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赵四娘家-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外乡过活可有多不容易啊!居然还记挂着我这个老头子,真真是孝顺的好孩子啊!”杨老爷子看着两套针脚绵密的秋衫,点头笑道。

    “正合用!真真是贴心的好孩子。”杨老爷子的大儿媳妇廖氏拄着新拐杖走了两步,一脸感激道。

    “这么好的料子。还是在城里买的,得费不少钱吧?哎呀,这可怎么好呢?”杨老爷子的大孙媳妇何氏小心地摸了摸给她那块衣料,满脸喜悦道。

    杨氏面有得色,笑眯眯地劝道:“这有啥?这是四娘家的心意。你就安心拿着。”

    说罢,杨氏又将一只木匣打开,朝杨二喜姐妹俩招了招手,笑道:“这盒子绢花是你姨特地捎给你们姐妹的,可是城里头卖得最好的样子,快过来瞧瞧。”

    不得不说,赵四娘家想得挺周全。这回回乡,她家不仅给姜老爷子夫妇准备了丰厚的节礼,就连杨老爷子等杨家的亲戚也顾到了,给他们每个人都备了份合适的礼物。

    说话间。手脚麻利的姜月娥就把饭摆好了,招呼大家赶紧入座。

    为了招待难得回来一趟的赵永忠父女,勤俭持家的杨氏破例让姜月娥加了好几道油水十足的肉菜,还把平日里舍不得喝的烧刀子也拿了出来。

    好酒好菜加上好话题,堂屋里的氛围格外火热,说笑声几乎没有断过。

    就在一大家子其乐融融时,姜华带着赵永孝叔侄回来了,紧随其后的还有张和泉。

    赵四娘知道轻松的氛围到此为止,下面不得不开始沉重的话题了。

    那厢好客的姜老爷子正招待赵永孝叔侄和张和泉入席,这厢赵四娘用不低地声音很突兀地问道:“爹。你还记得袁家的小姑娘说过,她以前的主人家有多么狠毒吗?”

    赵永忠一愣,过了片刻,方才答道:“嗯。我想起来了,就是那个肖家吧!又是在老家杀人放火,又是在边城仗势欺人,就连来了咱姜家滩也不肯安生,无缘无故地就打了袁家那孩子一顿,差点儿打出了个好歹来。那都是些啥人啊?”

    赵四娘点了点头。正要说话,一旁的杨老太爷忽然接口道:“肖家?还在边城待过?难不成……他家是不是有个叫肖守安的浪荡子啊?”

    赵四娘眨眨眼,忙问道:“正是他家!太爷爷,您认得他们?”

    杨老太爷登时激动起来,拔高声调道:“认得!怎么不认得?他们就算化成灰我都认得!哼,这个肖家仗着家里有钱,可没少祸害乡亲们。”

    杨老太爷的大孙子杨久平也愤愤道:“咱家附近有户姓毛的人家,他家的顶梁柱就是死在肖守安手里的!”

    赵四娘心道,这真是刚瞌睡了就有人送上枕头。她正愁光凭自己嘴说恐怕没法子让她爹感受到肖家人有多恶毒,不想杨家人居然站了出来指证,这下就更有说服力了。

    于是她忙让杨家人详细说说肖家是如何为祸乡里的。

    话说杨家定居边城多年,虽没能够积下什么家财,却靠着勤劳肯干开出了十几亩荒地。忽然有一天肖家发话说,自家要买下包括杨家田地在内的一大片土地。土地乃农民之本,杨家当然不肯随便卖掉。退一万步讲,就算要卖,也得要他肖家出个合理的价钱才能卖。杨家手上的土地多年前虽是荒地,但经过多年的精心耕种已经算得上中田,可肖家只肯按下田的价格来算,这让杨家如何能答应?

