士。
  而蜀国这边不是忙着救灾,而是分刮上面拨下来的赈济银和粮,同时压下百姓的声音,以免蜀都收到消息。
  他们这么忙,怎么还可以记得戒备梁国?以为梁国和他们一样在忙着洪涝的事呢。
  结果事情发生得那么突然,前一天梁国丢了一批粮食,傍晚就查出是蜀国这边的士兵所为,还说得有鼻子有眼,有名有姓的。
  可那些人那天却是押着上面拨下来的赈济粮与长官们去与商人交易,以换取白银。
  这个行踪是不能说的,而对方当时来势汹汹,应付的人经验不足,便有些支吾。
  他们还没来得及搞清楚梁国的意图,还一心想遮掩他们侵吞赈济粮的事时,梁军第二天就大举进攻了。
  事情闹大,他们第一想到的还是遮掩,因此虽奋力抵抗,却没想上报蜀都。
  可他们还克扣了士兵的军饷和粮草,这些士兵多是六年前降了的楚兵,因为蜀帝不信任楚将,所以把将军全换了。
  双方本来就是对立的关系,新来的将军不爱惜士兵,士兵自然也不会卖命,算起来,他们跟对面梁国的将士还比较要好呢。
  好歹是同乡,还一起喝过酒,逛过窑子。
  于是上头的将军声嘶力竭的下令要坚守到底,底下的士兵却儿戏一样,冲出去看见眼熟的人还远远打了个招呼,一边懒洋洋的枪对刀,一边还有空问候,“你今儿吃的干的稀的?”
  “当然是干的,上战场能不吃干的吗?我出的可是力气活儿。”
  蜀兵撇嘴道:“我们吃的就是稀的,前段时间他们趁着粮价高,把军粮也换成了白银,所以军中存粮不多了。”
  “你就一大头兵,咋知道这么多?”
  蜀兵将手中的枪轻轻地拍在他身上,无视城楼上越来越急的鼓声,撇撇嘴道:“我知道的可多了,那守着粮库的是我们旗长的大舅子,每次他们进出取粮他都看着呢。”
  梁兵见自己挨打,便也用刀背敲了一下对方,以示自己在很认真的打,叫道:“那也不能让你们吃稀的啊,咱做的可是力气活儿,还不如来我们这儿呢,虽然饷银总也不按时发,好歹还有些,最起码能吃干的。”
  蜀兵羡慕,“大将军没换,你们上头的参将也都是咱楚人,他们当然心疼你们,我们这儿从校尉起便都换了蜀人,根本不拿咱当人。”
  “那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如跟着大将军呢,你是知道的,大将军一向爱兵如子,便是委屈自己也不会委屈咱。”
  蜀兵沉思,手上的动作越来越慢,对面的梁兵干脆收手不打了,伸手搭在他的肩膀上道:“你要过来,我和总旗说一声,他也是咱楚人,不会为难你的。到时候重新编入大将军麾下,难道你还真想我们打来打去啊。”
  他手一指,问道:“你瞅瞅,这两边都是我们楚人,有的还沾亲带故呢,就为了梁蜀打仗,白白送一条命?多亏得慌?”
  蜀兵犹豫道:“我们这样反复,大将军会不会生气?”
  “气啥?”梁兵道:“咱楚国都没了,投谁不是投,大将军都在梁国,他有啥好气的?”
  正巧蜀兵的肚子叫了一下,没办法,一个大男人,还要上战场,就吃一碗有些稠的稀饭,根本不顶饿啊。
  他干脆的将手中的枪扔到地上,吼道:“行,老子投了你。”
  说罢朝后一挥手,“兄弟们,打仗没意思,咱投了大将军吧。”
  此大将军自然就是项善了,他们一直是这么叫他的,哪怕他们已归了蜀国,也习惯的这样称呼项善。
  他是老兵,说的话还是很管用的,当下跟在他身边的几个蜀兵便也丢了武器,将身上的甲衣一剥就算投降了。
  梁兵见了一乐,连忙将他们几个往身后拉,“快快快,身后去,回头老哥请你们喝酒。”
  后头的梁兵见状,机灵的没朝几人动手,然后把他们拨到后面。
  而其他蜀兵见了,也纷纷效仿。
  老兵几人投降还不显眼,督战的参将一时没发现,但这成片的丢武器剥衣服,他就是想装作看不见都不行。
  一时大怒,挥了刀就要去砍正丢下武器的蜀兵,意在阻止哗变,可这显然激怒了蜀兵,混在其中的梁兵大喊道:“他们蜀国不拿咱楚人当人,既不给咱吃饱饭,又要逼着我们上战场,兄弟们还等什么?反了他!”
  周围的几个梁兵立即装作蜀兵的样子起哄道:“对,反了他!”
  一旁正好看到这一幕的蜀兵:……
  可是没办法,两边乡音一样,战场又混杂,近处还罢,远处的人根本不知道喊话的是梁兵还是蜀兵。
  而近处看到的蜀兵都有志一同的沉默,于是事情就这么失去控制了,梁兵离那参将远,但离得近的蜀兵却是直接把人从马上拽下来了。
  参将的亲兵瞬间与蜀兵对上,他们自己倒先打起来了,梁军这边的参将快速的指挥人上前镇压。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战场上有意反抗的蜀兵,其余人尽皆投降,达到了九成。
  而城楼上的将军看得目瞪口呆,气得手指都发抖了。
  再往下,梁军进行得就更顺利了,攻下了第一座城池后,后面梁军又以这样的方法以极小的伤亡攻下两个城池,甚至还有当地百姓联合在一起,在他们之前打伤城门守卫放他们进城。
  因为越往下,受灾越严重,百姓损失也越大,而当地官员也越发肆无忌惮,就算梁兵不来,当地也会发生叛乱的。
  因为百姓们是真的没有活路了。
  而这是楚地,百姓们对蜀国的归属感本来就不强。
  梁国那边也有一样的问题,但好在楚地这边有项善镇守,而荆南道观察使又还算清廉,治下还算严,楚民与梁之间的矛盾才不突出。
  梁军在楚地范围内都走得很顺利,但一接触到蜀地,进展便开始缓慢下来,蜀帝也不是吃素的,他不知问题时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反应过来后可要比一般人有决断得多。
  他一边整治吏治,一边调兵抵抗,为了筹措军粮,他以铁血手段抄了好几个与三皇叔勾结的奸商,又半诱半强的从蜀商手中拿到了不少粮食。
  粮草充足,蜀兵又有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