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蚁贼-第2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谢大人。”

  “起来罢。……时候不早,你赶紧回去,记住,务必谨慎,千万不要漏了马脚!有紧急情报,可送去胭脂铺,自有人负责传递。”

  “是。大人不走么?城中宵禁,不好回去吧?”

  “俺另外有事,你不必管俺。”

  那人点了点头,推开门,往外张了张,冲刘旦一拱手,静悄悄地去了。

  刘旦看着他走远,身影消失不见,重关了庙门,取了些杂草,扫去两人留在地上的足迹,抓了灰尘,一点点掩饰好。做完了这些,他没有回迎宾馆,顺着柱子,三两下攀援上去,和衣卧在横梁上,闭目休息。

  庙内冷如冰窖,他睡不着,翻来覆去,干脆起身,怀中取出个馒头,慢慢地吃了。一边吃,一边琢磨刚才那细作给他的消息。

  庙外寒风渐大,偶有夜鸟凄鸣。不知不觉间,长夜将去,东方发白。

  刘旦不知他的同行们是否适应了这种生活,但他早已适应。他闻鸡而起,一跃而下,趁着清晨路上少人,拐弯到城南。因近元旦,街道上店铺开门的早。他扮作顾客,逛了几家,寻处小吃摊子,略略吃些东西。

  直到日上三竿,见出城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他混入人流,出了城门。他还有两个人要见,一个是他的部属,在流民区;一个是他此行拉拢的对象,在屯田区。

  ※※※

  注:

  1、时下虽有眼镜。

  马可波罗记载:“中国老人为了清晰地阅读而戴著眼镜”,“中国的老年人看小字时戴眼镜”。曾有人用一匹马换一个眼镜。

  我国考古工作者,曾在东汉光武帝时期的墓中,发现了一个水晶放大镜,能将非常小的东西放大四五倍。自然,这不是眼镜,不过也可看出古人造镜技术的发达。


  第十七章 通商(二)

  刘旦在城外待了一天,次日方才回城。

  他收获不错,从那流民中的细作处,了解到了平壤及周边府县流民们的具体情况,包括人数、丁壮所占比例,以及行省的赈济措施等等。这在常人的眼中没甚么用处,但若交给专业人士,就可以从中分析、推断出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比如,联系近年高丽收成,可以推断出目前流民人数有没有到达海东的承受力底限。如果没到,海东的承受力底限是什么?如果到了,流民得不到妥善安置,会不会引起变乱?如果没有产生变乱,需要怎么去推动它产生变乱?

  再比如,把丁壮人数与海东募兵的消息联系起来,只要得到其募兵的总数,就可以基本推断出其所招募兵员的基本质量。有了这个基本质量,结合其操练时间与项目,就可以进一步推断出其初次作战时的战斗力。推断出了它的战斗力,如果战场上遇见,便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诸如此类。有道是细节决定全局,一条孤立的情报或许不重要,汇拢的情报多了,一国之虚实,也就被人摸的差不多了。

  本来见这个流民细作,只用了半天时间,无奈屯田处的警戒比较严,虽为屯田,依然军事化管理。刘旦只等到天黑,才找了个机会,乔装易容,诈称老乡,得到辕门士卒的通传,见着了要见的那人。

  那人为辽阳降军,名叫王三,不大不小的一个中层军官,他不认识刘旦,可他的弟弟认识。

  他弟弟王四,本与他一起在辽阳军中,不过分属两个不同的万人队。关铎死的当夜,消息传出去,大部分辽阳军队投降,小部分心怀不满的死忠分子,或者趁乱突围,北上去寻上都程思忠,或者干脆径直投了沈阳,王四就是投沈阳的一个。

  不久前,王四不知怎么辗转打听出王三来了平壤屯田,给上官一说,得了重视。因此,便有了刘旦与他的这次见面。

  刘旦见他的托辞是送家书,将他弟弟的书信给他,帮他念了。为了取信于他,刘旦带的另有信物,他倒不虑为假,问及王四的情况。刘旦真真假假,大肆吹牛,说王四得了纳哈出的赏识,现在非常风光,点到即止,没有多言。

  策反、抑或发展细作,是个细致活,刘旦就没指望一次搞定。他来的目的,只是想见见这人,看看有没有可能。吹牛一通,见王三眼中颇流露羡慕的神色,刘旦心知,此事有了三成的把握。

  他随后告辞,说王四若再有家书,也许会由别的人送来。埋下个引子,以后的工作自有平壤城中细作的头目负责。

  刘旦两天见三个人,非常顺利。

  他人逢喜事精神爽,虽说两个晚上没睡好,精神焕发,走路都是脚不沾地的。张德裕装着游览平壤风土人情,在约定的地点,已经等候多时。两人使个眼色,趁陪伴张德裕的官员不注意,刘旦神不知、鬼不觉,混入了随从的队伍之中。

  一行人打马而回,刚进书房,张德裕就迫不及待地屏退下人,召刘旦来见。

  “收获如何?”

  “回大人,大有所获。”

  “快快讲来。”

  刘旦将得自第一个细作的情报,细细道出。不过,他没有向张德裕提及所见的第二个、第三个人,因为这对与海东谈判没甚么帮助。所谓“三军之事,……莫密于间。……间事未闻而先发者,间与所告者皆死”。

  做细作,首先得嘴严,该说的说,不该说的死也不能说。

  张德裕闻言大喜,霍然起身,道:“此天助我也!”

  “大人为何而喜?海东虽然募兵,有攻打高丽的意图;可它同时也定省府在了辽阳。大人就不怕它声东击西,明攻高丽,实打沈阳么?”