    谁知这时杨久平的父亲得了重病,急需要一大笔诊疗费。爱子心切的杨老太爷为了给长子筹钱治病,不顾家中其他人的阻拦,硬是把田地卖给了肖家。尽管后来杨久平的父亲还是撒手人寰,可杨家也算是因祸得福,躲过了一劫。

    原来由于肖家给价太低,不只是杨家不肯卖地,附近还有好多人家也不肯答应。饶是肖家软硬兼施,最后还是有五六户人家咬牙不应。就在这时,他家的顶梁柱毛大柱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遇到了一伙匪徒,被人救回来的时候就剩下了一口气。

正文 第一百九十四章 雁过拔毛

    这些双手重新获得自由的孩子们望着满满一桌香气四溢的早餐,似乎是怔愣住了,竟然不知道动手去取。过了好一会儿,他们才反应过来,一把冲到桌前,争着抢着把早点拼命往怀里扒拉。直到桌上的早点被一扫而空,各人才摁住装有鸭血粉丝汤的大碗,狼吞虎咽起来。

    包子和烧饼就算了,居然把切开的鸭蛋也往怀里揣,赵四娘表示有些接受不能。不过看他们那跟乞丐有得一拼的打扮,又觉得释然——无所谓了,与其担心鸭蛋里的油会弄脏衣服,倒不如担心衣服会把鸭蛋给弄脏了。

    看到这些孩子如同风卷残云一般吃完了早饭,赵四娘心道:且不说之前失窃的财物了,就在刚刚又赔了一顿早饭,损失这么惨重,怎么也得打听出个子丑寅卯来不是?可不能让人半路给跑了,得加派人手来看守才行。

    于是赵四娘就从前面叫了一个人高马大的伙计来,让他跟着赵三郎一道把人押去城北。

    好不容易送走了那些烦心的家伙,赵四娘打算好好休息休息。可谁知她回笼觉还没睡醒呢,就被人从被窝里挖了起来。

    出门一看,得!

    早上送走四个小萝卜头,这会儿院子里居然又来了一大串。

    赵四娘仔细数了数,居然有十四个之多!

    她也不说话,幽幽看向赵三郎,意思很明显:求解释!

    办事不利的赵三郎轻咳一声,说了一遍事情的经过。

    今早把这些孩子带到百味堂之后,还没来得及去请附近的里正,就有前来就餐的客人道出了他们的来历,甚至还有人说出了他们现在的住处。有了这些重要线索,再三盘问之下,终于撬开了他们的嘴。

    原来,这些孩子都是无父无母的孤儿,以前就跟着一个老乞丐住在百味堂所在的破庙里,过着饱一顿饥一顿的日子。今年春天的时候。老乞丐死了,少了庇护的他们没几日就被几个泼皮无赖抢去地盘,被迫离开了破庙。幸而当时已经开春,在府城里四处流浪的他们倒也没被冻死。靠着行乞外加偷鸡摸狗,一直混到秋天。

    然而入秋之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他们就想起了那个曾经的家。可回来一看,破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间崭新的小饭馆。熟门熟路的他们很快就发现出,饭馆里面就只有白天有人,到了晚上就无人看守。他们中正好有个人得了老乞丐开门撬锁的“独门绝学”,于是就打起了百味堂的主意。不过小心谨慎的他们害怕会被发现,更害怕失去这个还算稳定的食物来源,于是每天晚上仅盗取少量的食材。谁知遇上了心细的程昱,这才露出了马脚被抓了回来。

    对于这套说辞的可信度,赵四娘持保留态度。不过这会儿她实在没空追根究底,她更关心的是为啥要把这十四个小萝卜头带回来。

    赵三郎临走之前她有说过,让他把这几个孩子的恶行告诉他们的家长。让家长好生管教。后来既然发现他们是孤儿,那就口头教育一番后把人给放了就是。如今把带这么多人回来,这到底是几个意思啊?