  “你却不知。”

  张德裕连连摇头。刘旦做细作非常合格,毕竟眼光不及,看不出隐藏在这两条情报后的真相。而张德裕虽然口才不及洪继勋,但他既然能做到参知政事的高官,并且担任此次出使的使者,全权负责谈判事宜,真才实料还是有的。

  他说道:“小邓年轻气盛,有开拓进取之心,定辽阳为省府不足为怪。前夜席上,本官见他少年人的锐气之外,甚有城府,举止稳重,并不莽撞。他对本官的建议,表面上模棱两可,拿不定主意的样子,而今结合你这条情报,细细想来,似乎虚伪做作。

  “且那洪、姚二人,言辞如刀,步步紧逼,话却又不肯说死,处处给本官留柳暗花明的余地,仿佛欲擒故纵的意味,而今想来,也是大有可疑。”有了这情报的启发,他越回忆当时的情景,越觉得可疑,猛地一拍桌案,斩钉截铁地做出结论,“由此推断,他欲攻高丽八成为真!”

  张德裕绕室踱步,走了两圈,猜出敌人心思的兴奋慢慢下去,皱了眉头,长叹一声。

  “大人方喜又忧,又是何道理?”

  “这小邓,果然劲敌。欲打高丽,偏能对本官不露声色,席上姚、洪两人一唱一和,更将其意图遮掩的彻彻底底。实在深沉。要没有你这个情报,本官没准儿就会上了他的当。好在知晓了他们的虚实,明日谈判,不会任凭其狮子大开口,占咱太大的便宜。”

  “小人却是不解。大人既知晓了他们的心意,明知吃亏,何必再与他们谈判协议?”

  “故作不知,才好做事。”张德裕冷笑声,既知其欲攻高丽,回去便秣马厉兵。他吩咐刘旦,道:“那高丽王的使者还没走,这两日本官相与他们联系,苦无可靠人手。你去,将此情报告之他们!替本官传话,就说,本官愿与其会面;若不方便,密使来往也可。”

  刘旦答应了。

  张德裕想了想,补充道:“小邓对咱隐瞒意图,想来对高丽使者更会隐瞒意图。本官断定,他为了麻痹高丽使者,定然会许给了高丽不少好处,做出许多让步。你可以把情报的来源,也模模糊糊地告诉那高丽使者,务必要令他相信!”

  “大人才说,小邓欲攻高丽八成为真?”

  “别说八成。事到如今,即便一成没有,也要说足十成!”伺机联络高丽使者,私下结成同盟,挑拨其与海东的关系,本就为张德裕的另一个秘密任务。

  ……

  整个的战略意图,竟会因一个高层军官的疏忽,而暴露在了敌人的面前。

  这是邓舍从没有想到的。从一个侧面,也反应出了在海东军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尽管邓舍为提高军官们的素质,专门成立了一个军官教导团,巡回讲课,甚至连李和尚们,如今都识得几个字了,但很显然,这还远远不够。

  不仅军官,即便文官之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种种隐患,只不过眼下还没有爆发出来而已。

  归根到底,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只有一个:军队扩充的太快,地盘扩张的太快。很多人掉了队,开始跟不上形势,依然在用一城一地之军的老经验,来面对千里之地、百万之口的新问题。

  泄密的后果很快就会出现,不过,最起码,邓舍现在还不知道。他认为已经解决了张德裕的问题,把细节交给了属僚们去做,而把全部的注意力转入了通商的谈判之中。

  谈判进行的很艰难。

  对江浙的使者来说,或许出售军械比出售丝绸等物的利润还要大,可一来,两者的生产能力却不可相提并论。二者,数年来,张士诚与朱元璋几乎月月有战事,天天有战斗,本身军械的损耗就不小,他总得先满足自己,然后再顾买卖。

  至于方国珍,他虽因近年来既臣服蒙元,又臣服朱元璋,两面讨好,打仗的次数不多,奈何他控制的地区太小,不过数州之地,军械方面的生产能力并不强大,粮食产出也不多,属于有心无力的那种。

  桌面上不好谈,没关系,洪继勋走迂回路线,以财货女子贿赂之。

  张士诚驭下甚宽,有好养士之名。江浙富饶,凡依附他的,无不给以美官厚禄。跟从他起事的元勋旧将及其兄弟诸人,更是以为自此化家为国,一个个大起第宅,装饰园池,广蓄声伎,豪购图画。一次宴集,辄费米千石。

  其奢侈淫靡之风,四海闻之。

  这出使海东的使者,姓曹,本就为趋利而依附张士诚的。洪继勋与他接触几天,对他的为人有所了解。

  这日,洪继勋且放下谈判,邀请他去了安置高丽女子的一处馆阁,引着他观看一番。百数女子莺莺燕燕,数月的培训下来,不敢说琴棋书画精通,皆有一技之长。这个馆阁中,便是专学习舞蹈的。

  洪继勋问道:“曹公久处江南,当知时价。请问,这些许女子,若要出售江南,可得钱几何?”

  姓曹的使者转了一圈,看的眼花缭乱。要知,这些女子皆高丽王细选出来,送给邓舍的,姿色至少中上。他问道:“那馆阁教师谁人?”

  “海东名妓,不仅教授歌舞之道,且讲解房中之术。”

  名妓教授,出来的弟子有质量保证。这使者引了句时人称赞高丽女的诗歌,说道:“一声准拟值千金。”

  洪继勋引他登上高楼,指点左右,道:“这周围,本来都是高丽豪门的住宅,现今被我行省征用。曹公请看,这些住宅加在一起,如这处馆阁这般居住的话,可住多少人?”

  这使者顺着洪继勋的指向,大致看了看,他以为洪继勋在炫耀夸富,微露不屑,说道:“五六百人。”高丽到底比不上江浙,这样的屋宅在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