    赵三郎解释道:“除了早上来的那四个,他们还有十个同伴,如今这些孩子就挤在一个废弃的土窑里。早上那些孩子不是把能带走的早点都揣兜里了吗?原来他们不是为了留着自己吃,而是想把早点带回去给同伴吃。那么多孩子,每天就只能靠从百味堂里拿出去的几斤米面糊口,根本就吃不饱,个个饿得不行。再者,眼见天气越来越冷。前一天晚上煮的糊糊放在窑洞里到了第二天早上能冻成冰坨子,那里整个就一冰窖。要把他们留在那里不管的话,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挨到第二年春天。所以,我就把他们给带了回来。”

    赵四娘闻言。不由得微微蹙眉。坦率地讲,她并不愿意收留这些孩子。因为他们可不是单纯的穷人家孩子,而是不折不扣的问题少年。即使行窃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在她看来,终归是走上了邪路。而且从早上他们那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就可以看出,这些过早进入社会在市井里炸了又炸的老油条一点儿都不好教育。想让他们改邪归正——难!实在是太难!所以说,留这样的孩子在身边,她不放心。

    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好面子的赵四娘实在说不出绝情的话来。心念急转之下,赵四娘把目光投向赵三郎,问道:“大哥,既然你敢把人给带回来,想必你也想好了怎么安置他们了吧?”

    赵四娘如此发问,就是想让赵三郎无言以对,让他明白自个儿又做了什么蠢事。可没想到是,赵三郎居然点头道:“嗯,回来的路上我就想好了。”

    不会是让这些孩子来自家打工吧?先不提她对这些孩子的人品极为怀疑,据她目测,这堆小萝卜头里最大的绝不超过十三岁,根本就不符合自家的用工条件。

    想让我破例?门儿都没有!

    然而再次出乎赵四娘意料的是,赵三郎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方案。只听他道:“四娘,你常说:‘救急不救贫’。我最多也就能帮他们平安度过这个冬天,却不可能帮他们一世,以后的路还要靠他们自己去走。你还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教会他们一门谋生的手艺。

    “咱家不是做吃食生意的吗?我打算选几种简单易学的吃食方子教他们,让他们拿着做好的吃食沿街叫卖。这种小本生意或许赚不了几个钱,但让勉强糊口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赵四娘闻言,深深地看了一眼赵三郎。自家大哥居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提出一个还算可行的解决方案来,实在是让她刮目相看。

    不过感慨只在一时,赵四娘很快就穿了赵三郎的伎俩,似笑非笑道:“啧啧,难为你能想出这样的法子来!大哥,你为了明儿不去私塾念书,实在是煞费苦心呢!”

    被人看穿了心思怎么办?赵三郎一脸尴尬。

正文 第一百九十五章 另有内情

    要知道,燕国极为重视孝道,不孝子孙不但会遭人唾弃,还有可能会被官府治罪。因而,一般来讲,就算子孙内里再怎么不愿孝顺父母,在外也会装出副孝子贤孙的模样来。像那老婆婆的儿子那般不孝得人尽皆知的,是极为罕见的。

    姜氏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道:“的确是有内情。刘家婆婆的儿子家这么做……怎么说呢?唉,勉强也算情有可原吧。原来刘家婆婆的儿子成亲多年,闺女生了好些个,却总是盼不来儿子。一直到他三十岁,方才得了个儿子。这么个来之不易的孩子,一家人自然都把他当成眼珠子来疼。

    “直到去年夏天的一天,刘家婆婆的儿子带着他媳妇儿出了趟远门儿,就把孩子留给他娘照看了。那孩子当时七岁,正是最最淘气的时候,哪肯在家安生地待着?他爹娘前脚出门,孩子后脚就偷溜出去玩儿了。本来嘛,孩子跑出去玩玩也没啥,毕竟他都七岁了,这岁数放在穷人家都能帮衬家里了。更何况,平日里他爹娘在家时,他也没少溜出去过,不都啥事儿没有。所以,刘家婆婆就没当回事儿,照旧在家操持家务。却不想那日天都快黑了,那孩子还是没回来,刘家婆婆这才着急了起来,开始四处找寻,却怎么也找不着。后来孩子他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